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SUS 於今年 Computex 發表的 AI 筆電大軍來勢洶洶,在陸續評測完搭載高通、AMD 新處理器的 Copilot+PC 之後,本文則要介紹在 AI 時代迎來煥新的 ProArt 創作者系列筆電─掀蓋形式的 ProArt P16 與可翻轉的 ProArt PX13,兩機均採用 AMD「Zen 5」架構的 Ryzen AI 9 HX 370 處理器,以及 NVIDIA GeForce RTX 40 系列獨立顯示卡,提供 321 TOPS 的 AI 算力輔助創作,在硬體升級之餘,ASUS 更將 AI 人工智慧深度整合在新開發的軟體《StoryCube》與《MuseTree》之中,幫助提升數位資產管理、靈感發想的效率

呼應 AI 時代的到來,2024 年 ProArt 創作者筆電也換上全新外觀與 logo,並導入 Nano Black 曜夜黑奈米塗層,在確保不同角度都能展現時尚感外,也進一步帶來更強的防汙性能,高階款的 ProArt P16 內部更採用多見於電競筆電的三風扇、液態金屬散熱膏,保持裝置的冷靜沉穩。兩機在顯示方面則採用 ASUS Lumina OLED 觸控螢幕,均擁有 100% DCI-P3 色域、Delta E 小於 1 的色彩準確度及 1,000,000:1 的高對比度,ProArt P16 搭載 16 吋 4K 螢幕,ProArt PX13 則是 13.3 吋搭配 3K 解析度。

今年重新定位的 ProArt 系列朝向「戶外創作者」發展,除延續 MIL-STD-810H 美國軍規標準的耐用度,也首度推出兼具輕薄與創作效能的翻轉筆電 ProArt PX13,實現「Create faster, Create anywhere」的願景,更能快速完成 Vlog 這樣的生活創作導向的創意內容。算一算小惡魔筆電板上次測試 ProArt 系列筆電已經是 3 年前了,這回 JB 一次借來兩台,帶各位一窺 AI 創作者筆電的能耐,體驗上會以高階款的 ProArt P16 為主,另由於文章篇幅稍長,也建議各位善加利用下方的傳送門來跳段落囉~
▌ProArt P16 外觀 ▌
- 筆電上蓋
- 全新 logo
- 筆電尾端
- 筆電前端
首先從較高規的 ProArt P16 開始介紹起,不知各位有沒有覺得很眼熟?其實它跟 2024 年的「西風之神」Zephyrus G16 都是使用 CNC 鋁一體機身的工藝打造
筆電上蓋走極簡風,全新設計的圓形 logo 則是坐落於左下角,在圓形裡頭可以看到 P、R、O 等字母組合而成的簡單曲線,營造出一種高級典雅的質感,筆電採隱藏式轉軸設計,在尾端中央則有 3 顆 LED 指示燈,前端可以看到向內微凹的結構,方便使用者以單指輕鬆掀蓋

