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SUS 在 2025 CES 美國消費電子展為旗下 Zenbook 筆電推出以「AIR」為名的全新系列─Zenbook A14 (UX3407),全機採用獨家 Ceraluminum 高科技陶瓷鋁合金打造的它,除提供溫潤觸感、優異的防汙能力外更實現了 980g 的超輕巧重量,勝過同尺寸的 LG gram、甚至 13 吋筆電,一舉奪下全球最輕 Copilot+PC 的名號!Zenbook A14 搭載高通今年初發表的 Snapdragon X 處理器,其低功耗特性可帶來多達 28 小時的影音播放時間,長效續航確保工作多日不間斷,另外亦配置最高 32GB LPDDR5x 記憶體、1TB PCIe 4.0 SSD 固態硬碟。
Zenbook A14 搭載 14 吋、16:10 比例的 ASUS Lumina OLED 螢幕,具備 1920 x 1200 解析度、60Hz 更新率、100% DCI-P3 色域及 600 尼特峰值亮度,強大的雙超線性揚聲器則能提供極為清晰的音質,搭配支援 Snapdragon Sound 技術的耳機,更能享受頂尖無損音質以及超低延遲!在 AI PC 邁入第二年之際,這款 Windows on ARM 筆電也將獲得全新 Copilot+PC 功能,加上《Story Cube》等 ASUS AI 應用程式,除提高使用者的生產力和創造力,更進一步改變與筆電的互動方式。那麼,以下就來看看集 AI 與輕薄特性於一身的 Zenbook 最新力作實際表現如何吧!
▌外觀介紹 ▌
- 筆電上蓋
- 筆電前端
- 筆電尾端
- 散熱孔
Zenbook A14 是 ASUS Zenbook 系列首次「全機採用」Ceraluminum 高科技陶瓷鋁合金的機種,除能提供防磨損、防刮與防指紋的保護功能外,也最大限度地減輕了機殼的重量,較陽極處理鋁合金輕 30% 且強韌 3 倍,它同時也通過 MIL-STD-810H 美國軍規標準,在上蓋施加力道沒有陷入感或任何聲響出現,耐用性應是不錯

造型上 Zenbook A14 持續奉行極簡美學,機身邊角較其他系列明顯更圓滑,上蓋唯一的設計就是坐落於中央的金屬鏡面文字「ASUS Zenbook」,跟採用滿板 A 字形金屬線條的 Zenbook S 系列作出明顯區隔。該機採用 EasyLift 轉軸設計,上蓋的開闔力道相較 MacBook Air 少了 90g、省力約 25%,單指掀蓋非常輕鬆,筆電上蓋延伸到尾端處設有一磨石子質感的飾條,是我個人很喜歡的細節,其內側則是散熱孔的所在位置。

Zenbook 全新的 A 系列名稱源自於象徵輕薄的「AIR」,其首作 Zenbook A14 官方宣稱的重量僅 980g,但 JB 實際測得 975g,無疑是目前市面上最輕的 14 吋筆電,同時也被 ASUS 冠上了「雲朵機」的稱號!
Zenbook A14 不僅更勝 ASUS 自家 Zenbook S 14 (UX5406) 的 1.2Kg,也贏過 Acer Swift Go 2025 的 1.3Kg、LG gram 14Z90S 的 1.12Kg,以及 13 吋 Apple Macbook Air 的 1.24Kg!值得一提的是,ASUS 也透露後續將推出 899g 版本的 Zenbook A14,如此一來就跟平板形式的 Surface Pro 11 差不多了

- 筆電左側 I/O
- 筆電右側 I/O
Zenbook A14 機身左側配置 HDMI 2.1 端子、兩個 USB4 Type-C 連接埠(傳輸速度 40 Gbps,支援 PD 充電)以及 3.5mm 複合式音源插孔,機身右側則是一個傳輸速度 10Gbps 的 USB 3.2 Type-A 連接埠,透過 I/O 配置最多能支援外接 4 台螢幕,其配置跟去年的 Zenbook S 14 (UX5406) 相同,以一台輕薄筆電來說還算有誠意,作為對比的 Dell XPS 13 僅提供兩個 USB Type-C 連接埠、機身卻又更重...
- 顯示螢幕
- 顯示解析度與更新率
- 最大開闔角度
- 視訊鏡頭
- 視訊鏡頭效果
Zenbook A14 採 14 吋、16:10 比例的顯示螢幕,並提供兩種 ASUS Lumina OLED、一種 IPS 螢幕共 3 種選項,JB 測試的是次一級的規格,其具備 WUXGA (1920 x 1200) 解析度、60Hz 更新率、100% DCI-P3 色域覆蓋、1,000,000:1 對比度和 600 尼特 HDR 峰值亮度等特性,實際使用下來雖顯色十分鮮艷,但仍能感受到些許反光就是

