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感覺小黑在規格上不知在堅持什麼, 總覺得不敢突破

這些討論都可以激勵lenovo (應該是thinkpad 的研發團隊..) 加強下一代的產品規劃。
但是我要提醒大家的是, thinkpad 的 design principle 是一個 notebook 重要的考量: 散熱,堅固,不當機,keyboard 好打,小紅點, 等等。。放眼現在的市場上, 一年360天,開機24小時,手摸了不燙,極少當機(不能說沒有)
我10年來用了不下20台thinkpad,從 570開始。過程中也被其他fancy spec 吸引,包括toshiba 的M, dell 的 E, 臺灣的 雙A, Sony, 甚至Mac book 等。 結果還是回到了thinkpad, and enjoy it.

一個可能不是很完整但是很貼切的比喻,thinkpad T 就像 BMW, 可能沒有像某些日系的 '智慧眼,Ipod 接口,或是 ’抬頭顯示‘等. 但是每次你下大雨時,高速開過一個急彎,方向盤feedback 給你的信心,就像是每天拿著thinkpad, 從來不擔心’熱當‘的信心。


lenovo 開始融入所謂 consumer 段的需求,我覺得這些應該放在譬如 SL 系列里。這樣可以照顧到both markets.

A 和 T 整合,取消雙 ultrabay

4:3 走入歷史
4:3 -> 寬屏 , 除了表面上看的到的機身比例外,背後的意涵
是 FRU 相容模組變差,底座不同世代的支援性,和各種面版的
模組化,主機版的更換,共用零件的替代率,全都降了

高階機取消 IPS 面版機種

T 級機的鈦合金跑到哪裏去了?

.......

看到的情況往往是 Costdown 掉大的部分,新增小的優點,
官方說詞是改進,迎合市場驅勢(節省成本,擴大市占)

不過利用改朝換代之際
明正言順的Costdown
似乎變成慣例了
只是差別在 使用者用過一些經典小黑的,感觸較深
新黑友或對老黑感情較淡者,較容易接受官方的說辭或洗腦
反正愈變愈便宜,愈來愈不是高不可攀,好像也沒什麼不好

其實 A 版友說的那些介面,
不全然是商務使用者用不到的
Dock1 ~ Dock2 ~ Dock Advanced 就是這類的
但是問題差在市場現實面
5K 要作的出來,大多功能普普
就算作的出來,大小可能不會為一般人接受

以往商務桌機要 3~5萬 的時代
加上製程的因素,主機微型化,相對的較困難
花個 15K 變身桌機,相對的有市場
加上那個時代用的起 IBM 的,經濟能力較佳
IBM 也確實比較有那個能力或本錢當藍色巨人,推動市場

現在數千萬餘的迷你主機滿街跑,
能弄整台主機的價 會想花超過這個預算
弄超過或接近這個錢的底座的必要性相對少很多
全功能型的底座,必需性已經較為薄弱了
因為替代性的產品相對的多了很多
如果真的市場需求有大到一定的程度
Dock Advanced 也不會成為絕響

像小弟現在的話
同樣的錢拿去弄浩鑫類的準系統,或底座,會選前者
底座…有機會入手
二手平價的,拿來賞玩為主的
5K 以下通用的 All-in-one Dock
我覺得不是功能有縮減(有那個介面,但無法提供足夠的電力 效能 或擴充空間)
就是作的非常的…大台
T系列決對不會尷尬,R系列也絕對不會消失,畢竟T系列=鋼彈級or強襲型白色木馬,R系列=GM級(中譯吉姆)或是麥哲倫號,打江山(技術)需要T的傳說與領隊,佔領(市場)需要R的數量。以上解說OK嗎?
autumnshe wrote:
尤其是規格,雖然大家都說商務機種不強調規格,但這完全是廢話,一樣價格為何我不買好一點機種(恕刪)

要買好一點規格機種的話有滿坑滿谷的它牌可以選擇
沒人強迫你要買Thinkpad吧?

事實上會想買ThinkPad的人就是喜歡它在很多規格表上看不到的地方用心
例如散熱,鍵盤,螢幕,小紅點...等等
這些都要成本的
如果再追求高規格,售價勢必讓人卻步
實務上也不見得用得到

再者
底座很好
IBM昔日的底座功能也的確強大

但是買小黑的人中會買底座的有多少
聯想不是沒計算過

虧本的生意沒人做
就像Nikon的旗艦底片機以前都可以換觀景器
到了F6就改成固定式的一樣
因為會另外買觀景器的人少之又少
小弟以為,如果底座對原廠來說是賺錢不賠的生意,那自然就會加強底座的規格、功能等等,而不是朝著縮減功能的方向前進。

底座通用化也許是可能的。但希望五千元能買到有PCI-E 16x 、HDMI、express card、pcmica、1394b、15in1 讀卡機等等,小弟認為不大可能。

五千元的基本底座,乍看之下挺貴的。但像電池、硬碟擴充盒等周邊,要找到副廠產相容品使用不難。為什麼很少見到副廠底座? 如果賣底座很好賺,副廠為何不生產相容品,賺TP 用戶的錢?