- 筆電右側 I/O
- 筆電左側 I/O
連接埠方面,機身左側配置全新方型 DC-IN 電源埠、HDMI 2.1 FRL 端子、USB 4 Type-C、USB 3.2 Gen2 Type-A 以及 3.5mm 複合式音訊插孔;機身右側則有 USB 3.2 Gen2 Type-C、USB 3.2 Gen2 Type-A 和標準尺寸的 SD Express 7.0 讀卡機,後者傳輸速度可達 985 MB/s 之多,對創作者來說也是沒什麼可以挑剔的了~
- 顯示螢幕
- 顯示解析度
- 最大開闔角度
- 視訊鏡頭
ProArt P16 搭載 16 吋、16:10 比例的 ASUS Lumina OLED 觸控螢幕,表面並由康寧 Gorilla Glass 覆蓋,耐用性較普通筆電玻璃高出 6 倍,最高並支援 4096 階壓力感應觸控筆。這塊 OLED 螢幕具備 4K (3840 x 2400) 解析度、100% DCI-P3 色域、500 尼特峰值亮度以及 1,000,000:1 的對比度,同時獲得 Pantone 認證、德國萊茵護眼認證,比較可惜的是更新率就只有 60Hz 而已,要拿來玩遊戲肯定是不夠爽的(?) 螢幕的開闔角度跟 Zephyrus G16 一樣都只有 135 度,而視訊鏡頭則是 1080p FHD 解析度,並支援 Windows Hello 臉部辨識登入。
- SDR 色域
- SDR 亮度
- HDR 色域
- HDR 亮度
接著利用《DisplayCAL》軟體為 ProArt P16 進行色域測試,在預設的 SDR 模式下測得 100% sRGB、96.1% AdobeRGB、99.5% DCI-P3 的色域覆蓋,Delta E*76 值為 0.09,至於亮度則是 367.48cd/m2;切到 HDR 高動態範圍模式後則測得 96.8% sRGB、68.9% AdobeRGB、71% DCI-P3 色域覆蓋,Delta E*76 值降至色準更佳的 0.05,亮度則略升至 402.9cd/m2,離峰值的 500 尼特還有段距離。
- 筆電鍵盤部
- 鍵盤部右側
- 觸控板及旋鈕
- 鍵盤背光(開)
- 鍵盤背光(關)
ProArt P16 的鍵盤部遵循今年 ASUS 新機的風格,雖然是 16 吋筆電但採用標準尺寸鍵盤,對於習慣以獨立數字鍵輸入參數的創作者來說,不免有點可惜(但 JB 個人很喜歡這樣簡潔的設計就是),鍵盤部左右兩側可以看到 CNC 鑽孔的揚聲器,電源鍵則獨立在鍵盤右上角,按鍵較特別的有 F8 的 emoji 鍵、F10 的關閉鏡頭、F12 的《Creator Hub》快捷鍵,當然它也配有 Copilot 鍵方便與 AI 對談式助理互動,此外,鍵盤亦具備三段亮度的白色背光,還好沒想不開加入 RGB 燈效...

最後就是這台創作者筆電最特別之處─ASUS DialPad 繪圖旋鈕

- 旋鈕操作示意 (PS)
- 旋鈕操作示意 (LrC)
輕觸 ASUS DialPad 繪圖旋鈕後,螢幕左上角就會出現對應當前應用程式的虛擬旋鈕,接著把指向部分(透過手指在旋鈕外環)移到要調整的項目,再點旋鈕中央的圓進入/退出,接著在外環上滑動就能夠進行直覺的調整,預設的靈敏度個人是蠻習慣的、沒有順暢過頭的情況出現

- ASUS Dial
- 支援應用
- 單一功能模式
- 多選功能模式
- 系統功能
- 旋鈕加速度
這個繪圖旋鈕的設定可在《ASUS Dial & Control Panel》中找到,其支援的應用除了 Adobe 的創意軟體、Microsoft Office 軟體之外,還有 Chrome、Capcut 與這次 ProArt 新增的 MuseTree、StoryCube 等應用,當然也包括系統的音量與亮度調整。如果你習慣旋鈕只進行一種操作、不希望誤觸的話建議使用「單一功能模式」,不然「多選功能模式」會比較實用些,在介面左側選擇好軟體後,右側就會出現對應的功能,這邊能夠再新增功能或群組,此外,若覺得 ASUS Dial 太靈敏則可於「偏好設定」去調整它的加速度。
- 筆電底蓋
- 底蓋內側
- 筆電內部組件
- 三風扇散熱結構
- 無線通訊晶片
- 鋰電池
ProArt P16 的底蓋跟 ROG Zephyrus G16 無異(是說底蓋指紋就相對明顯了

筆電左右兩側各有一個 M.2 2280 PCIe Gen4 SSD 固態硬碟插槽,記憶體則是與主板焊接的 On Board 設計,而在第三風扇與左插槽之間黑色隔熱片下的則是聯發科 MT7925B22M 無線通訊晶片,提供最新的 Wi-Fi 7 與藍牙 5.4 規格,下緣為大容量的 90Wh 鋰電池。ProArt P16 總共配備了 6 顆 Harman Kardon 認證揚聲器,在 Smart Amp 智慧放大技術加持下,能提供強勁渾厚且沉浸環繞的清晰音效...那畢竟這台的設計跟 ROG Zephyrus G16 系出同源,在低頻量感與聲音飽滿度上也是前段班的表現!
- 變壓器
- 變壓器與充電線重量
- 筆電本體重量
ProArt P16 隨機附一顆 200W 的 AC 變壓器(你也可以透過 USB 4 Type-C 連接埠進行 100W PD 充電),將其放上電子秤測得 565g,至於這台 16 吋創作者筆電本體為 1.835Kg,連同變壓器帶出門的話需背負 2.4Kg 的重量,如果不會使用太久的話建議帶支援的 PD 充電器會比較沒有負擔囉~
- 後背包正面
- 後背包背面
- 後背包頂部
- 前扣帶
- 內袋
購機附贈新款的 ProArt 後背包能輕鬆收納 16 吋筆電,內部除了兩個大的內袋外,還有一個附拉鍊的小內袋(其外側還有兩個較淺的小袋可以裝手機、耳機),背包的兩側也提供更多的收納空間,借助側邊的束帶還能輕鬆帶上三腳架。此外,這款後背包下緣可以看到現代的條紋設計,兩個肩背帶之間還有一個胸前扣帶,算是機能感滿滿的設計,至於其材質則是採用防刮、防水的 600D 聚酯製成。
- 正面示意
- 背面示意
- 手提示意
這邊也請 Model 為我們示意 ProArt 後背包實際揹起來的感受,不得不說 16 吋對女生來說好像是偏大了一點?但其實它有刻意作大,筆電收進去可能只佔了五分之四的高度而已