- SDR 色域測試
- HDR 色域測試
- VESA DisplayHDR test
使用《DisplayCAL》軟體為 Zenbook A14 進行色域測試,在 SDR 模式下測得 100% sRGB、96.3% AdobeRGB、99.9% DCI-P3 的色域覆蓋,Delta E*76 值為 0.15;切到 HDR 高動態範圍模式後則測得 92.8% sRGB、65% AdobeRGB、66.9% DCI-P3 色域覆蓋,Delta E*76 值來到色彩準確度更佳的 0.05。而從《VESA DisplayHDR test》則可看到,Zenbook A14 在啟用 HDR 高動態範圍模式後,螢幕的峰值亮度達 616.88 尼特,平均亮度約為 400 尼特。
- 筆電鍵盤部
- 電源鍵
- 功能鍵
- 觸控板
- 型號
Zenbook A14 以同色系鍵盤打造一體美學,其採用標準尺寸的 ASUS ErgoSense 筆電鍵盤,具備與桌上型鍵盤相同的 19.05mm 按鍵間距、貼合指尖形狀的 0.1mm 碟形鍵帽,近以提升打字舒適度,至於鍵程則是較長的 1.3mm,敲擊時擁有不錯的回彈性與清脆聲響,此鍵盤基本沿用去年的配置,包括半尺寸方向鍵、Copilot 鍵、獨家的 Emoji 鍵 (F8) 等。有別於 Zenbook S 14 (UX5406) 在鍵盤部用上 CNC 鑽孔及明顯的磨砂質感,Zenbook A14 相對較素一些,不過象徵品牌的「A」字形金屬 logo 則是保留在右上角~
鍵盤部下緣則為 ErgoSense 觸控板,其塗有容易清潔的高階 PVD 防指紋塗層、以及一層疏水塗層,讓類奈米技術的表面觸感順暢有如絲綢一般,延續品牌近年的設計語彙,觸控板面積加大之餘,點按深度也來到更長的 0.23mm,有助於減少意外啟用,而除了 Windows 觸控手勢外,它也具備 Zenbook 必備的智慧手勢功能,透過在觸控板邊緣滑動即可調整筆電音量、螢幕亮度與影片播放的快進/快退等。
- 背光(最強)
- 背光(中等)
- 背光(最弱)
- 背光關閉
Zenbook A14 的鍵盤採用單區白色背光、並提供 3 段亮度調整,跟競品的輕薄筆電相比,該機的背光亮度非常高,即便在昏暗的環境下也能清楚辨識出按鍵位置。
- 筆電底蓋
- 拆機示意
- 筆電內部組件
- SSD 插槽
- 無線通訊晶片
- 鋰電池
筆電採一體式底蓋設計,移除 10 顆螺絲即可將之卸除,內部組件下半部空間為 70Wh 鋰電池和雙揚聲器,上半部則可看到雙鋁風扇組成的散熱系統,其中之一並未與散熱管連接(看了一下外媒測試的 Snapdragon X Elite 則是有連接起來)。該機的記憶體為板載,無法另外進行擴充(最高為 32GB LPDDR5X),而 M.2 2280 SSD 固態硬碟則是配置於左風扇下緣,最高就是 1TB。
至於無線通訊晶片在本文測試的 Zenbook A14 上的是 Wi-Fi 6E、藍牙 5.3 規格,最新的 Wi-Fi 7 與藍牙 5.4 台灣上市機種並未採用


