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朋友mail技嘉M1305實機型錄和圖片給我看,對於這台規格其實也是很平常,只是我看到他們的創舉讓我感到一點驚訝,底座放個獨立顯卡,雖然不是很強悍,但至少是有想把筆電慢慢取代桌機的目標。其實asus或是acer也都是有這樣感覺,但看看自己小黑,實在不懂大和部門在一些技術或規格上可以創新一點,非是要定位在商務不可嗎?
我很需要HDMI、1394、e-sata,雖然這幾個介面有的已經淘汰或是納入,但為何不能全都納入,沒人規定商務就不能用HDMI吧,娛樂機種也不一定不能用霧面螢幕啊!針對客戶做最大效益,自然會反應在業績上。尤其是底座部分,感覺好像愈走愈落後,變成雞肋一樣,底座能加入獨顯是很多黑友的期盼,隨著熱量愈來愈高,在現有厚度下增加強大獨顯勢必很難,但藉由底座達成擴充及增強功能,勢必更能達成一次到位精神。
或許聯想是希望桌機和筆電訂位可以分明,但市場卻是相反走向,我想小黑應該也是會注意到。或許聯想希望客戶可以買桌機又買筆電,但客戶永遠最在意價格因素,所以聯想應該朝著 既可強大筆電功能又不失筆電輕巧方向去做。
當然,講歸講,聯想也是不甩。小黑現在只剩霧面和鍵盤、小紅點有獨特之道,其他都是輸他廠,尤其是規格,雖然大家都說商務機種不強調規格,但這完全是廢話,一樣價格為何我不買好一點機種。x200為何會賣這麼好也是因為規格很好,但價格比同尺寸電腦來的便宜很多。
相反的T系列就不是賣很好,那種價格我都可以賣比他好多筆電,我為何買小黑。現在高階小黑大多是死忠迷在買,除了特殊需求外,一般客戶還是會買便宜又大碗的機器,電腦而言就是消耗品,反正淘汰率很高。
希望聯想正視銷售下滑的事實,多去聽聽客戶的心聲,不要在閉門造車了
autumnshe wrote:關於在底座加入獨立顯卡設計這點,我很讚同! 不過可能是技術問題吧?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不做。
今天看到朋友mail...(恕刪)
HDMI 的話我認為新款的 ThinkPad 應該會搭配 DisplayPort ,到時用轉接的應該就可以了!
1394 我也是覺得需要,但是加入不久後就淘汰了,還好我的剛好有。
eSATA 的話 T400s 有喔! 希望以後的機種也都會有。
X200 規格好? 我不覺得耶! 老實說我覺得 X200 規格還好而已,賣得好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它的輕薄比較符合我們台灣人的胃口吧? 然後賣得好之後,相對的就可以平衡保固成本,自然 X200 在台灣的價位就會比較低。
相對的大尺寸的 R/T 系列就比較沒有這種優勢存在了,尤其是 T 系列的處境更是尷尬,跟 R 系列太相像的結果導致產品定位太過模糊,為了區分其差別 T 系列的價位才會刻意抬高,以跟 R 系列做出區別。 不過聽說以後的 R/T 系列好像會合併或者是另外做出更高價位的系列取代 T 的樣子(現在的 T 實在太不像旗艦機種了),屆時應該就不會有這種尷尬的情況了吧。
Wayne - #teampixel
關於底座的,小弟猜測問題在於價格及保修成本的壓力,
以價格來說,一般不含PCI Express 的底座,要價約5,000元,這也是大多使用者購買的款式。
外接獨顯礙於連接介面頻寬的限制,能提供多少3D效能是個問題。
如果做出有獨顯的底座,假設價格只和有PCI Express 的T系列底座同樣,比普通底座貴一萬元,那會有多少使用者買,能否攤平成本就是個大問題。
--------------------------------------
如果今天底座賣的很好,小弟猜測原廠自然就會多花心思在底座上,如舉辦線上投票,調查要增加哪些功能等等。
想想也對,X6 及T6 的底座有序列埠及平行埠,對部分用戶有其價值。
T6x 高階底座雖然有PCI-E 插槽和Ultrabay擴充槽,但因為1萬5的價格太貴,購買的用戶人數可能不多。
X200 的底座有Ultrabay擴充槽和Displayport介面,以及電池充電器。
底座有更多功能固然很好,問題在於,現在的電腦及零件這麼便宜,有許多人會選擇非底座的作法,例如使用USB 外接光碟機/硬碟機,用Express Card 轉接eSATA/1394介面/...,使用USB Hub,...等,推出功能更多更強,價格也更貴的底座,消費者未必會買單。
比方說,X 系列沒有光碟機,如果藥用底座達成這個功能,可能必須購買底座(NT$5,500)+原廠9.5mm燒錄機(NT$3,500)。相比之下,購買一般的USB 外接光碟機,不用NT$2,500 就能搞定。
USB 太少? 插拔太麻煩? 沒關係,買個USB Hub ,NT$1,000 以內可以解決。
需要高速、穩定地連接硬碟,且能熱插拔? 不需要有Ultrabay的底座,eSATA 埠就能滿足這個需求。沒有eSATA埠? 花NT$1,100 買個Express Card 轉接卡就成了。
.....
這麼多滿足需求,且通常更便宜的方法,會選擇買底座的消費者,可能愈來愈少,會買高階底座的更少。如果市場是這樣,那廠商自然朝著簡化底座的方向走了。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