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簡單開箱又猛又持久的 ROG Zephyrus G15 (GA502I)

大家好, 我龜山下智久啦!! 自從上次換了新筆電以後, 工作駝獸兩得意, 這次要來 PLAY 的筆電一樣是西風之神, 只是從 INTEL Core i7-9750H 換上最近期內討論超高的 AMD RYZEN R7-4800HS, 由於總務小妹不懂如何驗機就請我在七天內各種測試, 就順手來個小開箱一下.
簡單開箱又猛又持久的 ROG Zephyrus G15 (GA502I)
 
當天廠商送機子來有特別請我們核對一下型號簽名驗收, 建議大家買電腦不是只有錢付了拿了就走, 曾經在網路上看過狸貓換太子的事件, 交機很興奮沒錯, 但這些小細節還是注意一點會比較好, 避免買到有問題的機子就得不償失.
型號 (1)
簡單開箱又猛又持久的 ROG Zephyrus G15 (GA502I)
型號 (2)
簡單開箱又猛又持久的 ROG Zephyrus G15 (GA502I)
 
這次 GA502I 西風之神 (簡稱: G15) 的外蓋依舊跟過往的設計一樣, 有一個大大的敗家之眼以及拉絲紋路設計, 唯一一個不一樣的地方在於外面的眼睛不發光了.
簡單開箱又猛又持久的 ROG Zephyrus G15 (GA502I)
 
螢幕面跟鍵盤面的配置也與公司配發給我的 GX502 GV 冰河藍一模一樣, 唯一有不一樣的就是鍵盤方有個大 S 開孔, 另外滑鼠都是標配尬你一隻 ROG IMPACT, 上方的 ROG 圖案也會發光.
簡單開箱又猛又持久的 ROG Zephyrus G15 (GA502I)
 
螢幕更新率最大到 144Hz, 也採細邊框設計, 下方紅色框框設有收音筒, 規格貼紙右邊就是主打真香 7nm 的 RYZEN 性能表現能大大提升, 同時也有看到 WiFi6, 只可惜網速以及設備沒支援XD.
簡單開箱又猛又持久的 ROG Zephyrus G15 (GA502I)
 
鍵盤有全背光, 搭配 Fn + 上下鍵可調整亮度, 但左右就少了 AURA SYNC 的模式切換了, 所以比較可惜的就是鍵盤只有單色光, 並無法跟著滑鼠一起變色.
鍵盤
簡單開箱又猛又持久的 ROG Zephyrus G15 (GA502I)
滑鼠
簡單開箱又猛又持久的 ROG Zephyrus G15 (GA502I)
 
以往都是 I + N 配, 如今換上了 RYZEN 及 RTX 這兩張貼紙, 也說明了性能不容小覷.
簡單開箱又猛又持久的 ROG Zephyrus G15 (GA502I)
 
G15 的擴充接口都在左右兩側, 比較實用的 USB 共有 4 個, 其中一個支援 DP, 另外 3.5mm jack / RJ45 以及 HDMI 還有 DC-IN 這些基本的接口也都一應俱全.
左側
簡單開箱又猛又持久的 ROG Zephyrus G15 (GA502I)
右側
簡單開箱又猛又持久的 ROG Zephyrus G15 (GA502I)
 
底殼在左右兩側都有喇叭, 播放起音樂起來宅宅神曲 “Only my railgun” 起來特別的渾厚, 感覺美琴的電磁砲即將往你的臉上 Jizzzzz 一波 (姊姊大人~~ 黑子調
簡單開箱又猛又持久的 ROG Zephyrus G15 (GA502I)
 
後方的出風口讓我想到一些超跑都會在排氣尾管上做一些美化修飾, 上方多了一些類碳纖維的花紋, 讓整體的視覺效果看起來更具戰鬥感.
簡單開箱又猛又持久的 ROG Zephyrus G15 (GA502I)
 
拿來應付RYZEN 4800HS + RTX2060 Max Q的電源供應器是配置 180w, Power Cord 是米老鼠頭, 但個人比較喜歡 C13 的 Power Cord 比較通用.
簡單開箱又猛又持久的 ROG Zephyrus G15 (GA502I)
 
接下來就跑一下相關的測試來看看跟自己的 9750H 差別有多少,
以下是簡單用一些免費或試用軟體跑一下, 就參考參考.
簡單開箱又猛又持久的 ROG Zephyrus G15 (GA502I)
 
CPU-Z 的 Bench 效能測試讓人大開眼界, 沒想到多核心表現超越了 R7-3700X.
簡單開箱又猛又持久的 ROG Zephyrus G15 (GA502I)
 
使用 CPUMARK 也獲得 759 分, 丟關鍵字餵狗也是贏過桌上型平台的 3700x.
簡單開箱又猛又持久的 ROG Zephyrus G15 (GA502I)
 
CINEBENCH R20 直接屌虐我的 Core i7-9750H, 直接衝破3000, 拿到3803的成績.
簡單開箱又猛又持久的 ROG Zephyrus G15 (GA502I)
 
