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 Lenovo 的「軍團」電競筆電家族中,Legion Pro 與 Legion 系列命名看似相近,實則各有明確定位,前者主打極致性能與進階工藝,後者則以更具親和力的價格滿足主流玩家對高效能與實用性的雙重需求。本次 JB 測試的 Legion 7i (Gen10) 正是 2025 年軍團電競筆電的中堅代表,搭載 Intel Core Ultra 9 處理器及 DLSS 4 技術加持的 NVIDIA GeForce RTX 50 系列筆電顯示卡,效能實力堅強;顯示方面,16 吋 2.5K OLED 螢幕升級至 240Hz 高更新率,同時外型也更加低調俐落,加上市面電競筆電少見的「冰川白」機身,為玩家帶來不一樣的質感選擇。
▌外觀介紹 ▌
- 筆電上蓋
- Communication bar
- 筆電前端
- 筆電尾端
- 尾端 logo
- 螢幕轉軸
- 可攤平設計
- 筆電右側 I/O
- 筆電左側 I/O
- 筆電尾端 I/O

- 顯示螢幕
- 顯示更新率
- 視訊鏡頭
- 視訊品質
值得一提的是,此 PureSight OLED 螢幕還用上了智慧切換 (Smart Shift) 與 AI 發光區域技術,能偵測已啟動的遊戲或應用程式,以降低回應時間、改善色彩重現,並且延長面板的使用壽命。至於螢幕上緣的視訊鏡頭則是 500 萬畫素 RGB IR 攝影機,支援 Windows Hello 臉部辨識登入,視訊品質就請各位參考上圖三,在面光的測試環境下有著不錯的清晰度。
- 筆電鍵盤部
- 全尺寸方向鍵
- 電源鍵
- 觸控板
- 掌托貼紙
電源鍵則獨立設置於鍵盤部的上緣,並以 Legion 標誌性的「O」搭配 RGB 燈效呈現,只需輕鬆一瞥就能得知當下所處的效能模式,白色對應平衡模式,紅色對應效能模式,紫色為自訂模式,安靜模式則是顯示藍色,這部份透過 Fn+Q 按鍵組合就能輕鬆切換。
- RGB 背光
- 單色背光
- 背光關閉
- 預設燈效切換
- Fn 對應按鍵功能
- 筆電底蓋
- 筆電內部組件
- M.2 2242 SSD
- M.2 2280 SSD 插槽
- 記憶體
- 無線通訊晶片
- 鋰電池與揚聲器

內部組件方面,Legion 7i (Gen10) 出廠預先安裝一條 M.2 2242 SSD 固態硬碟在右側風扇下緣,同時提供一個 M.2 2280 SSD 空插槽於左側,方便日後升級容量,皆為 PCIe Gen4 規格,中央的雙 SO-DIMM 記憶體則由一個金屬護蓋保護,JB 就不去硬拆了,無線通訊晶片則使採用目前最新的 Wi-Fi 7 (802.11 BE) 及藍牙 5.4 規格。Legion 7i (Gen10) 配置由 HARMAN 調校的雙 2W 揚聲器,透過 SteelSeries 開發的 Nahimic 遊戲音訊提供沉浸式 3D 音效和客製化聲音設定檔,確保玩家享受到最佳聆聽體驗。
- 變壓器
- 變壓器與充電線重量
- 筆電本體重量
- 設備管理
- 自訂效能
- 顯示卡模式
- 設定
- 遊戲庫
- GamingZone
點擊最右下角的漢堡選單則可進入到設定介面,在此可找到機器學習性能優化、網路增強、優化記憶體、關聯系統電源模式,以及防螢幕烙印等選項,算是藏得比較深一點的設定。除此之外,《Legion Space》也具備了遊戲庫及 GamingZone 等功能,後者又有透過 AI 自動捕捉遊戲高光影片的「精彩時刻」,以及在遊戲即時提醒戰局的「遊戲陪玩」功能。
Lenovo Legion 7i (Gen10) 重點規格:
作業系統:Windows 11 家用版
處理器:Intel Core Ultra 9 275HX
顯示晶片:NVIDIA GeForce RTX 5070 8GB GDDR7 VRAM (115W)
儲存裝置:1TB M.2 PCIe Gen4.0 x4 SSD
記憶體:32GB LPDDR5X 5600 雙通道
顯示螢幕:
16 吋 OLED 面板 (WQXGA 2560 x 1600 解析度 / 240Hz 更新率 / 100% DCI-P3 色域 / 峰值亮度 500 尼特 / VESA HDR 1000 True Black)
I/O 埠:
1x Thunderbolt4 USB Type-C (支援 DisplayPort 2.1 / PD3.0 充電 / 傳輸速度 40Gbps)
1x USB Type-C (支援 DisplayPort 2.1 / 傳輸速度 10Gbps)
1x USB Type-A (傳輸速度 5Gbps)
1x USB Type-A (Always On / 傳輸速度 5Gbps)
1x HDMI 2.1
1x SD 4.0 讀卡機
1x 3.5mm 複合式音源插孔
1x DC 電源輸入埠
揚聲器:2x 2W Nahimic Audio 揚聲器
通訊:Wi-Fi 7 802.11be / 藍牙 5.4
電池:84Wh 充電式鋰電池
尺寸:361.7 x 263.4 x 15.9~17.9mm
重量:1.99Kg

