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我覺得zenBook3 ux390明顯就比macbook強多了

韓非子 wrote:
沒反串!
我過年前才在市集賣掉用了四年半的2010 AIR L9400。
系統是標示2010,但出廠是2011年。
那台規格是L9400+4G記憶體+120 SSD。一直使用都毫無問題,而且我有升級OSX 11
反觀我2011年買的CX420,i3 M370 + 4G +320G,早已電池故障,螢幕漏光,慢到受不了讓我去換了SSD。
跑WIN7,整體個感受確實不如OSX使用的順暢,後來就是420放家裡,AIR帶身上。
另外,筆電就是為了攜帶方便,所以觸控板很重要,MAC的觸控板非常好用!
黑蘋果我就沒使用過,不清楚需求
)


那你應該已經知道他底層語言一開始就已經挑定規格在寫了吧,正因為如此其他硬體才不一定能支援。然後你比較這兩台,一台有SSD,一台沒有,一開始速度當然明顯就有差。至於之後的優化問題我就不清楚了(畢竟你也沒詳細說硬體規格以及使用環境)
過去MAC觸控板在某些程度真的算是領先,但在12年之後大多廠牌的觸控板都已經支援多點觸控,二指三指以上滑動,點擊,長敲都可以做自定義。你只要有下載驅動,剩下去定義就可以,如果用其他系統,只要硬體支援,有driver,剩下改寫程式就好了。
至少我14年之後買的兩三台電腦,都可以做自定義,就算切不同系統也沒什麼問題。
現在拿觸控板說嘴真的太久遠了,這樣其他廠牌有觸控螢幕該怎辦...
光品牌力就讓華碩望塵莫及了
還沒討論效能先輸一半
MacBook的觸控板真的沒話說,就是好用

karlzell wrote:
光品牌力就讓華碩望...(恕刪)

活在幾年代了,現在很多機器支援多點觸控後,很多觸控板都可自定義。甚至你在其他系統下可以直接寫程式去做定義了。
我是覺得觸控板基本上已經沒差別。
lops wrote:
活在幾年代了,現在...(恕刪)


其實蘋果觸控板還是有優勢

其他廠牌頂多做到底下可以按壓下沉

蘋果的是整片都做到能按壓下沉...

這對很多人來說可以多很多應用

P.S. 我是果黑
lops wrote:
活在幾年代了,現在...(恕刪)


就當我說嘴吧!

我上月換賣掉UX305LA,換了ACER 314,我又準備要賣了!那個觸控板的手感還比華碩差!

三指四指可以用自定義或者WIN預設,不是每個人都會改軟體,但ACER 314的觸控板用起來就是一種說不出個怪,我猜想是表面的材質影響,對於兩指卷軸會跑,單指拖曳時不時變點選。。

韓非子 wrote:
就當我說嘴吧!我上...(恕刪)


你不適合windows

建議你還是多花些錢買2016的黑蘋果....

那個大觸控面板絕對讓你爽到最高點

wyuz wrote:
其實蘋果觸控板還是...(恕刪)


也只是對部分有需要的人來說實用>
如果這樣說的話,那乾脆說其他硬體廠商螢幕可以觸控,做操作。
反觀
UX390 對比 MacBook
規格上MacBook可能沒特別,Benchmark可能大輸,但實際上使用一定是MacBook好得多。
UX390 肯定是現在華碩做工最好的機器,但只是在華碩角度,
以華碩來說電源接口能對準外殻就很好了。

1. 畫面
UX390 的AUO屏能和Retina比,不要說了,隨便放個電影看無論真實感或細節或通透都比Macbook 差得多,
UX390 的屏有夥粒感,用在低價機無可口非,但用在高價品種,XPS 也好得多,
這麼貴的機還配1920x1080,而背光等級也很差,明顯背光控制不穩還有flicking。

2. 音效
UX390聲音音量小連人聲都不清楚飽滿,華碩的設計師好像沒有聲學基本知識,指向性的高音單元竟安排向下方射出,
而低音單元就學MacBook位置放置,從根本上犯了音箱設計最低級的錯誤,結果

3. SSD
現在高價筆電可以配最低級的SSD,UX390的SSD等級很低,高價買來還要換裝SSD很苦,
SSD不是看第一天速度,蘋果SSD不是最快但穩定性好,所以為何蘋果東西用久了速度還在。

至於Touchpad真不知道是否蘋果有玻璃專利還是其他廠省太多,不要說新型的,就是MacBook用了很多年都是很順滑,
PC的用了半年就像滑在舊車軚,像上面的說12後PC觸控板能及MAC是非常錯誤,還不用說 force touch 超前之多,
PC只是能用而己,以前是不能用,
近三四年PC高端的觸控板水平還未及第一代白色MacBook那年代的Mac觸控版水平,而這二年因為強調甚麼觸控屏,
又要加成本做大觸控板,結果這二年的觸控板水平還比幾年前的UX21那類還差,
不過其他廠的高端如XPS 13觸控板也在縮。
說甚麼直接寫程式去定義?本身精準度不及能再多自定義都沒甚麼意思。

還有說甚麼黑蘋果吃硬體,知不知黑蘋果實際要在低層模擬Mac的SMC即BIOS系統,那效率能有多好 ?
還有很多人誤解OSX是封閉,底層不開放?Windows的底層有開放嗎?
OSX 低層是開放源碼,實際上要理解OSX運作比WIndows易得多,真正封閉的是Windows,如果那麼封閉還有人能玩黑蘋果,
很多驅動和破解都是來自Apple的開放碼而己,
OSX是不受權非Apple裝置購買和使用OSX,而非封閉OS。像要了解OSX運作比Windows易得多,例如我最近在研究OSX的記憶體管理就直接看原代碼,Windows 的才是正宗神秘。
還有甚麼低層語言挑定規格,很好笑,Windows還不是挑定規格在寫,Linux也是挑定規格做優化,就是大家在桌機OS都是挑 Intel64來做,其他硬體不支援是硬體商不給寫也,硬體商的硬體用不到MAC上那來要寫?
cheonglee wrote:
UX390 對比 MacBook...(恕刪)

笑了,我根本沒說windows開放,開放的是其他系統。然後誰在做系統是不會看hack程式碼?都馬是從binary往上看的,你單純就只想戰windows而已。如果是說現在比較講究效能的OS是用intel64,但有很多像是小型硬體的晶片,你是要灌windows還是mac osx上去跑?最進不是很流行物聯網,難道你要每個硬體都要搭配osx/windows?
說這麼多,你知道現在甚至一個滑鼠也可以安裝系統進去。難不成用intel64?

所以說何時蘋果才要做觸控螢幕阿。喔對好像新款18年的會有手機還平板接大螢幕轉(有觸控面板)。(看起來還真像某A幾年前已經做的東西)

我是不知道這型號觸控板能多差,但我其他台電腦都還算正常,至少直接進去系統操控介面修改原始碼定義後,現在都跑得好好的,也都能做到我要的要求。
zenBook3 ux390和macbook,我會選擇zenBook3 ux390。
我的工具:Win10+AfterEffects+Reaper+Wacom+XiaoMi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