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碩的 Zephyrus S GX701GX 當時測試過後也留下了不錯的印象,算是正式讓我擺脫了性能筆電就是厚重,且透過了當時 Zephyrus S 搭載的 A.A.S 散熱系統來將薄型化隨之而來的解熱麻煩解決,當時覺得是挺用心的設計。
這次入手測試的 Zephyrus M GU502GU,在價格上是比 GX701GX 1 更加親民一些,除了尺寸較小更好隨身使用以外,配合了產品定位,最明顯的就是顯示卡層級降了一個階層,大約就是中高等級的主流定位,也因此整體並不需要 A.A.S 去輔助散熱效果,這樣一來整體機構能夠更適合放在各種不同的表面之上,造型上更像一台不錯的每日用機,加上了少見的配置 RJ45 Lan Port,更能除了遊戲之餘,也能很快的加入辦公場域之中。
至於顏色選擇部分,Zephyrus M GU502GU 一脫過往電競筆電幾乎只有黑色調選項,多出了 “冰河藍” 可以選擇;有不一樣的選擇,當然也還是得挑新色來得更有新鮮感。
產品外箱:畢竟是 ROG 的招牌色,所以不免俗的還是要用紅黑色系作為產品包裝箱。內箱也是同樣的用色風格,印上了 Join The Republic 標語,加上方便拿取的上掀設計,依然是很有 ROG 筆電產品營造的信仰、儀式感。




本體:配色雖名為冰河藍,但實際上更像帶有一點淡紫色的感覺。的確是很少在性能筆電上看到這種頗具個性的用色。設計語言維持一貫的 Zephyrus 系列元素,稜角切割、鋁合金拉絲上蓋,以及免掀蓋就能看見的狀態燈,都與 Zephyrus S GX701GX 有著不可分的血脈在內。


Side IO 配置: GU502GU 右方配置一組帶 DisplayPort 功能的 USB Type C USB 3.2 Gen2、兩組 Type A USB 3.2 Gen1、Kensington 鎖孔;左側則是配置 3.5mm 音訊孔、USB 3.2 Type A Gen2、HDMI、DC Jack,以及最大的亮點 RJ45 GbE LAN Port。


掀開上蓋可以看到因為機身尺寸關係而沒有整合 Num pad,內部用色一樣為冰河藍配色,上蓋 B 件是唯一使用塑膠材質的部分,其餘蓋板都是使用鋁鎂合金。另外可以看到 GU502GU 一樣配有 ESS DAC,另外螢幕也有 Pantone 認證,螢幕甚至可以支援到最高 240Hz 更新速率。螢幕反應規格更勝過 GX701GX 。


鍵盤布局的部分:取消了音量滾輪改為
傳統多媒體件,並與 ROG KEY 一同上移。不過整體的鍵盤布局概念並沒有太大不同。另外右側完整配置 Home Key 等功能鍵,其實可以視為是方便文書處理的友善配置。

背蓋部分:雖然沒有採用 A.A.S 散熱系統,不過背蓋上半部與C件上方網孔組成的進氣道還是可以提供足夠的散熱性能,下方開孔則是喇叭的出音網孔。

開機動畫:開機時除了螢幕顯示以外,同時會搭配鍵盤動畫效果與音效。與 GX701 相同。
View post on imgur.com
進入系統後的預設 AURA 燈光效果:

BIOS畫面:一貫的 ROG BIOS 風格,進入到進階模式後也是同樣的 ROG 主題,不過筆記型電腦就沒有提供超頻等進階調控選項。


進入系統後按下鍵盤上的 ROG Key 可以呼叫出 Armoury Crate 彈藥箱,功能有如我們在主機板上常會看到的 Ai Suite,提供了整合大小調整的入口;從基本的系統狀態、電源設定檔,到負責 RGB 燈效的 Aura、Aura Sync,以至於APP商場,或是手機版本的 Armoury Crate,都可以從這邊存取。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 GU502GU 所預載的 Armoury Crate 的功能布局上稍微有些調整,主要在系統頁面上的AURA 燈效控制,與Aura Sync 做出了分離。主要應該還是出於筆電本體能表現出的燈效,與外部支援 AURA SYNC 的裝置在燈效數量上會有不同,所以另外做出分割,另外華碩也推出了 AURA CREATOR 工具,可以進行更進階的燈效圖層編排。













機器的 Aura 燈效部分,節錄鍵盤切換快速鍵所提供之選項組合,其餘Armoury Crate 內的更多特效則有待使用者發掘、調整:
View post on imgur.com
View post on imgur.com
View post on imgur.com
View post on imgur.com
View post on imgur.com
性能測試的部分,使用幾種常見的權威測試軟體來進行測試。測試時插上變壓器,以平衡性能檔來測試,室溫則是 27 度。
系統基本資料:使用了 Core i7-9750H CPU、GeForce GTX 1660Ti,9代 Core 處理器比起八代8750H 更提速;GPU 的部分則比較定位在中高階等級,可以看到溫度牆設定在87度、TGP的部分則是調整到上限 80W。

3DMARK:



PCMARK:

Cinebench:


PerformanceTest 9.0:

Intel XTU:

遊戲測試以 Metro:Last Light 作為 Benchmark,同時記錄下 GPU 時脈作為性能持續性的依據。


最後配件的部分則是 ROG 比電的標配,一顆 ROG 後背包、以及尺寸較小的 STRIX IMPACT 滑鼠;變壓器則是一樣給滿 230W 的供電能力。


Zephyrus M GU502GU,整體的表現一如預期,高階處理器加上了中高階層級的 GPU ,展現出了水準等級的表現。機器雖然必沒有具備 A.A.S 散熱系統,不過因為其 GPU 並非採用最高等級產品,在解熱上可以以傳統方式就能控制,所以並沒有太大影響。更確切的來說,這台機器不像 GX 系列有著散熱機構、底盤燈效等搶眼的機身結構,回歸傳統更好擺放的輕薄化設計、功能鍵獨立的配置,以及內建 Lan Port 的設計,搭配上反應時間、色彩表現都相當優秀的螢幕面板;提供冰河藍配色也是擺脫了性能筆電幾乎只有黑色能選的傳統,可以說是創造出了一台工作、遊戲兩個場域都能夠輕鬆跨界的全能型選手。

不過在傳統的設計下,就代表著散熱設計也回歸傳統,不得不說 A.A.S 還是有其強項,進行測試時的風扇聲響,會比 GX701GX 明顯一些。GU502GU 在性能設定檔下的風扇轉速有稍微激進一點;當然這也不全是壞處,可以看到遊戲測試記錄下來的數值,可以看到全程 GPU BOOST Clock 都處於高檔,溫度也大約在 80 度左右,低於 GPU內的溫度牆限制,把 TGP 功耗上限用滿還稍微有一些餘裕,證明內部的散熱機構也還是有效的,只是聲響部分就視個人接受度,或是將性能設定檔設定在靜音,犧牲一些效能來換取特定環境的噪音要求都是可以接受的。
以上就是 ASUS GU502GU 的開箱與測試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