▌硬體效能測試 ▌
▓ 處理器效能測試:
Legion 7i (Gen10) 搭載 Intel Core Ultra 9 275HX 處理器,具備 24 核心 (8 個效能核心與 16 個效率核心) 24 執行緒的架構,搭配 36MB 的 L3 快取記憶體,最大渦輪加速時脈為 5.4GHz,處理器的基礎功率則是 55W。
- CPU-Z 效能
- CINEBENCH 效能

再來使用 PCMark 10 Modern Office 效能測試驗證 Legion 7i (Gen10) 的綜合效能,該機最終取得 8583 分,表現超越 95% 的受測裝置,但略低於 2023 年電競 PC 的平均,進一步看,它的常用基本功能獲得 10786 分、生產力獲得 9575 分,數位內容創作獲得 16614 分的成績。
▓ AI 效能測試:
- WindowsML 推論效能 (CPU/float32)
- WindowsML 推論效能 (GPU/float32)
- IntelOpenVINO 推論效能 (CPU/float32)
- IntelOpenVINO 推論效能 (GPU/float32)
- IntelOpenVINO 推論效能 (NPU/float32)
- TensorRT 推論效能
效能我一樣使用基準效能測試軟體 UL Procyon AI Computer Vision 來做驗證,首先在 float32 精度下先以 Microsoft WindowsML 框架測試 CPU、GPU 的 AI 推論能力,最終依序得出 172 分、723 分;而換到 Intel OpenVINO 框架後以 float16 精度執行 CPU、GPU、NPU 測試,分別跑出 218 分、316 分、388 分;最後,利用 GPU 作為推論引擎的 NVIDIA TensorRT 框架 AI 推論模式,在 float32 精度設定下則是跑出了 1118 分。
- AI 圖像生成效能 (SD1.5/fp16)
- AI 圖像生成效能 (SD1.5/int8)
- AI 圖像生成效能 (SDXL/fp16)

▓ 創作效能測試:
- V-Ray 6 CPU 渲染效能
- V-Ray GPU CUDA
- V-Ray GPU RTX
- Blender CPU 渲染效能
- Blender GPU 渲染效能
▓ 記憶體與硬碟讀寫效能測試:

Legion 7i (Gen10) 搭載 32GB DDR5 5600MHz 記憶體,,為兩個 16GB 的配置,其在 AIDA64 的記憶體與快取記憶體測試中,主要記憶體的讀取/寫入/拷貝速度分別為 84740、77577 及 77173 MB/s,延遲時序為 108.7ns,整體速度表現非常優異,甚至超越部分旗艦電競筆電,至於 L3 快取記憶體的效能則是跑出了 919.44 / 638.25 / 686.79 GB/s (讀取/寫入/拷貝),延遲時序則為 32.5ns。

存儲方面,Legion 7i (Gen10) 採用三星製的 1TB M.2 NVMe PCIe 4.0x4 SSD 固態硬碟。其在 CrystalDiskMark 的循序讀寫效能測試中獲得 7020.44 / 5865.65 MB/s,TxBench 循序 Max QD32 效能測試則獲得 6269.666 / 2567.719 MB/s 的硬碟讀寫速度,而 AS SSD Benchmark 的硬碟讀寫速度為 5024.64 / 1660.08 MB/s,其平均讀寫時間為 0.11ms、0.019ms,效能分數則是 5857 分。
▓ 續航力測試:
- 鋰電池資訊
- PCMark 10 Office 生產力續航時間
- 充電時間
▓ 圖形效能測試:

Legion 7i (Gen10) 在台灣 Lenovo 官網上似乎只有提供 NVIDIA GeForce RTX 5060 顯示卡單一規格,本文測試的是更高一階的 RTX 5070,就期待日後能夠再開此規格了,這個 NVIDIA Blackwell 架構的顯示卡具備 8GB GDDR7 VRAM、115W TGP 總顯示卡功率、798 TOPS AI 算力,除了最新的 Max-Q 設計外,NVIDIA Blackwell 架構顯示卡與過去最大的不同當屬 DLSS 4 了,其藉由 AI 提供多畫格生成、超級解析度技術,實現更順暢的幀率表現和細緻畫面。
- Fire Strike
- Fire Strike Extreme
- Fire Strike Ultra
- Time Spy
- Time Spy Extreme
- Port Royal
- Speed Way
▌遊戲效能測試 ▌

