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HP ZBook Studio G10 行動工作站|以輕薄機身實現桌機級創作效能!

HP ZBook Studio G10 行動工作站|以輕薄機身實現桌機級創作效能!
HP 今年繼續為旗下 ZBook 行動工作站推出迭代更新,這次小惡魔筆電板要跟各位介紹的則是其中的高階產品─ZBook Studio G10,著重於 3D 創作與渲染、4K 影音編輯、機器學習等工作流程的它,最高搭載第 13 代 Intel® Core™ i9 處理器的 Intel vPro®、NVIDIA RTX 4000 Ada Generation (或 RTX 4080) 筆電顯示卡、64GB DDR5 5600MHz 記憶體與 4TB PCIe Gen4 SSD 硬碟,為創作者帶來極致效能之外亦獲得了 ISV 主要軟體供應商的專業認證,使應用程式運行起來更具穩定性。ZBook Studio G10 延續一貫的金屬質感與低調設計,在 B 件則搭載 16 吋、16:10 比例的 HP Dreamcolor 螢幕,藉由 3840 x 2400 解析度、100% DCI-P3 廣色域、500 尼特亮度與 120Hz 更新率等高規格助攻專業使用者的創意過程。
 
 
外觀介紹
規格表
效能測試
心得總結
小惡魔限定體驗活動
 
 

外觀介紹 ▌

筆電上蓋
HP ZBook Studio G10 行動工作站|以輕薄機身實現桌機級創作效能!
筆電前端
HP ZBook Studio G10 行動工作站|以輕薄機身實現桌機級創作效能!
筆電尾端
HP ZBook Studio G10 行動工作站|以輕薄機身實現桌機級創作效能!
ZBook Studio G10 跟我去年測試的 Studio G9 在外觀上不同主要體現在中央的鏡面 logo,其從「Z」字換成了 HP 的幾何圖示,金屬機身一樣採亮灰色的霧面磨砂質感,同時延續前一代的隱藏式轉軸、曲面弧形收邊等,側面則是看不到散熱孔的設計,呈現十分沉穩素雅的感受。此外,這款 ZBook 行動工作站並經過嚴苛的 MIL-STD-801H 美國軍規測試的標準。

筆電左側 I/O
HP ZBook Studio G10 行動工作站|以輕薄機身實現桌機級創作效能!
筆電右側 I/O
HP ZBook Studio G10 行動工作站|以輕薄機身實現桌機級創作效能!
再來看到筆電連接埠,機身左側依序配置 DC-IN 電源插孔、兩個 USB Type-C Thunderbolt 4 連接埠、3.5mm 複合式音源插孔;機身右側則有 Nano 安全鎖、SuperSpeed USB Type-A、SuperSpeed USB Type-C (支援 DisplayPort 1.4 / PD 充電)以及 MicroSD 讀卡機各一個。其整體配置沿用前代,沒有 HDMI 端子、只有一個 USB Type-A,讀卡機沒有給到標準尺寸的 SD 規格,都是這款瞄準創作者族群的筆電稍嫌可惜的地方。

顯示螢幕
HP ZBook Studio G10 行動工作站|以輕薄機身實現桌機級創作效能!
顯示解析度
HP ZBook Studio G10 行動工作站|以輕薄機身實現桌機級創作效能!
最大開合角度
HP ZBook Studio G10 行動工作站|以輕薄機身實現桌機級創作效能!
視訊鏡頭
HP ZBook Studio G10 行動工作站|以輕薄機身實現桌機級創作效能!
ZBook Studio G10 搭載 16 吋的 HP DreamColor 顯示螢幕,本文測試的機種為 4K 解析度 (3840 x 2400,並具備 100% DCI-P3 色域、120Hz 更新率以及 500 尼特亮度等特性,不過就沒有觸控功能了(這部分是放在 OLED 款上,但看電商似乎沒賣)。JB 實際體驗下來認為,此螢幕發色鮮豔、無論帶到咖啡廳或戶外都有著不錯的亮度與清晰度,而 16:10 的長寬比在垂直內容上,較傳統 16:9 比例多出了 11%,讓創作者不必捲動就能看到更多的專案內容,至於螢幕上緣的視訊鏡頭為 HD 720p 解析度,並能夠透過紅外線攝影機進行 Windows Hello 臉部辨識登入。

色域測試
HP ZBook Studio G10 行動工作站|以輕薄機身實現桌機級創作效能!
色域覆蓋圖
HP ZBook Studio G10 行動工作站|以輕薄機身實現桌機級創作效能!
接著使用專業校色儀 X-rite iDisplay Pro 搭配 DisplayCAL 軟體進行色域測試,ZBook Studio G10 的螢幕測得了 99.4% sRGB、80.3% Adobe RGB 和 95.6% DCI-P3 的色域覆蓋範圍,至於 Delta E*76 的值為 0.19,亮度則是測得 442.17cd/m2,整體看下來,此螢幕的色域覆蓋範圍、色準與亮度表現都在水準之上!

