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著自由的硬體架構選擇跟划算的效能CP值
但出了社會之後的生活模式改變..
筆電對我而言就變成往返工作租屋處與家裡的相對便利選擇
而今年初就一直有想換筆電的打算
把原本用了大約五年的10系列顯卡舊機換掉
不過那時一路等12代上市以及過一陣子價格穩定再來入手
等到10月時覺得差不多,就將所有獎金(加一點存款)全丟在新筆電上啦!
本來想說買RTX 3070 Ti版本的電競筆電就好
但又怕自己換換病發作,加上每一台筆電,沒有特殊情況的話
我都會預抓用個五年上下的考量
索性就小捏一下,直上最高階的
直接攻頂這台GS77,但我個人喜歡低調風的
GS77全霧面黑色設計看起來夠質感也夠低調,只有鍵盤才有燈效
外殼沒有閃瞎眼的RGB,看起來還是比較舒服啦(對我來說)
不過題外話..當時買108900,搭msi送的5000元即享券
實質上是103900,加信用卡回饋,實際花費也是壓在5位數內

規格的話,如下:
CPU:i9-12900H
GPU:RTX 3080Ti 16GB GDDR6
螢幕:17.3吋4K IPS面板,120Hz更新率
記憶體:DDR5-4800 32G x2
硬碟:2TB M.2 SSD
先不說GPU的話,以i9-12900H加上DDR5-4800 64G來說
應該撐個五年的效能都還是很足夠
雖然我最大的需求是打遊戲
但無論是打遊戲、剪影片、或是工作上要用的一些吃資源軟體等等都不是個問題
如果只是文書使用的話,那就完全效能過剩了XDDD
況且直上到64G記憶體,也不用再煩惱之後是不是還要再升上去
但硬碟給到2TB倒是有點讓人意外
一開始在爬文的時候,以為有1TB就很讓人偷笑了
雖然我自己是有外接SSD在用,但有內建2TB的話
就也不必一直插拔外接硬碟,減少耗損也省麻煩

另外有時上班也會帶去用,還算會滿常帶著筆電走的
GS系列也是主打輕薄電競機,加上變壓器跟文件等等的
算是可以接受的重量,帶著走不會有太大困擾


至於GPU的話,看了很久
市面上30系列的筆電應該就是3080 Ti為頂標了
搭配GS77的螢幕則是4K 120Hz面板規格
就算只拿來追劇看電影也有很不錯的畫質表現
外接埠方面
給了能外接螢幕的2個Type-C
其中1個是Thunderbolt 4,有支援PD充電
另一邊是2個Type-A USB3.2,外接鍵鼠組也沒什麼問題
後端有1個RJ45,如果打線上遊戲的話,個人習慣接乙太線比較穩一些
除了側邊的Type-C可以外接螢幕外
後端也另外有HDMI可以使用,最高是支援到8K@ 60Hz/4K@120Hz
就規格上來看應該是HDMI 2.1的頻寬



另外還有送一顆MSI M99電競滑鼠,洞洞設計害我差點密集恐懼症

不過使用起來也是滿順手,我就沒特地再花時間去找適合的滑鼠

螢幕表現的話,我實在是講不出個道理來

直接看畫面比較快,但手機拍照應該還是有點落差,就當參考囉



以我自己主觀視覺來說的話,
GS77螢幕的飽和度是滿舒服的,不會過度鮮豔
銳利度跟亮暗部的呈現也夠仔細,但如果可以調黑平衡的話
搞不好我打遊戲會更方便

另外有120Hz的更新率,跟我舊的60Hz更新率面板比起來
在滑順度上頗有感的
再來就是本來的筆電是15.6吋,因為移動的需求只出現在工作和住家往返
舊機的重量也是有2.4KG…跟GS77 規格上2.8KG比起來差異並不大
這次索性升級到17吋級,畫面真的有感的更舒服了不少
在沒有另外外接螢幕時,看久了也不容易覺得吃力



用來打遊戲的話
感覺就是蠻不一樣,但也說不太上來
跟我原先的筆電差別頗大
首先,4K跟FHD的解析度是真的差太多
GPU的話,畢竟我拿這台打這三款遊戲
FPS是有升高,但體感還不至於有超級大的落差
但畫質倒是有明顯覺得細膩度不一樣
到時換玩惡靈古堡8的時候,有想到再上來跟大家說說差異
但要等我D2R補個進度XDDDD
仔細想想,拿這台來打這三款遊戲好像有點大材小用了

總之
12900H、3080Ti、64GB記憶體、4K螢幕加起來的頂配規格
雖然帶來的也是相對高的價格啦
但對應的爽度絕對有
各類型程式的執行速度相當迅速
螢幕帶來的遊戲畫面也更加舒服
雖然散熱對電競筆電來說,是個要持續改進的課題
但GS77的散熱程度我自己是還能接受
搭配內建軟體的風扇調整功能下,壓制3080Ti目前沒有什麼問題
至於重量來說,當初會選GS77也是考慮到17吋頂規電競2.8KG
算是相對輕鬆一點的負擔,目前二個月用下來的移動機會之中
搭雙肩包的情況下跟舊機沒有什麼明顯的差異
不過我習慣每個長時間定點的位置都放一顆變壓器
這樣移動過程會更輕鬆
如果要帶著變壓器一起移動可能就相對會較舊機重一點
(但GS77配的240W變壓器 倒比本來預想的小一點)
接下來就是希望五年中能穩定的運作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