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 多重影分身型號的 Lenovo ideapad gaming 3 小試,穩健路線的輕電競選擇

[開箱] 多重影分身型號的 Lenovo ideapad gaming 3 小試,穩健路線的輕電競選擇



ideapad gaming 3 恐怕是 市面上同一個名稱中,卻擁有最多子型號的一個機型 (如有更多的還望與我分享),分類上光是CPU用的是I家還是A家、顯卡是1050還是1650還是....(太多了)、雙碟還是不雙碟就已經琳瑯滿目,更不用說螢幕還有分各種刷新率,很容易讓人搞混。

本次取得的機型是 ideapad gaming 3 82K100C2TW 15IHU6,採用的是INTEL 的 11代I7處理器I7 - 11370H 加上 RTX 3050TI 顯卡,雖然是11代筆電的末代機型,但個人覺得是一台CP值還算不錯的款,在這邊跟大家做個簡單的分享。




【規格列表】

處理器: Intel Core i7-11370H


記憶體:8GB DDR4 3200(尚有一個擴充槽,最大擴充16G)


顯示卡: NVIDIA RTX3050TI 4GB


螢幕: 1920x1080 FHD 15.6" IPS AG 300N 165Hz


儲存裝置: 三星512GB SSD M.2 2242 NVME TLC
      可擴充2.5"硬碟、M.2插槽:各一



輸出端 1x USB-C 3.2 Gen 1 (support data transfer only)
    2x USB 3.2 Gen 1
    HDMI 2.0



網路裝置:有線網路100/1000M (RJ-45) / 無線網路WLAN_2X2AX +BT5.0

前鏡頭:720P畫素


電池:3CELL_45WH


重量:2.25kg

主機尺寸(cm):359.6 x 251.9 x 24.2 mm

作業系統:Windows 10(64bits)


保固:二年


顏色:魔力黑

配件:包包




【機身介紹】


室內
[開箱] 多重影分身型號的 Lenovo ideapad gaming 3 小試,穩健路線的輕電競選擇
室外
[開箱] 多重影分身型號的 Lenovo ideapad gaming 3 小試,穩健路線的輕電競選擇

在室外與室內會看起來有一點不一樣,官方介紹是寫魔力黑,實際上會依照光源看起來是深灰或是黑色,機身一樣繼承了超級會沾指紋的特性,有機身潔淨強迫症的朋友一定要去包膜。




右側
[開箱] 多重影分身型號的 Lenovo ideapad gaming 3 小試,穩健路線的輕電競選擇
左側
[開箱] 多重影分身型號的 Lenovo ideapad gaming 3 小試,穩健路線的輕電競選擇
後方
[開箱] 多重影分身型號的 Lenovo ideapad gaming 3 小試,穩健路線的輕電競選擇
底部
[開箱] 多重影分身型號的 Lenovo ideapad gaming 3 小試,穩健路線的輕電競選擇
機身上做了IdeapadGAMING的銘刻,I/O的配置上有

1x USB-C 3.2 Gen 1 與 3.5 耳機孔 (左手方)
2x USB 3.2 Gen 1 與 HDMI 2.0 以及RJ45網路孔 (右手方)


個人覺得有一點小可惜的是左手方的配置有點擁擠,如果在桌面不大的空間,很容易佔領到右撇子使用的滑鼠的使用空間,如果接孔的位置能夠再往上移會更好。


喇吧在機身兩側各有一個開孔,音量算蠻大的,近期以來開箱了幾台筆電以後覺得lenovo的音量真的算數一數二的大聲。




霧面螢幕
[開箱] 多重影分身型號的 Lenovo ideapad gaming 3 小試,穩健路線的輕電競選擇
開闔角度
[開箱] 多重影分身型號的 Lenovo ideapad gaming 3 小試,穩健路線的輕電競選擇
防眩光的霧面螢幕配上約135度的開闔角度,電競筆電基本上不像商務筆電需要有一直給其他人看的特性,就算有看的一方也是站在後面看,這樣的配置足夠了。



其他細節1
[開箱] 多重影分身型號的 Lenovo ideapad gaming 3 小試,穩健路線的輕電競選擇
其他細節2
[開箱] 多重影分身型號的 Lenovo ideapad gaming 3 小試,穩健路線的輕電競選擇
其他細節3
[開箱] 多重影分身型號的 Lenovo ideapad gaming 3 小試,穩健路線的輕電競選擇
一些其他機身上的細節,置中的電源紐能有效的防止誤觸的情況發生,有些右置電源鈕的設計,人在按數字區的時候會誤觸到。