筆電鍵盤部
HP ZBook Studio G10 行動工作站|以輕薄機身實現桌機級創作效能!
指紋辨識區
HP ZBook Studio G10 行動工作站|以輕薄機身實現桌機級創作效能!
觸控板
HP ZBook Studio G10 行動工作站|以輕薄機身實現桌機級創作效能!
電源鍵
HP ZBook Studio G10 行動工作站|以輕薄機身實現桌機級創作效能!
揚聲器
HP ZBook Studio G10 行動工作站|以輕薄機身實現桌機級創作效能!
鍵盤部方面,ZBook Studio G10 在灰色機殼上搭載黑色的孤島式筆電鍵盤,以 16 吋筆電來說,沒有獨立數字鍵對時常需鍵入參數的創作者族群來說,還是這個行動工作站產品可以繼續精進的地方,而鍵盤左右兩側則是配置了 Bang & Olufsen 調音的四揚聲器,聲音的品質聽來頗具水準、鮮少有失真的情況出現。而鍵盤的布局上也跟去年的 G9 相同,最上排 F12 巨集鍵右邊依序有視訊鏡頭啟閉鍵、電源鍵以及 Delete 鍵,是說...螢幕截圖 Prtsc 則是跟右側 Shift 鍵整合,個人是希望能夠獨立出來啦!鍵盤採長鍵程設計,敲擊彈性中等、聲音偏安靜,而大面積的玻璃觸控板右邊可以看到實體指紋辨識裝置,為專業使用者帶來多一層的隱私安全防護。

鍵盤背光(開)
HP ZBook Studio G10 行動工作站|以輕薄機身實現桌機級創作效能!
鍵盤背光(關)
HP ZBook Studio G10 行動工作站|以輕薄機身實現桌機級創作效能!
ZBook Studio G10 具備個人化 RGB 燈光,透過《Z Light Space》應用程式可以自訂鍵盤背光,上方圖組先示意的是基本的白色背光,亮度有著非常不錯的表現(雖然只有開、關兩段可調整)。

背光自定義
HP ZBook Studio G10 行動工作站|以輕薄機身實現桌機級創作效能!
自訂背光
HP ZBook Studio G10 行動工作站|以輕薄機身實現桌機級創作效能!
波浪效果
HP ZBook Studio G10 行動工作站|以輕薄機身實現桌機級創作效能!
效果類型
HP ZBook Studio G10 行動工作站|以輕薄機身實現桌機級創作效能!
除了白色背光之外,《Z Light Space》可針對個別按鍵設定背光燈效,或者套用各種不同特效模式,包括波浪、色彩循環、間歇閃爍、閃爍、影像、互動式、音訊視覺化工具、環境等,示意圖則是在「影像」中選擇 HP OMEN 桌布,這時應用程式便會依照其顏色和位置 mapping 在鍵盤上。

筆電底蓋
HP ZBook Studio G10 行動工作站|以輕薄機身實現桌機級創作效能!
隱藏螺絲
HP ZBook Studio G10 行動工作站|以輕薄機身實現桌機級創作效能!
拆卸示意
HP ZBook Studio G10 行動工作站|以輕薄機身實現桌機級創作效能!
筆電內部組件
HP ZBook Studio G10 行動工作站|以輕薄機身實現桌機級創作效能!
鋰電池
HP ZBook Studio G10 行動工作站|以輕薄機身實現桌機級創作效能!
SSD 硬碟
HP ZBook Studio G10 行動工作站|以輕薄機身實現桌機級創作效能!
翻到 ZBook Studio G10 的 D 件,除了可以看到圓潤的收邊之外,散熱孔的面積也有將近一半,靠近機身左右兩側的開孔為揚聲器的位置,若要卸除底蓋,使用者需移除 4 顆肉眼可視的螺絲,以及藏在上方橡膠腳墊裡的隱藏螺絲,接著靠工具就能輕鬆撬開!筆電內部的 HP Vaporforce Thermals 散熱結構則是藉由均熱板來達到為 CPU、GPU 冷卻的效果,而非散熱導管,這台行動工作站還內建了動作感應器,可分辨裝置是擺放在桌上或膝上,根據不同位置最佳化風扇速度和電力使用。

內部組件的配置跟去年的 G9 相同,86Wh 的鋰電池被垂直向的 SSD 硬碟插槽一分為二,位於中央的 SO-DIMM 雙通道記憶體在本文主角上則是給到了最高的 64GB,沒有另外升級的空間,無線通訊功能方面,ZBook Studio G10 具備 Intel® AX211 Wi-Fi 6E 和藍牙 5.3 的規格(雖然拆解圖無法看到網卡藏在哪裡就是...

