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微星P65_9SF i9-9880H+RTX2070 MAX-Q 機本說明與測試 原廠+優化調整在2樓

微星筆電最近這幾年一直都是電競市場的領頭羊
在網路影音發展爆炸成長的年代,創作型PC是未來重要的發展
目前大多數的創作型軟體大多還是以CPU效能需求為主要
是有越來越多的軟體開始支援顯示卡的加速(這也是INTEL要切入顯示卡的關鍵)
NV在這一塊的努力是非常的積極的
NVIDIA Studio筆電再添10款 創作型PC市場正在興起
站內也已經有人分享了,在特殊的應用方式甚至有超越CPU192倍的速度
Adobe Substance Painter:使用RTX光線追蹤技術進行Baking的速度是CPU的192倍。
當然微星對於這樣的狀況肯定也是知道的,只是些目前還在唱高調的機種和應用
就讓那些國際級的大品牌先去炒作吧
微星最了解當下的使用,目前大部份的數位內容創作者還是CPU的效能需求比較高
且針對顯示卡的加速需求,大部份的功耗需求不會像玩遊戲那麼高
所以搭配MAX-Q的版本反而是更好的選擇的,基本說明就到這邊囉

微星P65_9SF i9-9880H+RTX2070 MAX-Q 機本說明與測試 原廠+優化調整在2樓
這台P65_9SF是來處理全套優化調整的,所以就不特別開箱了
P65_9SF,有筆電,變壓器,滑鼠,筆電包,攜行包(跟PS63應該是一樣的)

微星P65_9SF i9-9880H+RTX2070 MAX-Q 機本說明與測試 原廠+優化調整在2樓
電源供應器是230W的,含電源線的重量是830克

微星P65_9SF i9-9880H+RTX2070 MAX-Q 機本說明與測試 原廠+優化調整在2樓
機器本體是全銀色機身配上黑色的鍵盤,白色的背光加上4階的亮度調整

微星P65_9SF i9-9880H+RTX2070 MAX-Q 機本說明與測試 原廠+優化調整在2樓
面板不是240HZ,是4K的高階面版,對於長時間使用筆電的數位內容創作者是很有幫助的

微星P65_9SF i9-9880H+RTX2070 MAX-Q 重量1.9KG
超高的規格配置與極限的輕薄設計的結合,挑戰肯定會是很大的
微星P65_9SF i9-9880H+RTX2070 MAX-Q 機本說明與測試 原廠+優化調整在2樓
先來看一下針對短時間CPU睿頻能力下的效能測試跑分R15
R15的跑分是1611分對比I7-9750H大部份在1100CB左右的表現
原廠的狀況已經有了超過46%的效能提升了,看分數的表現真的非常的棒
測試有帶上完整的資訊,跑完馬上截圖可以看到當下功耗還有74.919W
最高功耗有衝到了睿頻功耗限制的接近90W
跑完測試的時候都還沒有壓回55W的長時功耗限制
只是溫度的壓制能力看起來是相當的吃力的,開測5秒內溫度就衝破90度C了
之後最高溫度都是在95度C的溫度牆那邊被限制壓回的狀況運作
但是最高的溫度也只有跑超過1度C而已,算是控制的相當的好
相對DELL的7590搭配I7-9750H而已一樣是輕薄機種
散熱的壓制能力太弱功耗被限縮還是飆到102度C,明顯是好非常的多的
(PS:i9-9880H的滿分表現大約是1810CB那邊)

微星P65_9SF i9-9880H+RTX2070 MAX-Q 機本說明與測試 原廠+優化調整在2樓
針對CPU長時間效能表現的測試軟體R20的跑分實測圖
跑分的實測表現是3243CB,對比目前原廠最高I7-9750H約2900CB是有提升的
R20的跑分測試壓力更大,不到3秒就會撞溫度牆了
所以可以看到最高功耗是81.882W沒有基會拉到90W的睿頻功耗限制就撞溫度牆了
不過在溫度牆95度C,最高溫度只有到96度C,這樣的表現可以說是非常的好的
特別是在8C16T的I9-9880H這個處理器的機種,算是很值得肯定的
測試大約32-33秒的時候會被壓回55W的長時間運作功耗限制
CPU的溫度也就很快的被壓回88%C以內了,到最後大約都是在85-86度C以內
算是可以穩壓長時間55W功耗運作的專業工作機是沒有問題的
(PS:I9-9880H R20的跑分滿分大約在4230分左右)

