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摺疊手機隨著技術的成熟與價格調降漸漸普及,反觀「摺疊筆電」要為市場所接受還有一段路要走,不過作為全球首款摺疊筆電的 Lenovo ThinkPad X1 Fold,在 CES 2020 消費性電子展問世的 2 年後正式推出二代產品,也就是本文 JB 要向各位介紹的 ThinkPad X1 Fold Gen2 (16" Intel),其尺寸由前代的 13.3 吋增大為 16.3 吋、摺疊後則為 12 吋,同時也改善機身設計與轉軸結構,螢幕在對摺後能實現貼合,此外,這次 Lenovo 還提供選配的磁吸式支架與具備小紅點 Trackpoint 的藍牙鍵盤,為使用情境帶來更大的彈性。那麼這款二代摺疊筆電究竟有什麼升級與創新?以下就帶各位來看看~
- 外盒
- 開盒
ThinkPad X1 Fold Gen2 延續 ThinkPad 系列的環保包裝,即便是摺疊筆電也沒有花俏的外盒,開盒後映入眼簾的便是展開狀態的筆電本體,將之取出後則可在下層看到磁吸式支架、ThinkPad 藍牙鍵盤、Lenovo Precision Pen 2 觸控筆等三大「選購」周邊,以及周邊簡易操作說明書和 Glance by Mirametrix 說明書各一份。

盒內容物排開就是這樣,想想也不需要太大的空間

- 藍牙鍵盤
- 藍牙鍵盤厚度
- 磁吸式支架正面
- 支架站立
首先看到 ThinkPad 藍牙鍵盤,其不僅與前代 Gen1 隨附的按鍵布局不同,觸控板面積更大之外也加入了 Trackpoint 小紅點與指紋辨識器,鍵帽則延續 Lenovo 帶有弧度的設計,厚度部分則跟我自己的手機差不多,與摺疊筆電初次配對則需撥動側邊按鍵啟動、並長按 F8 藍牙鍵 3 秒來連接。磁吸式支架下緣可供 ThinkPad 藍牙鍵盤吸附、並能作為鍵盤蓋使用,展開支架後能夠讓 ThinkPad X1 Fold Gen2 穩固地站立於桌面上,其開闔角度更可以自行調整,開闔到極限則是 85 度,下面會再跟各位分享應用情境。
- 筆電背面
- 展開使用
- 水平向摺疊
- 垂直向摺疊
- 摺疊後正面
- 摺疊後背面
接著看到 ThinkPad X1 Fold Gen2 摺疊筆電本體,其採用鋁製機殼,背面為整片鎂合金與碳纖維強化的 100% 再生 PET 塑膠材質,右上角則可見 ThinkPad 帶有小紅點的經典 Logo 以及 X1 的型號,中央的轉軸將筆電分為兩邊,實現如書本般的水平向摺疊,又或是像傳統筆電使用方式的垂直向摺疊,直橫都能用的特性是與摺疊手機的最大不同(不然後者就不會有 Filp 和 Fold 的差別了),另外也能看到 Intel Evo 平台認證貼紙,標榜其輕薄高續航、快速喚醒與開機與 Thunderbolt4 支援等特性。
這台摺疊筆電(同時也是片 OLED HDR 螢幕)在展開後為 16.3 吋,尺寸則是 8.6 x 276.2 x 345.7mm,較前代大 22%、厚度則是薄了 25%,其在摺疊之後則變成 12 吋,完全闔起時的尺寸則是 17.4 x 176.2 x 276.2mm。
- 轉軸背側
- 螢幕貼合
- 摺痕示意(一)
- 摺痕示意(二)
- 摺痕示意(三)
ThinkPad X1 Fold Gen2 在轉軸內配置的創新鉸鏈會在摺疊時形成鐘形,不會使螢幕留下明顯摺痕且筆電對摺後可實現貼合,這不僅比第一代 X1 Fold 進步,也勝過有著明顯縫隙的 ASUS Zenbook 17 Fold,以三星摺疊手機來比喻的話 ASUS 那台大概就是初代的 Galaxy Fold 吧