變壓器
HP ZBook Studio G10 行動工作站|以輕薄機身實現桌機級創作效能!
變壓器與充電線重量
HP ZBook Studio G10 行動工作站|以輕薄機身實現桌機級創作效能!
筆電本體重量
HP ZBook Studio G10 行動工作站|以輕薄機身實現桌機級創作效能!
隨機附的 200W 變壓器,同樣具備編織材質、方便纏繞收納的充電纜線,其連同充電線放上電子秤測得 605g,至於 ZBook Studio G10 筆電本體的重量則是 1.91Kg,筆電與充電線材一起帶出門則是 2.515Kg 重,相較前一代 G9 輕了 40g 左右。

HP 應用程式
HP ZBook Studio G10 行動工作站|以輕薄機身實現桌機級創作效能!
HP Wolf Security (一)
HP ZBook Studio G10 行動工作站|以輕薄機身實現桌機級創作效能!
HP Wolf Security (二)
HP ZBook Studio G10 行動工作站|以輕薄機身實現桌機級創作效能!
HP Power Manager (一)
HP ZBook Studio G10 行動工作站|以輕薄機身實現桌機級創作效能!
HP Power Manager (二)
HP ZBook Studio G10 行動工作站|以輕薄機身實現桌機級創作效能!
HP Power Manager (三)
HP ZBook Studio G10 行動工作站|以輕薄機身實現桌機級創作效能!
ZBook Studio G10 內建的應用程式共有 10 款,包括沒有出現在上圖的《MyHP》,相比前一代拿掉了 HP Quickdrop,畢竟這個功能現在都會被 Intel® Unison 給淘汰,還是老話一句,希望 HP 能夠把這些應用程式全部集中在一個中控應用程式,除了更好查找之外,視覺上也會相對舒服一點。簡單介紹個別應用程式,《HP Wolf Security》端點安全防護軟體透過深度學習 AI 提供防毒、威脅遏止、憑證保護和雲端式控制等功能,使用者可在此軟體內監控威脅事件、接收報告和警示。

《HP Power Manager》的功能則分電池狀態、充電管理員(簡單來說就是智慧充電、排程充電等)以及系統控制,後者也就是這台行動工作站的效能模式,提供有 Smart Sense 智慧模式、冷卻、安靜和效能,下面的實機測試我都是使用「效能」模式,搭配系統電池設定中的「最佳效能」來進行。

MyHP
HP ZBook Studio G10 行動工作站|以輕薄機身實現桌機級創作效能!
自定義按鍵
HP ZBook Studio G10 行動工作站|以輕薄機身實現桌機級創作效能!
《MyHP》主要功能只有 Programmable key 和視像控制,前者能為 F12 自定義按鍵設置(開啟應用程式、網站、檔案、資料夾等)動作,以單一按鍵開啟多個項目,進而快速進入工作流程。

MyHP
HP ZBook Studio G10 行動工作站|以輕薄機身實現桌機級創作效能!
增強(全開)
HP ZBook Studio G10 行動工作站|以輕薄機身實現桌機級創作效能!
增強(全關)
HP ZBook Studio G10 行動工作站|以輕薄機身實現桌機級創作效能!
背景
HP ZBook Studio G10 行動工作站|以輕薄機身實現桌機級創作效能!
《MyHP》的「視像控制」就是視訊增強器,這部分 JB 在過去幾篇 HP 筆電的評測文就有介紹過,它提供自動框顯、增強與背景設定等三大功能,「自動框顯」可偵測畫面中所有人臉後取景最佳範圍,只要你移動(左右前後)鏡頭便會即時跟蹤你的方向,即使多人的狀態下也可以確保每個人都入鏡;「增強」則有背光調整、弱光調整、自然色調,以及等同美顏效果的外觀濾鏡等功能,由上方對比圖可以看到,Model 蕾妮妮的膚色看起來更為自然、明亮,不過要注意外觀濾鏡別調太高,否則就會有明顯的油畫感出現;為了讓視訊會議聚焦在使用者身上,「背景」可以進行不同程度的模糊、或換用其它圖檔當作虛擬畫面。