▌ProArt PX13 外觀 ▌
- 筆電上蓋
- 轉軸設計
- 筆電尾端
- 筆電前端
- 筆電底蓋
再來看到 13 吋的翻轉筆電 ProArt PX13,它同樣導入具疏防水功能的 Nano Black 曜夜黑奈米塗層,跟 ProArt P16 僅差在可 360 度翻轉的轉軸設計,該轉軸表面以垂直條紋點綴,呼應單眼相機堅固耐用、隨時上陣的設計理念,也因為迎合翻轉筆電的特性,尾端可以直接看到一排散熱孔,而前端則是做了個長形的凹槽設計,另外也符合 MIL-STD-810H 美國軍規標準,在極端的戶外環境下也能進行作業

- 兩型號尺寸比較
- 比 A4 資料夾小
- 筆電本體重量
這邊也把 ProArt PX13 跟 ProArt P16 做個疊疊樂比較,兩者的尺寸真的差~超~多!甚至把 A4 資料夾擺在 ProArt PX13 旁邊看起來都還比較大

- 筆電右側 I/O
- 筆電左側 I/O
ProArt PX13 機身兩側均設有出風口,左側配置 DC-IN 充電埠、HDMI 2.1 FRL、USB 4 Type-C 和 3.5 複合式音源插孔,右側則有 USB 4 Type-C、USB 3.2 Gen2 Type-A、尺寸較小的 MicroSD UHS-II 讀卡機(傳輸速度 321MB/s),最靠近前端的則是電源鍵,就我自己在使用是沒有誤觸到啦!另外,該機也具備 Wi-Fi 7 無線通訊技術,音效部分雖然也有 Harman Kardon 認證,但揚聲器的數量就沒有 ProArt P16 那麼多了。
- 筆電模式
- 帳篷模式
- 直立模式
- 平板模式
作為一台翻轉筆電,ProArt PX13 可在筆電模式、帳篷模式、直立模式、平板模式之間轉換,這部分應該就不用多做介紹了吧

- ASUS Pen 2.0
- 盒內容物
- 可更換筆頭
- 觸控筆前端
- 觸控筆重量
- 觸控筆重量
標配的觸控筆 ASUS Pen 2.0 為 MPP2.0 協議,擁有 4096 階壓力感應,圓柱形的筆身長約 16 公分,表面採霧面磨砂質感,靠近前端則有兩顆按鍵(對應擦除、右鍵),若要充電只需將尾端拉開,USB Type-C 充電埠就會顯現出來了

