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宅爸專欄 - Intel 第11代Core處理器與平台前瞻

大家好,我是宅爸。
 
沒想到一晃眼,兩年就過去了。從第一篇文章「宅爸專欄 - ROG系列筆電有哪些機種可以選?有哪些差異?」開始,起心動念是想寫些筆電科普的文章,久而久之居然變成一種習慣。受到疫情影響,雖然白天還有工作(不多,哈哈),晚上夜深人靜爬文寫文,也算一種樂趣,希望日後還可以持續下去。
 
宅爸寫過的文章一覽
 
今天要講的是Intel第11代Core處理器與平台的前瞻。為什麼說是「前瞻」呢?有接觸電腦硬體的朋友,應該對於最近Intel與AMD平台之爭非常有感。AMD在新的Ryzen 3000/4000/5000系列發表之後,在桌上型、筆記型電腦的平台,得益於架構與製程的進步,可說是實實在在的侵蝕了Intel原本穩固的生態圈。AMD左打Intel,右追NVIDIA,讓許多老AMD玩家都熱血起來,與I家粉絲在網路上天天「各自表述」。面對AMD的強勢歸來,Intel雖然在效能上暫時居於下風,但在生態圈的建構上,Intel依然是佔據著市場相當的份額,並且在2020年9月,在疫情的陰霾之下,舉辦了線上的發表會,正式推出了Intel第11代的Core處理器以及平台。
 
Intel 第11代Core處理器:10奈米架構、更低的工作瓦數
 
宅爸專欄 - Intel 第11代Core處理器與平台前瞻
2020庚子遽變中,Intel正式邁入第11代Core處理器平台
 
Intel在發表會中,架構代號「Tiger Lake」,總共推出了9款最新的第11代Core處理器。以TDP來做區分的話,分為7~15W、12~28W兩個大系列,除了最高時脈來到4.8GHz之外,最大的差異還是在於新加入了Intel Iris Xe Graphics繪圖晶片,最高時脈達到1.35GHz,兩個系列的最高規格處理器,均具備了96個EUs繪圖執行單元,同時具備了最大12MB的快取記憶體。
 
宅爸專欄 - Intel 第11代Core處理器與平台前瞻
一口氣在發表會上推出9款第11代處理器,同時導入了IRIS Xe內顯功能與更省電的LPDDR4x規格
 
Willow Cove架構:整合最新規格界面
 
在Intel先前的「Architecture Day(架構日)2020」的資料中,計畫中的處理器核心分為「Cover」、「Mont」兩大系列,第11代Core處理器升級到Willow Core架構下,雖然依然維持在10奈米的製程,但技術上採用了新的「SuperFin」閘極技術,根據官方資料,在日常的辦公室、生產力應用之下,第11代處理器可以比上一代產品提高10~20%的運算效能,而行動裝置的電池續航能力也將比前一代的產品要來得更長,且資料中還特別提到了這是在遊戲、直播的工作狀態下的情況。
 
宅爸專欄 - Intel 第11代Core處理器與平台前瞻
Architecture Day 2020上面揭露的CPU Core路線圖
 
不僅如此,在第11代Core處理器的平台面部份,直接提供了4條PCI-E Gen 4的Channel,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可以直接連接高速SSD或是獨立顯示晶片上,對於目前已經問世的Gen 4 SSD而言可說是直接就可用上。另外,在輸出入界面的部份,11代Core處理器也直接支援USB 4、Thunderbolt 4等界面,最高可支援到40Gbps的雙向傳輸功能,同時也具備了Wi-Fi 6的連線技術,雖然屆時廠商不一定會做到40Gbps全滿(可能以20Gbps規格居多),但也可以感受到Intel對於AMD壓境,給規格絲毫不手軟的大動作。
 
宅爸專欄 - Intel 第11代Core處理器與平台前瞻
核心直接內建了PCI-E Gen 4、TB4、USB4、Wi-Fi 6等規格,同時還強化了AI部份的功能
 
如果在IT產業的人大多都知道,Intel向來扮演的是資訊業界火車頭的角色,諸如PCI-E、USB、Thunderbolt、電源規格的發展等等,Intel在產業中還是有非常良好的上下游指導關係。其中,PCI-E Gen 4、USB 4這兩個規格可說是異常的重要。PCI-E Gen 4可以涵蓋更高速的顯示運算與儲存應用、而USB 4則是能夠在顯示連結、充電、資料傳輸部份領域,讓實際應用更趨完善,極有可能一統各種週邊界面。整體來說,Intel雖然近年來在製程上發展較為緩慢,但有競爭對於消費者而言總是好事。
 
更快的內建顯示功能:Intel IRIS Xe繪圖晶片
宅爸專欄 - Intel 第11代Core處理器與平台前瞻
最早曝光的Intel IRIS Xe繪圖晶片,Logo色彩非常繽紛
 