HP Audio Control (一)
HP ZBook Studio G10 行動工作站|以輕薄機身實現桌機級創作效能!
HP Audio Control (二)
HP ZBook Studio G10 行動工作站|以輕薄機身實現桌機級創作效能!
HP Audio Control (三)
HP ZBook Studio G10 行動工作站|以輕薄機身實現桌機級創作效能!
HP Audio Control (四)
HP ZBook Studio G10 行動工作站|以輕薄機身實現桌機級創作效能!
《HP Audio Control》可自定義音效呈現、降噪控制或校準聆聽設定檔,其中「音訊會議工具」可設定個人、會議麥克風模式,麥克風的降噪效果提供智慧、標準、關閉 3 種給使用者切換,並能以錄音工具直接進行降噪效果測試;「音訊播放工具」則有音樂、電影、自動等聲音模式,並具備十段等化器可進行正負 6dB 的調整。


HP ZBook Studio 16" G10 行動工作站重點規格:

作業系統:Windows 11 專業版
處理器:第 13 代 Intel® Core™ i9-13900H 處理器
顯示晶片:NVIDIA RTX 4000 Ada Generation Laptop GPU
儲存裝置:1TB M.2 PCIe Gen4.0 x4 SSD
記憶體:64GB (2x 32GB) DDR5 5600MHz
顯示螢幕:16 吋 IPS 等級 HP DreamColor 螢幕 (3840 x 2400 / 120Hz / 100% DCI-P3 / 500 尼特)
I/O 埠:
2x USB Type-C Thunderbolt 4 / USB4
1x SuperSpeed USB Type-C (支援 DisplayPort 1.4 / PD 充電)
1x SuperSpeed USB Type-A
1x MicroSD 讀卡機
1x 3.5mm 複合式音源插孔
1x DC-IN 電源插孔
1x Nano 安全鎖
通訊:Intel® Wi-Fi 6E AX211 2x2 / 藍牙 5.2
電池:86Wh 6 芯離子充電式電池
尺寸:356 (W) x 242 (H) x 19 (D) mm
重量:1.91Kg 起


HP ZBook Studio G10 行動工作站|以輕薄機身實現桌機級創作效能!

處理器效能測試:

處理器資訊
HP ZBook Studio G10 行動工作站|以輕薄機身實現桌機級創作效能!
處理器效能
HP ZBook Studio G10 行動工作站|以輕薄機身實現桌機級創作效能!
本文測試的機種跟 JB 在電商上看到的稍有不同,為「第 13 代 Intel® Core™ i9-13900H 處理器」與「NVIDIA RTX 4000 Ada Generation 顯示卡」的 CPU+GPU 組合,電商販售最高只到 Intel® Core™ i7-13800H 處理器(沒有 HX CPU),顯示卡則是 NVIDIA GeForce RTX 4080 的規格。老樣子先介紹一下第 13 代 Intel® Core™ i9-13900H 處理器的規格,其具備 14 核心 (6P+8E) 20 線程的架構,搭配 24MB 的 L3 快取記憶體,最大超頻時脈為 5.4GHz,渦輪功率上限則是 115W。

使用「效能」模式為 ZBook Studio G10 進行測試,其在 CPU-Z 測試軟體中,單執行緒效能測試結果為 805.8 分,多執行緒效能測試結果則是 8,182.9 分,在 CINEBENCH R20 的多執行緒效能測試結果為 5,825 分,CINEBENCH R23 多執行緒效能測試結果為 14,558 分,而在 X264 FHD Benchmark 的影音轉檔效能測試中則是取得了 79fps 的表現。

Geekbench 6 效能
HP ZBook Studio G10 行動工作站|以輕薄機身實現桌機級創作效能!
Geekbench 6 OpenCL
HP ZBook Studio G10 行動工作站|以輕薄機身實現桌機級創作效能!
Geekbench 6 Vulkan
HP ZBook Studio G10 行動工作站|以輕薄機身實現桌機級創作效能!
換到 Geekbench 6.2 測試軟體方面,其單核心、多核心的效能表現分別為 2,709 分,多核心效能為 14,116 分,這邊 JB 也順便測試 Geekbench 6 針對 GPU 的 OpenCL 效能,其結果為 153,521 分,而在 Vulkan 的效能測試結果則是 139,414 分。

記憶體與快取記憶體效能測試:

