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請問deleng,FUJITSU何時會有SONY Z117的規格

一直是FUJITSU的愛好者,最近想購機,發現SONY Z117,想要入手,卻怕SONY的售後服務,請問近期有沒消息FUJITSU有沒像Z117這樣的強機可能出現...
2010-03-07 15:51 發佈
是阿~不知道是不是產品定位的不同

Fujitsu似乎沒有出過搭載固態硬碟的機種(?)

螢幕解析度目前停留在1366X768,(不過個人認為VAIO Z117 把1920X1080塞進13.X吋的螢幕裡面,還蠻傷眼睛的~)

相對的,Fujitsu似乎較主打觸控機種? T900的價位應該蠻逼近VAIO Z117的...

除了硬碟跟螢幕解析度,其他地方應該都差不多?
SSD 其實可以另外買, 記憶體也可以另外買, 電池本身處理器搭載 i7-620M 的就是 Lifebook SH760.

並且它還內建 USB 3.0 , 市場價格也比 Z117 親民多了.

所有的自信與驕傲,均來自於崇本務實的基礎.
deleng wrote:
SSD 其實可以另外...(恕刪)

USB3.0近几年根本普及不到 所以无所谓了
而且USB3.0的设备本身都贵的离谱 能承受的人不多

另外索尼z上那个最高端的SSD可不是你能买得到的 说白了它是特殊设计的4组SSD组合成的

引自瘾科技评测:
“Sony 将两颗普通的 SSD 缩到一张基板上,再将两颗这样的「Dual SSD」用 RAID 0 串在一台笔电里,就成了「Quad SSD」”

以这样的规格 你有钱都无处买到这个组合的SSD
通过测试读取速度高达恐怖的600M 写入有500M

再者SH760装上减轻模块才1.52kg
Z11顶配可是装了4块SSD普通电池 16:9Full HD屏幕 更高级别的独立显卡 再这样的条件下依然比1.52kg还要轻



说白了 不考虑小朋友的情况下SH760和Z11完全没的比
Z117的最大賣點就是Quad SSD吧!

這是現階段最大的不同之處吧,相對於同等價位下,可以看看Lenovo(ex.X系列...)、Panasonic(ex.客製機...)...等等相同價位下的硬體規格配置,光是這個SSD就很猛了。

倒是蠻喜歡FUJITSU的T系列,觸碰螢幕的電腦,在網上看起來不錯!
"Sony 将两颗普通的 SSD 缩到一张基板上,再将两颗这样的「Dual SSD」用 RAID 0 串在一台笔电里,就成了「Quad SSD」"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它不能相容於一般的 2.5" HDD , 對唄.

那麼, 若您有發生 SSD 故障時, 請問您打算花多少預算換一顆硬碟呢 ? 二萬 ?? 三萬 ?? 又或更多 ?

USB 3.0 不會普及 ? 樓上的在說笑話唄, 市場預計在二個月以後就會有一票 USB 3.0 的硬碟外接盒.

資料備份, 講求的是減少時間; 在分秒必爭的時代, 誰能說未來一年內USB 3.0 不重要 ?

螢幕的解析度是一把兩刃劍 !! 高解析度確實代表的畫質的精細, 但是更代表著字體一定變的更小.

這種東西有一好沒有兩好, 沒有絕對的答案.

另外, 希望 Z117 能維持和 Fujitsu SH760 螢幕一樣的抗重力, 可以支撐一點重壓 35KG / 平均面 200KG 而不造成液晶螢幕破裂.

RAID 0 , RAID 1 技術, SONY 並不是第一個擁有的; CLEVO 早在 Pentium 4 筆記型電腦時就有走過, 甚至已經發展到 RAID0 , RAID 1 及 RADID 5 (同時擁有三顆硬碟走RAID), 而且它可以在 2.5" HDD 上做到. 所以, 對我個人來說, 雙SSD 走RAID 並不足為奇; 若能在使用2.5"SSD 下, 同時做到RAID 0 , RAID 1, 又能維持在 1.4KG ,那麼我會打從心底佩服.

以Z116 (I5-540)不到的價格, 在 Fujitsu 就可以買到 Core i7 處理器的 SH760 , 同樣是 Made in Japan , 我相信人們有智慧判斷自己的需求.

