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OG Zephyrus G14 目前台灣僅有 R7-4800HS, 顯示最高階是配到 RTX 2060, 螢幕統一都是 1920x1080@120Hz 100% sRGB, 筆者手上這台則是純白色的 AMD 4800HS + GTX1660Ti-MaxQ 版本 (上蓋無法顯示點陣亮點的 LED )

雖然筆者不懂時尚, 但外包裝設計的非常精品專櫃, 上頭的 ROG 能隨著角度變化出不同視覺, 左邊黑底搭配點陣點點看似簡單, 卻有一種說不出來的高級感.


內容物有 ROG Zephyrus G14 本體 / ROG IMPACT 滑鼠 / 變壓器 / 筆電袋以及使用說明指南.

ROG Zephyrus G14 共有兩種顏色, 一種是白色上蓋不帶燈, 一種是灰色上蓋帶燈, 白色款式顯示最高到 GTX1660Ti, 灰色款式則是能提供到 RTX2060, 上蓋有一半以上是洞洞開孔, 左下方還有一個小小的名牌, 上頭是標示出 ROG 是在 2006 註冊創立, 至今已經有 16 年的歷史囉.


ROG Zephyrus G14 外型極簡風格, 為了維持 14” 的大小, 同時要維持每個按鍵的間距也不會過於緊密, 因此鍵盤配置比老婆大人的 ROG STRIX G 少了編輯鍵,.
以目前市售的機種不論是哪個等級均是 IPS 面板, 可以從下圖看到側面可視角範圍是很大的, 若有隱私需求可以自己再貼個防窺片, 避免機密資料被左右鄰兵看到.



ROG Zephyrus G14 支援單色全背光, 鍵盤按鍵行程略高一些 TUF GAMING 一些, 但設定相當軟Q, 打起來反而有一種莫名的快感, 音量麥克風以及 Armoury Crate 專屬 ROG 按鍵都是特別獨立出來, 另外搭配 Fn 與功能鍵也可快速調整多媒體.

手托處設置的空間剛剛好, 就算大手也可完全靠在上方來操作使用, 左下也貼著兩張銘牌貼紙來表明搭載核心身分, 只是長期使用下來貼紙會被慢慢的磨損掉.

左右兩側的 I/O 除了 DC-in、HDMI、3.5 mm TRRS 外, 還有 2 個 USB 3.1 以及 2 個 Type-C (其中一個帶 DP 輸出), 擴充使用上非常足夠, 而且 USB 擺在右側出口接有線滑鼠非常剛好.
另外雖然鍵盤只有單色背光, 但只要周邊可走 AURA SYNC 一樣可軟體控制變化顏色.



ROG Zephyrus G14 散熱模組一樣是由下進氣、後排出廢熱, 後出散熱孔的左右對稱設計不失跑格, 底板共用 14 根螺絲來鎖著, 買來基本上能擴充的槽位也都塞滿了, 除非想要在換更大容量的 SSD (記憶體 onboard), 因此這邊就沒額外拆底板來做教學了.


ROG Zephyrus G14 這次並不是提供筆電後背包, 而是筆電收納帶, 表面材質是類似防潑水的尼龍布, 再加上由白、藍、粉三色所組成的 ROG 特有刺繡標以及考克 ROG 拉鍊帶, 不得不說還蠻用心的.



但筆電收納帶僅能放筆電或是小記事本或是紙筆, 筆者認為主要還是要保護筆電外觀避免磨擦損傷, 配件的滑鼠跟變壓器要塞進去可是會撐壞筆電袋的.


原本要入手 Thinkpad 14 “ T 系列的強者朋友因為看到 ROG Zephyrus G14 的大小尺寸與規格配置後, 雖然兩者售價差蠻多的, 但還是果斷捨棄商務人士的最愛首選, 直接也跳入 ROG 的大家族, 因此筆者也才有機會來開箱試玩這台有趣的筆電.

將 ROG Zephyrus G14 與 Thinkpad T480s 兩台 14 吋擺在一起觀察, 唯獨鍵盤配置上維持各家的特色, 略有些不一樣外, 其餘機身大小基本上是差沒多少的.

但你可能會覺得 ROG Zephyrus G14 在螢幕方面似乎又大 Thinkpad T480s 一咪咪, 主要是極細邊框, 讓視覺上的感受稍微不一樣, 但也因為這樣子 ROG Zephyrus G14 是沒有視訊鏡頭的, 僅有收音麥克風, 各有取捨.

兩台筆電相疊再一起也是並無太大差異, 但 ROG Zephyrus G14 可是多塞了個 GTX1660Ti, 在圖形化表現上肯定會比 NVIDIA MX 系列來的強勁.

因為這台 ROG Zephyrus G14 允能允武, 輕量級的體積大小都劍指商務平台, 規格也比一些同大小的商務筆電來的高規, 這也是為什麼筆者會想要下辦公室疾白新勢力崛起, 對 ROG Zephyrus G14 的性能表現好奇的朋友, 會再整理一些各指標評測要點數據供大家來參考.

至於目前網路上有回報一些網頁硬體加速會 AMD 內顯與 NVIDIA 顯示晶片切換問題導致黑頻現象筆者使用了兩天是沒有碰到, 目前強者朋友使用了也快一個月也都正常運轉中, 不妨先上網先將筆電韌體或是進入 Windows update來更新, 這也是會建議大家新購入電腦首先要做的事情, 是可大幅改善的一些不明問題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