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了解等到3月份改版9代處理器地時候
顯示卡會變更成RTX2080 MAX-Q的版本(這應該還是秘密喔,也不知道定案了沒有)
這不免讓人聯想是否是這一台筆電沒有辦法有效地壓制RTX2080的發熱呢
還好原廠的誠意非常的夠特別用空運讓貨在過年之前到了
開箱那些甚麼的就留給別人去做吧
我們直接來測試看看狀況

3D11的P分模式實測圖
跟過去想的完全不一樣顯示卡的溫度很漂亮最高只有74度C
完全是很漂亮且正常的溫度表現
圖型分數34942也是滿血版的正常表現
CPU的溫度有點太高了
最高到了96度C已經達到CPU降頻運作的溫度了
不過物理分數還是有11000分左右表示降頻的狀況應該還好
只是風扇的轉速是有拉到很明顯的聲音在運作了

跑一下X分狀況基本上是一樣的
顯示卡的溫度表現都是很正常的不用擔心
運作的溫度表現比許多旗艦級厚機搭配GTX1080的表現還要好上許多
效能的部份150W的RTX2080也已經贏過GTX1080超過20%了這還是DX11的表現而已

Fire Srike的表現也是非常的漂亮
顯示卡圖形分數一樣贏過GTX1080 200W版本超過20%以上
溫度顯示卡一樣只有74度C而已
但是CPU的溫度就衝的更高了一點點

Time Spy這是測試DX12的效能表現的
圖形分數9871基本上比GTX1080滿血版的7300分左右拉高了超過35%以上了
RTX的顯卡果然是DX12的表現差距會比較大
看到這邊基本上可以確定這一台筆電肯定是一台超棒的遊戲筆電
但是電競使用可以會遇到CPU高溫的問題
另外就是CPU運作容易高溫風扇運轉的聲音不容易忽略
建議戴耳機進行遊戲(雖然這台筆電的喇叭相當的好)
不過整體的表現還是會比GT63或是G703那些搭配GTX1080的要更好一些
且大部份的遊戲並不會讓CPU跑到那麼高的溫度的
前一代的旗艦機種基本上確定可以被GE75給KO掉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R15的表現相對就偏弱了一點了
原廠狀況實測只有931CB的分數表現
最高功耗衝到了87.79W,對比過去的GE75最高78W左右
看起來這一台GE75的CPU功電有加強了
但是這樣的功耗這一台是壓不住的

我們在跑一次發現一開始跑功耗衝上去,CPU就撞溫度牆了
沒有幾秒鐘的時間溫度就拉告紅字90度以上了

很快的功耗就被壓下來了,溫度也很快的降低下來

再過不到2秒功耗牆就被壓回了45W了,然後一直跑到結束也不會拉回去了
也就是說執行一個軟體只要撞到溫度牆之後
就會停止高功耗叡頻運作,壓回45W功耗牆運作
但是跑R15的時脈運作就只有2.6-2.9G在運作了
許多的電競遊戲在這樣的運作時脈下的體驗是會略差一點的
甚至比不上前一代的I7-7700HQ跑3.4G運作的體驗
當然專業工作的話大部份的軟體都能吃到6個核心了就一定是8代的比較好

拆機來看一下散熱設計
導管加了一隻變成了8導管雙風扇4出風口的號豪華設計
散熱片距離PCH就那麼一點點的距離了為什麼不拉過去呢
(聽說INTEL有講過這樣才能增加客戶自然汰換的意願)

這是經過了上面那些高度負載測試後拆散熱器起來的狀況
基本上原廠使用的應該是很好的相變散熱貼片
但是可以很明顯的看到散熱膏真的太厚了會影響熱傳的
我過去有文章寫過說明有興趣可以去看看
顯示卡的供電和VRAM/钽電容也使用了比傳統導熱貼片效果更好的泥狀導熱膠了

RTX2080的晶片真的好大一顆阿,對比I7-8750H看起來挺小的呢
基本上全原廠的GE75 8RG就解說到這邊拉
晚一點我在把我這邊散熱加強優化調整好的成果跟大家分享囉
真的差很多的喔
關於筆電的差異不同
我有寫過一些文章你也可以看一下
應該可以更了解筆電的
用專業去探索筆電的真相--U版處理器的優勢與限制
用專業去探索筆電的真相--電競遊戲筆電搭配標準電壓CPU的應用與差異
用專業來說明電競筆電對於CPU處理器效能表現的一些正確觀念說明
電競筆電搭配高頻DRAM對遊戲體驗的影響可能遠比你想像的大
專業知識和服務能力能幫入門款的FX504GD 0181D帶來甚麼樣的差異和不同
如何利用XTU來了解和優化你的筆電
FX505GE 深度了解 潛能發掘 優化調整 改裝升級 散熱強化 超級進化
關於asus12V風扇對於筆電散熱優勢的說明
用專業跟經驗來跟大家說明筆電灰塵清除方式的差異
多年經驗與專業,針對筆電用散熱膏推薦與說明
讓我用專業來介紹一台特別的筆電--捷元15R
Deskmini Z370 GTX1060 搭配I5-9600K DDR4-2933 高效能迷你遊戲機
微星GF75 實測與拆機內部說明 外加5台筆電比大小
關於電競筆電CPU效能的影響說明
微星GL63 8SE 最新RTX2060 分析測試與優化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