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聊先說一下,宅爸做了一個很簡單的wix網站,
裡面放了之前寫過的文章,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宅爸文章回顧
宅爸在之前文章「宅爸專欄 – AI世界來臨:微軟最新「Copilot」AI助理簡介」中有大致提到,隨著「機器學習」、「模型訓練」、「生成式AI」的應用越來越多,除了軟體、系統層面的高速發展之外,硬體部份的需求也開始由大廠主導,推出了「AI PC」的概念。
![[宅爸專欄] AI世代應用強制進化 - 淺談Intel / AMD新款處理器平台發展](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312/mobile01-c37bccced907c83418de829a765333f9.jpg)
「AI PC」已經成為現在進行式
以往評斷電腦效能的指標,往往是指處理器「製程越強」、「時脈越高」、「核心越多」等等量化的概念,但隨著AI運算的需求的急遽增加,許多應用場景,已經不是單純的利用處理器、大小核來運算。在智慧型手機市場,為了因應長時間的影音播放、拍攝照片、視訊等等需求,許多平台早已導入了所謂「NPU」AI晶片的設計,讓不同的運算單元來負責特定的應用程式,來增進整體的使用體驗。由於NPU具備所謂「神經網路引擎(Neural Network Engine)」與「張量處理(Tensor Processing)」等功能,可以接手需要預判、推理的工作,不僅可減輕主要處理器的負擔,同時提供低功耗、省電等等特性。在桌上型市場也許省電不是非常必要,但在電池寸土寸金的筆記型市場,面對AI需求逐漸擴張,NPU功能的導入可說是相當重要的變化。
此外,除了傳統上雲端的AI服務之外,為了私人企業服務而產生的AI服務,也逐步開始出現有私領域、保密的計算需求。因為目前主流的AI都是以開放式的訓練架構為主、私人企業服務產生的資料要撐起完整的服務有相當的困難度,所以採用混合方式、以開放式的訓練架構加上私有資料,在本地端服務的需求在可見的未來一定會逐漸增長。但以目前來說,大部分企業、商用市場的運算終端,都還是以現有的硬體設備為主,具備所謂「AI PC」功能的電腦,不管是桌上型、筆記型,在AI浪潮之下,具有「AI」、「NPU」等功能、可在本地端進行一定程度運算、能執行AI應用程式的電腦,需求也一定會大幅度增加。相對於處理器、作業系統、顯示卡這幾個傳統硬體改朝換代的指標而言,AI為硬體廠商帶來了相當重要的成長機會。所以在今年(2023),以本機端為主的硬體零組件製造廠商,像Intel、AMD、NVIDIA等等,開始陸陸續續推出了對應硬體設備,接下來宅爸嘗試分析一下今年底各家廠商的更新進度,來看看對應AI的浪潮,老牌廠商會有什麼法寶。
Intel:第14代Meteor Lake平台發表,「Core Ultra」世代因應AI需求
![[宅爸專欄] AI世代應用強制進化 - 淺談Intel / AMD新款處理器平台發展](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312/mobile01-837d47e39d4719a31609f722c8666a31.jpg)
Intel「Core Ultra」平台發表
過去這一年其實筆電市場上一直有著非常奇妙的現象:在礦潮之後,所有的PC硬體銷售速度突然放緩,加之疫情解封,筆電市場的庫存問題在年初一直高居不下,Intel 11/12/13代一直都在同時銷售,其中代號Alder Lake的12代意外以實惠的價格成為銷售中的當紅炸子雞,但在接下來12月中即將推出的Intel 14th處理器,則是包括了高效能的Raptor Lake Refresh處理器,以及下個世代Meteor Lake處理器。其中Meteor Lake平台中新增了所謂「Ultra」字樣的標示,除了採用Intel 4世代製程之外,還內建的Arc GPU、以及新增了NPU功能,也就是說Core Ultra將直接具備加速AI應用的內核,並提供高達34 TOPs的計算能力。
![[宅爸專欄] AI世代應用強制進化 - 淺談Intel / AMD新款處理器平台發展](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312/mobile01-492deb1386dbe4453a8325577de657ce.jpg)
Intel Core Ultra具備所謂3種AI引擎的功能