HP ZBook Studio G10 行動工作站|以輕薄機身實現桌機級創作效能!
本文測試的 ZBook Studio G10 內建 64GB DDR5 5600MHz 記憶體,為兩條 32GB 的配置、無法再往上擴充,其在 Aida64 的記憶體與快取記憶體測試中,主要記憶體的效能測試結果為 75124 / 74466 / 74179 MB/s (讀取/寫入/拷貝),延遲時序為 140.8ns,而 L3 快取記憶體的效能表現為 497.81 / 325.96 / 454.36 GB/s (讀取/寫入/拷貝),延遲時序則是 165.2ns

硬碟讀寫效能測試:

HP ZBook Studio G10 行動工作站|以輕薄機身實現桌機級創作效能!
儲存容量方面,ZBook Studio G10 搭載 1TB M.2 NVMe PCIe 4.0x4 SSD 固態硬碟,為 KIOXIA 鎧俠製品。其在 CrystalDiskMark 循序讀寫效能取得 6549.68 / 4688.72 MB/s 的表現,在 TxBench 的循序 Max QD32 效能測試中則是達到 6126.279 / 4610.519 MB/s 的硬碟讀寫表現,AS SSD Benchmark 的硬碟讀寫速度為 4748.93 / 2907.55 MB/s,效能分數則是 4,538 分,整體讀寫速度好像沒有 G9 使用的三星製 SSD 來得快。

圖形效能測試:

HP ZBook Studio G10 行動工作站|以輕薄機身實現桌機級創作效能!
ZBook Studio G10 最高可選配 RTX 4000 Ada Generation 或 RTX 4080 筆電顯卡,這次 JB 測試的機器則是搭載前者,掛上了最新一代架構 Ada (Lovelace) 之名、以台積電 5 奈米製程打造的這張獨立顯卡,千萬別跟 Turing 架構的 A4000 搞混啦 就硬體規格來講,RTX 4000 Ada Generation 跟 RTX 4080 其實是差不多的,皆具備 12GB GDDR6 VRAM,以及 7,424 個 CUDA 核心、58 個 RT 光線追蹤核心(第三代)和 232 個 Tensor 核心(第四代),根據 NVIDIA 則是有 33.5 TFLOPS 的效能表現,雖然是瞄準專業用戶推出,但也支援了 Optimus 和 DLSS 3 等技術,要拿來玩遊戲也是沒問題的!不過我在 ZBook Studio G10 沒有找到 GPU 工作模式切換的地方,《NVIDIA Control Panel》裡亦無...

Fire Strike
HP ZBook Studio G10 行動工作站|以輕薄機身實現桌機級創作效能!
Fire Strike Extreme
HP ZBook Studio G10 行動工作站|以輕薄機身實現桌機級創作效能!
Fire Strike Ultra
HP ZBook Studio G10 行動工作站|以輕薄機身實現桌機級創作效能!
Time Spy
HP ZBook Studio G10 行動工作站|以輕薄機身實現桌機級創作效能!
Time Spy Extreme
HP ZBook Studio G10 行動工作站|以輕薄機身實現桌機級創作效能!
Port Royal
HP ZBook Studio G10 行動工作站|以輕薄機身實現桌機級創作效能!
由於 RTX 4000 Ada Generation 為創作者取向,針對遊戲效能的基準測試軟體上的表現自然較難跟同架構的 RTX 4080 比較,但 JB 還是跑了 3DMark 供各位做個參考。首先看到 3DMark Fire Strike 的三個測試項目,ZBook Studio G10 分別跑出 26,004 / 15,758 / 8,363 分的效能表現,帳面上看來不太像是一般 RTX 4080 電競筆電會跑出來的數字,而在看 DirectX 12 效能的 3DMark Time Spy 測試模式中跑出 12,753 分,測試條件更嚴苛的 3DMark Time Spy Extreme 測試模式則獲 6,507 分,這部分相較 Fire Strike 就比較正常一些了...最後在看光線追蹤效能的 3DMark Port Royal 測試模式則是取得了 8,665 分的表現。

FFXV Benchmark (4K)
HP ZBook Studio G10 行動工作站|以輕薄機身實現桌機級創作效能!
FFXV Benchmark (2K)
HP ZBook Studio G10 行動工作站|以輕薄機身實現桌機級創作效能!
ZBook Studio G10 定位在行動工作站,其使用者通常不太會拿它來玩遊戲,但這邊還是以遊戲圖形效能模擬軟體《Final Fantasy XV Benchmark》進行簡單的測試,在使用高圖形品質、接近原生的 4K 解析度(此軟體就只有 16:9 比例的選項)下,跑出了 8,888 分與「略高」的效能評級,倘若將解析度降至 2K,就會來到 9,705 分與「非常高」的效能評級,其表現要拿來玩 3A 遊戲應該也是沒問題的,如果不滿意運行幀率,還有 DLSS 畫格生成功能可以進行增強~

