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開始以為是陪客戶去驗廠順便逛逛北京跟惠州, 所以就超級輕裝就出門了, 就帶著我的 iphone 還有另外一隻 ROG 6, 想說兩種系統應該可以應付80%的狀況了, 不論是聯絡、拍照幹嘛的.

沒想到…. 前腳剛到桃機二航廈, 就接到業助彙整好要前往中國大陸用的簡報檔案, 由於是輕裝只有兩隻手機, 檔案是可以打開, 但有些插件是無法正常顯示出來, 於是就趕緊請助理送一台筆電來機場支援, 而這台筆電正是 B2402, 於是就帶著它一起出差北京惠州, 只不過因為是屬於公司買來的備用機, 所以裡面什麼都還沒設定.

就這樣子上了飛機來到了北京… (台灣飛北京比飛東京還要久)

到了飯店馬上打開筆電起來進行相關設定, 更新 Windows update 也不是問題, 只是 Windows update 更新過程中也一併更新了 BIOS, 當下是有那麼一點受驚嚇到, 所幸一切順利完成.


系統更新完畢後, 緊接著就是要安裝軟體了, 打開內建的瀏覽器 Microsoft Edge 才發現到所有的內容全部都轉成中國大陸當地的訊息了, 不論是 Google / Facebook / Youtube 都上不去, 就連我想要下載 OpenOffice 以及 Filezilla 都無法順利進行.

幸好公司有台架設一台NAS, 是可以 VPN 回去翻牆跳板, 解決在中國大陸上網的問題, 但嘗試了許多伺服器, 只能使用PPTP連線, 而且上網的速度是受限於公司網路的上傳頻寬, 仍存在一些不便利.

用電腦順利開通 VPN 後, 也趕緊設定手機的 VPN, 這麼一來通訊軟體 Line 與 Facebook以及 Google 各項服務也才能正常運作.

第二天一早前往供應商的北京總部, 談的不是產品, 而是介紹中國文化, 可能有些人覺得這12年國教都上過了, 但對於一些東南亞、中東、南美洲的客戶來說是非常新鮮的.

介紹完一些文化後, 接下來就講一些跟工作有關的事情, 這邊就無法提供讓大家了解.

進入重要會議大家都必須要把有鏡頭的設備給貼起來或是放置管理, 當然會議可以攜帶筆電, 而幸好筆電配置的鏡頭有獨立的鏡頭開關, 所以就免除貼紙貼起來, 因為我真的很討厭殘膠髒了鏡頭.

第三天的行程起了個大早要從北京前往惠州去看工廠產線了, 從北京六環到首都機場上就打開筆電先把前兩天台灣的事情給處理了一下, 筆電 14 吋的大小放在大腿上操作剛剛好.

沒有聯網的進行文書操作, 從飯店到機場約一個小時的車程, 大概用了9%的電力.


前面一直忘記提到, 工廠產線主要是負責散熱銅管的, 這次來的目的就是了解銅管如何從生產製造到最後成品, 以及品質是如何檢驗的, 你看連 X 光機都出動了.


供應商也提供相當有品質的住宿, 舒舒服服.

來講講出差這段時間的心得, 這次拿到這台筆電的第一反應, 就是華碩也有小紅點? 在這邊就稱它為小黑點好了, 操作起來跟聯想小紅點沒啥差異, 用慣聯想商務筆電的人拿使用 B2402, 是非常好上手的, 不會有需要重新學習配置的問題.


觸控板區面積大許多, 除了需要操作比較精細的動作可能會需要滑鼠來輔助, 不然一般使用情況下, 觸控板已能滿足使用需求了.


側邊的 I/O 給的比你想像的還要多, 有IC卡讀卡機 / RJ45 網路孔以及少見的實體音量按鍵, 只是這個實體音量按鍵會建議 +/- 對調一下會更好, 大部分使用習慣往上應該是增加音量.

另外一邊則是兩個 TYPE-C (可充電) / HDMI 輸出與USB還有音源孔.

比較厲害的是在這段旅途中, 手機吃行動數據耗電量快, 而我都使用筆電來幫我的手機充電, 它可是我 Iphone 的巨大行動電源.

至於效能方面這邊沒有多做測試, 但它搭載的處理器可是 Intel 12th Core i7, 跑EXCEL或是一些資料庫計算也都非常輕鬆, 重點是還蠻省電的.

從北京到惠州大概三小時, 從廣州回台北桃園機場也大概一兩個小時, 只要遵守飛機上的須知, 過程是可以在飛機上拿出來做使用的.

回程搭 777 擺放一台 14 吋大小的筆電也剛剛好.

這次的分享沒有太多規格介紹或是硬體跑分之類的, 主要比較偏向實際的使用分享, 如前面所提到的這次出差原本是想輕裝出門, 因為自己所使用的筆電是電競筆電, 那個重量再加上隨身行李在中國大陸跑來跑去實在是令人阿雜, 而這台輕薄好攜帶大大減輕沉重的負擔, 而且續航力也非常棒, 將近四五天的行程下來, 只充過兩次電, 接下來12月份出差大概也會先跟公司總務預約起來, 帶著它繼續外出打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