- 筆電鍵盤部
- 觸控板
13 吋的 ProArt PX13 的鍵盤部十分緊湊,基本省略了左右兩側的 CNC 揚聲器開孔以及上緣的空間(也因此電源鍵被改到側邊),但觸控板仍維持貼齊空白鍵、筆電前端的無縫設計,雖然 ASUS DialPad 繪圖旋鈕在此觸控板上看似較大,實際操作起來則沒有差太多,畢竟創作者族群多會用滑鼠或觸控筆進行作業,而為了以鍵盤部朝向桌面的「直立模式」使用,左右下角可以看到圓形的突起設計,這能避免鍵盤和觸控板與平面碰觸。至於變壓器則跟 ProArt P16 是同樣的 200W,其尺寸對 13 吋筆電來說有點大了,倘若追求便攜性,建議還是另外購買支援的 PD 充電器為佳。
▌StoryCube ▌
- StoryCube AI 相本
- 人物標籤
- 寵物標籤
- 設定
兩台筆電外觀介紹完後就來看重點的功能吧!在既有的 Creator Hub、ASUS Dial 之外,全新 ProArt 系列進一步導入了《StoryCube》、《MuseTree》兩大 AI 應用,作為一站式 AI 媒體中心的《StoryCube》,可以整合雲端、裝置端的媒體檔案,並由 AI 自動分類人物、場景或是拍攝裝置,藉此加快搜尋速度,JB 將上週採訪的 TRE 成人展照片匯入後,不用多久,主畫面的 AI 相本就自動辨識好場景與人物臉孔分門別類,當然人物的名稱是要自己輸入,日後若要調出照片,點擊頭像或用關鍵字查詢就很方便了,這對創作者族群、攝影工作者,抑或是追星族(?)來說無疑是一大福音

有趣的是,《StoryCube》的 AI 甚至辨識出在背景拍照、臉部被虛化的大叔,此時可以選擇將該標籤隱藏或刪除,而在 AI 相本的場景這邊,我拍攝的清水寺周邊照片則是被歸類在「健行」下面,而女優竟然成為了「小朋友」這個分類?顯見 AI 圖像辨識偶爾還是會失常的...
- 回憶片段播放
- 回憶片段
- 方格顯示
- 時間軸顯示
- 地圖顯示
匯入大量檔案後 AI 相本也會自動生成「回憶片段」的 mp4 影片檔案(甚至還貼心地配上了音樂),供使用者快速分享到社群,這部分就是把照片做投影片輪播,無法進一步調整特效是有點可惜啦

- 圖片編輯(一)
- 圖片編輯(二)
- 圖片編輯(三)
- 影片裁切
- 影片倍速調整
《StoryCube》也提供簡單的圖像、影片編輯功能,像是固定尺寸的裁切(如 Instagram 常用的 1:1,或是 4:3、16:9 等比例)、圖像旋轉,以及基本的調整如對比、曝光、飽和、亮度等,影片部分則多出利用時間軸修剪、以及播放倍速調整的功能,如此一來就不用再另外安裝其他創意應用程式,再這裡就能一站解決!
▌MuseTree ▌
- MuseTree
- 使用限制
- 權力許可
《MuseTree》則是運用 AI 模型幫助構思創意、協助管理圖像的免費 AI 靈感生成工具,它的功能主要可分為 3 大項─靈感地圖、靈感畫布及靈感素材庫,在起始畫面輸入你要發想的主題後,它就會以 Stable Diffusion 模型來進行圖像生成,雖然此工具支援中文,但系統一開始會告訴你用英文輸入關鍵字的結果會比較精準

- 靈感地圖
- Stable Diffusion 生成效果
首次輸入關鍵字後,「靈感地圖」會生成幾個圖像和文字的「靈感球」,這些靈感球之間彼此由線連接著,就有如在創意樹木上生長的果實般,透過拖曳圖像就能進行分組,點擊影像上的「+」號就能以那個圈圈為基礎輸入靈感。介面右側的輸入欄為「AI 圖像搜尋」,可以生成最多 9 張圖像,選擇你要的拖曳到靈感地圖中就能進一步開闢方向。至於 Stable Diffusion 模型生成的圖像...在沒有精細指令或模型訓練的情況下就差不多長那樣

- 靈感畫布
- Stable Diffusion 生成效果
- NPU 無運作
- 靈感生成統計
再來看到「靈感畫布」介面,在中間畫布勾勒簡單線條,再搭配右側的設計風格、AI 繪圖影響力(創意或具體)以及草稿描述,即可進行比單純輸入文字來得更精細的圖像生成,這邊應該看得出我畫的是手持槍的女子吧?而 Stable Diffusion 生成出來的結果,還算是符合指令,但就是人物的手指部分不免還是有些缺陷,至於介面右上角的「設計風格」提供有 Anima、Neon Noir、Dreamscape、Paper Mache、Fairy Tale、Photographic、Texture、Low Poly 和 Water Color 等共 9 種選擇。
進行 AI 圖像生成時,從工作管理員能夠看到主要是 CPU 在運作,NPU 則是掛零,而生成 4 張圖像的速度大約 40 秒就完成,若有滿意的圖像則可選擇存入檔案,之後便可在「內容庫」取用,話說靈感畫布最多一次可以生成 4 張 512 x 512px 的圖像,如果能夠提供更大的尺寸或許會更好