Zenbook A14 支援杜比全景聲與高通 Snapdragon Sound 技術,後者可透過目前最高階的無損藍牙編碼 aptX Lossless 支援,能夠以無線方式傳輸高保真音效、同時具備極低延遲的特性,過去相容裝置多為真無線耳機和智慧型手機,但從去年中旬高通跳入 Copilot+PC 市場後,以 ASUS 為首的筆電品牌新機也陸續展開支援。
- 65W USB-C 充電器
- 可換插頭設計
- 充電周邊與筆電重量
- 收納包
- 收納示意
- 筆電與收納包重量
筆電隨附 65W USB-C 充電器,為插頭與纜線分離、以及可換插頭的設計,其與筆電合計重約 1.155Kg,比多數 14 吋、甚至是 13 吋輕薄筆電要來得輕!ASUS 另外也附了一個灰白色皮革材質的筆電收納包,表面帶有雲彩般的紋路、精緻的縫線與象徵品牌的「A」字形 logo 壓印,整體呈現出相當好的質感,內部為絨布材質,甚至還有筆槽設計(雖然 Zenbook A14 沒有推出觸控螢幕版本...),將筆電裝入後重量也只有 1.2Kg 出頭,攜帶起來非常輕盈!
▌全新 AI 功能 ▌

「Copilot+PC」此一名詞在 2024 年中旬、伴隨高通 Snapdragon X Elite 處理器首次出現,除了微軟主導的 AI 智慧助理 Copilot 外也提供像是工作室效果、即時輔助字幕、小畫家 Cocreator 等功能,還有因涉及用戶隱私安全而遲未開放的 Recall 回顧,老實說並不算多

以下 JB 也透過 Windows 測試人員計畫的 26120.3073 build 來示範最新的 Copilot+PC 功能,至於去年跟各位多次介紹的 Windows 工作室效果、即時輔助字幕容我先跳過了~
▓ Recall (預覽版):

Copilot+PC 最能和過去做區別的 AI 功能當屬「Recall 回顧」,啟用後將在你使用裝置時,每隔幾秒記錄下螢幕快照 snapshots,進而創造一個基於時間軸的圖像記憶庫,藉此能回溯曾經做過的動作,這對搜尋文件、電子郵件、網頁或聊天內容來說能省下大把查找的時間,微軟強調 Recall 均在本機端完成,不會上傳資料到雲端伺服器,即便處於離線狀態下也能運作,此外,也可隨時暫停螢幕快照,並選擇要篩選掉的應用程式和網站,而為確保只有筆電使用者能夠進行回顧動作,開啟 Recall 時必須使用 Windows Hello 生物辨識登入。
- 時間軸
- 搜尋
- 採取動作
Recall 介面最上方為搜尋欄,能幫助你找到文字和視覺相符的內容,且將依照相符程度排序,舉例來說...我想找幾天前看過的一支 YouTube 影片,但標題是韓文、且我只記得有餐廳場景,所以我在 Recall 搜尋「餐廳」,不用幾秒就找到該螢幕快照了,雖然無法直接從這邊開啟連結(畢竟 Recall 只是記錄圖像),但知道觀看的時間,找起來也省事得多

拖曳搜尋欄下方的時間軸,即可回溯自己曾經開啟過的應用程式、網頁等螢幕快照(長按時間軸即會出現代表快照時間節點的圓點),螢幕快照在偵測到圖像時會生成一個框框,並能進行多種動作包括─複製、儲存、共用、開啟方式(即螢幕截圖)、Bing 圖像式搜尋、使用 Windows 相片模糊背景或清除物件,以及使用小畫家移除背景等。在短暫的使用下,我發現 Recall 會記錄下電子郵件、LINE 上的訊息草稿等,一切都被赤裸裸地記錄下來...
- Bing 圖像搜尋(一)
- Bing 圖像搜尋(二)
- 刪除快照
透過 Bing 圖像式搜尋查找螢幕快照中的紅色耳機盒,很遺憾地 Bing 沒有任何相符結果,作為對比,Google 手機的畫圈搜尋馬上就辨識出它是 AVIOT 的耳機,不過換到名人圖像倒是有成功辨識出來,只能說微軟的 Bing 搜尋引擎有一定的實用性,但進步空間也不少就是。至於介面下方的圖示為該螢幕快照對應的應用程式、隱藏按一下執行、複製、刪除(可刪除該螢幕快照、或是該應用程式的所有項目),以及使用剪取工具編輯等動作。
- 快速設定
- Recall 設定
- Windows Hello 登入使用
Recall 在工作列右側有個專屬圖示,點開可查看最新的螢幕快照、開啟 Recall 或將之暫停(暫停至明天)。此回顧功能在隱私權與安全性下面的「Recall & Snapshots」可找到相關設定,像是螢幕快照的啟閉、儲存與刪除等,使用 Zenbook A14 約半天累積的螢幕快照約 120MB 左右,而系統對螢幕快照給出的磁碟空間上限最低是 25GB、最高則是 150GB,另外你也能設定螢幕快照的保留天數,有 30 天、60 天、90 天、180 天與無限制等選項,至於刪除就跟我們刪除網頁瀏覽紀錄差不多,有過去一小時、24 小時、7 天和 30 天可選。
Recall & Snapshots 下半部則是 Filter 篩選功能,使用者可新增要篩選的應用程式或網站(主流瀏覽器皆支援),還有一個針對密碼、信用卡等敏感內容自動篩選的選項,順帶一提,無痕視窗是不會留下螢幕快照的。更多關於 Recall 的功能,微軟的支援網站也寫得蠻詳細了,這邊也解答幾個常見問題...遠端桌面連線會儲存快照,擔心的話可將之加入篩選名單,Recall 作為 Windows 的選用功能也是能夠移除的