下載 X264 HD Benchmark 測的表現也都輕鬆贏過過往的 CPU 處理器.
簡單開箱又猛又持久的 ROG Zephyrus G15 (GA502I)
 
SSD 拿去餵關鍵字是 Intel 660P, 雖然說表現不及一些破 3000MB/s 的 SSD, 但穩定性還算是不差, 至少 google 不到什麼大災情.
簡單開箱又猛又持久的 ROG Zephyrus G15 (GA502I)
 
使用 PASSMARK 來看 G15 的整體性能表現, 另外再記憶體部分原廠應該是標配單條 8GB, 如果再補上一條讓他跑雙通, 整體表現應該會再更好才是.
簡單開箱又猛又持久的 ROG Zephyrus G15 (GA502I)
 
西風之神吸引人的地方除了外型好看, 配置高階規格外, 散熱表現也算是不差的, 將這些零組件塞在一個框體內, 待機溫度約 41 度左右, 燒機最高來到 96 度很嚇人, 但是放在大腿上並不會燒燙燙, 僅感受到溫度微微上升而已.
簡單開箱又猛又持久的 ROG Zephyrus G15 (GA502I)
 
另外特有的 ROG 按鈕(在鍵盤左上) 按下去後有很多筆電的模式檔位可以選擇, 不用在另外去電源管理設定, 同時也能在這邊監測硬體運作狀況, 會比工作管理員所呈現的更為炫炮華麗.
ROG軟體
簡單開箱又猛又持久的 ROG Zephyrus G15 (GA502I)
工作管理員
簡單開箱又猛又持久的 ROG Zephyrus G15 (GA502I)
 
當然也可以在這個 ROG 軟體中來做筆電的更新, 只是想要更新會強制你要接上變壓器才行, 大概也是怕一方面更新到一半沒有電導致系統不穩定吧?
簡單開箱又猛又持久的 ROG Zephyrus G15 (GA502I)
 
最後就是 R7-4800HS 的續航力了, 從早上九點多開會開啟 PPT 投影, 一邊報告一邊修正, 中間還上網找資料、下載資料的, 使用效能模式不接變壓器大概可以歷經四小時還有 8% 的電力, 跳脫 AMD 較電的刻板印象, 更不用說 G15 還有一張 RTX2060 MaxQ在幫忙吃電, 只能說在電源管理上 ROG G15 做的真的挺出色的, 相較半年前入手的 9750H 瞬間失色不少, 這波 AMD 大軍來的又凶又猛, 想要低調又不失性能表現且兼顧長效時用的朋友, 簡單的測試心得希望對各位有幫助.
簡單開箱又猛又持久的 ROG Zephyrus G15 (GA502I)
2020-06-15 15:17 發佈
雖然寫了一大堆,
好像就像唸經一樣.
把規格和畫面唸過去一樣....
謝謝分享
我還以為龜大這麼快就換機了,原來只是跟其他人借來開箱
這樣的規格可以支持4小時文書,算是不錯,
大部分好像最多落在三個半鐘頭,
Aura sync如果搭配單色鍵盤似乎無法同步,不過還是可以控制外接滑鼠就是了。
樓主實際感受溫度這點蠻值得參考的,有時候會被先被理性數字給嚇到XD
*-小士-* wrote:
雖然寫了一大堆, 好(恕刪)


以後我會想辦法來拍影片唱歌跳舞
grudgeone wrote:
謝謝分享我還以為龜大(恕刪)



其實現在有點羨慕這台, 又讓人想換電腦了QQ



oxalis81624 wrote:
樓主實際感受溫度這點...(恕刪)



看到溫度數字還蠻嚇人的, 實際放在大腿上並不會有烤鳥蛋的現象
龜山下智久 wrote:
以後我會想辦法來拍影(恕刪)


個人已有一台 tuf gaming, 已看過很多評測了, amd 功耗和發熱都有很大的進步
可能該知道的都知道了, 相對本篇就少掉了電競筆電該有的評測吧.
但我想以現在這個時間點, 大概已有很多評測了.
平常拿來工作用, 回家拿來打電動, 一舉兩得, 便宜又好用.

也辛苦你寫了這麼一長篇文章
龜山下智久 wrote:
其實現在有點羨慕這台...(恕刪)

放在冬天 應該會變成另一個賣點
耗電量真的意外的省呢
辛苦樓主的長篇開箱~
總務小妹一定是正妹,樓主才願意幫忙,嘻嘻

溫度來到96度放大腿上應該會很燙才對,可以這麼神奇只有覺得溫溫的,也蠻強的.
電池續航力也是出乎意料的長,這點很加分.

可惜外型比起來,個人還是比較喜歡這一波的GA401多一點.
*-小士-* wrote:
個人已有一台 tuf(恕刪)







開箱看來看去都差不多
因為東西都一樣
除非不在乎保固
拆到很細的
才會比較多話題跟討論性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