所有的自信與驕傲,均來自於崇本務實的基礎.
deleng wrote:
"Sony 将两颗普...(恕刪)

别说的好像VAIO就不禁用似的
作为数据化的标准 你看看日本官网中根本就没单点抗压的测试了
在MG75(S6520)时代 日本Fujitsu官网中可是有单点抗压 全面加压 快速合盖 跌落测试等。
为什么现在没测试了?也不想想

用用户图片来讲最实际
以旧Z的上盖薄度 可以做到这样而不有任何损坏 不知道富士通什么感觉


另外大大请看看USB3.0的产品价格
那些移动硬碟不用看 就看看U盘吧 动不动就过万日元 换算过来也要几千新台币 便宜?
何况usb3.0实际只是比2.0快2~3倍 10倍只是理论速度而已 换来这么点速度却要加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价格 不知道多少人觉得值得

最后我想说索尼的硬碟坏了难道没有质保么?难道不能加延长保修么?日本这类机器都可以最多加到5年 包括富士通也是如此。
Fujitsu 一直到今天, 一樣有維持單點重壓 35KG / 平均面200KG 的測試 / 跌落 等等各項測試, 因為這是 QFinity 的一環; 若在這種測試下不能通過, 基本上該項商品是不會量產的.

日本相關網站提供您參考 :
http://www.fmworld.net/fmv/more/made/index.html



建議您仔細看一下照片,那個照片是 12.1" 1.38KG 的 P8110 / P770 的機種!!!

VAIO 基本上沒什麼不好, 與國內其它公司比, 確實是不錯的; 只是 Fujitsu 可能會比 SONY 更嚴格一點.

畢竟 Fujitsu 做工業電腦起家的.

VAIO 舊的 Z 彎曲到這個角度算是不錯的, 但是 FUJITSU 可以彎曲到190度.

但是 舊的 Z 也有不少客戶因為螢幕破裂而客訴的, 起碼這一點, Fujitsu 沒看到.

EX :

案例 :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58&t=860166

USB 2.0 / 3.0 實際上確實差到 2 - 2.5 倍, 但是就差很多了.

以 50GB 的資料儲存(以硬碟來看), USB 2.0 約要 35 分鐘上下, USB 3.0 僅需一半左右的時間.
您認為差距不大嗎 ? 我不能不說, 差距不小.(如果您的外接式硬碟是 SSD , 那將是更恐佈的速度)

所謂的隨身碟, 日本賣的價格是最貴的 ; 遠不如台灣和中國來的便宜.
在台灣買 8GB 價格, 日本只能買到多少容量 ? 所以不能用這種方式來比較.

所有的自信與驕傲,均來自於崇本務實的基礎.
deleng wrote:
Fujitsu 一直...(恕刪)

要注意噢
在新MG75(SH760)的说明页面并没有说明可以单点抗压了。并且也没有提供视频了。以前MG75(6520)时代可不是这样的。

S6520时代,有多重耐用标准
http://www.fmworld.net/fmv/pcpm0808/biblo_loox/mg/info/index.html


SH760时代,仅仅对应个上盖耐压200kg
http://www.fmworld.net/fmv/pcpm1001/mg/info/index.html


如果和上代一样的规格 为何不宣传出来还要藏着掖着?

另外现在能量产USB3.0的不过就那么几家 独揽自然贵 很简单的道理


质量的话 大陆这边很少出现Z的投诉 多数是因为散热不佳 本体质量很少见到问题
答案很簡單, 因為這都已經只是 QFinity 其中的一環, 而我剛才所給您所看的連結網頁, 都已經是全系列的標準設定.

在您所提的平均面 200KG 中, FUJITSU 下方加註了這個說明 :

* これらの各種試験は開発評価時の試験であり、量産出荷時の試験ではありません。また、本製品の無破損・無故障を保証するものではありません

另外, 在右手邊的 Made in Japan 就已說明了所謂的日本製造, 是用什麼樣的標準做測試的依據. ( SH760 是 Made in Japan 的機種 )

請您告訴我, VAIO Z 是否有相關的文件說明這裡面的結構強度 ?

USB 3.0 很貴嗎 ? 應該還好. 不然 ASUS N60 / HP 的 EliteBook 系列應該用不起.

如果 SONY VAIO 有使用 USB 3.0 的話, 我不知道您會不會繼續說 USB 3.0 不重要.
所有的自信與驕傲,均來自於崇本務實的基礎.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