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嘉AERO15-2019創作筆電 (feat .BenQ PD3220U)

技嘉從2017年開始推出了AERO15筆電後,聲勢慢慢增長,除了AORUS的硬派產品線以外,技嘉開始大力推廣AERO,從他們今年的產品推出順序就知道AERO是他們的主力了,這樣也好,簡化了許多機種,讓人想到技嘉就是AERO跟AORUS。

不管怎麼拍都很美
相信大家應該看過我分享過幾篇AERO15的文章,
AERO 15 技嘉的逆襲?
逆襲成功? AERO 15 兩個月出差使用心得
GIGABYTE 窄邊王者 AERO 15X 2018版 首發開箱
從畢業到現在,最大的感覺就是工作後能玩遊戲的時間變得很少了,好想念過去學生的時代可以遊戲打通宵沒甚麼壓力,現在開電腦偶爾玩一些3A大作,其他時間可能就是跟工作有關了,今天要帶給大家的,就是兩項剛上市的產品組合:技嘉GIGABYTE AERO15-Y9與BenQ 專業4K螢幕PD3220U,堪稱是效能上與視覺上的絕佳體驗,這可是影像工作者的夢幻組合啊~
我自己從2017年開始使用AERO15,中間一直把它當成我的主力工作機種,中間換了一陣子X9但實在不是我愛的風格就脫手繼續使用AERO,這兩年來帶著它穿越大街小巷,到過歐美非三大洲,我大部分的工作都是靠這台機器完成,最近幫公司部門添購了一台生力軍,AERO15-Y9,我跟AERO可說是頗有淵源,這也是為什麼願意再花錢在這台機器身上,回到正題,大家想看的還是產品本身,就來開箱囉:

這次技嘉換了全新的包裝,變成黑橘配色,年輕化了一些,唯一不變的就是上面的AERO LOGO,我自己在用的還是第一代的包裝,上面還沒有這個AERO字樣啊XD

黑橘配色~

之前開箱都是黑色不織布包在筆電外,這次換了一個Apple風格的拆箱方式,滿特別的,開過ASUS/ MSI的筆電都沒有這樣的包裝方式,一層薄薄的塑膠膜在外方,好像拆禮物的感覺~

這次變壓器變成230W的規格,真的是吃電怪物,但滿意外的是變壓器大小沒有增加太多,以230W的規格來說算是體積小的配置了! 上一代有的USB 充電功能這次拿掉了,頗可惜。

登登登~ 打開機器了! 跟之前一樣的感覺,這是我開過的第三台AERO15,外觀上沒有太大的變化,唯一變的是上面的貼紙變得很浮誇。

來給各位看看這張超醒目貼紙上面貼了甚麼,包含All Intel Inside(網卡/CPU/SSD)、AUO 4K面板、三星記憶體之類的都被放上來了,有種玲瑯滿目但抓不到重點的感覺,感覺太過於刻意強調所使用零件的品牌。

正面左側貼了Intel Core i9貼紙以及Nvidia GeForce RTX貼紙,

這次發現有一個小地方不同,就是AERO15 Y9沒有LED指示燈了!
下面這張是我在用的AERO15,上方還有各種系統指示燈,但在這代完全消失了。

You see? 新版本的光溜溜的~

三面5mm邊框,這也造成Webcam擺放到機身下方。

側面不管怎麼看都一樣美,整機厚度維持在1.9CM,螢幕已經薄到極致了

這次顏色只有一種黑色,設計與前幾代一樣沒有改變,仍然採用NIL格紋印刷~

側面的I/O Port有一些變動,左側包含:RJ-45/ USB3.1/ HDMI2.0/ USB-C (DP 1.4 Alt)/ Combo Audio Jack

右側:讀卡機(終於不會反插卡了,這次可以正插了) 、Thunderbolt3,兩個USB3.0以及Power孔。

開機!

