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EEE PC的熱銷,似乎透露著什麼呢?

hsuans wrote:
而台灣「沒有任何一項數據」顯示所得分布脫離了常態分配的圖表。
兩邊低,中間高,這是常態。
M是兩邊高,中間低,這是變態。(不正常的意思)
...(恕刪)


M型社會早就不只在日本,台灣,美國也都已是M型化了.
這個已被經濟,社會學家廣泛討論的議題居然被說成"假議題".

alberthk wrote:
討論M型社會的文章很...(恕刪)



bradywang wrote:


M型社會早就不只...(恕刪)


怎麼辦,我查行政院主計處的數據,
查家庭收支調查表。
查吉尼係數。

都查不到什麼「所得分佈M型化」或是「學者們熱烈討論M型社會」的圖表。
大前研一的那本書更不是他的代表作品,大前本人也從來沒提過「M型社會」這個術語。

樓上兩位可以提一些資料讓小弟開開眼嗎,謝謝。
http://hsuans.com
別理啥M不M了
這都是在政治唱衰台灣的媒體下
大力放送的宣傳
以前就沒有貧富不均嗎
別傻了 只是沒人挖出來給你看而已
相信我如果你不努力賺錢
不管是啥型社會都沒用
看01閒聊板 不回報還算是人嗎
atalas wrote:
別理啥M不M了這都是...(恕刪)

+1
今天中系新聞報了一則讓人無言的新聞,去訪問一些上班時間釣魚的人,
其中更好笑的是問一些頭髮都已經變白的老人說是不是沒工作才釣魚打發時間,廢話....
好像很痛^^
hsuans wrote:
怎麼辦,我查行政院主...(恕刪)




商業週刊(如果H兄認為自己比商業週刊和大前研一專業,請跳這個連結)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webarticle.php?id=23442

這兩個報導有引述主計處的資料
http://www.coolloud.org.tw/node/463
http://mychannel.pchome.com.tw/channel/class/show_preview.php3/?d=2007-08-27&enname=fyi&t=.htm&fn=main&view=1#0


如果hsuans兄有興趣了解台灣M型化的問題,去各大政論論壇比較快
atalas wrote:
別理啥M不M了這都是...(恕刪)


怎麼討論易PC討論到最後變成在討論"啥型"社會

不過..這句話說的好
"相信我如果你不努力賺錢
不管是啥型社會都沒用"

就像是之前的卡奴~~
幾乎都是買奢侈品而負債累累...
到底有幾個是真正的窮到活不下去才刷爆的...不到0.1%巴

不過媒體卻把他們塑造成受害者...



alberthk wrote:


商業週刊(如果H兄認為自己比商業週刊和大前研一專業,請跳這個連結)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webarticle.php?id=23442

這兩個報導有引述主計處的資料
http://www.coolloud.org.tw/node/463
http://mychannel.pchome.com.tw/channel/class/show_preview.php3/?d=2007-08-27&enname=fyi&t=.htm&fn=main&view=1#0


首先,如果你連商周的作文都相信,那麼我們不必討論下去了 XD
2、大前研一從來沒有在書中用過「M型社會」這個詞,就算他作了一張爭議性的圖表,
這張圖表是完全「針對日本」的,跟台灣一點關係都沒有。
這本書我拜讀過,本書的重點根本不是所謂的「M型社會」,他花了絕大部分的篇幅討論日本的經濟現況,只是這些東西對大部分的台灣讀者而言一點吸引力都沒有,因為日本跟台灣的情況「不一樣」。這就是為什麼商周要拿一個無關緊要的「M型圖表」作為本書的標題,並且用商周報導大力推銷的原因,因為不這樣搞這本書會少賣很多本。



3、你下面兩個報導,提到的都是一點:「貧富差距變大」
什麼叫作M型社會您知道嗎?

大前研一的說法是把所得分組看人數分佈,一般的數據都是常態分佈
最窮的人很少,越往中產階級的人數越多,過了最高峰開始下降,這是常態分佈。

貧富差距擴大的意思是:「窮的人變多了,富的人也變多了」
呈現M型條件更嚴格,要窮的人跟富的人數量,都超過中產階級的人才算。

因此M型社會下貧富差距的確大,但是光是貧富差距大,離所謂的「M型社會」還遠得很。
你想想看哦,所謂的M型社會是路上開的車子全部都是賓士法拉利。
在路上的人全部都趴在地上乞討,因為根本沒有人開得起國產車(沒有中產階級哪來國產車)

您想想看,現在大馬路上的雙B跟裕隆福特,哪個數量比較多?
法拉利NB跟三四萬NB,哪一種賣得比較好?
夜市跟微風廣場,哪裡的客人比較多?