創作效能測試:

V-Ray 5 渲染效能
HP ZBook Studio G10 行動工作站|以輕薄機身實現桌機級創作效能!
V-Ray GPU CUDA
HP ZBook Studio G10 行動工作站|以輕薄機身實現桌機級創作效能!
V-Ray GPU RTX
HP ZBook Studio G10 行動工作站|以輕薄機身實現桌機級創作效能!
進入到繪圖/創作者效能實測環節,ZBook Studio G10 在 3D 渲染插件軟體 V-Ray 5 中,V-Ray 渲染效能取得 10,532 分的表現,而在 V-Ray GPU CUDA 則取得 1,520 分,最後在 V-Ray GPU RTX 項目則是取得 2,230 分,表現算是相當不錯。

Blender CPU 渲染效能
HP ZBook Studio G10 行動工作站|以輕薄機身實現桌機級創作效能!
Blender GPU 渲染效能
HP ZBook Studio G10 行動工作站|以輕薄機身實現桌機級創作效能!
同樣是 3D 動畫創作軟體的 Blender 基準效能測試中,ZBook Studio G10 的 CPU 模擬渲染測試分數為 214.77 分,效能排行在受測裝置中屬於前 64% 的等級,至於 GPU 模擬渲染測試項目下則取得 4876.36 分,效能等級排行為前 8% 的等級,應該是我今年測過最高的表現,RTX 4000 Ada Generation 在 3D 渲染效能上有著極具水準的發揮!

SPECviewperf (3840 x 2120)
HP ZBook Studio G10 行動工作站|以輕薄機身實現桌機級創作效能!
SPECviewperf (1920x1060)
HP ZBook Studio G10 行動工作站|以輕薄機身實現桌機級創作效能!
接著看到《SPECviewperf 13》基準效能測試,我先使用接近原生的 3800 x 2120 解析度來跑數款 3D 軟體,包括工業設計領域的 CATIA、製造業使用的 Creo 等等,以及更專業的醫療和能源領域的 3D 模擬項目等(可惜 3ds Max 不支援 4K...),最終 ZBook Studio G10 的運算分數跟我去年測試的 G9 相仿,但那台 G9 受限於 FHD 螢幕,是用 1920 x 1200 解析度來測試的,另外我也以 1920 x 1060 解析度再跑一次測試,各位可以跟 G9 的數據進行比較:HP ZBook Studio 16" G9 測試報告|螢幕增大、輕薄依舊的行動工作站!

HP ZBook Studio G10 行動工作站|以輕薄機身實現桌機級創作效能!
而在 OctaneBench 2020 這款 GPU 算圖引擎的基準測試軟體中,開啟 RTX 功能之後它將以 4 種不同的 3D 場景進行直接照明 direct lighting、光線追蹤 path tracing、信息通道 info channels 等三種渲染,ZBook Studio G10 最終獲得 488.9 分的效能表現,相較去年搭載 RTX 3070 Ti 的前一代,有著將近 50% 的效能提升幅度

HP ZBook Studio G10 行動工作站|以輕薄機身實現桌機級創作效能!
換到 3D 渲染軟體 KeyShot 繼續測試 3D 圖形渲染效果,由結果可以看到 CPU 的圖形渲染效能為 2.35,代表跑出的效能為建議系統 (8 核心 Intel® Core™ i7-6900K 處理器)的 2.35 倍,而透過 GPU 進行的圖形渲染分數則是 90.77,Ada 架構的 GPU 在渲染性能上來到去年 G9 的兩倍之多...

HP ZBook Studio G10 行動工作站|以輕薄機身實現桌機級創作效能!
針對影音剪輯效能,我則是以 UL Procyon 測試軟體的 Video Editing 項目來進行測試,ZBook Studio G10 在 Premiere Pro 上進行影片的匯入、FHD H.264 與 4K H.265 輸出,並套用包含 GPU 加速特效在內的效果等,最終取得 7,763 分的效能分數,相較於去年 G9 的 5,973 分,無論是 FHD 或 4K 影片的輸出速度都明顯加快了。至於 UL Procyon 的影像編修 Photo Editing 項目,最近好像不太穩定,經過幾次嘗試失敗之後 JB 只好先跳過。