與上一代一樣的桌布~
這次不跟DOLBY合作了,換成Nahimic音效,我自己覺得以音響tuning技術來說DOLBY還是比較強,但是以遊戲加分效果來講,還是NAHIMIC有行銷力道,DOLBY比較容易讓人聯想到家庭劇院或是電影,而Nahimic讓我第一個想到的是微星哈哈哈。值得一提的是它裡面內件的遊戲雷達,可以自動辨識音源的方向並顯示在雷達上面( DOLBY ATMOS Gaming的不太好用)。

內建麥克風降造功能,在語音通話的時候可以去除掉一些鍵盤或是周遭的雜聲。

Nahimic著名的遊戲雷達這次也沒有缺席~
GIGABYTE Control Center:
這次終於把各種控制軟體整合了,簡直痛哭流涕,之前內建的原廠軟體四散,超頻/鍵盤燈光/更新/備份/硬體設定都是獨立的軟體,現在終於可以在一個控制中心使用全部功能了。

以前的Smart Manager也整合進來了,功能差不多~

Battery Charging Policy, 可以設定,印象中在AORUS可以設定為快充, 這次只能設定充電停止的範圍,希望未來的更新可以打開這些功能。

FUSION功能,用來控制AERO15的鍵盤。

風扇控制頁面:可以調整風扇設定,包含基本的Quiet/ Normal/ Gaming,特殊的Customize & Deep Control。
Customize可以設定最大值 (Auto Mode) 或是固定轉速(Fix Mode)
Deep Control可以針對不同的溫度自己定義轉速,最多可以15個定義點。

Smart Update,這還是一如往常的方便,可以迅速知道自己筆電軟體/韌體的版本,透過這邊立刻更新到最新的驅動程式。

下面這個就是我最無頭緒的功能了:Microsoft Azure AI,產品官網沒有太多解釋,一開機就會出現在右上方,分為紅綠兩種,後來我去看了其他人的介紹,我才知道AI 紅色為Online Mode, 會連線到Microsoft那邊去,綠色為Offline, 意思是本機自己AI在負責調控硬體,黑色就是關閉,讓我不解的是,只要我把AI關閉想要再打開,會需要到右下方的小角落點開程式,然而每次都會有一段影片跑出來宣傳AI的功能(還不能選不要再跳出),我常常被他突如其來的音樂嚇到,這設計實在令人不解。



看了影片的示範,大概可以理解這個AI的用意會動態的分配硬體的資源,跑CPU附載重的程式時,系統會把電壓放到CPU這邊來,反之跑GPU吃重的軟體時就會把效能保留給GPU,至於這樣能帶來多少的好處呢,用特定遊戲來測試FPS大概會有5%左右的差距,是有些微的提升,但實際體驗目前感受不大。

Ps. 另外提出一個問題,過去我設定風扇 (ex. Gaming Mode),整機不管在甚麼情況下都會使用Gaming Mode來跑,但現在有了AI後,AI似乎會調整我風扇的設定,我還在理解這AI的邏輯,但常常設定Gaming後,跳到其他程式又變成Normal了,頗不習慣這樣的作法。
下面不免俗還是會來跑一些簡單的測試,畢竟都是RTX2080 Max-Q這麼高端的顯卡了,我們就來看看一些測試表現吧:

3DMark 11測出來約 21,138分(P Mode),Graphic Score近27,000分,

Final Fantast XIVStormblood Benchmark: 14,763分

Corona 1.3 Benchmark 結果為3:17

Superposition Benchmark, 設定為4K解析度,跑分為5,798分。

Unigine Valley Benchmark 1.0 Score 3,927,平均FPS為93.9
Cinebench R15跑出來大概1200分上下,我跑了五次,最高1,230, 最低1,184。

這次技嘉強調使用Intel 760P SSD,表現看起來實屬不錯,若使用Crystal DiskMark 讀取大概3070MB/s,寫入約1500MB/s,屬於前段班的SSD表現。

