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影音工作經驗分享--3--影音編輯、配音與 Podcast 實作

在進入本文之前,先來個前情提要:
1. 影音工作經驗分享--1--直播環境架設
2. 影音工作經驗分享--2--直播甘苦談

前兩篇文章有談到怎麼架設環境、設備挑選以及一些經驗談,今天正巧剛做完一場資安研討會的影音記錄,就分享一下關於影音編輯、配音的事情。

影音工作經驗分享--3--影音編輯、配音與 Podcast 實作


直播當然是最近幾年增加不少比重的工作內容。但原本的影音拍攝與剪接並沒有因此減少,相反的,對於影片品質及出片時間的要求上,也是有不斷提升的情況。

隨著網路頻寬的提升,影音平台的系統更新,加上拍攝器材的改朝換代,4K 影片已經成為網路影片的主流,部分實況主的直播也都採用 4K 了。當然 4K 影片可以帶來相當不錯的觀賞體驗,但是對於像我這種需要製作影片的人來說,4K 就變成是相當吃效能的事情,初期就會遇到硬碟空間、傳輸速度及處理效能的瓶頸。

先來看硬碟空間的影響。說明一下,這邊所提及的數據是我之前工作所得檔案整理而成,不代表最精準的數據。

在 FHD 格式下,以業務級錄影機錄製的影片,大約每秒 4.3MB,如果是用單眼相機錄製,則大約每秒 6.8MB。

影音工作經驗分享--3--影音編輯、配音與 Podcast 實作

如果改採 4K 格式,根據單眼機型不同,從最小的每秒 7.6MB 到恐怖的 63.8MB 都有可能。

影音工作經驗分享--3--影音編輯、配音與 Podcast 實作

當然影像檔案會因為所選用的 Bitrate、格式跟幀率影響檔案大小,不同機器拍攝出來的檔案容量也會有所差異,因此在這邊就以之前的拍攝檔案舉例。

但是不管檔案多麼精簡,一天的影片量往往都超過 100GB,如果多機同時作業的話檔案大小更是相當恐怖,而且為了保險起見,現場就會備份並分類檔案,這也是為什麼我很在意連接埠數量的關係。

每場工作都接近 100GB 的容量,加上需要留檔的時間,勢必不可能放在筆電的硬碟中,因此我的作法便是利用 M.2 SSD 外接硬碟轉存並處理工作檔案。這樣做有一項好處,就是我在筆電做完初步處理之後,回到公司可以直接接上桌機繼續作業。採用外接硬碟的好處就是我隨時可以擴充硬碟容量,保存跟整理也比較方便。

影音工作經驗分享--3--影音編輯、配音與 Podcast 實作

檔案變大另一個影響當然就是傳輸速度。當開始拍攝 4K 影片之後,傳輸瓶頸就出現在讀卡機上。原本 USB 3.0 的讀卡機傳檔雖然表現不差,但相較於採用 Type-C 的讀卡機來說,速度上就慢了一半有餘。從圖中可以明顯看到傳輸速度上的差距。為了工作順暢,像這種具有兩個 Type-C 設計的筆電就相對友善許多。

影音工作經驗分享--3--影音編輯、配音與 Podcast 實作影音工作經驗分享--3--影音編輯、配音與 Podcast 實作

或許有人會擔心,使用 Type-C 外接硬碟剪接會不會影響讀檔時的傳輸效率,根據我的經驗,在一般活動或是簡單的影片剪接,Type-C 的傳輸頻寬不會影響預覽或即時播放的效果,我一般的工作內容,都是類似這種小規模的影片。至於比較大型的影音專案,就會使用桌機及內置的硬碟處理,當然也會交給更專業的剪接師負責了。

接下來就來看看 Scar 18 的效能。利用之前製作過的專案影片,在清空暫存資料之後,即時預覽幾乎沒有卡頓,另外系統效能部分也並不吃重。而在匯出成 H.265 影片時,速度也相當快。這樣的效能在我需要執行當天剪接的工作時,是相當重要並且讓我十分滿意的。

影音工作經驗分享--3--影音編輯、配音與 Podcast 實作

一支時長 3:34 的影片,只是上字幕後輸出,僅需要不到 30 秒就輸出完成。

影音工作經驗分享--3--影音編輯、配音與 Podcast 實作影音工作經驗分享--3--影音編輯、配音與 Podcast 實作
而一支時長 11:30 的影片,其中包含多層影音軌及動態效果,利用 Scar 18 輸出也僅需要不到 5 分鐘就輸出完畢,所佔用資源的百分比也不多,就算在轉檔也可以繼續其他比較輕度的工作。

另外也想分享關於聲音錄製跟編輯的事情。在製作影片的過程中,除了講者或受訪者的影音內容外,也是需要搭配旁白的解說,這樣的敘事內容才會完整。在錄製 Podcast 或是課程影片的時候,也是相當重視聲音的乾淨與清晰程度,因此也需要一支好的麥克風。

影音工作經驗分享--3--影音編輯、配音與 Podcast 實作

在挑選產品的過程中曾經思考過要不要選在外景時能夠使用的產品,但考量到在外景時與受訪者的收音距離及人力編制,畢竟多一組指向麥克風就需要有人負責舉麥,也就是俗稱的BOOM桑。而且適合外景用的指向性麥克風價格就相當昂貴,由於目前需要使用指向性麥克風的時機都是錄製簡報課程或是錄製旁白,都是在室內使用,加上圓剛 AM330 的價格較為合宜,收音效果也令人滿意,雖然體積比較大也比較粗勇一點,也還是列入採購清單之內。