▌ProArt Creator Hub ▌
- Creator Hub 儀錶板
- 操作模式
- 手動模式 (CPU)
- 手動模式 (GPU)
- 顯卡模式與記憶體分配
- 智慧工作
- 效能優化
- 應用效能分配
ProArt 創作者筆電的中控應用程式《Creator Hub》主畫面為監控效能的「儀錶板」...這部分各位看圖比較快,「操作模式」提供 Windows、安靜模式、標準模式、高效能模式,以及超頻的手動模式,「顯卡模式」則有混合輸出、節能模式、自動調節,後者插電的情況下就是使用獨立顯卡了,反之電池模式下將會停用獨顯並改以混合輸出。而「智慧工作」下的功能為任務群組,最多可加入 4 個應用程式,並以捷徑的形式釘選在桌面,之後點它就會一次幫你開啟完你工作所需的應用程式了;「效能優化」之下的資源監控、應用程式分配,則能透過標記的方式設定優先程度,進而改善工作流程效率。
- 圖片取色分析工具
- 取色介面
- 迷你色盤
- 另存色票
- 匯出色票
《Creator Hub》全新的「色彩管理」功能則是與 Pantone 深度合作,提供精確的色彩資料之餘,也支援建立和儲存獨特的調色盤幫助創作,色彩管理又細分為─圖片取色分析工具、個人色彩本、探索色彩 3 部分。首先看到「圖片取色分析工具」,點擊建立專案匯入圖片後,系統將自動進行色彩分析,提供 5 個畫面上顏色的色票(當然你也可以拖曳圖片上的圓點來變更要取色的位置),右下角也會提供接近的 Pantone Digital Color 色票。此外,你還可將色彩分析結果連同圖片匯出成色票,拿來做提案簡報好像蠻方便的?
- 華碩色彩趨勢
- 華碩色票本
- Pantone 數位色彩庫
- 複製顏色
- 個人色彩本
- 色卡
「探索色彩」提供華碩色彩趨勢、華碩色票本、Pantone 數位色彩庫等 3 種,其實前兩者就已經很多了,Pantone 數位色彩庫更扯,涵蓋了 15 個色彩庫(包括時尚、居家裝潢、粉彩、膚色等類型),這邊就不全列了,你也可以把看上的顏色複製到建立的專案裡。至於「個人色彩本」則能擷取和分析螢幕上的任何色彩、打造出屬於自己的色卡,介面右下角也會有接近的 Pantone 色票推薦。
- 電池與效能(一)
- 電池與效能(二)
- 音訊與視覺(一)
- 音訊與視覺(二)
- 音訊與視覺(三)
- 輸入與觸控
- AMD Software 記憶體分配(高)
- AMD Software 記憶體分配(預設)
ASUS 筆電都會有的《MyASUS》好像各位都很熟悉了?這邊就挑比較重要的「ASUS OLED Care」來說明,其提供像素重新整理、隱藏 Windows 工具列、工具列透明效果等功能以防止 OLED 面板烙印,使用者也能透過「專注顯示」讓畫面中主程式以外的地方調暗以達到相似的效果。再來介紹《AMD Software: Adrenalin Edition》在 Ryzen AI 300 系列處理器加入的新功能─Variable Graphics Memory 記憶體分配(在效能分頁的微調裡可找到),藉此可將記憶體分配給顯示晶片,選擇「高」將分配 32GB 記憶體給 VRAM,讓創作者能夠跑更大的 AI 模型作業,同時提升部分 AI 應用功能的相容性。
▌規格比較表 ▌

▌硬體效能測試 ▌
▓ 處理器效能:
本文介紹的兩台 ProArt 創作者筆電 P16、PX13 均搭載 AMD 最新的 Ryzen AI 9 HX 370 處理器、並搭配 Radeon 890M 內顯晶片,這個台積電 4 奈米製程打造的處理器採用 12 核心 (4P+8E) 與 24 執行緒的架構,CPU 時脈可達 5.1GHz,其 L3 快取記憶體為 24MB,總快取記憶體則是 36MB,另外它也具備 50 TOPS 算力的 NPU 神經處理單元,因此 2024 年 ProArt 是名副其實結合 AI 的創作筆電

