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ROG Flow Z13 最強電競平板也能變筆電 一機多用翻折自如最好攜帶的電競筆電



上次介紹到多型態合一的電競筆電,ROG Flow X16 (2022) GV601,真的是讓我心動不已
當然也不少朋友詢問,是否有更小尺寸但同樣有類似功能的筆電,當然有!依照華碩狂出各型號的個性,就是今天要介紹的, (2022) GZ301,雖然只是13.4吋筆電,但是該有的一點都沒落下,而且為了便攜移動性,還做了不少更動,小尺寸也是相當的有POWER,而之後我也會帶著Z13去日本過新年,所以這次先來簡單介紹開箱一下ROG Flow Z13 的基本功能,實際使用會在第二篇日本新年遊分享給大家!


ROG Flow Z13基本開箱

ROG Flow Z13 (2022) GZ301和X16相比,個頭真的是小了不少,除了螢幕尺寸為13.4吋
本體重量竟然只有1.18公斤,搭配上鍵盤也只有1.5公斤,可能比時下的輕薄型筆電還更輕





紅色的敗家之眼就是拉起支架的支撐點,拉起來後就可以將ROG Flow Z13立在桌面上
ROG Flow Z13底部的支架可以讓機身向後從0度到170度,選擇自己喜歡的角度來使用筆電
機殼本身的設計以太空飛行器為發想,直接在高密度鋁合金上加工雕琢
還包括 10 道精密 CNC 切割和兩道陽極氧化塗層,摸起來不太會沾指紋並且質感很不錯





頂部則是散熱孔,越小的機身越要想辦法讓散熱能解熱出去
更何況這Z13竟然直接塞了一顆Intel® Core™ i9-12900H 處理器
搭配上NVIDIA® GeForce RTX™ 3050 Ti筆電顯示晶片
有沒有看過一台13吋的平板竟然能塞入那麼高性能的處理器和顯示晶片?!
至於為何會說是平板就繼續看下去




機殼背面的 CNC 銑削窗,還可以直接透視到Z13的主機板
甚至還發出絢麗的 RGB 局部燈光,沒錯這邊是會RGB燈光變化的有夠酷炫




接著來看看I/O接口,左側的部分只看到一個1x Type-C USB 4 支援顯示器 / Thunderbolt™ 4也支援PD充電,Z13的充電線也通常是接在此處





下方則是帶有一個1x ROG XG Mobile連接埠,還有一個1x USB 3.2 Gen 2 Type-C
支援 DisplayPort™輸出 / power delivery充電 / G-SYNC等





右側依序從上方則是電源鍵、音量控制鍵、1x USB 2.0 Type-A 、3.5mm複合音源接孔等
也可以看到左右側下方則是喇叭輸出的位置





鍵盤方面則是使用了磁吸式鍵盤,可以往後翻摺
也能當成保護Z13螢幕正面的保護蓋,可以說是一舉兩得





這款可拆式磁吸鍵盤,應該是我個人看過最酷炫的
1.7mm 鍵程甚至支援 Aura Sync 的單區 RGB燈光
沒錯是個支援RGB燈光的可拆式磁吸鍵盤
實際打鍵盤起來的回饋感也非常好,跟一般電競筆電鍵盤差異不大





觸控板偏小,所以建議還是隨身攜帶一個無線滑鼠來一起做搭配





側邊還有一個ROG字樣,鍵盤整體都用麂皮材質做搭配,摸起來質感相當不錯





螢幕方面則是一塊13.4吋的FHD+ 16:10 IPS面板,支援觸控,更新率也高達了120Hz
甚至還支援了Dolby Vision HDR,觀影效果極佳,亮度也高達了500尼特
大太陽底下也不怕







只要把鍵盤拆掉之後,除了上面可以當一般平板立起支架觀看影片以外
也可以把支架收起來當成平板瀏覽網頁或者看漫畫等等
就跟一般平板使用情境差不多,但不同的是這是一塊多工又強效的平板






windows11的平板模式觸控體驗起來還不賴,也支援虛擬鍵盤可以輸入打字





當然Z13的效能上幾乎是不用質疑的,直接搭載Intel第十二代筆電CPU最強的
Intel® Core™ i9-12900H Processor 2.5 GHz,還有1TB PCIe® 4.0 NVMe™ M.2 SSD
處理影片編輯和照片處理都不在話下





顯示卡方面,則是NVIDIA® GeForce RTX™ 3050 Ti 筆電顯示晶片
那麼小的體積能塞進去真的很猛,還支援MUX顯卡直連模式
讓顯卡效能更能發揮出來,打一些中階單機或者線上遊戲都是不在話下



