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爸專欄 - ROG系列筆電有哪些機種可以選?有哪些差異?
宅爸專欄 - 資訊月大拜拜選購要點
宅爸專欄 - 筆電零組件分析之Intel第8代 / NVIDIA 10系列近期規格
宅爸專欄 - 筆電的儲存設備HDD/SSD規格的前世今生
宅爸專欄 - 筆電記憶體模組選購、安裝面面觀
謝謝大家在先前文章給予宅爸各種指教,寫文章的時候有時會掉進去自己的世界,能跟大家互動、或是拋磚引玉,請出高手解釋,在論壇上應該也會相對有意義吧!
過年了,寫點輕鬆的吧!宅爸之前寫了幾篇文章後,訊息那邊有收到一些網友詢問「打什麼遊戲需要買到什麼等級的筆電」之類的問題,因為太常看到,有時候認真講…看了真的是不知道該從何回起(開玩笑的啦,是腦袋一瞬間想到太多不知道怎麼回…)。宅爸在還沒成家之前,也是常常打電動打整晚(現在有了小孩也沒辦法,10點就得躺平),想說乾脆就弄個「遊戲vs.機種」的對照表、清單之類的,外加一點選購的看法,給沒心力做功課、又不想被拐的人,當作購買筆電的參考。
先說一下,因為筆電宅爸這個階段只有研究ROG(其他品牌也不是沒研究…只是稍微討論一下,就會感覺有鯊魚聞到血腥味…那麼還是留給那些人討論吧…),這裡面都是主觀的東西比較多(一直講自己專業之類臉上貼金的事情…宅爸做不到…先說自己比較主觀就好…),如果不喜歡…請直接上一頁繞道…
這邊照例打個聲明:
==以下是注意事項==
此篇所提到的規格可能隨時都會因為原廠的規格調整而有變化,所以宅爸對以下的內容只會做原則性的說明,如果未來有機會希望每一季可以更新一下,一切還是以軟、硬體原廠官方單位公佈的內容為主,如果您在此篇文章發佈的半年後才閱讀到,可能文章內容已經沒有參考價值,特此說明。
==以上是注意事項==
想用筆電打什麼遊戲?
宅爸個人如果要挑專門「打遊戲」的筆電,首先會考慮的是「自己喜歡打什麼遊戲」。
隨手用「game ranking 2018」的關鍵字搜尋,大概可以抓到現在夯的Top 15遊戲如下:

**這網路隨手抓的,沒有你喜歡的遊戲不要罵宅爸**
如果就宅爸自己私人碰過這些遊戲的了解跟研究來看:
- 英雄聯盟(好上手,不太吃硬體,要流暢請買高)
- CS:GO(老遊戲,不太吃硬體,但很吃螢幕)
- 要塞英雄(美式大逃殺,算是中等吃硬體,要流暢請買高)
- 爐石戰記(暴雪卡牌,不太吃硬體)
- 當個創世神(小朋友很愛,小地圖不太吃硬體,大地圖請買中等以上)
- 絕地求生(吃雞大逃殺,算是中等吃硬體,優化改善很多,要流暢請買高)
- 鬥陣特攻(節奏快的FPS,算是中等吃硬體,很吃螢幕、要流暢請買高)
- 虹彩6號(FPS,算是中等吃硬體,要流暢請買高)
- 魔獸世界(老牌MMORPG,大團出門CPU/記憶體都很吃,要流暢只能買高)
- 俠盜獵車手V(老牌開放世界冒險,CPU/GPU都很吃,要流暢只能買高)
不過講一堆,直接用感覺做一張表比較快:

**以上遊戲宅爸自己都親自玩過,硬體部份有這些感想**
知道遊戲需求後,怎麼選機器?
所以大家可以發現,排名前10個遊戲裡面,如果要到流暢的程度,個人覺得硬體至少都要買到i7+1060 6G這樣等級的產品才足夠應付10款遊戲的不同需求,但如果是因為預算限制(當然也可能是家長限制…)的關係,再來考慮i7+1050Ti 4G或是i5+1050Ti 4G的產品,原因很簡單,CPU強,即使VGA不到頂,也可以透過降畫質的方式來達到流暢的效果。如果CPU不夠強、或是預算不夠,硬要玩大作的話,宅爸會建議,去買桌機比較實在。
另外,硬體設計的部份,其實廠商也有針對用途來做產品的調整,像ROG主流的產品SCAR II跟HERO II,鍵盤跟影體配置的部份有所不同,就是為了FPS跟MOBA類型遊戲做的區隔,這個部份也可以列入考量。