ProArt P16 | ProArt PX13 | |
CPU-Z 單執行緒 | 797.4 | 786.2 |
CPU-Z 多執行緒 | 9341.3 | 9247.1 |
CINEBENCH R20 | 9276 | 8531 |
CINEBENCH R23 單核 | 2041 | 2023 |
CINEBENCH R23 多核 | 23705 | 21605 |
CINEBENCH 2024 單核 | 116 | 116 |
CINEBENCH 2024 多核 | 1212 | 1011 |
CINEBENCH 2024 GPU | 11377 | 10055 |
Geekbench 6 單核 | 2879 | 2870 |
Geekbench 6 多核 | 15277 | 15309 |
PCMark10 Modern Office | 7997 | 7706 |

而站上有測過、搭載 Intel Core i9-13950H 處理器的創作者筆電 Zenbook Pro 16X OLED (2023) 來比較,本文主角 ProArt P16 除了 CPU-Z 單執行緒項目小輸 8% 之外其餘表現均有提升,在《CINEBENCH R23》的多核心效能上更是出現了 37.3% 的增幅!足見 AMD Ryzen AI 300 系列處理器的強大。
- ProArt P16 AI 圖像生成效能
- ProArt PX13 AI 圖像生成效能
目前唯一能測試 NPU 效能的 UL Procyon「AI Computer Vision」推論項目,似乎還不支援 AMD Ryzen AI 9 HX 370 這顆處理器,這邊就以同軟體的 AI 圖像生成效能來取代,使用以 Tensor RT 來跑的 Stable Diffusion 1.5 (FP16) 模式,較高階的 ProArt P16 在 NVIDIA GeForce RTX 4070 顯卡加持下取得 1345 分,整體圖像生成速度為 4.646 秒/張;而翻轉筆電 ProArt PX13 為 371 分,整體圖像生成速度則是 16.805 秒/張,如果你工作流程會很需要 AI,建議還是買顯示卡較高的版本~
▓ 記憶體與硬碟讀寫效能:
ProArt P16 | ProArt PX13 | |
記憶體規格 | 64GB LPDDR5 | 32GB LPDDR5 |
AIDA64 記憶體 | 90783 MB/s 讀取 101.70 GB/s 寫入 82146 MB/s 拷貝 延遲時序 114.9ns |
90658 MB/s 讀取 100.98 GB/s 寫入 82409 MB/s 拷貝 延遲時序 109.7ns |
AIDA64 L3 快取記憶體 | 749.40 GB/s 讀取 720.49 GB/s 寫入 702.39 GB/s 拷貝 延遲時序 10.7ns |
730.90 GB/s 讀取 692.00 GB/s 寫入 663.28 GB/s 拷貝 延遲時序 10.5ns |
SSD 硬碟規格 | 美光 4TB PCIe 4.0x4 | WD 1TB PCIe 4.0x4 |
CrystalDiskMark 硬碟讀寫 | 5056.97 MB/s 讀取 3954.03 MB/s 寫入 |
5270.40 MB/s 讀取 4952.76 MB/s 寫入 |
TxBench 硬碟讀寫 | 4889.223 MB/s 讀取 3367.245 MB/s 寫入 |
5214.420 MB/s 讀取 4835.594 MB/s 寫入 |
AS SSD Benchmark 硬碟讀寫 | 3693.50 MB/s 寫入 2795.85 MB/s 讀取 效能分數 3838 |
3966.55 MB/s 寫入 3366.98 MB/s 讀取 效能分數 3869 |

▓ 圖形效能:
- ProArt P16 (RTX 4070)
- ProArt PX13 (RTX 4060)
顯示卡配置面倒是沒有跟處理器一樣使用 A 家,而是 N 家最新 Ada Lovelace GPU 架構的產品,其中高階款 ProArt P16 搭載 NVIDIA GeForce RTX 4070,而 13 吋翻轉筆電 ProArt PX13 則是採用 NVIDIA GeForce RTX 4060,兩張顯示卡均具備 8GB GDDR6 VRAM。
ProArt P16 | ProArt PX13 | |
3DMark Fire Strike | 26327 | 22485 |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 | 13882 | 11150 |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 | 7068 | 5763 |
3DMark Time Spy | 11722 | 9434 |
3DMark Time Spy Extreme | 5853 | 4599 |
3DMark Port Royal | 7383 | 5298 |
Geekbench 6 OpenCL | 112382 | 92893 |
Geekbench 6 Vulkan | 47373 | 47690 |