▓ Click to do (預覽版):
- Click to do
- 右鍵動作
「Click to do」能夠立即對畫面內容採取行動,同時按滑鼠左鍵與 Windows 鍵,畫面將覆蓋一互動層、並自動將圖像框起來方便選取,此時再按右鍵就能針對該內容進行多種動作(這部分跟上面介紹的 Recall 相同),值得一提的是,Click to do 具備理解上下文的能力,因此可幫助執行與文字有關的操作,像是彙整或撰寫文件內容、發送電子郵件等,至於互動層最上方的「釘選工具列」則可在畫面中進行文字/語音搜尋、進入到 Recall 介面。
▓ 小畫家:
- 小畫家生成式處理
- 生成式清除
- 移除背景圖片
使用 Windows 作業系統長大必定玩過的《小畫家》也在 AI PC 時代被賦予更強的能力、也就是 Photoshop 近年導入的 AI 生成式功能,在畫布上選取範圍後會出現 3 個圖示,基於 CPU 的生成式清除、移除背景圖片,以及使用 NPU 來運算的生成式填滿。上圖二的「生成式清除」效果難稱專業

- 生成式填滿
- NPU 運作情況
「生成式填滿」與 Photoshop 同樣會在框選範圍下方出現輸入生成指令的浮動視窗,以上圖為例,幾隻小蝴蝶飛舞的指令花費 7 秒的時間填上畫布,透過工作管理員可看到 NPU 在運算時使用率達到了難得(?)的 100%,是說並非什麼指令都能夠成功生成,當超出系統能力範疇,浮動視窗上會顯示無法生成高品質的文字...
- 影像建立工具
- Cocreator
- NPU 運作情況
《小畫家》整合了「影像建立工具」及「Cocreator」兩大生成式創作功能,前者基於 AI 模型 DALL-E 並使用的雲端運算,後者則會用到 NPU (但同樣得連網),除文字提示外還能結合草圖進行圖像生成,影像建立工具一次可生成 3 張圖片並能選擇 8 種風格樣式,較 Cocreator 多 3 種,後者一次只會在右方的預覽框中生成一張,確定是想要的風格再匯入左邊的畫布,其成果相比去年首次測 Copilot+PC 有所進步,若是非人形的 AI 創作那還是挺有水準的!
▓ Windows 相片:
- 相片新功能
- 超級解析度(原圖)
- 超級解析度(提升後)
- NPU 運作情況
《Windows 相片》提供兩個新的 AI 編輯功能─超級解析度與重塑影像模式。「超級解析度」在 NPU 幫助下能夠將相片放大並銳化至原始尺寸的 8 倍,但由於此功能的 AI 模型並非生成式,它不會創建新內容、而僅是透過填補遺失細節和提高清晰度來為影像增強,實測發現解析度確有提升,放大看細節更銳利,如果原圖解析度本就不高,這個銳利就變成顆粒感了

- 重塑影像模式
- 指令與重塑範圍
- 肖像照重塑影像
- NPU 運作情況
而旨在重新設計圖像的「重塑影像模式」則是基於 Sketch-to-Image 模型、並以 NPU 協助運算,使用者能套用 9 種不同風格、透過滑桿調整創造力,並選擇要套用在背景、前景或樣式全部還原(即整張照片)上,例如將風景照變成水彩畫或印象派,不過目前指令僅支援英文,繁體中文看來還在優化中。這邊拿同事拍的風景照為例,輸入「中世紀幻想風格,背景帶有神話生物」的指令就立刻改變了照片佛法無邊的調性,添上了一分群魔亂舞的感受


