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這一款是比較舊的ID,算是7代機種散熱設計的延用

挺特別的3風扇設計,CPU只有一隻導管,ROG系列的CPU供都有處理散熱
這是跟TUF的FX系列不同的地方

散熱器拆起來看到銅散熱片且總面積挺大的,是這台散熱的優勢部份
不過原廠的散熱膏還是太厚了,CPU和GPU的供電和VRAM都有做散熱處理
本次優化調整使用的材料如下:
CPU:散熱膏一樣使用MasterGel Maker Nano極致散熱膏 11w/mk
GPU:散熱膏一樣使用MasterGel Maker Nano極致散熱膏 11w/mk
外加的熱導管散熱片等:信越7762散熱膏/高效能導熱貼/導熱雙面膠
另外利用原廠的背蓋壓緊,部份沒有頂到背蓋的部份貼高密度泡棉讓背蓋能把散熱材料壓緊
優化調整和測試使用的軟體:
INTEL XTU:抓出原廠的設定和抓出可用的設定值
R15測試軟體:了解CPU運作效能和抓出專業軟體可能的運作功耗
AIDA64:測試與燒機驗證穩定度
HWINFO:即時監測了解運作的狀況,溫度,時脈,功耗的狀況
FURMARK:燒機確定穩定度
3D11:DX11較早期遊戲的測試軟體可以了解效能的表現與運作溫度和功耗
Fire Srike:DX11較後期遊戲的測試軟體可以了解效能的表現與運作溫度和功耗
Time Spy:DX12遊戲的測試軟體可以了解效能的表現與運作溫度和功耗

原廠增壓模式跑R15,分數表現是1126CB
最高溫度92度C,最高功耗80.29W

散熱加強之後使用XTU優化調整電壓降低180mV可以過測(請留下這不是建議使用值)
分數表現1247CB,最高溫度只有75度C,比原本的92度C降了17度C
代表效能的分數表現提高了10%左右
最高功耗52.417W而已省了非常多的電阿

原廠狀況測試3D11,總分P13649分,物理分數12331分
CPU最高84度C,顯示卡最高63C,CPU最高68.859W

散熱加強之後使用XTU優化調整電壓降低150mV可以過測(這是這一台的一般可用設定)
優化後測試3D11,總分P13675分,物理分數12398分,跟原廠差不多,風扇有明顯比較小聲
CPU最高72度C/降了12度C,顯示卡最高60C,CPU最高45.806W,最高功耗降了23W
溫度降低風扇更安靜,可以降低在使用時候的風扇噪音和溫度對於使用體驗是非常有幫助的

原廠狀況實測Time Spy,效能的部份自己看因為不會差太多
CPU最高溫度91度C,最高功耗72.38W

散熱加強之後使用XTU優化調整電壓降低150mV可以過測(這是這一台的一般可用設定)
優化後實測Time Spy,風扇有明顯比較小聲很多
CPU最高78度C/降了13度C,CPU最高48.913W,最高功耗降了23.5W
溫度降低風扇更安靜,可以降低在使用時候的風扇噪音和溫度對於使用體驗是非常有幫助的

對筆電來說最嚴格的雙燒測試,原廠狀況在30秒的時候還沒有降頻
最高功耗76.108W,到30秒的時候還是維持70.48W在運作
但是運作當下的頻率非常的不理想都一直亂跳,截圖的當下第5號核心甚至只有1.8G在運作而已

34秒的時候出現紅字顯示有3%的降頻,最高溫90度C,當下功耗69.852
第0號核心甚至掉到只有1.4G在運作而已,如果重負載使用的時候這樣體驗會挺差的

散熱加強之後使用XTU優化調整電壓降低150mV可以過測(這是這一台的一般可用設定)
雙燒測試,電壓都降了150了,當下功耗還會跑到80.23W
FPU真的是燒機大魔王阿,截圖的當下全部滿核3.9G在跑

在21秒的時候出現紅字溫度飆到了95度C了
當下運作功耗衝到了80.654W,散熱的極限了吧,CPU還是滿核3.9G在跑

雙燒到了1分鐘的時候,CPU功耗終於被壓回到70W功耗牆之下了
在1分鐘之內居然都是70W以上在運作且幾乎是滿核3.9G全速燒FPU
當下所有的核心當中最低也只有掉到3.6G,跟原廠狀況會掉到1.4G真的差很大

燒到5分鐘的時間,功耗還是可以跑到70W左右
溫度被溫度牆檔在95度C,最高有上升到97度C
基本上是散熱極限狀況差不多剛剛好壓在這邊
當下最低的核心速度也還是有3.5G,看平均時脈那邊全部的核心也都在3.5G以上
這是原廠增壓模式PL1=70W,PL2=90W的狀況下雙燒的狀況
如果會使用到高度AVX指令重負載使用的話,這個功耗對這台機器是太吃力的了
一般使用的話是可以的可以跑出這台筆電硬體規格全部的效能

我們使用XTU將功耗牆調整為PL1=60W,PL2=70W,運作時脈會降低一些
到了46秒都還沒有發生降頻的狀況
最高跑到66.166W,最高溫度有瞬間到92度C,當下89度C

這是1分01秒的截圖,見紅字但是降頻狀況是0%,最高溫度92度當下就是92度了

1分22秒被壓回60W以內了,還是只有紅字沒有看到有降頻發生的趴數

燒到5分02秒,狀況都很穩定,頻率也幾乎穩定在3.5G燒機
這是這一台筆電調用AVX指令高負載運作可用的參數
如果是要經常使用的話會建議散熱加強優化調整之後PL1=55W,PL2=60W
基本上以上的測試是有更算過散熱膏和加強過散熱處理的部份
以下是免費福利專區
GL703GM基本上大多是比較早期生產的主機板了
使用的CPU也是早期體值比較好的比較能降電壓
一般來說能降到200以上過測R15的也是有的
正常來書調降140-150mV是大多是可以穩定運作的
到了新款的RTX機種很都品牌都只能降100左右了
如果你一樣有GL703GM這一台筆電的話可以調降150Mv左右試看看
功耗牆的設置可以使用PL1=50W,PL2=60W這樣設定
溫度的表現會好很多風扇也會變安靜表面溫度也會降低
基本上你使用的效能甚至還會比原本的要更高喔
如果是會經常重度使用avx指令集工作應用的話
功耗牆的設置可以使用PL1=42W,PL2=50W這樣設定
基本上我這邊有測試過是ok沒有問題
如何利用XTU來了解和優化你的筆電的喔
intel XTU的基本應用可以看這邊
筆電優化調整並不是超頻,搭配散熱加強處理,可以讓你的使用感受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