Microsoft ML AI 推論 (GPU)
HP ZBook Studio G10 行動工作站|以輕薄機身實現桌機級創作效能!
Microsoft ML AI 推論 (CPU)
HP ZBook Studio G10 行動工作站|以輕薄機身實現桌機級創作效能!
NVIDIA RT AI 推論效能
HP ZBook Studio G10 行動工作站|以輕薄機身實現桌機級創作效能!
這邊也繼續使用 UL Procyon 進行 AI 推論的效能測試,首先看到的是 Windows Machine Learning (WindowsML 機器學習)的部份,這是微軟基於 DirectML 打造的 API,可在 Windows 裝置上實現高效能的 AI 推論表現,我先以 RTX 4000 Ada Generation GPU 進行測試,使用的是 Float32 單精度浮點數,最終測得的效能分數為 687 分;而換到 Intel® Core™ i9-13900H 處理器再跑一次則是取得 85 分的成績。接著則是利用 RTX 顯卡的 Tensor 核心來跑的 NVIDIA TensorRT,其利用經過訓練的神經網絡產生最佳化的 AI 推論引擎,同樣將精準度設為 Float32,本文主角的 GPU 最終跑出了 853 分的成績。

散熱效能測試:

待機時硬體溫度
HP ZBook Studio G10 行動工作站|以輕薄機身實現桌機級創作效能!
待機時機身溫度
HP ZBook Studio G10 行動工作站|以輕薄機身實現桌機級創作效能!
維持《MyHP》的效能模式環境,使用各位熟悉的 CINEBENCH R20 和 FurMark 兩款燒機軟體來為 ZBook Studio G10 進行散熱與系統穩定度測試,在筆電待機時,CPU 溫度最高為 84 度,而 GPU 溫度最高則是 56 度,此時透過 Flir 溫度測量儀器實際量測機身溫度,可看到在待機的狀態下,筆電平均溫度為 34.4 度,最熱的地方出現在機身尾端的散熱孔處,最高可達 44.7 度,次熱的是空白鍵附近的 40.3 度,兩側置腕處則分別為 34.2 度和 35.5 度。

測試時硬體溫度
HP ZBook Studio G10 行動工作站|以輕薄機身實現桌機級創作效能!
測試時機身溫度
HP ZBook Studio G10 行動工作站|以輕薄機身實現桌機級創作效能!
測試時風扇噪音
HP ZBook Studio G10 行動工作站|以輕薄機身實現桌機級創作效能!
再來就讓 FurMark 與 CINEBENCH R20 同時運轉 30 分鐘,經過五輪之後 CPU 溫度最高來到 100 度GPU 溫度則來到 72 度,此時 CINEBENCH R20 的效能分數在經過五輪測試後跑出 2,881 分,相較正常測試時有 50% 的降幅;而根據 Flir 溫度測量儀的熱圖顯示,筆電平均溫度微幅提升至 34.5 度,此時整台裝置最高溫的地方出現在空白鍵附近的 43.4 度,左右置腕處的溫度均為 35.7 度,以 JB 自己的體感來說,筆電表面沒什麼溫熱感。在筆電全力燒機的同時,我透過分貝計所測得的散熱噪音值為 54.3dB,風扇的運轉聲略為明顯。

筆電綜合效能與續航力測試:

HP ZBook Studio G10 行動工作站|以輕薄機身實現桌機級創作效能!
最後看到筆電綜合效能的部分,我以 PCMark 10 測試軟體的 Modern Office (包括瀏覽網頁、視訊會議、應用程式開啟、文書處理、圖片及影像簡單編修等工作負載的循環測試)測試模式來為 ZBook Studio G10 進行跑分,最終獲得的效能表現為 6,483 分,效能排行勝過 74% 的受測裝置,無論是數位內容創作或渲染與視覺化分數,都比前代 G9 來得進步~

鋰電池資訊
HP ZBook Studio G10 行動工作站|以輕薄機身實現桌機級創作效能!
續航力表現
HP ZBook Studio G10 行動工作站|以輕薄機身實現桌機級創作效能!
充電時間
HP ZBook Studio G10 行動工作站|以輕薄機身實現桌機級創作效能!
ZBook Studio G10 內建 86Wh 的鋰離子充電式電池,進行 PCMark 10 (模擬一般日常使用的 Modern Office) 續航力測試之前,我先將螢幕亮度設為 40%,並關閉藍牙傳輸、定位功能與鍵盤背光,僅維持 Wi-Fi 得連線,在《MyHP》的「Smart Sense」智慧效能模式下,這台行動工作站最終跑出了 6 小時 14 分鐘的表現,相比前代延長了一個小時,如果切為「安靜」模式搭配最佳電源效率的話,應該能為續航力帶來一定的補充。而透過隨附的 200W 變壓器,由 5% 充至滿電量僅需花費 58 分鐘,速度可以說是非常快!

