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

DELL烏龍事件未來不再發生?

hin398 wrote:
中時報載:經濟部商業...(恕刪)


反正網路購物有鑑賞期,要是賣家為了一點點價差而亂調價錢,亂取消訂單,除了損害自己的商譽外。
消費者還有鑑賞期這一層保護可以退貨。
廠商"標價錯誤"
只需"提出說明"
就可以取消訂單...

這"標價錯誤"造成的損失誰負擔呢?
誰來認定這是屬於"標價錯誤"?廠商自己嗎??
哪天像記憶體一日三市廠商會不會用這種方式規避價格浮動風險呢?

在台灣
大廠真是幸福...
juddy007 wrote:
標錯價是損失了商譽和...(恕刪)


同感,很多人以為這樣子做可以幫公司打免費廣告

所以陰謀論的以為說這全是DELL公司策畫的一場鬧劇

但又有誰願意把一家公司最重要的商譽拿出來當作賭注炒負面話題

就只為了省那數十萬,或幾百萬的廣告費

前面有人提到,賣家可能會借此規避浮動物價

但問題是,除非你買的東西是該賣家壟斷,你不得不跟他買

不然只要出現一次,被人OP上網,誰還想跟他買?

大廠幸福,那消費者不就活在天堂裡了?

hin398 wrote:
中時報載:

經濟部...(恕刪)

這個對消費者來說也是一種教訓,這種價值觀本身是扭曲的。
將心比心吧!價格可以便宜,但這種很明顯是消費者的貪婪行為。
雨滴 wrote:
廠商"標價錯誤"只需...(恕刪)


可是這草案不是只針對網路交易的部分嗎?

你去買記憶體,大部分還是實體通路吧?

當然你去跑網路購物 那就是屬於網路交易的規範了~

只是我覺得這個案子通過,應該可以省下不少糾紛吧?

想要搞這套的廠商,自然有市場機制把他淘汰掉。是不是故意的看就知道了。
下標之後 廠商說錯標 退費

消費者有損失嗎

一堆人抓著草案說 保護廠商

問題是消費者本來就沒吃虧阿

沒買到便宜 這種無形的吃虧要怎麼計算?

沒買到就算了咩 又沒賠錢.....

沒買到東西的情況 很常見吧

一堆排隊商品 也是常常買不到

抽福袋都沒抽到大獎 誰來賠我???


只要廠商不是整天惡意錯標 (如果真的有 大概也沒網友想跟他買)

這草案 看不出對網購的消費者 有多不利
沒得趁火打劫,應該不算什麼損失吧?

不過,也應該同時針對老是出包的廠商訂立罰則當配套措施,
以讓經營購物網站的公司知所警惕。
f0223035397 wrote:
這個對消費者來說也是...(恕刪)


很多人在那邊講廠商可以為所欲為..
胡搞瞎搞的搞商業宣傳, 真的當消費者都是白癡了...

1. 如同前面網友說過的, 消費訊息如此透明的今天, 沒有廠商有種幹這種拿商譽開玩笑..
就算是Dell, 你說他的亂搞如何, 其實它不過是想規避損失罷了...
當然由消費者立場來看, 這些和解基本上毫無誠意, 甚至我覺得比不做還糟....
這個事實應由消費者去抵制才對..

2. 再怎說廠商標錯價, 消費者都沒有受到損失, 就算你訂上一百台筆電..
只要你沒付錢, 廠商未完成交易交貨, 這樣保護機制並不會造成消費者損失..

3. 請記得商品交易基本原則--- 買賣雙方必須是自由意願...
至少交易簽約的那刻是雙方同意的... 利用網拍系統, 廠商標錯價來進行圖利..
實在對廠商不公平.... 有人說廠商可以加強查核, 事實上任何國家任何廠商都難以避免此事..
否則就是要灑極大的成本人工核閱, 那根本是危害網路交易的發展..

4. 小弟下贊成對常出包或在某限定時間內出包過多的廠商施罰...
畢竟不管有意無意, 廠商應該在合理範圍內維護自己的標價正確性..
三不五時出包, 真的嚴重危害網路交易的信賴感...
像Dell這種一年出五次包的廠商, 政府有權對其施罰, 至其改善為止....

Alen Hsu wrote:
...如果你去提款機取2500元,結果跑出來7000元,請問銀行要接受這樣的損失嗎? 取款者難道都不用負一點責任嗎?...(恕刪)


那如果我只拿走 2500 ....
請問剩下的錢不見了, 銀行要跟我要嘛 ?

hin398 wrote:
中時報載:經濟部商業...(恕刪)



個人認為是, 你有時間去訂新規則, 那為何不把前帳清一清呢?

DELL的事情有一個好的結果嗎?
  • 2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