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1977 wrote:
華碩的東西~~~~~很多產品依了伊陣子後都用2nd source都是cost down...(恕刪)
以我所接觸的經驗來說...
2nd source 不見得一定是所謂cost down
大多數是出貨量不能滿足需求、料件待驗證、擠壓1st sourse報價、缺料時的替代選擇等...
當PM在下規格時,2nd source一定在NPI之內
拿NB舉例來說...假設原來是採用A廠的面板,當A廠缺貨/漲價/發生問題時
就會改採2nd source的料件,不然產品要怎麼出貨?
而所謂的cost down也不必只解釋為不好的
像狐狸康每年獲利成長率30%以上也是要靠每季cost down成本30%才有競爭力
大家日常所使用方便廉價的各項消費性產品
也是得靠著cost down才能普及化供一般大眾使用...

樓主這文章的pcmcia的問題我來說一下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