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開箱的是ROG系列裡面定位在最容易入手的STRIX G系列!
為什麼挑這個系列來開箱呢?因為之前大俠琢磨了幾台ROG之後,跑回大陸辦點事情,但一直有朋友叨唸著「我買這台STRIX G適合不適合入手?」。原本沒擱在心上,但後來仔細研究一下,這個STRIX G是ROG裡面機種最多的,根據官網資料,15吋就有4個機種,顯卡分別橫跨GTX 1650、GTX1660Ti、RTX 2060之外,還有i7/i5的處理器可以選擇。一般來說,如果一個品牌裡面有一個型號是長出這麼多機種,肯定是主打,為了幫大家省心,現在來看大俠開箱!

一樣是ROG的大圖案,外箱弄這麼顯眼,肯定是希望買回家的路上被人多留心幾眼。

外箱貼了「G EDITION」的貼紙,大概是怕一般店家進貨的時候弄錯吧,畢竟同樣一個型號「G531」,就有SCAR 3、HERO 3、STRIX G 3個不同型號,價差巨大。

今天開箱的是STRIX G裡面最高規格,G531GV,後面帶「-B」是冰河藍的款。

不是大俠喜歡拍這麼低、這麼文青的角度,
純粹是因為腳架有點故障,只能調整到這個高度…
外箱裡面有內箱,還有贈送的ROG背包。

內箱裡面就是STRIX G!內箱就一直都很潮!超出水!

不過拆開之後是完全冰河藍的配色。
其實真心建議包裝也換個特別版本,一體感強烈點,做到位!

上蓋的表面處理跟其他系列大致相同,但是材質不是金屬,而是換成塑料上蓋,但質感做的很像金屬。

螢幕打開,雖然說是冰河藍,但大俠還是一樣想法:這是銀色跟藍色之間的港覺!(握拳)

STRIX G後方是主要界面的部份,等等會介紹。
G531的整個系列都是以後方當作主要輸出,所以機身比較長,兩側就剩下USB埠而已!

從不同的角度,一樣可以看到髮絲紋路處理的痕跡,一刀流的設計沒有因為換色就跑掉感覺!

鍵盤這一面也是有特殊的髮絲紋處理,從上下兩張照片,你看得出差異在什麼地方嗎?

螢幕完全打開之後的感覺。
現在薄型化的螢幕已經是基本款了,傳統很粗的框架看起來就是棒槌的感覺…

從另外一個角度看轉軸的部份。其實大俠覺得這種轉軸設計主要就是為了後方輸出的部份而來,另外就是機身在蓋上上蓋的時候可以看起來比較薄一點。但大俠個人還是希望有180度躺平的設計!

從另外一邊看後面的開孔部份,圖片可能要放大一點,才看得到不規則開孔的細部處理。

開機之後,整台STRIX G老實不客氣,
所有燈光馬上全開,底部的燈光在黑色背景下整個超閃。
不過可惜的是面板這一面沒有跟機身同色系,不然大俠覺得會更好!
鍵盤燈光也是跟底部燈光一起同步閃瞎眼為止,預設是彩虹模式,會一直流動變換顏色。

雖然大俠的克難攝影棚燈光已經直打,但鍵盤燈光在強光下依然是可以被肉眼看見。
如果你不喜歡鍵盤燈光,怕干繞工作或是遊戲的話,可以熱鍵關閉。

電源、指示燈的地方拍一下給大家看,
還有就是大俠喜歡的十字按鍵還有一旁的功能按鍵,日常實用。

關機之後繼續拍,左側是一整排的USB埠,外加TRRS的耳麥孔。

另外一邊則是沒有任何連接埠。
大俠覺得這邊比較可惜,要是可以再額外放兩個USB埠應該完美,
但大概要外加USB橋接晶片吧。

從比較低的角度看後面,可以看到主要的HDMI輸出、RJ-45網路孔、電源孔、USB Type-C連接埠等等。

燈光稍微放暗一點,用比較慢的快門稍微拍一下,燈光營造出來的質感就非常明顯。
SCAR 3、HERO 3、STRIX G的燈光在底座有左前右三面,想閃可以閃個夠本。
贈品一樣是ROG潮牌大包包一個、ROG STRIX IMPACT RGB滑鼠一支、專用ROG變壓器一組,拿到馬上可以帶出門跟朋友戰鬥,此處就不廢話。
因為這台是i7-9750H加上RTX 2060的版本,取樣的方式用的是FPS Monitor這套好用的軟體,同樣測試一下「PUBG」跟「戰地風雲5」兩套、進行20分鐘的多人連線遊戲。

PUBG在經過一連串優化之後,其實已經不會非常吃硬體,
但遊戲的測試數據可以當作參考,平均FPS約在81張左右。

戰地風雲V本身是個80GB的大遊戲,但筆電跑起來FPS也可以在平均44張左右。
開箱結束,簡單說一些心得。
ROG STRIX G(G531GV)
優點:
- 配RTX 2060,單價相對好入手。
- 沒有因為價格讓質感跑掉(外觀部份)。
- 往後輸出的設計很適合外接螢幕,不卡手,麻利!
- 螢幕雖然沒有標示,但實際上是120Hz,遊戲體驗已經足夠。
- 聲音表現部份,比想像中要來得好,沈浸感不錯。
- USB埠只做左邊,真的很賭習慣,拉一組到右邊接滑鼠或是外接硬碟多好?
- 底部黑色大俠覺得沒差,但螢幕面用黑色真的可惜,感覺差了一點點。
以上就是大俠的開箱!我們下次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