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來恩. wrote:
cost down ...(恕刪)
說真的,如果大家沒有接觸到他的研發就不要cost down、cost down的說...
cost down沒那麼簡單,偷偷料就好。
Lenovo又有整個介入yamato lab.研發?如沒就別一遇到Lenovo就開槍。
我前面那句話的意思是,不管是IBM或Lenovo,倒楣的都會壞。
像我堂哥,買了一台X60,現在打死不用IBM系列了.......
Mr. RC
現在網路很普及了,電腦也很便宜了,我相信聯想時代品質一樣是很棒,至少我從560就開始用小黑到現在t410s,只要是出過機器我至少都會用到1個月以上不關機。我感覺還是像當初一樣棒,甚至更接近一般大眾。
X系列變便宜、輕、薄、待機更長,T/R也是一樣,現在還多了SL家庭機種。雖然變成16:10螢幕,但畢竟也是大家所說的製成和成本因素。
我周遭幾乎都是用小黑,因為大家都是在做工業的,常常會接觸重工機械,所以大家也只能相信小黑,像S或雙A牌就是較適合業務或是文書在使用,老闆可能不會電腦,但出去要美美的就會用S牌。
至從網路普及後,大家交流機會多,買電腦人也愈來愈多,但為一不變是,只有出問題時才會上網PO文問或是罵,當機器好的時候我想很少人會上來說吧!像我機器到現在還是很好用也沒樓主所說的問題出現,當然我也不會上來說嘴了。所以就會變成大家以為小黑變差了,但我認為還是一樣,甚至有進步地方,當然也有妥協地方。
當年的女友買了R32,如今她成我我老婆,我們各自買了一台X201s加上SSD。
買X24的時候自己賺的錢不足以完全支付這筆款項,當然是非常小心地用。雖然也是常有無故開關機的情況,但是在後來的幾次bios修正中,不知不覺就好了。
R32則是當時的洪副總(Hank,時任B牌大中華區的另一個高位),開始帶頭以非常季零件(這樣講應該沒有錯),弄出一系列的近2萬元的R系列。塞揚版的近二萬,P4-M版的就是三萬出頭。當時IBM依舊是筆電市場上的高價品,從來沒有人聽過LV的品牌會有低價品,但是那個時IBM就已經開始為提高市佔率做準備。這台R32後來普遍地大家發現實在很厚又很重,而且真的不如T系耐用,全機都是用ABS製,地位如同當今的SL系列,或是相當於edge。一開始大家是感到驚奇,怎麼可能這麼便宜,後來也是一樣罵聲連連,反正它長得不像T就該死,這個我們倒是也沒在意過。到了後來還發現這一整批的R32,背光模組老化地相當快,而且會變得無法控制它的亮度。但好在三年保的承諾,請客服派物流來收走後,過一天送回,一直用到現在。
至於我的T60,當時的購買價格近七萬元(非T60P,或是wide,只是高階T而已),當時Thinkpad已經被聯想收購完畢,全面加上了lenovo的字樣有螢幕左下方。我們再度在一片質疑與漫罵聲中,買入了我們人生中第一台高解析度面版的T系列。這台T系列先是讓我存人生人第一桶金,又讓我們完成了兩本論文,唯一送回維修中心只有更換風扇這種小事而已。真的說它最脆弱的地方,可能是它的C蓋(palmrest),它是真的只用ABS做的,它應該沒有辦法長期承受來自整個背包向下撞擊的壓力。
現在我正在使用 X201s在打這篇文章,上面裝著背教者用的觸碰版,它的多重觸碰可以直接設定成放大鏡,這一點對螢幕略小的X201s來說非常實用。
對於時下一次兩次的 thinkpad故障回報,都有人大聲宣示Thinkpad已死,所有的東西都在Costdown,接著一群人順著話鋒打蛇棍上,大呼過癮,再同時感嘆一下過去美好的時光,這實在令人不感領教。從以前到現在,不管換了幾台thinkpad,鍵盤的打感或許略有差異,但是鍵位衝程與距離幾乎都一樣,沒有特別去看外觀的話,不仔細想還真的不知道自己是在用哪一台。回顧一下自己使用的經驗,想到的可以說是充滿生產力的回憶,這對一個商用工具來說,真的就夠了。
雖然說身為一個中國牌、大陸牌、阿六牌的使用者是否明智,會不會造成一個人的自尊心受損,這種問題可能想了很久也想不出個所以然來。但是我相信每天都會有人因此而感到非常困擾。Thinkpad對美國人來說,這就是一個美國土產,美國人的發明,源自於美國的產品。對於日本來人說,這就是日本IBM在地文化推向全世界的結果,而這些東西都不是臺灣所擁有的文化特產,相較之下我們擁有比美日更多的愛恨情仇,不過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