實機遊戲效能方面,我先在《NVIDIA App》應用程式更新至最新的驅動版本,並開啟 DLSS 覆寫全域設定,將 AI 模型設為最新,DLSS 畫格生成切至最高 4x 來進行測試。這次 JB 挑選的遊戲同樣有支援最新 DLSS 4 多畫格生成的 4 款遊戲,以及 8 款支援一般 DLSS 啟閉的 3A 級大作,類型涵蓋第一人稱射擊、第三人稱射擊、動作角色扮演與競速遊戲,測試環境皆使用原生的 2560 x 1600 解析度、以及遊戲內最高圖形品質(開啟光線追蹤,若無會另外說明)。

首先看到支援 DLSS 4 的遊戲,Legion 7i (Gen10) 在未開啟 DLSS 畫格生成功能前,平均幀率最低者為 Ubisoft《星際大戰:亡命之徒》的 45.53fps,其他三款都交出超過 70fps 的表現,在將 DLSS 畫格生成調為 2x 之後,《星際大戰:亡命之徒》就提升 68.2% 來到了 76.62fps,其他三款則是都突破 120fps,而若啟用 4x DLSS 多畫格生成,包括《電馭叛客2077》、《漫威爭鋒》和《劍星》平均幀率全都飆到 200fps 以上,不過要說整體畫面流暢度改善最明顯的還是《星際大戰:亡命之徒》,可見 AI 補幀確實是有發揮它的作用。
那畢竟 RTX 5070 筆電顯示卡只有搭配 8GB VRAM,在《明末:淵虛之羽》或《毀滅戰士:黑暗時代》這些新出的大作上就會不太足夠,甚至出現啟用 DLSS 反而爆 VRAM、幀率低於上述 4 款的情形,這邊 JB 就先略過不測了,若硬要玩的話,勢必得在解析度或圖形品質上做出妥協...

DLSS 4 以外的遊戲中,遊戲科學的《黑神話:悟空》和 Ubisoft《刺客教條:暗影者》對這台電競筆電帶來最大挑戰,兩者在最高的(影視級、極高)圖形品質下皆爆 VRAM,因此這邊我都是用第二高的圖形品質來做測試,啟用 DLSS 後,原本只有 40fps 出頭的平均幀率,瞬間被拉高到 64fps、75fps 這般可正常遊玩的數字。另外像是《古墓奇兵:暗影》、《決勝時刻:黑色行動6》等大作上,DLSS 開啟後效能都有相當大幅度的提升。
- 待機時硬體溫度
- 待機時機身溫度
- 測試時硬體溫度
- 測試時機身溫度
- 測試時風扇噪音
▌測試總結 ▌

自今年五月以來,JB 已陸續測試 6 款 RTX 5060 / RTX 5070 電競筆電,在 DLSS 技術的加持下,這類機種即便以 2.5K 解析度主流遊戲,多數情況下都交出非常流暢的體驗,開啟 4x 多畫格生成後幀率甚至可突破 200fps,不過,8GB VRAM 在面對部分最新 3A 大作時仍稍嫌吃力。本文主角 Legion 7i (Gen10) 採用 Intel Core Ultra 9 275HX + NVIDIA GeForce RTX 5070 的硬體組合,不僅在 3D 渲染作業、AI 推論與圖像生成等高效能工作負載下表現穩定,搭配高頻寬記憶體,也進一步強化多工能力並帶來更低的讀取延遲。
外觀部分,Legion 7i (Gen10) 的「冰川白」配色加上航太級鋁合金、金屬髮絲紋邊緣處理,展現出低調有兼具時尚感的電競筆電新風貌,不帶過於強烈的電競風格,無論是帶去咖啡廳、圖書館使用都非常適合,而當你想釋放遊戲魂時,開啟 RGB 鍵盤背光照樣能展現 Gamer 態度


雖然 Lenovo Legion 7i (Gen10) 上蓋沒有華麗的 RGB 燈效,機身設計與冰川白配色也不若傳統電競筆電張揚,甚至型號中也沒有「Pro」字樣,但實際表現已不容小覷,它以主流硬體配置、優異的顯示螢幕和散熱設計,成功地在效能、機動性與風格之間取得了平衡,是一台能伴你征戰遊戲、創作與 AI 工作流程的可靠夥伴。而在低調白色外表下藏著的,依然是 Legion 軍團該有的戰鬥靈魂!
最後說明一下售價,本文測試機種採用 Intel Core Ultra 7 275HX 搭配 NVIDIA GeForce RTX 5070 組合,台灣 Lenovo 官網暫未提供選購,目前列出的 Intel Core Ultra 7 255HX 搭配 NVIDIA GeForce RTX 5060 的組合則是 58,801 元。
▌小惡魔福利社 Part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