• 2

請問GP62MVR 面板如何調整?

幫你備份起來一下

華碩的筆電達人 且是原廠認證的專案銷售人員
但是nVidia G-Sync 技術 也要有通過的面板才能支援
就我知道FX502這一台的面板並不是有支援的型號
真的有支援nVidia G-Sync 技術嗎
我相信華碩發出的認證應該不是那麼隨便的才對
如果是的話要怎麼辦呢

Delengkimo wrote:
問題是 :

nVidia 推出 G-Sync 技術, 這是在 nVidia GeforceGTX 965M 以後就擁有的功能.

但是你要使用 G-Sync 技術, 就代表它不能支援 nVidia Optimus 技術.

換言之, nVidia Optimus 和 G-Sync 技術是無法共同使用的.

所以, 整合了 Intel HD Graphics 就意謂著這台電腦不支援 nVidia G-Sync.

因為遊戲的運作會變成以 Intel HD Graphics 為主, 而 nVidia GPU 變成輔助的一個功能.

nVidia Optimus 運作原理 : http://www.nvidia.com.tw/object/io_1268115634908.html

下圖為 nVidia Optimus 技術的縮圖 :



關於 G-Sync 的說明 :

http://www.geforce.com.tw/hardware/technology/g-sync/technology

何謂 G-Sync ?

nVidia 官方說明 :

透過劃時代 NVIDIA® G-SYNC™ 顯示技術,飽覽前所未見的遊戲面貌。

G-SYNC 可將顯示器更新率與 GPU 同步,徹底消除並減少畫面跳動及輸入延遲的情形,呈現最順暢、清晰且嘆為觀止的遊戲體驗。

流暢度是至關重要的事,僅有 NVIDIA G-SYNC 能提供您夢寐以求的視覺效果。立即顯示場景、 物件清晰且生動。流暢度、反應度極佳的遊玩體驗,讓您迅速做出正確決定,大幅提升戰力。每一款遊戲都能忠實呈現最佳畫面、遊玩體驗及整體感受。

問題: 老舊技術
剛開始開發出電視的時候,電視是仰賴在整個磷管表面上讓電子束掃描過的 CRT。電子束會讓磷管上的像素發光,而當足量的像素快速活化時,CRT 就會留下整幅動態影像的印記。無論您信不信,這些早期的電視採用 60Hz 的螢幕刷新率主要是因為美國電力網路是以 60Hz AC 電源為主。讓電視螢幕刷新率與電力網路頻率一致的方式使得早期的電子元件比較容易製作,並且能減少對螢幕畫面的電力干擾。

到了 1980 年代初個人電腦進入市場的時候,CRT 電視技術已經趨於成熟,也成了用來製作專用電腦顯示器最具成本效益的最簡易技術。60Hz 及固定顯示器更新率於是成為標準,系統製造商也學到如何在不甚理想的條件下盡可能做到好。在過去的三十年間,即使顯示技術已經從 CRT 演化成 LCD 和 LED,各大公司卻從未懷疑過這種思維,也因此讓 GPU 配合顯示器更新率一直是整個業界迄今的標準做法。

但問題在於,GPU 不會以固定的時脈進行渲染。依照 GPU 所知的瞬時負載,就算是同一個遊戲裡的單一場景,繪圖卡實際的每秒顯示幀數也會大不相同。如果顯示器更新率固定不變的話,您要如何讓 GPU 影像呈現在顯示器畫面上? 首先被採用的方法是完全不管顯示器的更新率,直接在週期中更新被掃描到顯示器上的影像。我們把這稱為「垂直同步關閉模式」,這是大多數玩家在遊戲時的預設值。其缺點是在單一刷新週期中顯示 2 幅影像時,交界處會跑出非常明顯的「撕裂線」,此通常稱為畫面撕裂。畫面撕裂的既有解決辦法就是開啟垂直同步,逼迫 GPU 延遲畫面更新,直到顯示器週期開始新的刷新週期為止。無論 GPU 每秒顯示幀數是否低於顯示器的更新率,這都會造成跳動的情形, 同時也會造成延遲增加,進而引發輸出延遲 (按下按鈕到顯示器出現結果之間的可見延遲)。

更糟糕的是,許多玩家會因為持續觀看垂直同步跳動而眼睛疲勞,有的人則會誘發頭痛和偏頭痛。這驅使我們開發出高效率又廣受好評的解決方案 - 智能垂直同步。儘管研發出此種技術,垂直同步的輸入延遲問題仍然糾纏至今,成為無法受到諸多狂熱玩家諒解的心頭之痛,也變成電子競技職業玩家訂作專屬遊戲硬體時唯恐避之不及的事情,大家都希望能將從操作到系統反應之間的生死交關延遲減到最少。