- 橫向擺放
- 直向擺放
透過上方圖組可以看到 ThinkPad X1 Fold Gen2 在支架上直、橫向擺放的模樣,其比例分別對應 4:3 與 3:4,前者適合拿來進行生產力作業,如果拿來看影片的話則上下就會有明顯的黑條了,至於後者的應用情境就比較偏向直式的網頁瀏覽。
- 支架使用示意(橫)
- 支架使用示意(直)
- 書本模式
這邊也為各位示意一下支架使用的背後視角,ThinkPad X1 Fold Gen2 在橫向擺放的狀態下基本不會傾倒,直向的話支架就得多展開點會比較安全,但還是得留意不要施加外力並保持桌面穩固。如果沒有選購支架,你也可以將筆電向內摺起、以書本模式來使用它。
- 螢幕上放置鍵盤(一)
- 螢幕上放置鍵盤(二)
- 虛擬鍵盤
- 使用示意
將筆電垂直向摺疊之後,再把 ThinkPad 藍牙鍵盤放置於下方螢幕即可進入 Clamshell mode 筆電模式、以獲得筆電般的輸入體驗,而且只要藍牙鍵盤一放上去,顯示畫面就會立刻從原本的全螢幕切換為上緣螢幕顯示,鍵盤的敲擊手感我自己是覺得沒有跟筆電差太多,雖然鍵程較淺但整體還算滿意,就是尺寸得適應一下

- 小紅點設定
- 觸控板設定
雙擊藍牙鍵盤上的「小紅點」即可開啟 TrackPoint Quick Menu 設定介面,其分為攝影機、麥克風、音訊播放和語音輸入等 4 個區塊,這跟我去年測試的 ThinkPad Z16 略有出入,攝影機的亮度和對比度無法直接設定、而是得移到系統設定,麥克風則是提供靜音、中央模式、空間模式 3 種選擇,音訊播放其實就是調整主音量大小,至於語音輸入就只是快速開啟 Lenovo Voice 的捷徑(藉此能對筆電下指令如開啟瀏覽器等),弱點擊介面下方的進階設定則會進入觸覺回饋觸控板的設定介面,可以針對觸控反饋、點擊力道等進行調整。
- 頂部 I/O
- 筆電側面
- 底部 I/O
再來看到這款摺疊筆電的按鍵與連接埠,機身頂部設有 USB-C 3.2 Gen2 和電源鍵,底部則是 USB-C Thunderbolt4,機身右側僅具音量增減鍵,而另一個 USB-C Thunderbolt4 連接埠則是位於機身左側,綜觀整個機身並沒有 3.5mm 耳機孔、亦無明顯的散熱結構...那由於 ThinkPad X1 Fold Gen2 基本無法靠自己拆機、拆壞我也賠不起,這邊就無法跟各位分享其內部組件

- 顯示螢幕
- 顯示解析度
- 模式切換幫手
- 視窗分割
ThinkPad X1 Fold Gen2 搭載 16.3 吋、4:3 比例的可摺疊 HDR OLED 觸控螢幕,其解析度為 2560 x 2024,並具備 100% DCI-P3 的色域覆蓋、60Hz 螢幕更新率,在 HDR 下用有 600 尼特、SDR 下則是 400 尼特的亮度,並具備 Dolby Vision 杜比視界認證,螢幕還採用了窄邊框設計,相比前代沉浸感提升非常有感


接著我實際透過專業校色儀 X-rite iDisplay Pro Plus 搭配 DisplayCAL 軟體為這台摺疊筆電進行色域測試,得出 100% sRGB、91.1% Adobe RGB 和 99.6% DCI-P3 的色域覆蓋範圍,算是很接近創作者的等級的表現,至於 Delta E 值則測得 0.11,另外在亮度調至最高的狀態下 SDR 顯示模式測得 432.69 cd/m2 的亮度。若要說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這塊 OLED 面板在未校色前是有點偏綠的