《Windows 相片》的「影像建立工具」只要輸入指令便能快速生成多張影像,除了創造力可調之外,也提供建議的關鍵字來完善你的創作,此功能使用 NPU 協助運算。
▓ Microsoft 365 Copilot:
在原有的 Copilot 之外,微軟也推出了全新的 Microsoft 365 Copilot,其與 Word、Excel、Powerpoint、OneNote 與 Outlook 深度整合,進而幫助使用者創作內容、彙整資訊或加快效率,這部分就請各位參考上方介紹影片...簡單來說,在這些 Office 應用程式裡會多出 Copilot 功能,能透過交談方式讓 AI 幫你完成任務,像是生成草稿、擬訂計畫、生成表格,或撰寫電子郵件等。
▓ Story Cube:
- Story Cube
- AI 相本
- 回憶片段
- 方格檢視
- 時間軸檢視
- 裁切
- 簡易編輯
Zenbook A14 也整合 ASUS 獨家的《Story Cube》一站式 AI 媒體中心,它能夠自動整理和搜尋筆電內的照片和影片,甚至生成「回憶片段」便於分享至社群平台。其主畫面為 AI 相本(上圖一),在匯入資料夾後,只要保持連網就會陸續自動辨別人物、場景分類,使用者亦能針對人物進行命名、隱藏等動作,對時常記錄生活的影像愛好者來說是超級實用的功能

▓ MyASUS:
- 電池設定
- 音效設定
- 顯示設定
- 無線連接設定
- 輸入與觸控設定
中控應用程式《MyASUS》同以 5 大分類劃分,電池設定下提供電池保養(可設定 80% 充電上限)、休眠助手、風扇模式,後者提供全速、高效能、標準、安靜 4 個選項,那畢竟是採用高通平台,就沒有 Zenbook S 上的「分配記憶體給 GPU」功能了

顯示相關設定中,ASUS OLED Care 具備像素重新整理、自動隱藏 Windows 工具列等防止螢幕烙印的功能,另外還有 OLED 低亮度防閃爍、調整色域的 Splendid、幫助省電的專注顯示,以及只有在直流電壓模式下適用、同樣是節省電量用途的邊緣亮度自適應功能;無線設定跟過往 Zenbook 差不多,均與優先順序、自動連線相關,而輸入與觸控設定除可啟閉觸控板、智慧手勢與功能鍵外,還有自動鍵盤背光和鍵盤背光休眠模式等功能。
ASUS Zenbook A14 (UX3407) 重點規格:
作業系統:Windows 11 家用版 24H2
處理器:Qualcomm Snapdragon X X1-26-100
顯示晶片:Qualcomm Adreno X1-45
神經處理單元:Qualcomm Hexagon NPU 45TOPS
儲存裝置:最高 1TB M.2 PCIe Gen4.0 x4 SSD
記憶體:最高 32GB LPDDR5X 8533MHz (On Board)
顯示螢幕:14 吋 OLED 螢幕 (WUXGA 1920 x 1200 解析度 / 60Hz 更新率 / 100% DCI-P3 色域 / 600 尼特峰值亮度)
I/O 埠:
2x USB 4 Type-C (支援 PD 充電)
1x USB 3.2 Type-A
1x HDMI 2.1
1x 3.5mm 複合式音源插孔
視訊鏡頭:FHD 3DNR IR 鏡頭
通訊:Wi-Fi 6E / Bluetooth 5.3
電池:70Wh 充電式鋰電池
尺寸:310.7 x 213.9 x 15.9mm
重量:980g
建議售價:39,999 元 (899g 版本 35,999 元)

▌效能測試 ▌

高通旗下的 ARM 架構筆電處理器除既有的 Snapdragon X Elite、Snapdragon X Plus 之外,今年 CES 亦發表了瞄準主流市場、入門定位的 Snapdragon X,而這次台灣會上的 Zenbook A14 就是搭載此一級距當中的 X1-26-100 型號,其與先前兩個高通處理器系列同採 4 奈米製程並內建 45TOPS 的 NPU 神經處理器單元。

