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希望將發表於TPuser上的文章, 給mobile01的朋友們一起分享 :) :)]
因緣際會之下,還是忍痛將完美組裝品質的MIM T40p讓賢於版上朋友
換機最主要的理由...除了編號加2以外
大概就是顯示晶片升級以及記憶體時脈升級成為DDR333規格吧
先簡單介紹一下自己這台T42-MV0的規格吧:
2373-MV0原廠規格網頁
Made in China (唉....)
Pentium-M 1.5Gz (IBM.US標示為PM715)
256MB DDR333 RAM
14" inch SXGA+ TFT LCD
ATI Radeon 9600-64MB DDR-SDRAM
Intel B/G wireless
IBM Bluetooth/Modem BDMC 2000
Hitachi-LG 8X/24X/10X/24X DVD-Combo
Hitachi 5K80-40GB HDD
Windows XP home edition (MV1為XP Professional)
以下是個人對機器的小小拆解圖示..
至於對照組....請見個人於版上的另一篇文章墨西哥製末代T40P (最後之榮光?)
(好懷念MIM呀.....:P :P :P :P :P)
為了這個"2"花了一點功夫..
這批MV0 是2004/7/23製造, 與先前校內老師所購的MV0是同一批的
不過與其他祖國製機都是整塊黏貼相較, "Made in China"貼紙區塊似乎是切割之後,再貼上MIC的貼紙
(可能是墨西哥廠關閉後尚未組裝完畢的parts全部送回大陸長城再完成組裝....個人小猜不一定準....)
雖然去年底開始生產的T40,以及現在的T41/42都已經用新模具生產
不過硬碟外蓋仍然與機身密合度仍有小小差距(雖已較平整)
現場T41/2展示機每台的密合度也不盡相同
(與MIM T40p比較之下...MIM勝出!!)
將原機所配的記憶體移除後新購的美光原廠模組DDR400 512MB RAM
在Palmrest部分,由於palmrest without touchpad only (MIJ)料件全球嚴重缺貨
以原配有touchpad的palmrest (62P4249, MIC, 與T40p/41的MIJ不一樣)來說
右側與鍵盤相接的合度稍差,打起字來有點浮浮的感覺
請看下圖將鍵盤拆下後...
在ultrabay slim鋁架上方多襯了一塊摺疊鋁網
(CPU導熱銅片上方也有一小塊)
應該是IBM想要改善鍵盤右邊打起來不太紮實的感覺
個人認為仍然有限,因為還是一樣..浮浮的...(看來自己要在加塊泡棉墊)
倒是還具有紮實的觸感,還未走回T2X/30的鍵盤使用程度(570/600質感已不復見:()
中文KB made in Thailand....與單純英文KB是made in China不同
老實說, made in China KB打起來比Thailand打起來舒服
相對地也不會太刺眼(花花綠綠...:P)
機上所附的H-L的 DVD-Combo (8X/24X/10X/24X), made in Korea
LCD背面與電池...仍有彎曲弧度存在(MIM T40p勝出.....一直線)
在MV0左側部分...上蓋彎曲的空間還可以插進兩三張名片厚度
我想這是長城廠在組裝上仍需下點功夫....:(
此次換機的重點就在於顯示晶片能力的提升!
雖然T40p的 M9-GL 64MB以個人需求已經足夠, 但由於繪圖功能自己用不到, 幾經考慮..還是換為T42的9600/64MB
銅散熱導管由CPU部分延伸至晶片上方
銅片面積比T40p的大上約三分之一
下方則是Intel 2200BG wireless card.
這幾天將RAM更新為 1G DDR400, 放進7K60HDD, install XP Pro OS後
小小測試一下, 整體感覺與原本 MIM 的 T40p 差距不大
手邊也無Game可測9600的威力
就一般常用軟體,諸如photoshop CS, office 2002等等
都是蠻順手的
我想這就是Thinkpad的特性...穩定
用CPU-Z 1.23測得為P-M 1.5, i855PM, 晶片版本是A3
(與T40p相同,但是RAM時脈為DDR333非T40p的DDR266)
我想若有機會與預算的話,可以 DIY更換更高級的Dothan CPU (if I can :) )
雖未如預期般配備 Dothan 1.5Gz
但Pentium-M 1.5 Gz也已足敷需求
以整體效能而言, 這台MV0與T40p領先幅度極微..
若以組裝品質來說, MIM為滿分一百分的話, 這台MIC的T42我給80分..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