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Eee PC成功後,出現一堆Me Too機種(前稱為:跟X蟲)......

rctank wrote:
早在EEEPC上市前...(恕刪)


呃,nb的獲利有5成?
我記的nb的毛利率沒這麼高吧?

chiahuaw wrote:


呃,nb的獲利有...(恕刪)



是阿...廣達前幾年不是保五總隊的嗎?(保住毛利率5%)

如果真的五成,現在的股王應該是廣達
rctank wrote:
早在EEEPC上市前一年仁寶及廣達老早就在開發低價電腦。
MIT media lab.老早在六七年前就和廣達合作計劃OLPC的推出。

有上市嗎?
一般消費者買不到
講再多都沒用吧

rctank wrote:
如果以NB獲利五成來看,50000元你可以賺25000
10000元你可以賺5000。
如果你是OEM廠老闆,你有十條產線,如果你接像SONY、FUJI、ACER的單都接不完了。
你會想弄個產線出EEEPC嗎?
我想你會賺25000的。
可是一定有人會說5000利潤的接50000台就等於25000的接10000台了。
但是你別忘了,產線的產能有限。
EEEPC再怎麼易,產能也不會是一般NB的五倍。

講的看似很有道理
但根本不符合實際情形

不要忽略了
代工的利潤根本只有個位數(%),低到可憐
EPC是華碩自己研發的,利潤絕對比代工的高

要是說50000可以賺到1000(代工)
10000可以賺到1500(自己的產品)
可能比較實在吧
rctank wrote:
也只有像華碩這種NB賣的普普的自家品牌廠有這個時間搞這個東東。

ASUS不算極好,但是也還不到『普普』等級吧

在下認為rctank兄跟gyoza兄所言都各自有各自的道理,並非誰對誰錯
只是從不同層面去分析這個事情
生產利潤的方面我不熟,行銷與品牌策略之一二
就行銷與品牌策略來衡量Eee pc,我個人給予肯定的評價
奇蹟的公式等於萬千的努力加上絕不放棄


就我的感覺
一堆人跟著廠商再起舞
好像別人都很愛 eeepc 一樣
其實很多人真的一點興趣都沒有
卻得一直被eeepc 的文章給騷擾

自重eeepc出一陣子後
"傳統"12吋的筆電也會給人一種傻大粗黑的感覺了
連十吋的筆電什麼經典二手的的售價一下子也下降了些!


rctank wrote:
(恕刪)...
如果以NB獲利五成來看,50000元你可以賺25000
10000元你可以賺5000
...(恕刪)


不知rctank這NB獲利五成的消息是哪邊來的??
NB真有這樣好賺??

其實蠻好笑,華碩內部對EEE的市場都不敢太樂觀,不過表面上ASUS的MARKETING當然說的是另一套(不過還真有人信...)

各廠商跟進?HP賣的2萬,ACER用現成的出貨,工人舍是UMPC,其他的廠商取向也不同,樓主說的跟屁,我看ASUS自己也太敢認同,因為ASUS的EEE二代算不算跟HP的屁?不過說起來,以目前各廠商的態度而言,十分不積極,而且都不是不太樂意推出如EEE一代那樣的低規格型的低價產品,以免落於惡性的削價競爭,連ASUS的二代機都不太可能再走1萬左右的路線了,個人認為1萬左右的低價機種可能在各廠商的默契下漸漸淡出市場

小尺寸NB市場規模難預測 【2008/03/10】
電子時報 記者陳彥廷/台北報導

品牌與代理商不敢過度出貨 避免庫存壓力

小尺寸筆記型電腦(NB)市場話題正熱,華碩Eee PC、工人舍KJS系列等產品高掛缺貨訊息不斷,然台通路、代理商透露,小尺寸NB缺貨並非單純買氣過熱或組裝鏈供貨不及,由於該市場規模不可預測,沒有品牌與代理商敢過度出貨,以避免突然的庫存上升壓力。

事實上,台通路業龍頭聯強國際手握華碩Eee PC、工人舍等產品代理權,但小尺寸NB產品市場成熟度無法確認,年初引進日本品牌工人舍KJS也只是試溫,每月大約進貨1,500台,然2月受到大陸雪災影響,供貨降為1,000台,3月陸續到貨的產品預估會增至2,000台。華碩Eee PC也有同樣問題,由於該類產品價格貼近成本,深怕庫存過多而血本無歸。

目前聯強國際在小尺寸NB市場代理布局,以華碩Eee PC、日本品牌工人舍KJS為主,聯強並取得Eee PC在台灣市場代理約達4成比重。另外,KJS在台上市有A系列及SH系列,全球最輕薄、內建DVD光碟機的SR系列,確定在台上市時間約在3月底,過去是因為台灣電信檢查因素而延誤。而工人舍KJS系列在台試溫給聯強很大信心,聯強也準備直接力挑大陸、泰國、澳洲等市場商機,3月底前成行,小尺寸NB市場大餅勢必再次擴大。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華碩一般NB品牌產品在台單月銷售量約2萬~2.5萬台,而Eee PC在控貨情況下仍有1萬~1.5萬台數量,通路市場普遍認為,華碩在一般NB及Eee PC業績表現,並未出現相互侵蝕情況,顯示被定位為第2台電腦的Eee PC,在專業型、攜帶市場的確創造另一個需求,而非取代原有NB產品業績。

目前Eee PC全球單月出貨量仍僅約10萬~15萬台,大陸、歐、美市場各佔2萬~3萬台,低價、小尺寸NB被廠商有效率控貨,惠普、宏碁等8.9吋產品上市情況勢必也相同。然消費性市場對小尺寸NB分類其實仍舊模糊,通路市場對相關產品的混亂早有疑問,不過,英特爾(Intel)已率先為UMPC、MID、主流NB產品定位,更特別區隔出10吋以下、經濟型價格及以上網為主要功能的產品,另外創造Netbook產品名稱。隨著英特爾領頭為小尺寸PC明確定義,將促使各功能取向不同的市場發展更快速。

rctank wrote:
我講白一點好了。
如果以NB獲利五成來看,50000元你可以賺25000
10000元你可以賺5000。
如果你是OEM廠老闆,你有十條產線,如果你接像SONY、FUJI、ACER的單都接不完了。
你會想弄個產線出EEEPC嗎?
我想你會賺25000的。(恕刪)


NB獲利五成??您太看的起NB產業了,
代工業喊出來的保五,保六最近都快不保了,
自有本牌的大約有15~20%的毛利率(看敢不敢賣),
但是產品如果不受歡迎賣不出去,利潤再高有什麼用?
產品線的拓展原本就是製造業的生存之道。

華碩如果能靠這個打出自有品牌,少接OEM單子的利潤絕對回的來,
又或者換算起來,賣一台低價的eeepc的純利就快等於代工一台約45000機種的純利,
還少掉很多高單價組件庫存的風險.
所以為什麼自有品牌會比代工重要。打出品牌價值後,那才是真正的藍海市場。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