- 視訊鏡頭
- 視訊情境
ThinkPad X1 Fold Gen2 的攝影機配置於機身左側,為 500 萬畫素 RGB 與 IR 紅外線鏡頭的配置,除能使用臉部辨識登入外,也支援 AI 智慧感測解決方案 Glance by Mirametrix,不過 JB 收到這台筆電時是沒有內建的,得在 Microsoft Store 自行下載安裝。是說如果裝置垂直向擺放,視訊鏡頭位置在偏高的情況下,可能就得調整支架角度(但開闔角度愈大就愈容易被碰倒,需多加留意),水平向擺放時視訊則會變成直式,算是比較不直覺的地方...
- Presence Detection
- Privacy Alert
- Smart Display 模糊
- Video Conferencing
- Digital Wellness 提醒
Glance by Mirametrix 這個 AI 智慧感測解決方案過去 JB 已在去年的 LG gram、Lenovo ThinkPad Z16 上詳細介紹過,這邊也就挑幾個常用的來說明。首先,Presence Detection 離席鎖定,可在使用者離開達一定時間讓裝置鎖定螢幕、進入暗淡顯示模式,或開啟螢幕保護程式以保護隱私;Privacy Alert 在偵測後方是否有人注視你的畫面時,會在視線的方位即時跳出提醒圖示;Smart Display 將於使用者沒有注視螢幕或轉頭時自動模糊畫面,個人覺得偵測太靈敏所以都保持關閉

Video Conferencing 則具備 Auto Mute 自動靜音與 Mute Warning 靜音警告功能,前者可根據使用者與螢幕的距離自動靜音或取消靜音,而啟用靜音警告後,當使用者在麥克風靜音狀態下說話,畫面正上方就會有提示跳出。Digital Wellness 除了提供姿勢警告和 20-20-20 法則等數位健康功能,也會提醒使用者適時讓眼睛休息一下。
- X1 Fold Gen1(一)
- X1 Fold Gen1(二)
- X1 Fold Gen1(三)
- X1 Fold Gen1(四)
- X1 Fold Gen1(五)
- X1 Fold Gen1(六)
(圖片來源:Lenovo)
ThinkPad X1 Fold Gen2 摺疊筆電介紹到一個段落,這邊也拿第一代 Gen1 的圖片來做個比較,第一眼便能夠發現第二代機種螢幕更大、邊框更窄,整個設計也更加洗練

- 觸控筆
- 繪圖情境(一)
- 繪圖情境(二)
另外,ThinkPad X1 Fold Gen2 還具備對手 ASUS Zenbook 17 Fold 所沒有的觸控筆支援,選配的觸控筆 Lenovo Precision Pen 2 擁有 4096 階感壓、兩個快捷鍵與高達 150 小時的使用時間,同時支援 WGP、AES 2.0 和 MPP2.0 協議,能識別傾斜度以實現逼真的繪圖。實際拿來進行 Photoshop 繪圖,在螢幕攤平下撇開摺痕處有一點點不平整外,繪畫體驗還算不錯,且 16.3 吋、4:3 比例的工作範圍真的堪比繪圖板了

- Lenovo Pen Settings
- 尾端按鈕設定
- 側邊按鈕設定
系統內建的 Lenovo Pen Settings 應用程式可以針對觸控筆設定進行微調,像是尾端按鈕、側邊按鈕(包含上方、下方)對應的快捷功能,而透過筆尖感應和傾斜靈敏度則能依照使用者習慣自訂出更加自然的繪畫與書寫體驗。
- 變壓器
- 充電情境
這款摺疊筆電隨附的 USB-C 變壓器為 65W,並與電源線採分離式設計。如果裝置處於直立擺放的情況下,能夠使用的連接埠就只有 2 個(頂部跟左側),一般來說我都使用螢幕左側的連接埠來充電,如果你有其他的連接需求,建議還是買個擴充基座會比較好些。
- 筆電本體重量
- 鍵盤與支架重量
- 充電線材重量
實際將 ThinkPad X1 Fold 筆電本體放上電子秤測得 1.295Kg 的重量,甫推出時 Lenovo 官方稱其為最輕的 16 吋商務筆電(但現在已經不是了