微星P65_9SF i9-9880H+RTX2070 MAX-Q 機本說明與測試 原廠+優化調整在2樓
3D11的P模式測試,可以發現這是較低功耗版本的RTX2070 MAX-Q是80W的版本
圖形分數21253分大約是RTX2060的90W版本差不多
前面我有說明過了,專業創作軟體的功耗需求沒有那麼高
所以這樣的配置應該是比較合理也比較好的,因為泡這個測試
可以看到CPU的溫度也都已經飆到最高97度C了
物理分數的效能還是有跑到16113,對比相同雙通道的9750H大約13500分是提升了不少
顯示卡的最高溫度是只有69度C就跑玩測試了,表現顯示卡的散熱是非常的OK的

看到這邊應該可以對微星的這一台P65_9SF有了一些機本的了解了
如果真的是專業的工作者會有高密度的高效能運作機會
是有可能讓機器在相對接近散熱極限在運作的
當然這幾乎是目前每一台高階高效能筆電原廠都要面對的狀況
高功耗,高溫度,高風扇轉速,讓筆電承受相對高壓力的極限運作狀況
不只是微星的輕薄機,甚至很多品牌標準厚度的機種表現還更差的一堆
45W跑R20都過不了的機器那種真的是極限運作又沒有效能的爛貨了
就我的了解微星目前是完全沒有生產製造那樣的機種的
就算是這樣超輕薄的機種都還有55W的CPU長時間功耗表現

其實我都有講過只要學習了解一下INTEL原廠的工具軟體XTU
就可以透過它來處理筆電的優化調整,讓最高功耗獲得降低改善
也就是降低筆電的CPU供電的負載和壓力
功耗運作降低了,溫度也就會降低了,散熱器系統的壓力就降低了
當然風扇就不用轉的那麼快,噪音的產生就降低了
這些對筆電都是很有幫助的,其實使用免費的XTU優化軟體就可以做的到的

筆電經過優化調整之後,效能可以運作的比較高
功耗降低,溫度降低,風扇轉速降低,筆電因高溫老化的狀況也會變慢
好處可以說是非常的多的,並不是看到跑分效能比較高就是讓筆電在極限狀況運作
因為供電更低,供電的負擔和發熱也就更低了
因為發熱量更低風扇就不用轉那麼的快,不吵也沒有那麼的熱
相關元件因為高溫老化損壞的速度也可以變慢,筆電就更耐用更好用了

關於這一台筆電優化調整之後的表現我之後在發文跟大家分享囉
2019-08-01 12:49 發佈
微星P65_9SF 目前世界上搭配i9-9800H最輕的一台筆電
微星P65_9SF i9-9880H+RTX2070 MAX-Q 機本說明與測試 全原廠狀態
原廠狀況可以看這邊的實測分享

筆電優化調整的目的是:
筆電經過優化調整之後,效能可以運作的比較高
功耗降低,溫度降低,風扇轉速降低,筆電因高溫老化的狀況也會變慢
好處可以說是非常的多的,並不是看到跑分效能比較高就是讓筆電在極限狀況運作
因為供電更低,供電的負擔和發熱也就更低了
因為發熱量更低風扇就不用轉那麼的快,不吵也沒有那麼的熱
相關元件因為高溫老化損壞的速度也可以變慢,筆電就更耐用更好用了
效能的提升機本上只是處理過程中的一個附產品
讓你有更高的效能可以使用,就算用到了最高的效能
還是在更低的運作功耗(供電負載)
和更低的運作溫度(散熱系統風扇負載更低)
讓筆電在供電負擔和散熱負擔更低的情況下運作(包含更高的效能運作下)
這樣才是真正的優化調整,是要配合產品的設計和晶片的體質
基本上那些只看效能跑的比較高就說是極限運作真的是非常的可笑