**左邊就是針對MOBA的鍵盤配置,右邊則是FPS類的**
因為預算有限的情況下,移動能力應該是第一個可以犧牲的東西,一台配到i7+1060 6G的筆電,應該單價都在35K~40K以上(甚至更高),這個單價去配桌機,都可以配到蠻不錯的單了,畢竟如果遊戲操作技巧不錯,只因為跑得不夠順而打輸人的話,遊戲打起來應該不會太爽。
但如果要考慮移動需求的話,像是常常會跑來跑去、出門唸書工作,在老家沒固定位置的話,過年放假回家要打電動,不帶台強一點的筆電,實在也打得很痛苦。以我自己為例,平常用i7+1060 6G打打老遊戲世紀帝國還蠻爽的,結果回老家開桌機的i5-2400+內顯,三家人口各過100單位,畫面馬上開始頓,這打起來實在很痛苦。
不過認真說,其實大紅的遊戲,遊戲優化都做得很好,因為太吃硬體的遊戲基本上「很難紅」。怎麼說呢?簡單分析如下:
「吃硬體=消費者要花大錢買硬體=負擔得起的玩家不多=玩家不會穩定增加=遊戲不會紅」
遊戲廠商為了讓遊戲能夠快走紅,一定會想辦法讓遊戲的類型與硬體需求趨近一般消費者能負擔的範圍內,如果消費者不需要用太高級的硬體,都能用每秒30張畫面以上的速度來玩遊戲,遊戲本身內容又有趣/有挑戰性/容易有成就感的話,想要不紅也是很難。但是,「足夠進行遊戲」跟「順暢有餘裕」之間,還是有個門檻在,要到流暢,認真說,在筆電的部份,預算拉高,還是最快的方法。因為遊戲筆電考慮到移動這一塊需求,硬體部份都有天生(體積)的限制存在,廠商設計產品,成本上必然會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消費者能做的就是多吸收相關知識,不要買到低於自己期望的硬體即可。
回頭來挑看看機器吧!
最前面說到,宅爸只有研究ROG,回頭看看宅爸專欄 - ROG系列筆電有哪些機種可以選?有哪些差異?這篇文章中整理的表格,如果以8代處理器、NV的10系列顯卡(20系列還沒完全出,如果出了再來更新)來說,「CPU+顯卡+儲存」,現在大概有以下的配置:
i7+1080 8G+m.2
i7+1070 8G+m.2
i7+1060 6G+m.2
i7+1050Ti 4G+m.2
i7+1050 2G+m.2/HDD
i5+1050Ti 4G+m.2
i5+1050 2G+HDD
剛剛已經說到如果GPU不強,至少買CPU強的,所以剩下這樣:
i7+1080 8G+m.2
i7+1070 8G+m.2
i7+1060 6G+m.2
i7+1050Ti 4G+m.2
i7+1050 2G+m.2/HDD
所以如果跟之前ROG的表格整合在一起,大概是這樣:

**後面「個人看法」,純粹是主觀感覺,「捏」=「花比預算多一些的錢」**
**半夜寫,就不上顏色了,大概可以看就好**
這表列出來,我個人覺得GL系列SCAR II、HERO II這兩台,是蠻合理的選擇,如果後面上20系列顯卡的話,應該會更夯,因為16XX那個系列應該不會出在筆電上,都是掛RTX的會在筆電上,所以考慮前面CPU、顯卡、儲存設備之後,再來考慮移動(不移動就買桌機)、重量/螢幕大小(會移動當然考慮重量先,考慮重量就不能不考慮螢幕大小)、螢幕規格(打FPS有差)、價格(買不起喊爽也沒用),最後則是新款舊款之分,因為舊款有些殺價的話也是蠻值得買的。
這邊重新列一次,如果購買遊戲筆電,建議考慮的優先順序是:
移動>重量/螢幕大小>螢幕規格>價格>新舊款
最後,記憶體跟儲存的部份,如果單價差不多,可以買大就買大,因為多可以當少的用,但是少不能當多的用,不影響體積跟預算的話,買大買高是最簡單的選擇。
散熱、保固、品牌
至於散熱、保固、品牌這幾個大家也關心的點,宅爸個人是品牌優先,然後散熱、保固在後,原因很簡單,如果自己走一趟賣場,遊戲認真跑下去,說多靜音的筆電都是假的。只要一切換安靜模式,大多都是很熱,接著效能模式打開,每台跑起來都跟吹風機沒兩樣,所以要安靜又要效能好,本身是很難同步完成的,真正的重要的是產品因為散熱或是其他原因,需要出保固的時候,誰的服務比較好,那個才是對一般消費者有影響的。畢竟有自我維修能力的人其實不多,如果維修很麻煩、或是維修毛很多(推三阻四、理由伯等等),花那麼多銀子得到那樣的服務,跟沒保固其實差不多意思。如果價錢差不多,品牌跟保固應該是相對重要的,因為這年頭筆電爛到會熱當的,真的很少(不過慢到會想摔筆電的也有,譬如說N開頭的處理器…),那種產品也很難通過市場檢視,店家也不會傻傻進貨、不會那麼容易讓你買到的。
不過也有些品牌很雷,公模設計、處理器弄高、塞個高規格顯卡就開賣了,那個買到是真心痛苦,如果你翻一個品牌的討論區,不出兩頁就滿滿的抱怨,建議不要碰比較好。
以上是宅爸自己主觀的看法,請大家看看就好,預祝大家新年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