根據12/14 Intel發布14代平台所提供的媒體資料,Intel Core Ultra平台在一顆CPU中,內建了CPU、GPU、NPU三種特性、可因應AI需求的運算單元。與智慧型手機採用獨立晶片的運算方式不同,Intel選擇以整合核心的方式,一口氣將未來AI可能預見的需求在硬體層面一手全包,不僅在製程、功耗之間採取比較積極的設計方式,同時還強化了與AI軟體廠商之間的連結。根據進一步曝光的資料,Intel除了製造硬體之外,更致力於推廣AI應用的生態系統,與100多家軟體廠商配合,推出各種300多種AI應用程式,為的就是將市場做大,讓AI的體系能夠更加完整。
![[宅爸專欄] AI世代應用強制進化 - 淺談Intel / AMD新款處理器平台發展](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312/mobile01-a0c99d050c67000e13d20f94ebd9e0ec.jpg)
Intel Core Ultra對於於開放原始碼的OpenVINO工具套件具備完整的支援能力
![[宅爸專欄] AI世代應用強制進化 - 淺談Intel / AMD新款處理器平台發展](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312/mobile01-3d234e22177cf57976c9ad4c22c72fea.jpg)
Intel Core Ultra新款AI處理器預計發表的型號
在大家比較注意的效能部份,根據宅爸知道的消息,14代雖然發布的是Intel Core Ultra平台,但在目前市場上也仍有Raptor Lake Refresh處理器系列,效能部份依照已經在Geekbench曝光的測試資料來看,頂規i9-14900HX相比13代旗艦而言,約有5%左右的效能增長,主要差異還是在於最高時脈以及更好的功耗表現,在桌上型14代已經流出的測試可發現,14代相較13代大約有20% 的功耗優勢,可以想見到筆記型電腦上的散熱表現將會更為優秀,以效能為主的遊戲玩家可以多加留意。
![[宅爸專欄] AI世代應用強制進化 - 淺談Intel / AMD新款處理器平台發展](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312/mobile01-b9011b70c950cb5d8c6536e551dd07eb.jpg)
Geekbench曝光的i9-14900HX測試成績
![[宅爸專欄] AI世代應用強制進化 - 淺談Intel / AMD新款處理器平台發展](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312/mobile01-2fbbe9769e28fc802a7adfd7c0156002.jpg)
官方以Core Ultra對比P系列處理器,在純CPU效能方面著墨較少
另一方面,因為AI用途可見的應用發展,搭載中高階NVIDIA 40顯卡的筆電、未來Intel Core Ultra系列的NPU晶片部份,其實都有可能讓筆電選擇變得相對複雜。因為在AI世代的拓荒年代,GPU通用性強,但NPU的優化肯定也會隨著本機端生成式AI的成長而有飛速成長,如果現在還有10/11代筆電的用戶,真有AI未來展望的使用需求,其實可以直接考慮升級12代以後+40顯卡的筆電配置,等Intel Core Ultra出來之後再看應用端的變化再行採購。
AMD:xDNA/IPU已經曝光,應用面上積極突破重圍
在筆電市場相對安靜的AMD平台,與合作夥伴有推出不少性價比高的筆電,不過要撼動Intel的江山實屬不易。在NVIDIA搶盡AI市場鋒頭之後,AMD在處理器、GPU市場感覺都相對低調許多,只是在AI的議題上,早在2023年初,AMD就已經有xDNA/IPU等架構列入規劃,同時也在接下來的產品系列中開始導入。從近期的Phoenix Point,到後繼的Hawk Point、Krackan Point等等,都可以看到xDNA/IPU的功能。
![[宅爸專欄] AI世代應用強制進化 - 淺談Intel / AMD新款處理器平台發展](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312/mobile01-db5a7229c08f5ef0a5fa87ac212aff2a.jpg)
12/7,AMD在Presents Advancing AI大會上,推出AMD Ryzen 8040系列處理器
在2023年CES時,在會場發布AMD RYZEN 7040系列家族中,已經有多款處理器,包括Ryzen 9 7940HS / Ryzen 7 7840HS / Ryzen 5 7640HS已經在市場上曝光。雖然在市場上並沒有以「AI處理器」的形式來做行銷推廣,但在產品架構上已經很清楚的將》DNA / IPU等功能都加入說明之中,對於AI浪潮的的來襲也做了相當程度的準備。