至於剛剛提到的顯示核心中部份,最早釋放出消息的就是Intel Iris Xe Graphics 繪圖晶片。由於Intel花了非常大的心力在內建顯示晶片的市場之上,所以在第11代Core處理器之中,Iris Xe的出現也讓內顯市場有了新的火花。根據官方所提供的資料,Intel Iris Xe繪圖晶片號稱可以勝過市場上90%搭配獨立顯卡的筆電產品,而實際操作資料的部份,則是直接以Adobe Premiere Pro軟體的著色測試、實際的遊戲測試等等,直接與AMD Ryzen 7 4800U直接面對面廝殺。同時在疫情之下,Intel也特別強化了AI引擎的運算,對於視訊通話、8K HDR螢幕、4K多螢幕應用等等,都提供了更好的支援度。
 
不過,講一堆助陣的啦啦隊,大家可能還是比較無感,宅爸以下特別整理了11代G7與10代G7搭配的內建顯示規格,代號分別為「Intel Iris Xe Graphics G7 96 EUs」、「Intel Iris Plus Graphics G7 64 EUs」的測試數字給大家參考。簡單的說,買新的就對了,找不到買舊的理由。
 
宅爸專欄 - Intel 第11代Core處理器與平台前瞻
IRIS Xe與前代IRIS Plus的規格、測試比較,雖然只是EUs與最大時脈的提昇,但3DMark測試卻有著大幅度的提昇,以後也許很難看到NVIDIA MX系列在筆電上的身影了…
 
全新的「Intel EVO」品牌認證
 
宅爸專欄 - Intel 第11代Core處理器與平台前瞻
 
另外,除了推出了第11代的Core處理器之外,Intel也全面翻新了認證標準,代號名為「Project Athena(雅典娜計畫)」,對應了全新的認證標準「Intel EVO」,同時也一併更新了認證識別的LOGO。要符合「Intel EVO」規範的筆記型電腦,必須能夠在Full HD(1080P)的螢幕解析度之下,提供9個小時以上的實際使用時間,同時充電30分鐘必須要能使用4個小時以上,以及1秒喚醒等等功能(宅爸私心:這應該要問微軟的更新吧…)。也就是說在不久的將來,只要認明筆電上有「Intel EVO」的認證貼紙,就等於可以符合以上的筆電運作基準,也大幅便利的消費者的購買選擇。
 
不過「Intel EVO」這個計畫,這也讓宅爸不禁想起多年前Intel的「Centrino」認證,當時只要筆電同時採用Intel的Mobile CPU、晶片組、無線網路晶片,就能掛上「Centrino」的蝴蝶貼紙。這一操作,也直接讓無線網路的應用大幅度普及,加速了我們現代的行動生活。現今的時空背景已經大不相同,Intel能不能靠著「Intel EVO」再度掌握筆電規格的話語權,值得觀察。
 
宅爸專欄 - Intel 第11代Core處理器與平台前瞻
宅爸個人無聊的私人收藏,中間就是Intel Centrino的貼紙,此認證讓無線網路大量普及到生活中。
 
因為這裡是華碩板,所以就照例講一下華碩在Intel第11代的部份會有什麼產品推出。如果後續ROG也有新產品推出的話,宅爸也會做個簡單整理給大家參考(當然AMD如果有的話也不會偷懶啦…)。
 
ZenBook Flip S UX371EA
宅爸專欄 - Intel 第11代Core處理器與平台前瞻
原本以為翻轉筆電這個類型的產品,發展應該已經到了極限,不過ZenBook Flip S UX371EA在升級到11代平台之後,除了原本的翻轉筆電(平板、筆電兩用)模式之外,搭配了4K OLED、符合DCI-P3 100%標準的觸控螢幕,1.2KG的重量,同時通過了Intel Evo平台設計的驗證,也就是上面所講:可提供9小時以上實際使用時間、充電30分鐘能用4小時以上、1秒喚醒等功能,適合常常需要demo資料或是喜歡雙用模式的消費者參考。
 
ZenBook S UX393EA
宅爸專欄 - Intel 第11代Core處理器與平台前瞻
這台筆電最大的特色是採用了3:2比例的NanoEdge觸控螢幕,解析度達到3300x2200(這樣算3K還是4k?),通時也通過了Intel Evo平台設計的驗證,螢幕大小為13.9吋,因為螢幕比例的關係,號稱可以減少網頁、生產力作業時滑鼠捲動的次數(因為呈現的畫面視野比較大),重量也控制在1.35公斤左右,對於喜歡大螢幕的人而言,也許實際去看看機器會比較有感覺。
 
ZenBook 14 UX425EA
 
宅爸專欄 - Intel 第11代Core處理器與平台前瞻
作為銷售主力的ZenBook 13/14系列,隨著新平台推出不斷進化,一直以來都是市場上能見度非常高的機種。進入11代,目前宅爸看到的是UX425EA這款系列,具備高亮度又省電的1W面板,加上升級成新的Wi-Fi 6無線網路,搭配原本就有的完整連接埠與輕薄機身,如果想要追最新款的輕薄筆電,這台的價格、外型、重量應該就是採買類似產品的Benchmark,可以先看過這台,再來各方比較。
 
VivoBook S14/S15
宅爸專欄 - Intel 第11代Core處理器與平台前瞻
VivoBook這個系列則是以多樣化色彩、更大尺寸螢幕作為主打,更新為11代之後,除了硬體升級之外,在此代加入了新的「智慧效能技術」,號稱以特殊的演算法,結合5~9組感應器與散熱設計,提供安靜、平衡、高效能三種使用模式,同時CPU在預設15W TDP的模式下,透過此技術,能增加30~40%的額外效能,技術面上是以透過電源模式的管理達成,這一點宅爸還沒看過實際機器,如果有機會的話會想實測一下看看。
 
備註:目前還有一些機種,官網還沒有資料,宅爸如果有看到都會在這裡補上...
 