內部總攬
[開箱] 多重影分身型號的 Lenovo ideapad gaming 3 小試,穩健路線的輕電競選擇
記憶體
[開箱] 多重影分身型號的 Lenovo ideapad gaming 3 小試,穩健路線的輕電競選擇
SSD
[開箱] 多重影分身型號的 Lenovo ideapad gaming 3 小試,穩健路線的輕電競選擇
電池
[開箱] 多重影分身型號的 Lenovo ideapad gaming 3 小試,穩健路線的輕電競選擇
硬碟擴充空間
[開箱] 多重影分身型號的 Lenovo ideapad gaming 3 小試,穩健路線的輕電競選擇
變壓器
[開箱] 多重影分身型號的 Lenovo ideapad gaming 3 小試,穩健路線的輕電競選擇


總共4顆短螺絲跟6顆長螺絲(皆是十字),轉下後即可輕鬆拆開背板。


擴充空間給得還不錯,由於手上沒有多的M.2 SSD 以及 2.5吋硬碟可以裝上,單純目測看起來疑似無法同時將兩者都裝上,只能擇一的樣子?有待有此款機型的人來幫我解答,官方的盒裝中有附帶安裝的零件,不必擔心需要額外添購。


可加裝的SSD長度是2280,而原本的部分則是2242,有想要擴充改裝等需求要注意一下。


原本裝的記憶體 與 SSD 有一個很貼心的地方是都有附帶散熱膠,能有效的降低熱度。



變壓器採用 170SCC3A,與更高階的Lenovo Legion 5同款


電池為 L20M3PC2,容量是3820mAh/44Wh



螢幕對照1
[開箱] 多重影分身型號的 Lenovo ideapad gaming 3 小試,穩健路線的輕電競選擇
螢幕對照2
[開箱] 多重影分身型號的 Lenovo ideapad gaming 3 小試,穩健路線的輕電競選擇
螢幕對照3
[開箱] 多重影分身型號的 Lenovo ideapad gaming 3 小試,穩健路線的輕電競選擇
螢幕對照4
[開箱] 多重影分身型號的 Lenovo ideapad gaming 3 小試,穩健路線的輕電競選擇
螢幕的型號在網路上都查不到料號,想說是不是跟舊版型號一樣查了一下,發現舊版型號的刷新率120Hz而不是165Hz,官方提供的數據為 擁有 DC調光 與 sRGB 100% 的顯色率,不是從事對於色彩有要求的行業的話其實還行


拿了Msi GP 65 9SE 做了對比,顏色偏暖,亮度差不多


太陽下60%亮度
[開箱] 多重影分身型號的 Lenovo ideapad gaming 3 小試,穩健路線的輕電競選擇
太陽下100%亮度
[開箱] 多重影分身型號的 Lenovo ideapad gaming 3 小試,穩健路線的輕電競選擇
300nit的最大亮度在太陽底下勉強還能看到一點畫面,跟現在市面上多數的手機比起來當然亮度是不太夠




【程式 與 跑分數據】

Lenovo vantage 1
[開箱] 多重影分身型號的 Lenovo ideapad gaming 3 小試,穩健路線的輕電競選擇
Lenovo vantage 2
[開箱] 多重影分身型號的 Lenovo ideapad gaming 3 小試,穩健路線的輕電競選擇
相較起華碩的內建功能,聯想的Lenovo vantage要簡單直覺許多,沒有華麗的特效跟音效(有用過華碩電競筆電的知道我在說甚麼),多數只有 『是』『不是』兩種選項給使用者,當然可以調的東西也就沒有這麼多元,但是對於輕度使用者來說也算是方便。






SSD速度
[開箱] 多重影分身型號的 Lenovo ideapad gaming 3 小試,穩健路線的輕電競選擇
SSD資料
[開箱] 多重影分身型號的 Lenovo ideapad gaming 3 小試,穩健路線的輕電競選擇
SSD使用了三星的Samsung PM991,讀取速度2200 MB/秒 / 寫入速度1200 MB/秒

實測的時候低了一點,至少用料品質上是值得肯定的。



PCMARK 10
[開箱] 多重影分身型號的 Lenovo ideapad gaming 3 小試,穩健路線的輕電競選擇
3D MARK
[開箱] 多重影分身型號的 Lenovo ideapad gaming 3 小試,穩健路線的輕電競選擇
PC MARK 10 跟 3D MARK 都採用 DEMO版做測試,數據僅供參考。



FFXV
[開箱] 多重影分身型號的 Lenovo ideapad gaming 3 小試,穩健路線的輕電競選擇
FFVIX
[開箱] 多重影分身型號的 Lenovo ideapad gaming 3 小試,穩健路線的輕電競選擇
都以HIGH模式來測試,不論是FFX還是比較新的FFXIV測試都跑出來還不錯的分數,至少普遍的遊戲都一定可以跑, 現在比較高效能的例如戰地風雲2042不開高應該也不成問題。網路評測中3050TI 與 1660TI 互見高下,但是隨著驅動的更新應該還是3050TI會逐漸占上風。