PCMARK 10 Score跑分大約為5,138分
好了,看完了這幾個簡單的測試,讓他跟我之前的AERO15一起比較吧。

與我的AERO15 (2017)首發版 (左側)合照,兩台併在一起很美吧:D

不經意發現原來它的充電燈改到了Power孔旁邊,充電的時候這邊會亮,除此之外機身的燈只剩下Power按鈕了,其他完全沒有LED提示燈。

一樣優美機身設計,鏡頭仍然在底部,與先前的設計維持一樣。

Pantone校色認證貼紙。

典雅的轉軸,鏡頭、麥克風、出風口也設計在這邊~

將環境光調暗並觀察一下螢幕的表現,這次使用AUO UHD Panel,色域達到99% Adobe RGB,很適合給攝影師使用,顏色看起來相當飽滿。
總結:
筆電產品更新週期真的好快,一下子CPU一下子GPU,每年都一直在出新的規格,保留了原先高續航、窄邊框、Pantone校色螢幕等特色外,這次換上了Nvidia最新的RTX 2080晶片,技嘉也些微修改了一下產品設計,包含整合控制軟體/ 更換零件組廠商、放入AI功能等等,無非就是想帶來多一點的附加價值,現在硬體很難做,你有的東西別家也有,怎麼做出差異化非常重要,技嘉雖然開創出AERO15電競+設計師的產品線,但其他廠商後來居上,包含配色/硬體配置/窄邊框等等亦很符合設計師的需求,希望技嘉能繼續發想下一代產品,再讓我驚艷一次吧!!
BenQ PD3220U
接下來順便提一下我朋友推薦給我的螢幕,這台是BenQ近期要推出的32吋UHD專業顯示器PD3220U,目前僅有美國開賣,台灣還沒發售,支援100% sRGB/ DCI-P3 95%色域,在現場接上我的AERO15體驗了一個小時,效果滿讓我驚豔的。

兩台都是Pantone認證的螢幕,色澤表現看起來十分相近,這對攝影師說更是重要,除本身螢幕顏色要正確外,外接的螢幕也要有一致的顏色,以免自己修了老半天卻跟別人看到的不一樣XD

螢幕貼心提供側邊I/O Port, 可以支援3.5mm Audio Jack、一個USB3.1 Type-A以及一個USB 3.1 Type-C.

背面搭配了傳統按鈕以及五向鍵,有用過OSD按鈕的人一定知道這超痛苦,每次都按錯都要試個老半天才可以正確控制OSD。現在有五向鍵控制整個OSD超級方便!

因為人在外面,臨時上網找了一些顏色鮮豔的圖來DEMO,畫面在PD3220U上面看起來相當完美,4K的畫質、無漏光以及飽滿的顏色都不辜負這支螢幕的定位。

腳座可以旋轉90度,處理人像照片時比較方便~


薄到極致的底座,太空灰配色,很適合搭配Macbook筆電,我覺得平整的底座很重要,可以讓我在上面擺放東西,不論是電腦或是筆記,不會被底座佔據空間。

後方的集線器,使用的線材/電源線可以繞到這邊,再從中柱繞到後方,看起來整齊許多。

I/O Port支援相當完整,包含HDMI2.0 x2, DP1.4 x1, USB Upstreamx1, USB3.1 Hub x2,以及兩個Thunderbolt3! 可惜我手邊沒有線材不然滿想試試看用Thunderbolt3來串接螢幕。

快拆VESA,腳座輕輕一卡就跟螢幕結合了,如果不要使用的.話可以輕鬆拆下變成壁掛,很方便。

四面無邊框設計,筆電跟螢幕都是無邊框,Perfect.
這台聽說還有一些for designer的輔助小工具與模式,但我這次僅短暫的體驗,或許等哪一天我買了再來跟大家細細分享XD
以上就是我這次使用AERO15 GTX 2080 版本以及BenQ PD3220U的心得啦,有問題歡迎提問,我很樂意幫大家解答~~ 感謝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