結語
 
以上就是宅爸對Intel 第11代Core平台的一些小小看法,但對於一般消費者而言,現階段最大的問題其實不是選擇Intel或是AMD,而是零件供應缺料的情況,幾乎已經變成常態。在2020一整年,肆虐全球的肺炎問題尚未明朗,但因應全球在家中工作、學習的需求,對於零組件供應商的出貨能力、品牌廠商的調度能力,都是一場非常嚴苛的戰役。這其中還包括了美中貿易戰、晶圓短缺、蘋果與車用需求增加等等外在環境變化。AMD平台雖然佔有架構與製程上的新優勢,但隨著需求增加,AMD的供貨反而跟不上實際的需求,Intel雖然在效能與製程上仍有努力空間,但其長期所打造下來的生態圈,卻又讓產品相對貼近消費者的需求。畢竟,東西好之外,也要讓消費者買得到,長期而言才是最重要的。
 
宅爸專欄 - Intel 第11代Core處理器與平台前瞻
最後放一張收藏已久的…AMD滑鼠墊古物…
 
以上就是宅爸一點看法,希望大家喜歡,謝謝!
2020-11-18 11:15 發佈
有宅爸就要推一下~ 辛苦宅爸幫大家科普新資訊&知識,原本以為今年就是AMD打天下了,沒想到intel打算尬起來XD 後續想看intel機子的開箱👏🏻 感覺蠻有趣的!
請問一下宅爸,UX435EA有聽說什麼時候會推出嗎?
感謝宅爸分享👍🏻AMD滑鼠墊這個...看得出來有年代!哈哈哈 感覺後續也會陸續再有一波各種intel的新機 期待期待
感謝宅爸辛苦撰文,還沒看完但忍不住要先來推一下。
留著明天捷運通勤閱讀長知識
如果可以, 請宅爸幫忙把 Intel Iris Xe Graphics G7 80 EUs 和 和 Intel UHD Graphics Xe G4 48EUS 一併加入進去.

因為只有 i7 是搭載 Intel Iris Xe Graphics G7 96 EUs

Core i5 則是搭載 Intel Iris Xe Graphics G7 80 EUs 和 Intel UHD Graphics Xe G4 48EUS

感恩.

本名 : 許德龍, 擅長於電腦系統規劃及疑難排解. 康允企業有限公司及DELL客製化原廠業務合作夥伴
宅爸帶你飛 wrote:
大家好,我是宅爸。 (恕刪)


11代處理器的效能
跟運作功耗有非常大的關係
建議可以學學LENOVO告訴我們大家
長時間CPU功耗可以到幾W
然後GPU高負載還有多少的運作功耗的解熱和供電能力
在來就是這一代的內顯嘴高功耗會到20W左右
如果只有15W的長時間運作功耗
那麼會怎麼樣應該很容易推想的出來的
凌曜頂峰 wrote:
11代處理器的效能
跟運作功耗有非常大的關係
建議可以學學LENOVO告訴我們大家
長時間CPU功耗可以到幾W
然後GPU高負載還有多少的運作功耗的解熱和供電能力
在來就是這一代的內顯嘴高功耗會到20W左右
如果只有15W的長時間運作功耗


看起來, 你對 Intel 第十一代處理器還真的是完全不懂

1. 第十一代處理器區分為 UP3 (取代原來的 U 系列處理器) 和 UP4

2. UP3 的功耗會依照你的散熱狀況決定你的電源功耗是 15W (節能) / 20W (平衡) / 28W (高效能)

3. UP4 的功耗會依照你的散熱狀況決定你的電源功耗是 7W (節能) / 10W (平衡) / 15W (高效能)

換言之, 如果你的處理器搭配的是 i7-1165G7 / i7-1185G7, 處理器最高功耗為 28W

另外, UP3 上面將有 4 條直連 CPU 的 PCIe 4.0, 未來的低電壓處理器連獨顯不擠 OPI

Intel 用什麼心態對戰來自 AMD 的挑戰 ? 你恐怕沒有想過唄~~規格直接給好給滿.

雖然臉也很腫就是了..(誰讓它日前才說 PCIe 4.0 沒用)
本名 : 許德龍, 擅長於電腦系統規劃及疑難排解. 康允企業有限公司及DELL客製化原廠業務合作夥伴
感謝宅爸好文,收集的貼紙跟滑鼠墊見證科技的演進,期待11代上市
宅爸好文當然不能錯過,不過這篇有點深度,晚點找時間來好好深入閱讀.
不過宅爸才發文兩年時間嗎?我還以為應該更久才對.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