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輕薄作為產品特色的 Zephyrus 西風之神,本身產品的設計風格就已經不同於以往的肌肉式設計語言而是走輕薄簡約的路線,本身特別適合低調風。這次開箱測試的 G15 GA502IV 似乎就是一反常態,本體選擇不配置炫目的 ARUA 燈效,走一個羊皮狼的路線。
產品外箱:跟前一段時間開箱過的西風之神 S15 不同,回歸傳統的黑紅掀式外盒。完整型號是 GA502IV-0024A4800H。



筆電本體:黑色的拉絲表面處理,對稱開孔露出了電源、硬碟等指示燈。


周邊配置:後方為散熱出風口,兩側則是都有出風口,右側則是有兩個 USB,以及鎖孔。左方備有 RJ-45 LAN port、HDMI、USB 3.2 Type-A、3.2 Type-C Gen2/DP,以及 DC JACK與 3.5mm 耳機、麥克風 COMBO,IO基本上也是豐富。



整體操作區的配置:B件螢幕區採用Zephyrus慣例的薄邊框無 Webcam配置,貼紙說明本機特點,。C件孤島式鍵盤加上拉出 Home、End 等快速鍵,空白鍵造型等 ROG 家族的共通鍵盤配置方式全都有保留,上方開孔則是採用了新的樣式。C 件手托、觸控板皆為霧面黑表面處理:






D件底蓋是傳統式非 A.A.S. 設計,透過開孔來進氣:

啟動之後的關燈照:可以看到 GA502IV 的鍵盤燈從奪目的 AURA 預設燈效,變成了單一白色背光,突然有種新鮮感。


BIOS畫面:基本上維持 ROG 主題配色,提供有限度的開機相關設定


進入系統後按下鍵盤上的 ROG Key 可以呼叫出 Armoury Crate 彈藥箱,關於Armoury Crate 應該大家也很熟悉了。提供了各式大小調整、以及底層更新的入口;從基本的系統狀態、電源設定檔,以至於APP商場的統一入口,甚至是 Game Visual 還提供了 ICM 色管以及校色的簡易功能。











由於 GA502IV 本體並沒有 AURA 燈效,因此 Armoury Crate 並不會在系統選單內提供燈光調整的選項,但AURA SYNC、或是 AURA Creator 等編輯機能還是可以在電腦上實現。


另外新版的 Gamefirst VI 介面上與 Armoury Crate 更加一致,看起來更加簡單易用,提供了頻寬 QoS 管理、IP地理分析,或是可以搭配支援 ROG First 機能的路由器來優化封包提升速度等實用功能。





性能測試的部分,使用幾種常見的權威測試軟體來進行測試。測試時插上變壓器,以平衡電源計畫/效能設定檔來測試,室溫則是 27 度。
系統基本資料:使用了 AMD Ryzen R7-4800H、GeForce RTX 2060 Super MAX-Q, TGP 應該設定在 65W 左右,整體算是平衡。

螢幕部分使用了 PANDA 生產的 LM156LF-2F01、垂直更新率可以來到 144Hz。

3DMARK:





PCMARK:


Cinebench:



PerformanceTest :


遊戲測試以 Metro:Last Light 作為 Benchmark,同時記錄下 GPU 時脈、GPU溫度、CPU溫度作為性能持續性的依據。


在預設值以外,這次也加入了內建超頻設定檔的性能持續性測試,在同樣的環境下,選擇 Armoury Crate 內的”極速”設定檔,啟用之後可以聽到風扇的最低轉有一些上升;此時同樣也可以看到 GPU-Z 內的 clock 稍微超頻了 100MHz。



配件的部分:基本上也是大家喜聞樂見的 ROG 家族套餐,一顆 ROG 後背包、滑鼠 Strix Impact、贈送的變壓器瓦數為 180W。



原先以為 GA502IV 拔掉了AURA 燈效會不會是某種變相降級的宣示,沒有 RGB 發光的同時也偷偷地讓性能能有些下降以做出市場區隔,不過事實證明應該還是我多慮了。配上了 Ryzen R7 4800H 與 RTX 2060 的效能並沒有什麼減損,性能上維持著不錯的表現,溫度解熱上也沒有太多問題,超頻狀態下也還是有些餘裕。除了某些本來就喜歡沒有太過炫麗效果的反光害派 USER 應該會很喜歡以外,拔掉 RGB 燈光同時意外地給我可以更加專注、舒服的使用電腦的感覺,對於在遊戲以外可能也需要把這台電腦當作工作機的人來說,可能是額外的好處。
完全就是披著羊皮的狼,或是網路上一些網友說過的 “西裝暴徒” 應該都是對 Zephyrus G15 相當適切的形容。
以上就是 ASUS ROG ZEPHYRUS G15 GA50IV 的開箱、測試以及一些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