解決方案: NVIDIA G-SYNC
能夠消除螢幕撕裂、垂直同步輸入延遲及跳動的 NVIDIA G-SYNC 於焉登場。 G-SYNC 捨棄 GPU 配合顯示器的方式,而讓顯示器與 GPU 輸出訊號同步,最終成果就是無撕裂、速度提升、順暢度更高、與以往天差地別的遊戲經驗。

業界知名人士 John Carmack、Tim Sweeney、Johan Andersson 及 Mark Rein have 莫不拜倒在 NVIDIA G-SYNC 的遊戲強化技術之下。職業電子競技玩家和職業遊戲聯盟也紛紛投入 NVIDIA G-SYNC 的懷抱,讓鍵盤指令到螢幕操作之間的延遲變得毫不起眼,這也使得玩家必須拿出壓箱技巧,反應神經也必須繃到最緊。本公司內部的死硬派玩家在午餐 LAN 比賽時間佔得上風的祕密,就是使用了 G-SYNC 顯示器。 本公司內部的死硬派玩家在午餐 LAN 比賽時間佔得上風的祕密,就是使用了 G-SYNC 顯示器與筆記型電腦。

如果您像電子競技職業玩家一樣,同樣追求最清晰、順暢、高反應性的遊戲經驗,NVIDIA G-SYNC 顯示器與筆電就是您用來改變一切的利器,保證其他地方絕對找不到。在缺乏新意的時代中,從頭到腳煥然一新的 NVIDIA G-SYNC 將要徹底改寫遊戲風貌。

----------------------------------------------------------------------------------------------------------

基本上, nVidia GeforceGTX 1060 是原生可以支援 G-Sync; 但要能支援 G-Sync , 就必需要放棄 nVidia Optimus; 因為 Intel HD Graphics 會影響到 G-Sync 的運作, 讓畫面呈現不穩定性.

所以, 華碩的 FX502VM 可以支援 G-Sync; 而 MSI 的 GP62MVR 反而選擇支援 nVidia Optimus 省電技術.

微星這個選擇真是另我感到驚訝 !!..(恕刪)




不見真向不見天 wrote:
幫你備份起來一下華...(恕刪)


何必跟業代認真
看拆機圖共用雙銅管散熱 跟 六銅管散熱 孰優孰劣很清楚
尤其整機質感差很多
在來就看他要怎麼樣去面對吧
人都會有出錯的時候的
關鍵是在後面要怎麼樣去面對
基本上FX502也不能算差
只是剛好微星的GP62MVR就是要好上一點
呃~ 我想可能是認知上的錯誤吧
Delengkimo 大大對於引用的第一組文件跟圖片 (NVIDIA Optimus vs Switchable Graphics) 可能誤解了

nVidia Optimus 運作原理 : http://www.nvidia.com.tw/object/io_1268115634908.html
下圖為 nVidia Optimus 技術的縮圖 :

這個白皮書的 Optimus 與 Switchable Graphics 是指兩種不同技術 (可參考白皮書第13頁,看圖片應該可以看出是指兩種技術)
Switchable Graphics 比較像是以前的 GT70/GT80 可以切換內顯獨顯選用的方案 (接近,可能不太一樣,我不確定^^")
在白皮書中,是拿這個技術跟 Optimus 做比較,列出 Optimus 的優點,像是不用手動切換,
在我看來截圖的部分跟原文搭配敘述是錯誤的

而在G-Sync部分,NVIDIA在系統需求部分並沒有特別提到顯示處理器之外的硬體需求部分
僅提到筆電部分要向筆電製造商確認,並不代表在這兩者間有衝突或是相依性
所以我想,能不能支援 G-Sync 的關鍵點應該是不在有沒有 Optimus


Delengkimo 大應只是剛好提出見解
我想這只是技術交流、知識經驗分享,與業代不業代沒有什麼太大關係啦...

Miguelito_Juan wrote:
呃~ 我想可能是認...(恕刪)


就我所知Optimus跟Gsync應該是互斥的,所以Optimus的確是有無Gsync的關鍵

Gsync應該不單只是軟體技術,還有牽扯到硬體韌體

且NV不可能跟intel分享該技術,所以現階段產品有optimus就沒有Gsync,有Gsync就沒有optimus

想要爽完就要犧牲續航或增大電池容量,但也會排擠到其他元件使用空間

至於FX502VM為什麼沒有支援Gsync卻也沒optimus,我猜測是因為部分機構及電子電路設計上與GL502VM兼用了

但面板是不支援Gsync的,所以就這樣沒了...


這是他在另一篇文章發的內容
FX502有支援嗎
一個連面對的勇氣都沒有的人
基本上可以說是不適當去當業代的吧
華碩在簽發認證的嚴謹度應該也要在思考一下的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