影音工作經驗分享--3--影音編輯、配音與 Podcast 實作

這支 AM330 是動圈式麥克風,前端有防噴罩可以避免噴麥及爆音,這點在工作上還蠻重要的。因為許多講師講到重點時,音量都不自覺地變大及加重,這也造成後製時的困擾。

影音工作經驗分享--3--影音編輯、配音與 Podcast 實作

支的好處是不用額外裝電池,也不需要連接幻象電源,因此能夠連接多款不同的混音器,在我的環境中,當然就是連接 AX310 了。

搭配 AX310後,我們就可以直接在 AX310 上即時監看並調整音量,同時有別於一般全向性的麥克風,AM330 可以精確的拾取講者的聲音,減少環境音,進而收到乾淨且清晰的聲音。

影音工作經驗分享--3--影音編輯、配音與 Podcast 實作

實際來看一下 Adobe Audition 中的聲音波形,可以看到在沒有講話的狀況下幾乎沒有雜音出現,可以收到相當乾淨的人聲,這讓我在剪接影片的配音時輕鬆不少。

影音工作經驗分享--3--影音編輯、配音與 Podcast 實作

最後再來看看照片處理的部分。

在拍攝完一場活動的平面紀錄後,最頭痛的就是照片批次處理及挑選。我最常用的軟體就是 Adobe Lightroom,不過在讀取及轉存檔案時,就可以明顯發現 Lightroom 其實相當吃系統資源,每次在轉存的時候就會發現 Youtube 或是音樂就有卡頓的狀況。

用這台筆電,同樣一批照片,處理速度不但加快,同時也不會影響到其他低用量的應用程式。最少在等待轉存的時候,我還是能看一下影片或聽音樂。

影音工作經驗分享--3--影音編輯、配音與 Podcast 實作

另外,上次分享的 AX310 其實也有提供支援 Lightroom 與 PowerPoint 的外掛套件。需要另外從網站上下載並在控制程式中安裝。

影音工作經驗分享--3--影音編輯、配音與 Podcast 實作
安裝好 Lightroom 套件之後,就可以看到 AX310 上出現滿滿的 Lightroom 控制鍵。所有功能與熱鍵都簡化成選單與按鈕,因此對於需要修圖的人來說,也可以作為外接的控制台使用。

影音工作經驗分享--3--影音編輯、配音與 Podcast 實作

對我來說,部分常用的功能直接按熱鍵比點選 AX310 還快,但是一些比較少用的功能或組合鍵,利用AX310 的面板就比我一個一個慢慢找來的快了。

影音工作經驗分享--3--影音編輯、配音與 Podcast 實作

從拍攝照片到錄製並剪接影片,我在影音工作這條路上也走了十數年。客戶的需求從原本很單純的紀錄,到後來包含企業形象、成功案例或各類研討會,需求跟工作模式都有所差異。不得不說,有一套比較高檔且效能良好的設備,不管是自己工作或是對客戶的說服力而言,都是比較有利的。

Scar 18 的重量的確是重了點,較高的耗電量也導致它的變壓器相當大顆,但是充足的周邊連接埠,夠大的螢幕尺寸及高處理效能,讓我也不用去找適合使用的 USB Hub 或是另外搬一顆螢幕來檢視畫面。一台就能抵好幾台,反而減少整體重量了。

相較於國外的同類產品,AX310 的按鍵與 App 或許相對來說較為陽春,但是價格上相差無幾,藉由觸控螢幕也增加了面板寬度跟可視區域,反而操作上更為順手了些。畢竟我不想在調整主講者音量的時候,不小心也轉到系統音量。

關於我最近使用的平台設備就大致介紹到此,有機會再跟大家分享工作上的各種甘苦談吧。歡迎大家找我做直播,或詢問直播相關事宜,小弟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些日常心得。攝影的部分也可以啦
2023-06-08 22:03 發佈
難得的實務工作的好文。感謝分享. 能看到實際工作用設備會比較貼近真實生活。
lessismore614

樓主真的很用心分享,我昨天去醫院做眼底掃描,醫院也拿SCAR當工作機用。

2023-06-16 13:29
rdx49837

畢竟要追求效能的話,直接往遊戲機種挑比較快一點

2023-06-28 0:42
樓主工作專業用ROG感覺更專業

想畢這台工作機有發揮最大用途
樓主已經將這台Scar18充分發揮,做影音工作也是非常專業也很辛苦耶,感謝分享
MiffHu

推用心分享,專注工作的最帥,SCAR看起來不只是電競可以用,其實需要高規格電腦的工作也適合

2023-06-13 15:24
Scar18這類電競筆電真的也很適合拿來做吃效能的工作,滿滿的效能,滿滿生產力
感謝分享!圖文並貌~
看的出大大很用心的用設備在享受工作!
非常棒的分享,Scar18搭配設備看起來好專業,
真令人羨慕。
外訓課程 (含現場直播)就看到後排工作人員用ROG,原來需要這等級的規格才能作業
十分需要這種實際分享文,很多日常使用的眉角在評測文裡看不出來的
好棒的使用情境分享文
設備好專業
感謝分享
MegaBubble wrote:
在進入本文之前,先來...(恕刪)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