如果要做出功能很強大的底座,價格應該會破萬,到時有多少用戶買,推出這像產品有多少實質回報,對原廠來說都會是個問題。

不是小弟不在意這些「Cost Down」,而是小弟希望十年二十年後,還能繼續購買及使用小黑,也希望小黑的設計及維護,由美國花環及日本大和實驗室負責。
聽起來有點危言聳聽,但在這個「Acer 模式」當道的環境下,原廠要維繫ThinkPad 的傳統及核心價值,應該是蠻不容易的。
小弟的想法是:「先求主幹堅固,再求枝葉茂密。」
如果處在困境中,連維繫傳統及核心價值都有困難,將資源分在旁枝末節似乎顯得不很適當。
twinsbabyboy wrote:
T系列決對不會尷尬,...(恕刪)
我之所以說 T 系列尷尬,是因為他已經不如以往的「旗艦形象」了! 反而跟 R 系列愈走愈近,雖然不是完全沒有差別,可是差別已經小到很多人可能沒辦法很輕易的分出 T/R 之間的差別,而且 T 有的東西 R 大部份也都有,自然就很難製造出誘因讓大家去購買 T 系列,我覺得聯想如果要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方法,應該是重新設計 T 系列,讓 T 系列重新有那種 R 完全無法取代的感覺,這樣才不枉它稱為「尊爵機」的頭銜。

關於底座獨立顯卡,我覺得 XSeries 會比較需要吧? 不管是內建一張顯卡也好, PCI Express 插槽也罷,還是會有部份工作者是希望能拿 X 系列又有使用獨立顯示卡的需求,我想只要克服掉技術上的困難,可以外接獨顯的底座勢必是對 X 系列的一大加分!

我想,傳統 ThinkPad 系列之所以會遇到新客群拓展上的瓶頸,是因為他的好處是讓人可以信任它! 但是可以信任它是基於黑迷們親身體驗並使用後對它的了解,一般在賣場裏面大家看的都是帳面上的東西,根本就很難了解到這麼深入的問題,不要說顧客了,連賣場的銷售員自己可能也都不清楚。

所以我覺得,除了推出像 SL 系列這種迎合大眾口味的機種以外,聯想更必須思考的是要怎麼做才能讓大家知道 ThinkPad 到底好在哪裡?強在哪裡? 就像 Intel 當初很成功的把埋在機器深處的一顆小小處理器說成大家挑機器的重要依據一樣,至少在這一點,我認為聯想做得還不夠成功。 (依照現階段我看到的聯想廣告文宣裡,多半還是都沒有把 ThinkPad 吸引人的地方凸顯出來,我在猜可能 Lenovo 的行銷部門對於小黑的了解可能都沒有一些資深黑迷們的深入吧?)

Wayne - #teampixel
我的小黑是X301
選擇他的原因是散熱 / 霧面螢幕 / 輕巧 / SSD

對於每天使用它超過8小時的我
我很滿意
從未熱當過
霧面螢幕對長時間使用的我並未造成任何負擔
未超過1.4kg的重量每天攜帶它也未造成負擔
SSD 讓我面對客戶時能在最短時間開機 上場簡報

對商務型用戶來說 真的是不可多得的好機


樓主所說的那些功能
該有的影音效果 遊戲3D功能 外接裝置等
其實 我用另外一台遊戲桌機完全取代了

我其實不太同意筆電取代桌機的說法
這兩種設計取向在本質上是相違背的
就算拿Alienwave打遊戲 爽度還是不能跟桌機相比

不過我發現台灣用戶真的蠻喜歡把所有東西集成到一個機體上
autumnshe wrote:
DP或許是新一代規格,但大多需要轉接,我希望可以像HDMI那樣簡單,就一條線解決音源和視訊部分,至少可以跨一點娛樂影音部分。
至於底座部分就像大家講的,太貴,但可以加強機種通用、功能和減低價格,銷售勢必會上升
如果底座今天可以安裝2個pci-express 16x, pc-card, express card, 1394b, DP, HDMI, e-sata, 15 in 1讀卡機.......等等主要介面,所有機種通用且只販售5000以下,我保證銷售上升


Lenovo把這些統統加進去TP產品,又賣50000以下,請問誰想買Lenovo其他的桌機與筆電產品線?
將電子消費性產品規格一次攻頂這種想法很難想到嗎?
但研發的成本增加以及市場真正需求因素影響之下,你覺得還可以賣5萬以內?還是又做出像W系列叫好不叫座的產品?
greenmind wrote:
我的小黑是X301選...(恕刪)
咦? 我記得 X301 不是 1.5KG ?
其實 X 系列要獨顯的意義不只是影音娛樂功能,更大的意義是在工作上,有很多工作室必須要獨顯來勝任的,就算現在的內建顯示晶片越來越強,還是比不上一塊優秀的獨立顯卡,要是能夠讓 X 系列的底座能外接獨立顯卡的話,那 X 系列就真的很完美了。

至於 HDMI 我也覺得真的沒有那個必要,只要有佈署 Display Port 而且能夠順利支援聲音輸出的話就可以了! 因為 HDMI 透過 Display Port 轉接也是 OK 的。
Wayne - #teampixel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