[開箱] 多重影分身型號的 Lenovo ideapad gaming 3 小試,穩健路線的輕電競選擇[開箱] 多重影分身型號的 Lenovo ideapad gaming 3 小試,穩健路線的輕電競選擇



實際遊戲測試測了DMC5,不知道為什麼截圖不了只好用拍的,開預設的高畫質打起來很順無LAG。



[開箱] 多重影分身型號的 Lenovo ideapad gaming 3 小試,穩健路線的輕電競選擇



溫度的部分最高溫出現在3D MARK 跑分時,還蠻低溫的,基本上摸不太出來機子哪裡會燙。





電池測試1
[開箱] 多重影分身型號的 Lenovo ideapad gaming 3 小試,穩健路線的輕電競選擇
電池測試2
[開箱] 多重影分身型號的 Lenovo ideapad gaming 3 小試,穩健路線的輕電競選擇
老樣子拿到機器的第一個測試就是先開著YOUTUBE開始放影片,然後去忙。

測試環境為螢幕70%亮度,從W10內建的表中可以看到

10:49開始撥放 至 12:39 約110分鐘消耗了44%左右的電力

接下來充到90%左右約花了37分鐘,補充了46%的電力

估計真實的文書時間可以來到5小時以上,比起我目前用的GP65長一個小時應該有,表現可圈可點。

另外LENOVO內建的輔助程式可以看電池的完整現況,算是蠻便利的功能。




【心得結語】

本次與這台ideapaf gaming 3 的相處時間不長,但個人覺得它最大最大的優點就是



『真的很安靜』

跑分還是跑遊戲都沒啥聲音,這一點真的值得嘉許,其他可能會被人詬病的例如螢幕NTSC沒有72%以上之類的,其實體驗了一下還好,會買這台機型的人應該主要也是遊戲體驗比較優先。最讓人感覺不好的部分就是USB的位子實在是有點尷尬,然後左側只有TYPE-C接口,在使用者體驗上的柔軟度有一點不足,其餘部分沒得抱怨,就以一台3萬左右的機型來說,誠意已經相當足夠。不過此機型已經是末代機款了,12代INTEL CPU的筆電機型想必也快要蜂擁而至,期待Lenovo能夠在這個甚麼都漲的年代端出更有CP值得機型給消費者們。




本次的這台筆電是因客人從國外歸來,怕在防疫旅館無聊而下訂的,來的突然也沒甚麼準備,如果有甚麼介紹不足的地方還請海涵,感謝各位的收看,我捫下次開箱再見



筆者粉專:Dr.資訊到府服務
2021-12-08 19:59 發佈
我也是買了這台,左側加裝SSD的時候,發現是不是原廠沒有給一個螺絲+螺柱? 導致SSD好像沒法順利裝上去
請問樓主的零件包裡面有這個東西嗎?
或是....之前買過的SSD是裝在左側的大大,能否幫忙看一下螺絲+螺絲柱的尺寸?

感恩感恩
harris207tw

我也有一樣的困擾,買了超多銅住,至今還是找不到合用的...

2023-02-07 8:59
先謝過拆圖
sata跟m2口
只能擇一擴充的話
空間無疑是浪費掉
雙m2口大電池的配置
會好一點
今天特價27990的算Game 3 第六代,跟官網核對了規格,CP值不錯。




taitony wrote:
今天特價27990的(恕刪)


您好,另有同事預算較低,有考慮這款,請問這款原廠附的是2242的?
自己拆開加裝2280簡單嗎?~謝謝您

上星期買的Legion 5已到貨~原廠附的是2280~另要加裝SSD只能2242
2242好貴阿~還是2280便宜多了
dk98999

你也是最近買的嗎~原廠附的是2280~另一個只能裝2242

2022-06-22 20:09
追憶秋風

我去年就買了

2022-06-23 11:28
taitony wrote:
今天特價27990的...(恕刪)

3天遲遲未交貨,辦退貨,剛好有時間讓我看看京東的,最後該買台灣ASUS有聯保的對等台灣Game A15的天選3,滿血140W 3060獨顯。兩岸價格含office一樣近萬元。
dk98999

大哥~如到貨~再麻煩您分享一下~台灣華碩可以出保?~謝謝您

2022-06-25 7:34
這台ram 我看官方寫最高16g

但是在youtube開箱介紹又說可以到32g

到底最高可以支援到多少?
realck wrote:
這台ram 我看官方(恕刪)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