作業系統採用 Windows 11 家用版 24H2。相較去年七月首次測試高通 Snapdragon X Elite 時,相容的應用程式數量進一步提升,完整名單也可以在高通的官網上查看,以這台筆電的客群來說,一般生產力和協作應用程式都涵蓋在內,創意軟體和程式開發部分雖然還未齊全,但也算是夠用了,以媒體工作者如我來說,Photoshop、Lightroom 和 Capcut 都有相容,Premiere Pro 雖然也有,但大專案對 Zenbook A14 的配置來說可能會跑不動吧?
▓ 處理器效能測試:
- 處理器資訊
- 處理器效能
- CINEBENCH 2024 效能
- Geekbench 6 效能
本文主角搭載的 Snapdragon X 平台處理器為 X1-26-100 型號,採 8 核心 8 線程架構、最大時脈為 2.98GHz,同時搭配 1.7TFLOPS 的 Adreno X1-45 內顯晶片,由於其時脈更低,效能大約較 Snapdragon X Plus (X1P-42-100) 低約 10% 左右,效能表現相近於 Intel U 系列的 Core 5 級距。
將 Zenbook A14 接上電源、並以最佳效能模式來執行基準效能測試,在 CPU-Z ARM64 測試軟體中,該機的單線程效能測試結果為 596.5 分,多線程效能測試結果則是 4689.5 分,ARM 版的 CINEBENCH 2024 中,單核心與雙核心分別取得 94 分、696 分,在模擬 x86 的 CINEBENCH R23 的多核心效能測試跑出了 7155 分,CINEBENCH R20 則取得 2756 分,X264 FHD Benchmark 的 H.264/AVC 轉檔效能為 33.1fps;另外在具備原生支援的 Geekbench 6 CPU 測試中,這台 ARM 筆電的單核心效能為 2047 分,多核心效能測得 10483 分。
Snapdragon X X1-26-100 |
Snapdragon X Plus X1P-64-100 |
Snapdragon X Elite X1E-78-100 |
|
測試機種 | ASUS Zenbook A14 (UX3407) | Dell XPS 13 9345 | ASUS Vivobook S 15 (S5507) |
CPU-Z ARM64 單線程 | 596.5 | 676.4 | 677.4 |
CPU-Z ARM64 多線程 | 4689.5 | 6786.2 | 8136.2 |
CINEBENCH R20 | 2756 | 3327 | 4732 |
CINEBENCH R23 | 7155 | 9090 | 12119 |
CINEBENCH 2024 ARM 單核/多核 |
94/696 | - | 107/1047 |
Geekbench6 單核心 | 2047 | 2436 | 2415 |
Geekbench6 多核心 | 10483 | 13094 | 14198 |
- PCMark 10 Applications 生產力
- UL Procyon Office 生產力
在 PCMark 10 Applications 生產力測試中,Zenbook A14 取得了 11771 分的成績,換到 UL Procyon Office 生產力測試,則是斬獲 5107 分的成績,相較搭載 Snapdragon X Elite 的 Thinkad T14s Gen6 低 15.21% 左右。
- UL Procyon AI Compute (SNPE)
- Geekbench AI 效能測試
- Geekbench ML 效能測試
在 AI 效能方面,我先使用 UL Procyon AI Compute 的高通 SNPE 效能測試項目(即 Snapdragon Neural Processing Engine) 來進行測試,Zenbook A14 最終跑出 1712 分,甚至高出去年的 Dell XPS 13 9435 (搭載 Snapdragon X Plus 平台)。另看到 Geekbench AI 基準測試軟體,以 ONNX 框架搭配 DirectML 後端進行 AI 推論,該機在單精度運算跑出 1777 分,半精度運算 2895 分,量化分數則是取得 5739 分;而在 Geekbench ML 同樣以 ONNX 框架進行 AI 推論則是取得 2477 分的成績,這邊也提供給各位參考~
▓ 記憶體與硬碟讀寫效能測試:

Zenbook A14 最高搭載 32GB LPDDR5 記憶體在 AIDA64 的記憶體與快取記憶體測試中,主要記憶體的讀取速度為 111.69GB/s,而寫入和拷貝速度則分別為 49327 / 64159 MB/s,延遲時序 11.2ns。