那你就知道到底所謂的「M型社會」到底存不存在,有沒有可能存在。

我們回到EEEPC的話題,如果台灣真的是M型社會,那麼對不起,M的左邊突起那一塊,根本就沒有閒 錢買的起EEEPC,這一塊的民眾連溫飽都有困難,還有一萬閒錢買得起電腦這種奢恀品?
討論這個挺有意義,不過在此討論稍為不妥
就簡單回應重點部份

貧富差距擴大的意思是不是「窮的人變多了,富的人也變多了」而是「窮的人相對更窮了,富的人也相對更富」

按主計處及國稅局的資料,台灣是呈M型化的趨勢,就是窮人變多富人也變多,相對就是中產階級變少,這就是呈現M型化趨勢,學者躭憂的不是台灣「已經嚴重M型化」而是台灣走上M型化

至於EEE和M型化論點不是我說的,我也不認為,所以就不作回覆了



hsuans wrote:
首先,如果你連商周的作文都相信,那麼我們不必討論下去了 XD
2、大前研一從來沒有在書中用過「M型社會」這個詞,就算他作了一張爭議性的圖表,
這張圖表是完全「針對日本」的,跟台灣一點關係都沒有。
這本書我拜讀過,本書的重點根本不是所謂的「M型社會」,他花了絕大部分的篇幅討論日本的經濟現況,只是這些東西對大部分的台灣讀者而言一點吸引力都沒有,因為日本跟台灣的情況「不一樣」。這就是為什麼商周要拿一個無關緊要的「M型圖表」作為本書的標題,並且用商周報導大力推銷的原因,因為不這樣搞這本書會少賣很多本。



3、你下面兩個報導,提到的都是一點:「貧富差距變大」
什麼叫作M型社會您知道嗎?

大前研一的說法是把所得分組看人數分佈,一般的數據都是常態分佈
最窮的人很少,越往中產階級的人數越多,過了最高峰開始下降,這是常態分佈。

貧富差距擴大的意思是:「窮的人變多了,富的人也變多了」
呈現M型條件更嚴格,要窮的人跟富的人數量,都超過中產階級的人才算。

因此M型社會下貧富差距的確大,但是光是貧富差距大,離所謂的「M型社會」還遠得很。
你想想看哦,所謂的M型社會是路上開的車子全部都是賓士法拉利。
在路上的人全部都趴在地上乞討,因為根本沒有人開得起國產車(沒有中產階級哪來國產車)

您想想看,現在大馬路上的雙B跟裕隆福特,哪個數量比較多?
法拉利NB跟三四萬NB,哪一種賣得比較好?
夜市跟微風廣場,哪裡的客人比較多?

那你就知道到底所謂的「M型社會」到底存不存在,有沒有可能存在。

我們回到EEEPC的話題,如果台灣真的是M型社會,那麼對不起,M的左邊突起那一塊,根本就沒有閒 錢買的起EEEPC,這一塊的民眾連溫飽都有困難,還有一萬閒錢買得起電腦這種奢恀品?
alberthk wrote:
討論這個挺有意義,不...(恕刪)


對不起。
從圖型上看。

常態分佈像是一座兩邊低,中間高的山。

「︿」

貧富差距擴大,中產階級變少的結果,是這座山還在,只是變扁了。
就像本來是玉山,變成富士山一樣。(事實上富士山還是很高啦)

可是所謂的M型,是,這座富士山不但沒了,旁邊還多了兩座大山,然後原本富士山的區域變成了一座山谷......

當然啦,您要說叫「逐漸M型化」我也不反對。
只不過根據大自然給我們的經驗,古老地層隆起的山脈會隨時間而逐漸變矮,但是要夷為平地都不太可能,何況是用山谷取代高山。

我前面說到,等到路上跑的雙B比福特多的時候,再來討論富人是不是比中產階級少還來得及。
事實上M型社會這個名詞之所以有吸引力,就是因為有錢人太少的緣故,
如果真的M有右峰那麼多人,過好日子都來不及了。那麼誰會關心這種「話題」?

從常識看,從現況看,從理論上看,
所謂的「M型社會」都不存在。

你問蔣大所謂的M型社會存不存在,如果真的有M型社會,那麼01就不會存在。
M左邊那塊根本沒錢買電腦沒錢上網沒錢敗家。
M右邊那塊賺太多錢根本沒必要上01看什麼測試報告。

如果中產階級人數那麼少,那麼01的流量大概跟我的部落格人氣一樣少吧。

貧富差距擴大,中產階級不一定會變小,那個小山只會拉長
M型化的趨勢是中間高的地方下降(中產階級變少)
兩邊變高,在沒有嚴重M型化之前,常態分佈還是存在,不過起向中低兩邊高的情形
一個社會還沒等到嚴重M型化前,早就鬧革命了,因為到時候早已造成嚴重的貧富對立
大前研一的M型圖是屬一種誇張式的畫法,主要也是用來對比常態分佈圖來突顯他的言論

hsuans wrote:
對不起。
從圖型上看。

常態分佈像是一座兩邊低,中間高的山。

「︿」

貧富差距擴大,中產階級變少的結果,是這座山還在,只是變扁了。
就像本來是玉山,變成富士山一樣。(事實上富士山還是很高啦)

可是所謂的M型,是,這座富士山不但沒了,旁邊還多了兩座大山,然後原本富士山的區域變成了一座山谷......

當然啦,您要說叫「逐漸M型化」我也不反對。
只不過根據大自然給我們的經驗,古老地層隆起的山脈會隨時間而逐漸變矮,但是要夷為平地都不太可能,何況是用山谷取代高山。

我前面說到,等到路上跑的雙B比福特多的時候,再來討論富人是不是比中產階級少還來得及。
事實上M型社會這個名詞之所以有吸引力,就是因為有錢人太少的緣故,
如果真的M有右峰那麼多人,過好日子都來不及了。那麼誰會關心這種「話題」?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