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台灣龍頭電腦廠商推一台價格不到$3000港元的手提電腦,內建的作業系統(Operating System)是Linux,好像是近似Debian(Linux distribution之一)的改版,帶有apt-get功能。起初看到他的報導真的萬分鼓舞。為何鼓舞?Linux要抬頭了,EEEPC價格便宜、使用方便、效率高,他的熱賣從上市的等一天已成事實。PC使用者一向都對Linux這個名字反射式地產恐懼,就像Linux跟「難用難管理」是同義詞。現在EEEPC效率高、使用方便,大賣之餘更洗脫Linux在這方面多年的「臭名」,更讓這群眾對Linux一貫以來的誤解得以消除,還有機會習慣使用Linux。如何能夠不為此鼓舞?
但另一邊宿卻馬上傳來惡聞(路邊的)「Microsoft與華碩合作推出簡化版Windows並用作另一系列EEEPC預設系統」。Microsoft的反應真快,這招真來的利害,在EEEPC未成氣候前先下手為強。EEEPC會成為Tablet PC的競爭對手,而且Tablet PC我看Tablet PC不會贏,是一場硬仗,但Microsoft寧捨Tablet PC也不讓Linux普及,真是英雄所為,決定夠果斷,時間拿揑得非常好,不讓Linux抬頭就先給個迎頭痛擊。作業系統的席位,Microsoft是決不能輸的。
Microsoft雖然先下手為強,但我還認為Linux還有很多餘地可以迎擊M$,但能否事成就看台灣Linux社群了。一直以來台灣Linux社群和Linux用戶給我的感覺也是各自為政、自己玩自己的Linux那樣子,單看台灣的Ubuntu論壇就略知一二,全界的Ubuntu論壇都沒台灣的冷清。要普通電腦用戶學習使用Linux就先得軟件安裝容易,現在apt-get已很好用了,就只差一個完整個repository for EEEPC。充足的deb包讓使用者安裝,始終不是每個使用者也有心思去學怎麼編譯Linux程式的原碼。台灣人最喜歡懶人包了。多做一些懶人包,大家就會覺得使用簡便,問題容易解決多了,那就會習慣起來。相對之下,大陸Linux社群比台灣的活躍多了,雖然文化不同,看他們的論壇好像很多文不對題、上文不接下理的帖文。但自家製deb、rpm包經常有,自家製patch也很多,而且問題一般都會有高手解答,這是值得欣賞的。假若EEEPC到了大陸,大概會很熱賣而且EPC Linux群社發展得健康。
但小弟在憂心時,又看到另一個令人鼓舞的mobile01帖文(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33&t=444503&last=4337457)。內容大概是說『華碩推出了給EPC看數碼電視用的U3000mini接收卡驅動程式』。這帖給了我什麼訊息?「華碩主動為自家的EPC Linux推出驅動程式」,這又是一個鼓舞,不是嗎?Linux另一個令人卻步的原因是什麼?「驅動程式支援不足,許多硬件軟件用不上。」廠商一直不願為Linux作驅動程式,因為不普及之餘也太多開發版本,很難全面支援,成本也高,寧可不要讓Linux用戶用自己的產品,不必虧本做Linux驅動。假若EPC Linux能夠壯大,有足夠社群要求驅動。我猜這會推動Linux社群主動要求廠商發佈驅能程式或公開產品規格,以供Linux社群自行開發驅動。增加Linux對不同週邊產品支援的成熟程式,也增加社群的成熟程度。社群更能了解Linux的內核和驅動程式之間的關係。只要社群夠成熟,大家也可以有機會選擇哪個作業系統更適合自己,還PC用戶一個自由。
從EPC普及到Linux普及,這明顯是一個良機,也是一場硬仗,苦果您是一名Linux的用戶,又是一名軟件開發者,你會義務參與這場硬仗,為一直以來吃Linux的免費奶水而盡一分力嗎?
這是小弟blog的原文:
http://blog.ntony.info/?p=17
小弟是香港人,故此詞匯可能跟大家理解的有點不同,若有任何不明白的地方,歡迎回帖小弟詢問。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