- 儀表板
- 電源設定
- 智慧助理
- 顯示器和攝影機
- 麥克風設定
- 輸入和配件
- Dolby 音訊
- Dolby 語音
再來看到中控應用程式《Lenovo Commercial Vantage》,主畫面的「儀表板」可以監控硬碟空間、記憶體等資訊,在「裝置」分類下則可找到電源、顯示器和攝影機、音效等設定選單。一點進電源設定,就可以看到 ThinkPad X1 Fold 兩顆電池的使用狀態,「智慧型待命」可排程以便在閒置時達到最佳的省電效能,而設定「充電臨界值」則能延續電池的壽命,「機艙電源模式」針對攜帶筆電出差的商務人士,可在飛機上使用符合特定電源限制的 AC 電源插座,使電腦耗用的電力降低至安全等級。
「智慧助理」則提供 IR 攝影機自動登入、自動鎖定螢幕、調適性變暗等功能,而「顯示器和攝影機」選單比較重要的就是「OLED 電源設定」了,它能夠利用關閉工作列與顯示器的調光器的方式降低不同區域的亮度,進而達到防止 OLED 螢幕烙印的效果。而在 Dolby Access 下則有 Dolby 音訊、Dolby 語音兩選單,前者可在 5 個使用模式間切換,後者則是針對視訊會議的收音品質,提供協作模式、隱私模式、上行噪音抑制的功能開關。
Lenovo ThinkPad X1 Fold (16" Intel) 重點規格:
作業系統:最高 Windows 11 專業版
處理器:第 12 代 Intel Core i5-1230U
顯示晶片:Intel Iris Xe Graphics
儲存裝置:512GB M.2 NVMe PCIe 4.0x4 SSD
記憶體:16GB LPDDR5
螢幕:16.3 吋可摺疊 HDR OLED 觸控面板 (2560 x 2024 解析度 / 4:3 比例 / DCI-P3 色域 / 60Hz 更新率 / 600nits HDR 亮度 / 400nits SDR 亮度 / Dolby Vision 支援);摺疊後尺寸為 12 吋
I/O 埠:
2x USB-C Thunderbolt 4
1x USB-C 3.2 Gen2 (10Gbps)
通訊:WiFi 6E (802.11ax);Bluetooth 5.2
電池:64Wh 充電式鋰電池
音效:Dolby Atmos 三揚聲器+Dolby Voice 四麥克風
尺寸:展開時 8.6 (H) x 276.2 (D) x 345.7 (W) mm
摺疊時 17.4 (H) x 176.2 (D) x 276.2 (W) mm
重量:1.28Kg
售價:189,000 元(全配)

處理器效能測試:
- 處理器資訊
- 處理器效能
- 3DMark CPU Profile
- Geekbench 5
ThinkPad X1 Fold Gen2 根據官網所示,最高可選配至第 12 代 Intel Core i7 vPro 平台,但這次 JB 借到的則是搭載 Intel Evo 平台認證的第 12 代 Core i5-1230U,也就是輕薄筆電用的 U9 系列低電壓處理器,那畢竟是去年九月發表的機種,自然就沒有用上代號 Raptor Lake 的最新第 13 代處理器了。該機的 CPU 採 10 核心 (2P+8E) 與 12 線程的架構,搭配 12MB 的 L3 快取記憶體,Max TDP 為 9W,最大超頻時脈則為 4.4GHz。
這款處理器在 CPU-Z 測試軟體中,單執行緒效能測試結果為 501.7 分,多執行緒效能測試結果則是 2723 分,在 CINEBENCH R20 的多執行緒效能測試結果為 1,846 分,CINEBENCH R23 的單執行緒、多執行緒效能測試結果分別取得 1,462、4,523 分,而在 X264 FHD Benchmark 的影音轉檔效能測試裡則僅獲得 26.4fps 的表現,至於 Geekbench 5 的單核心、多核心效能測試分別為 1,609 分和 6,850 分。
記憶體與快閃記憶體效能測試:

ThinkPad X1 Fold Gen2 內建 16GB LPDDR5 規格的記憶體,為焊接在板上、無法另行擴充的配置,在 Aida64 的記憶體與快取記憶體測試中,主要記憶體的效能測試結果為 49358 / 63229 / 60692 MB/s (讀取/寫入/拷貝),延遲時序為 93ns,至於 L3 快取記憶體的效能表現為讀取 200.29GB/s、寫入 75348MB/s、拷貝 490.89GB/s,延遲時序則是 15.1ns。
硬碟讀寫效能測試:
- 硬碟讀寫效能測試
- PCMark 10 硬碟效能測試
這款摺疊筆電搭載三星製的 512GB 容量的 M.2 NVMe PCIe 4.0x4 SSD 固態硬碟,為可升級的 M.2 2242 規格(最高可更換為 1TB)。其在 CrystalDiskMark 的循序讀寫效能表現為 3596.66 / 2506.95 MB/s,在 TxBench 的循序 Max QD32 效能測試中則是獲得 3552.268 / 2455.789 MB/s 的硬碟讀寫表現,再來看到 AS SSD Benchmark 的硬碟讀寫速度為 2984.30 / 1066.77 MB/s,效能分數為 2,944 分;另外在 PCMark 10 Full System Drive Benchmark 的儲存硬碟效能測試中,則是獲得 1,474 分的成績,平均花費時間為 112μs,頻寬則是 232.12MB/s,整體表現以 PCIe 4.0 規格而言並不出色。
圖形效能測試:
- 內顯晶片
- Night Raid
- Wild Life
- Wild Life Extreme
- Fire Strike
- Time Spy
- Geekbench OpenCL
- Geekbench Vulkan
這次 JB 借到的 ThinkPad X1 Fold Gen2 僅搭載 Intel Iris Xe Graphics 內顯晶片,顯然不適合拿來進行高效能負載的任務或玩遊戲,但為了有個效能的參考依據,這邊也簡單跑幾項測試,在 3DMark Night Raid 針對內顯晶片的基準效能測試中,獲得 9,236 分的分數,作為對比,我先前體驗的 MSI Prestige 16 Evo 在 H 系列處理器加持下擁 21,637 分的表現。
另外其在 3DMark Wild Life 和 Wild Life Extreme 測試項目分別取得 7,238、2,287 分,換到各位熟悉的 3DMark Fire Strike 和 Time Spy 測試項目則交出 2,966 分、1,016 分的表現。最後則是 Geekbench 6 測試軟體中的 OpenCL 與 Vulkan 兩項圖形運算效能測試,此內顯晶片分別獲得 10,077 和 11,332 分的效能分數,倘若你買得起這款摺疊筆電,我還是不會建議拿來玩遊戲就是

筆電綜合效能與續航力測試:
- PCMark10 綜合效能測試
- Procyon Office 生產力效能測試
至於筆電綜合效能的部分,我先是使用 PCMark 10 測試軟體的 Modern Office (包括瀏覽網頁、視訊會議、應用程式開啟、文書處理、圖片及影像簡單編修等工作負載的循環測試)測試模式,ThinkPad X1 Fold Gen2 最終取得的效能表現為 4,509 分,能夠滿足生產力和表單運算的需求,但數位內容創作表現就只能說差強人意了