\





也配有視訊鏡頭可以視訊上課或者視訊會議,這點也是很方便
偷偷說竟然還有搭載八百萬像素的鏡頭相機





然後也有支援ROG一脈傳承的軟體,Armoury-Crate
各種控制都能觸控選擇,也能選擇最省電的模式





隨機附贈一個ROG Impact滑鼠,也支援RGB燈光
不過華碩希望能出個平價的無線滑鼠附一下啦
不然USB孔真的是相對來說很不夠用




隨附的100W 電源變壓器重量僅 300 克
當然也可以用第三方的PD充電器
但充電效能就沒那麼好




這次附的筆電包有個名稱叫做ROG Flow Sleeve,使用起來個人覺得非常棒
有背帶和手提帶可以交替使用





大的可以裝入Z13本體,小的包可以放充電器、滑鼠等等其他小配件
然後大小包可以用掛勾合體在一起,這種創意我給滿分


















ROG Flow Z13 (2022) GZ301總結


個人目前使用一周多下來,使用感覺非常好
除了一般拿來辦公好攜帶以外,也能偷個閒玩個遊戲
而Z13還能當成一般平板來使用,使用的情境就會更多
當然這台Z13還有更多小細節都還沒有介紹完整
之後則會帶著Z13去日本流浪兩周,之後再來多跟大家分享這台
ROG Flow Z13最強平板兼筆電的使用心得吧,謝謝收看。

2023-01-18 19:57 發佈
陳慶之 wrote:
上次介紹到多型態合一...(恕刪)

給32g 會很困難嗎?給2280 會很困難嗎,還用2230最大也只有2TB而已?
Joan3939889

他們想說比surface 強些即可

2023-01-19 10:09
ree33

看到這類規格,不知華碩會不會又開始自己為是的產品定位亂搞。

2023-01-20 20:24
Joan3939889 wrote:
給32g 會很困難嗎...(恕刪)


我也覺得既然 on borad 給到32GB一次到位會比較好
不過很多時候是價格、市場取向、和更高玩家需求去拉扯

至於2230我覺得應該就是空間限制了,畢竟塞那麼多還要解熱
我是覺得無可厚非,我覺得這台定位就是要移動攜帶
你不常移動攜帶買別台電競筆電擴充性更好就是了
我也是買這台,選擇它 主要是攜帶方便。
這台如果搭配雙螢幕使用超帥,而且私心認為這台其實比Steam Deck強

方便度用螢幕大小就可以彌補,搭配一個搖桿才好玩啊
風雪倉月

差多了 兩者定義不同的東西 雖然比較強 但考量你是平板下 沒插電可是事功半倍 效能就打折扣很多 這一台沒插電 CPU+GPU都是餵不飽的 Steam Deck即使沒插電 效率也沒掉那麼多少

2023-01-21 14:37
陳慶之 wrote:
上次介紹到多型態合一...(恕刪)


若有32g記憶。就能進入繪圖加ae動畫。
可惜了那觸控筆。
超酷的電競平板~感謝大大分享
這台被女模一拿也太.....好看了吧,輕薄的變形筆電
有點被吸引到了,規格也很高,就是價格要咬一下牙了
這一台續航力爛到不行 雖然配Intel CPU 比較強
但是平板沒續航力真的很差 應該用A家CPU的方案 至少續航力可是有用的
沒插電I家的CPU效率可是比A家差很多 這一點老外跟對岸開箱介紹過 噴了不少點
記憶體也真的太小 考量有遊戲需求 根本沒辦法應付未來需求 畢竟你都定義是電競機

不知道有沒有機會Z13 的下一代 配A家 弄一套 不要代有獨顯的A家CPU
ZEN4 下一代 RX780M內顯可是1650程度 我認為可以產生不少新話題 或是額外出有獨顯的版本
真的有那需求再額外賣外接的顯卡才是消費者選擇的方案 沒獨顯方案 還能減輕重量 增加更多續航力

備註一下 那充電頭 如果沒用原廠的 貌似主機還會辨認是不是原廠 不給你100W的供電
巴哈板上也有不少人開箱過的經驗 可參考 https://forum.gamer.com.tw/C.php?bsn=60030&snA=612686
Joan3939889

就有人,根本弄清楚它的定位,它是插電就是電競,不插電就是文書用,也可以寫字筆記 。如要玩大型game 就是要插電有問題嘛? 如果要支撐久的需求,去買surface pro 它用u處理器不是有現成的產品了嘛?

2023-01-23 1:10
Joan3939889

但是記憶體16g maximum 及nvme 2230 2t maximum 都是受限的缺點。

2023-01-23 1:12
要不是這台最大只有16gb 記憶體,與usb a 2.0我應該已經入手。
不過就是 2023年版本也是只有16GB 。
我在想要不要放棄z13選x13...
Joan3939889

真的16G與USB 2.0是敗筆。但我仍然買了。一般情境都夠用

2023-01-21 21:18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