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桌機派的,原本只用桌機,我後來為了區分,我自己再組一台桌機
至於筆電,早期我是用EPC701,後來因為用不"慣習"給了侄子後再買EPC1000H,也用了好多年
起初是為了去工廠休閒時用的,工廠關門後也有把EPC1000H拿去自來水公司約聘掃圖工作用
後來是因為在外面播放YT的1080P不順暢就改買奔騰B960的A53E(2012~2020)
我買筆電的原因是我當時還在做組裝電腦維修當抓一些驅動程式用的,以及在外面無聊影音娛樂用
回家還是用桌機,目前是都有用到,只是用到雙機開啟的機會蠻少的,但都是桌機+筆電
現在我的筆電一台可以用個好幾年,一般是當安卓模擬器遊戲用,或是當影音第二台使用
目前房間的是GF63 12UC搭配桌機I9-12900、R9-5800X使用,但桌機用的時間會錯開,不會同時使用桌機
我的桌機那麼多台是因為我不會讓一台桌機使用"萬年"而分散使用,以降低返修機率
還有的是:桌機使用+筆電分工使用,比如說桌機打電玩、筆電看新聞或球賽等,或找攻略
我剛剛想到這是自由度的提高
最近則會玩PS5傳統類型RPG時(現:界之軌跡)+桌機查攻略,有時桌機不開開筆電
最近看到Intel在不砍效能的前提降低功耗,筆電能更輕薄、效能更高還更省電,加上現在也沒在打遊戲只有畫3D而已,打算觀望一陣子後把現有的筆電賣掉換成這類型的筆電了
至於用幾年才划算,我覺得要看使用頻率,像雖然換了新筆電,但舊的桌機還是堪用,筆電到現在兩年過去,使用頻率不如桌機,這樣的情況下我覺得這台筆電十年還是不划算,相反的現在這台桌機快邁入第七年,可是以我的使用頻率來看,這台第四年的時候感覺就回本了
1.早期:口袋不深,只能自己組裝大桌電來用,無論如何,省錢就是不得不考量的重點,現實是無法跟口袋過不去。
2.中期:換了筆電後(2007),除了外出方便,其實很受限;所以就開始使用外接螢幕。(原來的20吋桌電螢幕,後來換了27吋中階螢幕)。
3.晚期:使用 Lenovo 的小主機,因為不玩遊戲,發現這樣的組合是我目前最滿意的使用方案。
-----------------------------------
滿意於使用小主機的原因如下
1.可以換CPU:這其實是我最在意的一點。(初期用低階一點、便宜一點的CPU;過兩年,同代的高階CPU降價了,就可以撈一個效能好一點的CPU裝上去,升級配備。)(目前在等入手便宜的 R5-4650GE 二手CPU。)
2.可以換SSD:當SSD容量不足時,可以自己更換大容量的SSD來使用
3.可以自行增加記憶體:我剛入手小主機的時候,記憶體是8G;記憶體便宜了,再購買一條8G的裝上去,也夠我用了。
4.不佔桌面空間,偶爾仍然可以攜帶外出;使用場合只要有螢幕或投影機,免強還算方便。我偶爾這樣使用。
----------------------------------
筆電不是不好,而是無法升級配備讓我最後決定退出筆電使用行列;今年6月,向本站的網友買一台二手的MBP來用,也僅止於當[備胎]而已。這臺筆電還可以升級SSD,只是SSD很貴。目前是256G,算夠用。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