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篇來測試看看P55K在散熱的部分表現如何
底下的測試,我會採兩個監控溫度的方式
一個就是使用軟體去監測核心的溫度
另外就是使用測溫槍去量表面的溫度
給大家參考這一台筆電表面的溫度是否會太高
首先先來看看我測量時的環境溫度,我開冷氣將室溫調整到28度左右
符合一般大眾感受舒適的溫度。

在測試燒機之前,先來試試看smart manager裡面的風扇調整功能
底下我使用3DMARK11去測試三階段的溫度表現
首先為45%的風扇轉速,CPU溫度最高來到96度,GPU最高來到79度
45%的風扇轉速幾乎聽不到風切聲,所以這個轉速比較適合用在文書處理
或者瀏覽網頁用,要用這轉速玩遊戲,有點勉強。

接著再將轉速調整到70%,CPU溫度最高來到90度,GPU最高來到74度
這個風扇轉速,適合用來玩不是很重度吃效能的遊戲,例如像LOL或者暴雪英霸
這個轉速的風切聲,如不靠近聽並不明顯。

最後我們將轉速提高到100%,CPU溫度最高87度,GPU最高來到73度
這個轉速就適合用來玩像GTA5或者巫師3這種重度3D遊戲
風扇的風切聲會明顯聽得到,但還不至於到很吵的階段

這邊補充說明一下,技嘉這次的風扇調整,並不是調整到100%轉速就是固定在100%
而是會依照溫度上升去做調整,最高可至100%的轉速。
所以當你將風扇轉速調整到100%,他還是會依照你CPU與GPU溫度的變化而有所調整
其實這樣的設計比較人性化,畢竟在執行遊戲時,並不會每個場景都讓CPU與GPU吃重
所以上面的測試,在70%與100%轉速的溫度差異不大,也是這個原因。
=================================================
看完smart manager Fan Tweak功能後
我們進入重頭戲,來對CPU與GPU做高壓測試
這部分的測試Fan Tweak都是設定到100%
散熱膏是原廠散熱膏,並沒有做過更換
先來針對CPU做燒機,我們使用LinX這套軟體
順便來測試機器硬體是否有問題
這邊紀錄跑完6輪的狀況與溫度變化
先來看看跑完第一輪後的CPU溫度,大概花了9分多鐘
溫度最高來到82度,全程時脈都在3.5G

第二輪跑完,一樣花了9分鐘多,溫度沒有變化,最高一樣是82度
CPU時脈仍然保持在3.5G

第三輪跑完,大約也是花了9分多鐘,CPU溫度最高一樣是82度
時脈還是維持在3.5G

一直到第六輪,總共大約跑了53分16秒,CPU溫度最高仍然在82度
而時脈一樣維持在3.5G,沒什麼變化。

在跑LinX時,我也使用測溫槍去測試表面的溫度變化,以測得最高的溫度為主
測溫槍可能會有些許誤差,所以溫度的部分並沒有辦法到很準確
但也八九不離十
先來看看出風口上方的表面溫度,測得最高為36.8度
以人體觸摸的感受來說,溫度應該是比36.8度高一些
不過還不至於到燙手

再來測試CPU上方的鍵盤位置,這個位置以手觸摸微熱
測試後溫度為35.4度,但實際溫度可能再高一些
不過也不會到燙手的階段,微溫的溫度

再來左手的置手處,這個地方基本上摸起來是沒甚麼溫度
用測溫槍測量出的溫度為33.1度

出風口無聊也量一下,這邊測量到的是表面溫度,不是熱風的溫度
所以測出來大約在50.4度

再來使用Furmark來測試GPU的溫度,風扇轉速一樣設定到100%
CPU的時脈維持在3.5G
因為測試Frumark時CPU使用率會一直在20%左右,所以CPU也會發熱
並不像單獨測試CPU時,GPU是關閉的狀態
先來看看測試5分半後的狀況,這時GPU溫度最高來到81度,CPU來到89度
時脈一樣維持在3.5G的狀態

經過10分鐘,GPU溫度最高來到83度,CPU則來到94度
CPU溫度會增高是因為使用率在中途有上升,因為拍照截圖的關係
時脈一樣在3.5G

再觀察了10分鐘,到20分時GPU溫度一樣在83度,CPU一樣94度
看來整體溫度最高應該就差不多是這個狀況了

一樣使用測溫槍來測量表面的溫度,採測得的最高溫為主
在針對顯示卡做燒機測試時,出風口表面最高來到42.6度

GPU位置的上方,在鍵盤表面測量到37.5度

再來出風口的位置,測量表面得到的溫度為52.6度

以上為CPU與GPU的燒機綜合測試,這一代的P55K V4,在CPU的時脈上維持的很漂亮
國外notebookcheck論壇對這台的測試,在CPU的時脈上也是可以維持在2.9~3.5G
單獨測試CPU一樣可維持在3.5G的高時脈,溫度也是控制在80度左右
而測試GPU時,因為CPU有持續在使用,且導管與GPU連結
連帶也讓CPU溫度提高了不少
如果未來技嘉能夠把導管分開設計,相信對於溫度的控制會有更好的表現
不過就我的觀點來看,CPU的時脈能不能維持在高檔比較重要
因為如果買到I7的CPU,效能卻無法維持在I7該有的效能
其實還蠻嘔的,但維持在高檔就一定會產生更多熱能
所以在測試時的溫度表現一定會較差
我會建議大家在參考溫度表現時,也要將CPU的時脈一起做參考
這樣才能完整的了解這一台筆電他的散熱能力夠不夠強
這邊是針對較嚴苛的模式在做測試,未來我還會針對實際執行遊戲後的溫度表現
到時候測試完一樣再貼上來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