硬碟部分,該機則是內建美光製、1TB 容量的 M.2 NVMe PCIe 4.0x4 SSD 固態硬碟,其在 CrystalDiskMark 的循序讀寫效能測試中獲得 7002.53 / 6089.68 MB/s,在 TxBench 的循序 Max QD32 效能測試中則是獲得 6940.666 / 6141.219 MB/s 的硬碟讀寫速度,而 AS SSD Benchmark 的硬碟讀寫速度為 4707.29 / 3106.11 MB/s,效能分數則是 3013 分,整體讀寫表現相當不錯~
▓ 圖形效能測試:
- iGPU 資訊
- Night Raid
- Wild Life Extreme
- Fire Strike
- Steel Nomad Light
- Solar Bay
- Geekbench 6 GPU OpenCL
- Geekbench 6 GPU Vulkan
再來看到 Zenbook A14 內顯晶片 Adreno X1-45,其具備 1.7 TFLOPS 效能,時脈較低之外可用的統一著色器也更少,相容於 DirectX12 (但與 DirectX 12 Ultimate 不相容),光線追蹤可透過 Vulkan 1.3 支援,它的效能與 GeForce GTX 950M 相當,大概只能滿足 2020 年之前推出的遊戲、且在 720p 解析度下才能保有一定流暢性,再加上 ARM 架構目前的限制,還是有不少遊戲仍不支援就是

Adreno X1-45 | Adreno X1-85 | |
測試機種 | ASUS Zenbook A14 | Lenovo ThinkPad T14s Gen6 Snapdragon X |
Night Raid | 16848 | 27929 |
Wild Life Extreme | 3285 | 6347 |
Fire Strike | 3640 | 6057 |
Steel Nomad Light | 1154 | 2170 |
Geekbench 6 GPU OpenCL | 9632 | 20577 |
Geekbench 6 GPU Vulkan | 13862 | 28873 |

- FFXV Benchmark (FHD/輕畫質)
- FFXV Benchmark (FHD/標準畫質)
這邊也拿《FFXV Benchmark》來驗證 Zenbook A14 的遊戲效能,在接近原生解析度的 1920 x 1080 解析度下,使用最低的輕畫質取得 1899 分(作為對比,Intel Core Ultra Series 2 的 Zenbook S 14 UX5406 則是 6137 分...),效能評級為「不足」;至於標準畫質就更不用說了,只有 1536 分的成績。若真有遊戲需求,個人會建議使用 NVIDIA GeForce Now 這類雲端串流服務來代替本機遊玩啦!
▓ 散熱效能測試:
- 待機時硬體溫度
- 待機時機身溫度
再來看到散熱效能部分,JB 同樣使用小惡魔筆電板測試基準的 CINEBENCH R20 和 FurMark 兩款燒機軟體進行測試,在待機時透過 HWMonitor ARM64 監控軟體觀察到 CPU 溫度最高為 46 度,此時透過 FLIR 熱感應相機量測機身溫度,可以發現在待機的狀態下 Zenbook A14 平均溫度為 31.3 度,當下最熱的地方出現在尾端處,達 38.4 度,筆電中央次之,為 35 度,至於兩側掌托溫度分別為 31.6 度、30.2 度。
- 測試時硬體溫度
- 測試時機身溫度
- 測試時風扇噪音
在同時運行 FurMark GPU 壓力測試與 CINEBENCH R20 的 CPU 渲染之下,Zenbook A14 的 CPU 溫度上升至最高 86 度,而 CINEBENCH R20 經過五輪測試後跑出 2476 分,相比正常測試時僅有約 10% 的降幅;而根據 FLIR 熱感應相機的圖像顯示,測試時筆電機身平均溫度為 29.7 度,最高溫的地方維持不變,但來到了 44.8 度,筆電中央也有 38.9 度,左右掌托處的溫度反而是下降了

▓ 續航力測試:
- 鋰電池資訊
- UL Procyon 影片播放續航時間
- UL Procyon Office 生產力續航時間
- UL Procyon 一小時生產力耗電測試
- 充電時間
Zenbook A14 內建 70Wh 容量的鋰電池,針對 ARM 架構筆電,這邊捨 PCMark 改以 UL Procyon 來驗證電池續航力,測試前以「平衡」電源模式搭配「安靜」風扇模式,並將螢幕亮度調為 JB 測試慣用的 40%,同時關閉鍵盤背光、藍牙傳輸與定位功能,僅保留 Wi-Fi 連線,在 UL Procyon 影片播放續航力測試,結果自起始的 100% 電量至自動關閉的 2% 電量,總共經過了 20 小時 54 分鐘,官方宣稱最長 32 小時的測試環境是將亮度設為 150 cd/m2 進行測試、且影片為離線播放。
換到 UL Procyon Office 生產力續航力測試這邊,自起始的 100% 電量至自動關閉的 1% 電量,則是經過 17 小時 39 分鐘,要想這是採用相對耗電一點的 OLED 螢幕、峰值亮度又是較同級更高的 600 尼特的條件下,表現可謂十分出色,ASUS 在 CES 發表時還稱能在飛行途中一口氣追完 8 部《哈利波特》電影