優化處理後的r20跑分實測,3916cb的跑分
最高溫度89度c,功耗有解鎖真實的功耗應該是75-80w之間
如果在調到更高的話CPU的供電散熱會先壓不住掉電


優化調整之後跑R15的測試,因為時間很短,功耗降到74.798W就跑完了
跑出了1736CB的分數,最高溫度只有83度C
看到這邊應該已經知道優化調整的差距了吧


3D11P分模式的測試,跑分自己看一下吧
溫度的表現有多大的差距,這是自動風扇,風扇的轉速差距用聽的就很明顯
原廠的狀況可以自己去比對看看

其實彩蛋上面已經有囉

原廠的是用2隻金士頓2666的16G,實測效能的跑分是這樣
DRAM的讀寫速度是正常的,但是DRAM延遲有點偏高


更換成金士頓HyperX Impact 2933的16G,一樣是金士頓的
同一台機器差距有多大,讀寫的成長是一定的
DRAM的延遲大幅的降低,上面的3D11的物理分數跑到18387分就是DRAM的幫助


高頻DRAM的導入和應用也是筆電優化處理的重要項目喔
真的讓筆電的效能更高了,DRAM延遲降低的幫助基本上是很全面效的

經過優化調整處理後的P65_9SF的實測讓我們了解差距
很明顯的讓筆電用更低的功耗和溫度跑出了更高的效能
這樣的效果當然不是只有用XTU就可以做的到的
但是使用XTU就可以有5-6成左右的效果了,是可以免費自己處理的
我是在做專業的筆電優化處理的工作者
但是我願意分享處理的成果和相關的處理原理和方式
重點是筆電優化調整真的是非常棒的
也可以輕鬆用INTEL原廠免費的XTU就可以做了
真的不知道那些為反對而反對的人是甚麼樣的想法
這款輕薄的I9筆電
看隔壁的ACER Concept D7
表現CPU雙燒都只有30W
大師處理後表現差距很大
也比原廠動不動就8X~9X度來的好
真的有移動需求創作
又需要極度輕薄的用途
一定要找專業的處理
大師想請問一下,您有提到這台的2070功耗只有80W
那P75 的2070功耗也是80W嗎還是90W?
目前在考慮P75中
重複發文 請協助刪除
edibrac worte:
大師想請問一下,您有...(恕刪)


如果要玩遊戲請買GS75
P系列是針對創作者設計的
是盡量讓CPU能有比較好的發揮
P75/65的顯示卡都是比較低功耗的版本
大師處理優化調整後差距很大
對比之前的P75測試效能
P65散熱上會略輸P75一些
大師處理後的表現
也比原廠的P75好很多
可撥小P孩 worte:
大師處理優化調整後差...(恕刪)


沒有錯P65異散熱確實是要比P75來的差一些的
專業的優化調整處理當然是會要看機器的狀況
就算是主機版的CPU供電能力夠
在調整優化設定可以運作的功耗限制的時候
還是有很多的細節要去注意的
不然撞溫度牆或是會讓供電過熱等等的問題
都是會讓優化之後的體驗打折的
答達大師 wrote:
沒有錯P65異散熱確...(恕刪)


所以還是17.3吋的散熱會比較好
是因為體積的關係吧
摸比爾靈伊 wrote:
所以還是17.3吋的...(恕刪)


基本上是這樣沒有錯
不過17.3吋的也會比較大台和比較重
如果是高度行動攜帶需求的使用者
15.6吋的還是比較好的選擇的
且那麼高的效能也不是大部份的都有用使用需求的
當然寫出來說明清楚讓使用者知道怎麼選擇是會比較好的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