- 鋰電池資訊
- 續航力表現
- 充電時間
- 能源建議
ThinkPad X1 Fold Gen2 摺疊筆電在左右兩邊各內建一顆 48Wh 與 16Wh 容量的充電式鋰電池,總計 64Wh,在「電源和電池」設定介面可以看到電池 1、電池 2 的電量百分比。進入到電池續航力測試的環節,我在平衡電源模式下關閉藍牙傳輸與定位功能,僅維持 Wi-Fi 的連線、顯示螢幕的亮度則設定在 40%,透過 Procyon 的 Video Playback battery life 進行測試,其以不間斷播放影片的方式記錄電量耗盡所需的時間(由於我常用的 PCMark10 Modern Office 跑不了,故以此取代之),由起始的 100% 電量到自動關機的 3%,經過時間為 9 小時 29 分鐘,符合 Intel Evo 裝置對續航力的要求。
使用隨機附上的 65W USB-C 專用變壓器進行充電,由 15% 充至滿電量僅需 1 小時 25 分鐘,官方稱充電 30 分鐘即可獲得 4 小時的使用時間,速度相當不錯

- 待機時機身溫度
- 待機時硬體溫度
- 測試時機身溫度
- 測試時硬體溫度
最後也跟各位分享透過 FLIR 熱像儀和 HWMonitor 監測的使用溫度,ThinkPad X1 Fold Gen2 在待機充電的狀態下,機身平均溫度為 29.6 度,螢幕的左側(主電池的所在處)溫度則達到最高 38.6 度,螢幕右側則是 33.1 度,此時 CPU 的硬體溫度為 42 度;再來我使用各位熟悉的 CINEBENCH R20 跑個大約 20 分鐘的循環測試,機身最熱處維持不變但溫度上升到 43.4 度,螢幕右側則是 32.7 度,而 CPU 的硬體溫度則是 52 度、最高 97 度。各位很容易就能發現,可供充電的 USB-C 埠全都配置於螢幕左側,除上圖插的位置外,螢幕左側的頂部和底部都能夠進行充電。
▌體驗總結

Lenovo ThinkPad X1 Fold Gen2 摺疊筆電跟第一代相比,造型更洗鍊的同時也推出全新的支架與藍牙鍵盤周邊,其硬體規格亦全面升級,多出 Intel Evo 的效能認證、Thunderbolt4 連接埠與生物辨識登入的特性,OLED 觸控顯示螢幕也由第一代的 13.3 吋(摺疊後 9 吋)提升至更實用的 16.3 吋(摺疊後 12 吋),同時亦縮窄邊框、並加入 HDR 和 Dolby Vision 規格支援,進一步強化沉浸感,而觸控筆支援更是領先對手的一大優勢。另外,該機在對摺後螢幕可以實現貼合、摺痕也不明顯,充分凸顯出二代產品的成熟度,且受益於絞鏈結構的進步(畢竟新的摺疊手機都漸漸不強調耐用度了),摺疊次數以一般日常使用要撐個 10 年可能沒問題~

但要說它比較可惜的地方有三點,首先就是輕薄機身所限制的硬體效能,Core i5 U 系列處理器以一般的上網、影音娛樂、文書處理和視訊會議都算是堪用,但要執行較高效能負載的任務就明顯不足了;其次,螢幕表層容易反光的材質在戶外使用時其實是有點小困擾的;第三點也是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即便摺疊筆電推出到第二代,但絲毫未有降價的傾向,其入門級的硬體規格卻開出破 10 萬元、甚至頂規近 19 萬元的售價,那真的要很有愛、或科技狂熱者才買得下手了


Lenovo ThinkPad X1 Fold Gen2 摺疊筆電能夠一機「分飾多角」,無論扮演筆電、平板、電子書、娛樂中心或繪圖板都恰如其分,且憑藉著更大的螢幕尺寸、更美觀的造型與周邊搭配,整體使用體驗趨於成熟,若非售價太高昂,我認為真的有吸引到消費者嘗鮮的實力

不過,Lenovo 今年一月在 CES 消費性電子展發表的「雙全尺寸 OLED 螢幕筆電」Yoga Book 9i 其實就能夠帶來相近的使用體驗,該機以 360 度轉軸分開兩片 OLED 螢幕,並具備分離式藍牙鍵盤與支架,2,000 美元的售價也比摺疊筆電更平易近人

MD: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