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時間曾經有開箱過新機身設計的F15 FX507ZM,主要的特點在於機身的設計與先前的機種有很多的不同,設計上較為生動一些,另外機身也更往輕薄式的設計靠攏。在 Intel 平台作為首發之後,這次也終於玩到了搭載 AMD Ryzen 平台,採用相同機身為基底的 A15 FA507RM。
FA507RM 使用了今年發布的 Ryzen 6000 系列行動平台,更新了內建顯示架構以外,在製程上也有調整,並且支援的記憶體規格也升級到了 DDR5,理論速度可以更快的 DDR5 記憶體在規格上算是足夠支撐 2022 年 AMD 行動平台了。
產品外箱:與先前的 FX507ZE 相同的新式 TUF 外包裝,維持平面化設計,但更加生動。


產品外觀:御鐵灰配色,指示燈 Cut-out部分維持了對稱開口,輪廓上沒太大變化,不過 A件上蓋的 Logo 元素也同樣是使用了新設計。

後出風口維持大柵格:而同樣是 507 機體,因此指示燈的排列樣式為新款的 X 型排列,除了外觀不同以外,開機時也會自帶動畫效果。


兩側 I/O 一覽:整體上配置,右側配有一個 USB Port 與 Kensington 鎖孔,主要 IO 位於左側,除了 DC Jack 外,配有一個 USB Type-A Port、HDMI、3.5mm耳麥孔、RJ45 LAN,另外 FA507RM 的兩個USB Type-C 中,一個為標準 3.2 Gen 1 Type-C,另一個則是帶有 DP/G-Sync 的 USB 3.2 Gen 1 Type-C,平台特性的緣故所以沒有 TB4 支援,整體可以支援再多外接兩顆螢幕。


操作區一覽:FA507RM 也是 2022 年式的簡約風格,鍵盤區跟過往的 TUF 機種稍微有點不同,整體較為舒展;WASD 採用透明鍵帽,電源開關獨立。上排則是有多媒體功能以及呼叫 Armoury Crate 的快速鍵群,這部份就沒太大變化:





機種特色介紹貼紙,除了 AURA、Ai 降噪等機能以外,可以看到新平台特色,另外也強調使用了 MUX Switch 直連可以直接動態切換內顯或是獨立 GPU ,而非通過內顯輸出視訊,從而降低性能損耗,理論上可以比傳統方式最多達15%的性能提升。

螢幕薄邊框,配有一個 720P Webcam :

507 機身的 D件底蓋橡皮腳接觸面積更多,中央的腳座用了一個紅色來點綴整體,表面處理也特別使用了仿石頭表面的塗裝,手感不錯。進氣口、喇叭的開窗也都做了微調。

FA507RM 開機時,成圈排列的開機指示燈在 POST 狀態下會依序亮起,在燈效略為單薄的 TUF 家族中多了有趣的特色:

關燈開機照:


BIOS畫面:跟桌機的標準 Prime 系列主版主題有幾分相似。進入到進階模式後也是同樣的主題,不過筆記型電腦同樣是沒提供超頻等進階調控選項。

Armoury Crate 軟體部分: 新世代 UI 感覺起來帶有更多平面化的感覺,也多了些機械感。機能上大致相同,提供了各式大小調整、以及底層更新的入口;從基本的系統狀態、電源設定檔,到負責 RGB 燈效的 Aura、Aura Sync,同時也提供了AI 降噪針對這兩年疫情時期線上會議的通話需求變多而加入的語音降噪優化功能;插入 ROG 鍵鼠週邊後也可以在此一次調整自然也是必須的。












燈效的部分,由於 TUF 系列本身定位較偏 Entry Level 的因素, AURA Sync 機能雖然齊備,但是機器本體所提供的燈效數量是有減少的,只能透過其他支援 Aura 機能的周邊才能進行擴展,當然透過 Aura Creator 來進階編排也是可能的。
另外Armoury Crate 的 UI 在先前的更新,加入了動態 Aura 桌布的新機能,除了讓桌布會有動態的流光特效以外,還可以讓桌布可以與 AURA Sync同步,在Aura Creator 內也可以作為編排的圖層,當然單獨看 Aura Wallpaper 的效果也是足夠好看。




AURA 燈效的部分,節錄 Armoury Crate 系統選單內的內建燈效以及 Aura Wallpaper





性能測試的部分,使用幾種常見的權威測試軟體來進行測試。測試時插上變壓器,以預設電源計畫、極速設定檔來測試,室溫則是 27 度。
系統基本資料:
使用了 Ryzen R7-6800H 核心配置為8C/16T、GeForce RTX 3060 Laptop 6GB,功耗為 115W,Dynamic Boost 能夠到 140W 但得視實際情形而定,不過這表定規格基本上就是所謂的滿血版。記憶體為 DDR5-4800 8GB 一條。

LCD 使用 Innolux N156HME-GAK,FHD 解析度,更新率可達 144Hz。

3DMARK:







PCMARK:



Cinebench:



PerformanceTest :


V-ray Benchmark:




Crystal Disk Mark:

遊戲測試以 Metro:Exodus 作為 Benchmark,同時記錄下 GPU 時脈、GPU溫度、CPU溫度作為性能持續性的依據。


Dirt 5:選擇了電腦自動判斷最佳值的 AUTO,以及全 Ultra High 配置測試



在預設值以外,這次也加入了內建超頻設定檔的性能持續性測試,在同樣的環境下,選擇 Armoury Crate 內的”極速”設定檔,載入之後可以看到 GPU-Z 內的 clock 提升,另外 Fan Profile會比較積極,除此之外從 Log 可以看到 GPU boost 限制解鎖,功耗會更容易進到 boost range 內





配件的部分:TUF M5 滑鼠。變壓器配合滿血版 GPU 的配置,搭載 240W 變壓器確保電力供給充足。



由於先前測試 FX507ZE 因為其配置偏向中階,GPU 僅搭載 3050 Ti ,所以就直覺可能這個機身的解熱性能天花板可能不算太高,不過相當意外的在 FA507RM 上面居然看到了最高 140W的滿血 GPU 配置,表示 ASUS 對 507 機身的散熱性能有著相當的自信,而實際上的測試結果也的確不錯,機器對於整體功耗的調控決策相當流暢,在一般模式下總功耗大約是在 135W 上下,power budget 優先讓給 GPU使用,因此 GPU 基本上都能用到保證的 TGP,溫度部分都維持在 80 度左右;而切換到極速模式以後總功耗就可以來到了 155 左右,溫度也還是控制在了同樣的 80 度左右。功耗滿血加上 GPU 優先的策略確實在遊戲性能上是相當不錯的,不過相對之下就可以看到 CPU Clock 會震盪較多,但以測試的遊戲選擇來說到是影響不明顯。
看起來 TUF Gaming A15 FA507RM 確實是可以滿足遊戲性優先的使用者,價格相對友善同時能買到不錯的性能,配上 6nm 平台以及90Wh 電池有效提供續航力,可說是個不錯的選項。
不過操作一段時間以後發現觸控板的手感滑順度還是略遜於老大哥 SCAR 15 或是 Zephyrus 系列,實際使用上出現了較多的操控失誤,是這台機器使用時覺得較為不順的部份。
以上就是 ASUS TUF Gaming A15 FA507RM 電競筆電的簡單開箱、測試,以及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