![[宅爸專欄] AI世代應用強制進化 - 淺談Intel / AMD新款處理器平台發展](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312/mobile01-166113a3877acad138bb363b6492ea3a.jpg)
AMD Ryzen 8040家族最高階的AMD Ryzen 9 8945HS與13900H相比,主打效能牌
根據12/7發布會上的資料,最新推出的AMD Ryzen 8040家族,將同樣採用CPU/GPU/NPU的整合設計,以Zen 4架構加上RDNA 3繪圖架構再加上XDNA運算單元,並且最高提供Radeon 780M內建顯示晶片等。除了時脈增加之外,TDP範圍也可根據設計在35~54W之間調整,NPU部份的效能也有所提升。
![[宅爸專欄] AI世代應用強制進化 - 淺談Intel / AMD新款處理器平台發展](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312/mobile01-133df083cd077144599b6ea3d706a645.jpg)
AMD Ryzen 8040處理器家族,一樣採用CPU/GPU/NPU整合設計,相當有共識(咦)
![[宅爸專欄] AI世代應用強制進化 - 淺談Intel / AMD新款處理器平台發展](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312/mobile01-b087ad1f855335a80085eaca7bc23744.jpg)
針對不同分類市場,AMD規劃已經在2024/2025導入一系列具備xDNA / IPU功能的處理器產品
不過對於AMD而言,目前在各種AI軟體開發上,協作者支援相對不那麼多,如果空有硬體規格卻沒有軟體可用,對於前仆後繼投入AI產業的開發者而言,可能就會相對不受青睞。但是在生成式AI部份,因為軟體公司一定會為了Intel/AMD等平台開發,在算力與需求不那麼明確的前提下,其實AMD平台現在不管是效能或是價格,都落在相當合理的甜蜜點,但搭配GPU部份,建議還是一樣盡量考慮40系列以上顯卡搭配為佳。因為不管選用Intel或是AMD平台系列,GPU在通用部份運算,還是能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力,在NVIDIA確認暫時不會推出新顯卡系列前,選擇搭配40顯卡,可以確保在AI爆發之前的過渡時期,硬體都能夠有所發揮。
![[宅爸專欄] AI世代應用強制進化 - 淺談Intel / AMD新款處理器平台發展](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312/mobile01-f0bea3643d6741da1ae027a1e139c303.jpg)
有趣的一幕:正在風頭上的微軟好朋友親切站台,這一場AI大戰AMD也不會缺席
23/24年的現在,筆電該怎麼買?
上面講了一堆,宅爸個人角度來看的話,在Meteor Lake(也就是Intel Core Ultra)家族還沒有大量進入市場之前,如果單純是遊戲或是效能需求,直上高時脈且功耗佳的14代HX是沒什麼大問題。但如果是對AI有一定程度需求、或是新手初選,Intel的12/13代或是AMD 7000系列+40顯卡的搭配,應該都還能在AI發展的初期應付大部分的使用需求與場景。不過如果是10/11代甚至更早以前的筆電,也許就真的要考慮升級了,因為根據馬路消息,Meteor Lake大量出貨可能要等到24年第2季之後才會大幅開展,此外,記憶體的需求也會大幅度的增加,以後筆電上,因為AI模型訓練的需求,筆電搭配32GB/64GB記憶體可能會慢慢變成常態,那時10/11代筆電可能就不是那麼夠用了,要特別留意。
做個表格應該比較清楚:
手上的筆電 | 建議 |
Intel 10代等級 | 差不多可以換新了 時候到了 |
Intel 11代等級 | 可擴充記憶體/硬碟大小 等Win12看看 |
Intel 12代等級 | 可擴充記憶體/硬碟大小 等Win12看看 |
Intel 13代等級 | 你剛買而已 別怕 繼續觀望 XD |
不過,現在AI資訊爆炸的程度驚人,幾乎每個月都有不同的大小應用誕生,如果自己有想要用什麼特定的服務,一定要多了解該服務在硬體方面的需求,不然買了殺雞用上牛刀、拿大砲打小鳥,可能荷包上就會有點辛苦。反之,但如果要用很複雜、算力需求大的服務,卻沒有在硬體上投資的話,創意點子沒辦法快速實現,實際工作起來也不會比較輕鬆,這也是現在選筆電最需要考量的地方。
以上就到這邊,期待下次跟大家筆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