最後看到 UL Procyon Office 生產力一小時耗電測試,其在模擬一小時的 Office 應用程式之後只消耗了 6% 的電量,較去年中旬推出、搭載 Snapdragon X Elite 的 ASUS Vivobook S 15 (S5507) 的 8% 要來得更低,不過高於採用 Intel Core Ultra Series 2 的 ASUS Zenbook S 14 (UX5406) 的 4% 就是...而透過隨附的 65W USB-C 充電器為 Zenbook A14 進行充電,從 15% 充到滿電量約需 1 小時 10 分鐘,速度還算快~
▌心得總結 ▌

今年為 ASUS 在筆電市場打頭陣的 Zenbook A14,透過全機 Ceraluminum 高科技陶瓷鋁合金的工藝,終於以 14 吋尺寸實現不到 1 公斤的重量,是 2025 輕薄筆電市場中最耀眼的超新星,有別於 Zenbook S 系列的高級質感與 CNC 工藝,該機則是走截然不同的簡約路線,並強調觸感與一體美學(鍵盤跟觸控板),冰岩灰與沙暮金色也是一時之選,能夠完美融入各種環境之中。Zenbook A14 雖然用上了高對比與色域的 ASUS Lumina OLED 螢幕,但較佳的解析度和更新率還未在台推出,是美中不足之處。
Zenbook A14 配置的高通最新入門級 Snapdragon X (X1-26-100) 處理器延續前輩 X Elite、X Plus 的低功耗高續航特性,能夠滿足全天候使用需求,不過效能上就得有一定程度的妥協了,除了較低的處理器時脈影響單核心效能外,Adreno X1-45 顯示晶片也相對較慢,高效能負載的 3D 遊戲跑起來會很吃力。去年測試 Windows on ARM 遇上的應用程式相容性問題,高通也積極與軟體供應商合作補強,就日常會用到的生產力、協作應用來說是綽綽有餘了,同時也能勝任較輕度的創作任務,或許是定位所限,無線通訊規格僅提供 Wi-Fi 6E,而未如去年 X Elite 機種直上 Wi-Fi 7


本文花不少篇幅介紹的 Copilot+PC 全新 AI 功能,無論是 Click to do 或《小畫家》生成式處理,都讓筆電貼近智慧型手機的直覺操作(但微軟的 Bing 圖像式搜尋還非常需要調校...),至於 Recall 就是新世代 AI PC 的殺手級功能,雖然幾乎是記錄下使用者的一切操作,覺得它有資安疑慮無可厚非,不過針對這點,微軟也祭出篩選應用程式/網站、敏感內容的選項,以及 Windows Hello 登入的防護措施讓使用者放心,個人覺得是利大於弊啦

Zenbook A14 在 ASUS Zenbook 家族中雖為相對入門的系列,照過去板上網友留言,一定有人會將它冠上「文書機」一詞,個人認為不恰當,在 AI PC 時代凡具備 40+ TOPS NPU 性能、16GB 以上記憶體,且 SSD 容量大於 256GB 就符合「Copilot+PC」的標準,能夠進行一系列 AI 功能和背景運算,這都是文書機所辦不到的事情,適合追求以 AI 提升生產力與效率的使用族群。

ASUS 為 Zenbook A14 開出 39,999 元的建議售價(通路若有搭配活動可能會更便宜),同時也預告二月底會推出 899g 版本的 Zenbook A14,建議售價則是更容易入手的 35,999 元,雖然續航力稍打折扣就是~
總結來說,ASUS Zenbook A14 作為「AIR」系列開山之作,980g 的重量在輕巧上確實難有敵手(總不能拿平板型態的來比吧?),Ceraluminum 高科技陶瓷鋁合金也帶來與競品截然不同的質感,同時還擁有出色的耐用性、和鮮豔明亮的 OLED 顯示螢幕。而在軟體面上,Zenbook A14 除能享有先進的 Copilot+PC 功能,獨家的《Story Cube》等 ASUS AI 應用也進一步提升了它的價值,令 ASUS 成為市面上最「智慧」的品牌,沒有之一,至於過去 Windows on ARM 被詬病的相容性也在高通的努力下漸漸完善,儘管高通 Snapdragon X 的效能多少還是需要點妥協,但在便攜性與續航力上,毫無疑問仍是樂勝市面上對手的

MD:子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