心得總結 ▌

HP ZBook Studio G10 行動工作站|以輕薄機身實現桌機級創作效能!
ZBook Studio G10 具備消費者對行動工作站的想像,舉凡是高色域顯示螢幕、ISV 專業認證、安全防護、視訊增強等功能它都有,同時在輕薄造型裡搭載 Intel vPro® 平台以及最新一代 NVIDIA RTX 4000 Ada Generation 獨立顯卡,後者在架構上等同於電競款的 RTX 4080,在 3D 渲染與創作效能測試皆取得了十分優秀的表現,相比去年搭載 RTX 3070 Ti 的前代 G9 有著不小的提升,不過若要拿來跑 3D 遊戲大作,或許是時脈有所限制,整體表現跟 RTX 4080 還是有段差距,但仍能在 2K 解析度流暢遊玩就是,4K 就要看遊戲吃不吃效能了...除此之外,ZBook Studio G10 在機身散熱表現上也留給我不錯的印象,即便燒機也都沒有過燙的情形。

HP ZBook Studio G10 行動工作站|以輕薄機身實現桌機級創作效能!
我在前一代 G9 所挑出的缺點,在 ZBook Studio G10 上很可惜地都沒有做出調整,像是沒有獨立數字鍵、連接埠不夠大方(缺乏 HDMI、SD 讀卡機,USB Type-A 只有一組等),以及過於分散的 HP 應用程式等,都是未來 ZBook Studio 行動工作站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整體來說,HP ZBook Studio G10 在不到兩公斤、19mm 的輕薄機身裡裝進高階的 CPU 與 Ada Lovelace 世代的專業繪圖卡,在提供桌機等級的強大效能之餘,還擁有 ISV 專業認證帶來的相容性與穩定度,絕對能夠滿足專業工作者的創作所需!

小惡魔限定體驗活動 ▌

HP ZBook Studio G10 行動工作站|以輕薄機身實現桌機級創作效能!
只要於 10/31 (二)~11/7 (二)在本文留言分享:「你最喜歡本次介紹的哪項功能、最希望 HP 筆電幫你解決什麼工作任務」並完成並完成報名【深度體驗】HP ZBook Studio G10 行動工作站,就有機會深度體驗 HP ZBook Studio G10 行動工作站,期限內完成體驗分享者將可獲得上圖的 HP M24f 護眼美型螢幕 1 台。

體驗機器:HP ZBook Studio G10 行動工作站 1 名
體驗獎項:HP M24f 護眼美型螢幕
試用名單公佈:11/10 (五)
發文條件:需包含 1000 字以上心得、8 張以上照片(如有影片可加分),切勿抄襲、大量引用、直接使用他人文字、照片或影音素材。
試用時間:11/15 (三)~11/29 (三)
文章上線:11/29 (三)前
機器回收:11/30 (四)
深入體驗會員srxmkiii

HP ZBook Studio G10 行動工作站|以輕薄機身實現桌機級創作效能!
HP ZBook Studio G10 行動工作站|以輕薄機身實現桌機級創作效能!
HP ZBook Studio G10 行動工作站|以輕薄機身實現桌機級創作效能!HP ZBook Studio G10 行動工作站|以輕薄機身實現桌機級創作效能!
2023-10-31 10:00 發佈
可能是macbook pro 16 目前最好的替代品
視像控制很喜歡
輕薄機身更是好攜帶出門
JB.L wrote:
HP 今年繼續為旗下...(恕刪)

效能不錯 重量合理
那個萬惡的電源鍵的位置…
我說設計師都沒想過誤觸的問題嗎?
http://kheresy.wordpress.com/
16:10在流覽上更順眼
16:10看起來就更舒適了~
如果是搭配4090獨顯滿血版就好啦!
現在主力機還是zbook studio G5,之後改成那個好醜的Z字LOGO,這次終於改回這個有現代感簡約的hp對了我的胃口。

目前主要需求是AI運算,目前都是要透過外接顯卡才能滿足,希望RTX4000能滿足基本需求。
JB.L
JB.L 樓主

Z 字我也無法[笑]

2023-10-31 14:43
設計上挺有質感的,
工作之餘還不忘娛樂~Z Light Space~^^
  • 6
內文搜尋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