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麼人會需要更換 SSD? 換下來的SSD是否就沒用了?
TUF GAMING A15(FA506IU) 原廠配置的金士頓 512GB SSD 就一般使用需求大多是很夠的, 但若追求更快速的讀寫性能表現或是追求更大容量的系統槽, 可前往實體通路或是電商平台購買喜歡的款式跟容量即可, 替換下來的原廠 SSD 只要搭配 M.2 SSD 外接盒可以拿來當高速的外接硬碟來使用.

進去我的電腦將 C槽裡面的檔案複製貼到另外硬碟不就好了嗎?
筆者也相信大多數的使用者會認為備份系統是將 C 槽裡的資料給複製貼到另外一個硬碟上即可, 但這個方式可是行不通的, 一定要將整個硬碟磁區完整備份, 才能讓新硬碟正常開機運作, 此時原廠搭載的正版作業系統也能完整保留下來.

硬體施作要點: 拆底蓋 → 安裝新的 SSD 到第二個 M.2插槽.
一樣將底蓋的 9長2短的螺絲給取下, 並用一字起或是拆機棒將底殼取下, 將 SSD 給安裝在第二個 M.2 插槽, 安裝好後進入 BIOS 確認是否能讀取到新安裝的 SSD型號, 這邊拿來示範的 SSD 型號為 SAMSUNG 970EVO PLUS 2TB.
- 使用工具拆開底蓋
- 主角 SSD
- 安裝!!
- 系統辨識
軟體施作要點: 使用 EaseUS Todo Backup 來進行硬碟複製
這套軟體發展至今已經算是非常成熟了, 比起其他軟體的操作介面來說相對淺顯易懂, 並提供了30天免費試用, 筆者是上鐵牛運功散福利味下載 10.6 版本 (自己餵狗), 只需要按下”複製” 將硬碟1的東西複製到硬碟0即可, 在圖3的地方記得去按編輯, 調整 C 槽大小, 以原廠配備的 512GB的 C槽大概只有458GB左右, 若沒有調整直接備份到 2TB SSD的話, C槽也將只有 458GB, 無法完整使用到全部的空間, 圖4可以檢視你調整的畫面, 確認沒問題就可以進行複製硬碟了.
- 軟體畫面
- 備份來源
- 備份目的
- 確認設定
- 執行備份!
複製完成後打開”磁碟管理”, 可以對一下兩者的磁區是否有完整備份, 也順便檢查一下磁碟0的OS區是否有未分配磁區, 若均沒問題就算是完成一大半了, 若有問題就再重新執行前面的步驟即可.

將電腦關機後把原廠配的金士頓 SSD 給拆下來, 只留 SAMSUNG 970EVO PLUS 2TB 在TUF GAMING A15(FA506IU)上, 並開機看能否正常進入 WINDOWS 桌面, 確認型號磁區是否正常, 基本上能進入WINDOWS 桌面就是沒問題了XD.
- 拆下標配SSD
- 執行新系統碟
使用 CRYSTALDISKMARK 來測試一下 SAMSUNG 970EVO PLUS 2TB 單條在 TUF FA506上的表現, 所呈現出來的成績跟官方的數值一樣, 並無任何當機的現象.

前面拆下的金士頓 512GB M.2 SSD 搭配外接盒來當高速隨身硬碟吧!
這邊特別要留意的是 M.2 有分 SATA跟PCI-E, M.2外接盒同樣有這樣子的區別, 原廠搭配的金士頓 512 M.2 SSD 是屬PCI-E M.2, 在外接盒選購上也是要挑 PCI-E M.2款式, 目前這種外接盒的售價可以大概都落在千元左右上下不等, 可挑金屬材質搭配散熱片能有效降溫散熱.
- M.2 PCIE 外接盒
- 貼散熱片
因為筆者手上沒有雙 Type-C的傳輸線, 只能接在 TUF GAMING FA506IU的 USB3.2 Gen1 TYPE-A, 速度呈現出來的樣貌也就是 Gen 1的水準, 若安裝在 TYPE-C Gen 2 的位置上, 性能將會是翻倍的表現.
- 測速
- 成績
以上是這次替換 SSD 並保留原廠作業系統, 且可以將換下來的 SSD 拿來當高速隨身硬碟使用, 若一樣是追求高速或是更大容量的朋友, 也可以參考這篇來實作看看, 想多了解 TUF GAMING A15 系列有什麼新玩法, 也可以在底下留言讓筆者知道, 有時間筆者也會再來分享更多實作教學, 感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