▓ 渲染效能:
ProArt P16 | ProArt PX13 | |
V-Ray CPU | 16753 | 15832 |
V-Ray GPU CUDA | 1344 | 1232 |
V-Ray GPU RTX | 1766 | 1770 |
Blender CPU | 306.34 (前 56%) | 224.16 (前 62%) |
Blender GPU | 3666.81 (前 11%) | 3297.75 (前 15%) |
KeyShot Viewer CPU | 3.13 | 2.89 |
KeyShot Viewer GPU | 71.21 | 58.69 |
Octanebench | 395.23 | 336.50 |
- ProArt P16 (原生)
- ProArt P16 (1900p)
- ProArt PX13 (原生)
- ProArt PX13 (1900p)
最後看到綜合多款 3D 建模與渲染應用的基準測試軟體《SPECviewperf 13》,其包含動畫師必學的 Maya、工業設計領域的 CATIA、製造業使用的 Creo 及醫療和能源領域使用的專業 3D 模擬項目,這邊就直接把 ProArt P16 和 ProArt PX13 個別在原生解析度、FHD 解析度的效能分數分享如上。
▓ 續航力測試:
ProArt P16 | ProArt PX13 | |
電池容量 | 90Wh | 73Wh |
PCMark 10 Modern Office 續航時間 |
5 小時 42 分鐘 | 9 小時 44 分鐘 |
UL Procyon 一小時生產力耗電 |
12% | 14% |
充電時間 (15% 到 100%) | 51 分鐘 | 48 分鐘 |

▌心得總結 ▌

所謂「創作者筆電」需滿足效能、軟體穩定性、色彩準確度 3 大要素,但在此之外有作出附加價值的,我認為真的只有 ASUS ProArt 了,像 ASUS DialPad 這樣的設計仍無其他品牌跟進,而 ProArt 新機在升級繪圖旋鈕美觀度的同時,也端出了《StoryCube》、《MuseTree》這樣的 AI 應用,再加上與 Pantone 攜手打造的色彩管理功能,進一步擴大了與其他品牌的領先優勢。揮別過往設計語彙的新款 ProArt,雖然感覺跟 2024 年「西風之神」太過相像,但放在創作者筆電市場裡還是十分吸睛的。
簡單評論一下新款 ProArt 的優缺點,創作者最要求的色彩準確度沒問題之外,還有圖片取色分析工具、色彩探索、Pantone 數位色彩庫等強大的功能,進而替創作過程開闢一條捷徑。至於 AI 加持的 ASUS 獨家應用程式,《StoryCube》對於時常要整理拍攝檔案的我來說有著很高的實用度,不過,「回憶精選」若能再多一點變化或許會更接近滿分吧?新世代 AI 筆電強調的 AI 圖像生成功能,ProArt 新機則是把它跟靈感樹狀圖、資料庫作整合,帶來更大價值。

硬體效能方面,AMD Ryzen AI 9 HX 370 這顆新世代架構的輕薄筆電處理器,在近期評測中確實交出了優異的成績,相比 Intel「Meteor Lake」亦來得更佳,我覺得 ProArt P16 能夠取代(搭載 Core i9-13905H) 的 Zenbook Pro 16X OLED,但獨立顯示卡只給到 RTX 4070 的規格,銀彈充足的專業創作者大概會覺得可惜吧?如果你需要大容量來存放創意專案,ProArt PX13 就會不太夠用,建議直上 4TB 的 ProArt P16,就此無須煩惱檔案裝不下~ 且後者還擁有標準尺寸 SD 讀卡機,真的超方便

至於其它比較可惜的地方,首先是螢幕更新率只有 60Hz,即便不是拿來玩遊戲,在 3D 軟體裡多少也需要些順暢度,如果能夠提高到 90Hz、甚至 120Hz 可能會比較好,再來則是「曜夜黑奈米塗層」在防指紋能力上仍有進步空間,最後一點則是價格,搭載 RTX 4070 顯卡的 ProArt P16 賣到 89,900 元好像偏貴了些,而 ProArt PX13 也有 74,900 元,但考量到它是市面唯一 13 吋卻擁有 RTX 4060 獨立顯卡的翻轉筆電,相信還是能吸引追求便攜耐用的戶外創作者族群。

▌小惡魔福利社 ▌










MD:安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