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要來開箱的是華碩 ROG 西風之神系列裡面的小鋼炮 Zephyrus G14,嬌小的外型設計讓她跟一般入門文書機種有著差不多的尺寸,但是效能方面就不是可以相提並論的了。入手這台主要是要替換掉我現有的 Intel 工作機,除了比較好攜帶之外,八核的硬體規格要開 VM 也是可以輕鬆一些。
官網上的 G14 其實分成好幾個版本,但搭載 2K 解析度螢幕的其實就兩款,最高階的 GA401IV 跟 GA401IU,考量到我自己其實筆電汰換速度蠻快的就只有挑 1660Ti 版本的 GA401IU,搞不好明年還是後年筆電就有 12 還是 16 核了也說不定。

紙箱雖然不是黑紅配色但是黑金配也是不錯。

可能因為是比較小台的機種,難得看到不是附後背包,改成一個緩衝袋/手拿包,標籤使用藍白黑加上桃紅點綴做出高反差的感覺。

拉鍊部分的拉環當然也是要擺上 ROG。

內側彩盒呼應 G14 本身提供的日蝕灰與月牙白兩種配色選擇,用黑色跟白色各半做成一刀流造型,中間頻譜波型則是代表了 G14 一個特別的元素,就是新加入的 AniMe Matrix LED 點陣螢幕。

內附變壓器採用米老鼠頭電源線,額定輸出 20V 9A (180W)。


筆電上蓋採用鋁鎂合金打造,利用右上角的 CNC 鑽孔做出一貫的一刀流風格,加上沉穩的日蝕灰配色,沒特別說的話,第一眼看到可能也不會知道這是電競筆電。

平常正面就只有左下角的這個 ROG 名牌透露出她強大的秘密,如果這個名牌跟以前的鏡面 ROG 圖樣一樣做成背光設計應該也是蠻炫砲的。


筆電後側洗鍊的對稱斜線散熱開孔,加上簡單的 Zephyrus 西風之神字樣。


筆電左右兩側同樣設有散熱開孔,為小體積的 G14 爭取更多散熱。在擴充介面部分,G14 的 USB 採用 2A 2C 的配置,USB 3.2 Gen2 的只有 Type-C 插槽,Type-A 維持 USB 3.2 Gen1,螢幕輸出除了一組標準 HDMI 2.0,也可以透過 Type-C 轉出 DisplayPort 1.4,至於越來越普及的 USB PD 充電自然也是少不了的。

機身底部同樣是金屬材質,加上各種散熱開孔,四個角落的橡膠腳墊對於小筆電來說感覺有點 overkill,不過穩定度這種東西沒人再嫌多的是吧。


雖然沒有搭載 AAS 系統,不過 G14 還是保留了轉軸的特殊設計,螢幕開啟時會將筆電抬高,增加散熱性能之外也提升鍵盤的輸入手感。


外面看起來低調,裡面也是相當低調。

螢幕採用 14 吋防眩霧面 IPS 面板,顏色通過 Pantone 認證,原生解析度 2560 x 1440 (WQHD),不過比較可惜的是,相較於 FHD 版本的 120Hz 更新率,WQHD 版本就只有 60Hz 而已。

指示燈放在內側,充電的時候看不到狀態比較可惜。

鍵盤布局方面受限於 13 吋機身大小,右邊就擺不下額外的編輯輔助鍵,但方向鍵還是維持 ROG 的優良傳統,採單一尺寸的獨立空間設計。

細看可以看到其他按鍵略為收窄的情況下,遊戲常用的 Ctrl 鍵還是盡量維持原始大小,算是不錯的設計。

左上角提供四顆獨立捷徑鍵,分別可以控制音量、麥克風開關跟開啟 Armoury Crate 設定軟體。

鍵盤採用單色白光,如果是 RGB 鐵粉那就比較抱歉了,背光部分支援三段亮度調整。

2K 螢幕版本的額外好康,AniMe Matrix LED 面板,除了顯示圖案跟文字可以自訂之外,單一時間可以有不只一個效果,能像撥放清單那樣串聯,可玩性蠻高的。




隨意挑幾個看看,內建的燈效大概有十幾種,也算是不少,但如果你想來點不一樣的,也沒問題。

AniMe Matrix 的編輯器整合在自家 Armoury Crate 軟體中,操作上還算直覺,拖曳就可以把效果加到清單,變成有點像是剪輯軟體的概念,你要顯示的內容就是一部影片。
內建效果有呼吸燈、閃爍、星空 1、星空 2、流星雨、啟動、關閉、雜訊、下雨,還有兩個跟 Alan Walker 聯名的圖案。

加入的效果可以設定播放次數,間隔時間,亮度跟對比,調整之後的效果可以從左側的預覽畫面先稍微感覺一下。

文字部分相較於剛剛的內容庫就有更多調整空間了,像是顯示行數 (2-6 行)、字體、文字大小 (6-24)、跑馬燈速度等等。
雖然字體可以自行更換,不過有玩過 ASCII ART 或是類似的東西應該會知道顯示出來要好看需要多試幾次,編輯器雖然會開放你系統有的字體可以選,但也是有先分好幾個效果可能會比較好的建議選項。另外,不過如果字的筆劃比較多其實也沒辦法選太小不然會糊在一起。

除了想辦法把一句話擠進螢幕裡面,弄成像彈幕洗版的方式也可以,完全就是看個人喜好w。

順便附上比較詳細的硬體規格,GA401IU 採用 Ryzen 7 4800HS 八核心處理器 (8c16t),16G 的 DDR4-3200 雙通道記憶體,顯卡則是選用 Max-Q 版本的 GTX 1660 Ti 6G。

CPU-Z 快餐跑分,單核性能比桌上型版本的 3700x 高一點點。

3DMark Time Spy,總分 5493,圖形分數 5177,CPU 分數 8401。

3DMark Fire Strike,總分 12592,圖形分數 13679。

PCMark 10,總分 5348。


遊戲部分雖然不是買這台的主要原因,但再怎麼說 G14 她也是遊戲機,雖然不是最新款的 RTX 30,不追求特效全開的話,大多數遊戲應該還是應付的過去,解析度可以考慮降成 1080p 來取得比較好的畫面張數表現,以全境封鎖 2 來說,降解析度平均張數可以增加 20-30 張。

就我自己使用上的感覺,西風之神 G14 是一台很令人驚豔的小鋼砲,在此之前沒有想過小筆電可以有八核心這種可能,對於不滿於輕薄筆電老是只能用低壓四核處理器的工作者,G14 的出現無疑是一道曙光,雖然重量方面不像商務機種隨便都是公斤級,用幾百克重量換來數倍的效能怎樣看都是蠻划算的交易,硬要說有什麼要注意的地方,大概就只有散熱風扇比較大聲這點,不過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怎麼說也不太對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