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距離上次換筆電算一算也差不多五年,除了外殼有點小傷之外功能都正常真的耐用,但處理器還在用九代終究老了點,某天陪朋友去光華找筆電,她自己還沒挑好反而是我先看到一台跟我原本 STRIX G 一樣是藍色外殼的 Vivobook S14,雖然說不是電競筆電,不過這種特殊色的筆電很多時候都是過了這村沒那個店,考慮到現在也比較少打遊戲,換台輕便一點的也好,稍微比了一下價格找個可以刷卡分期的平台下單就等機器送來了。

跟 ROG 比起來,Vivobook 的紙箱就沒有特別的圖樣或是上色,簡簡單單,其實外箱裡面還有附一個黑色後背包不過我沒拆就沒特別拍了。

裡面的配件除了說明書跟保固卡,就一隻黑色有線滑鼠跟原廠變壓器。

原廠附的是 65w 的 Type-C 變壓器,從側面看輸出規格應該是標準的 USB PD,支援 PPS 功能,拿來充手機平板應該也可以。

筆電上蓋沒有像以前那樣刻意做髮絲紋或是同心圓之類的裝置,就是簡簡單單的平面設計。

外殼用的是金屬材質,雖然說是藍色,不過比起冰河藍,S14 的迷霧藍明顯比較深色偏灰,相對低調沉穩一點。

雖然不是最高階的 Zenbook,但機身厚度也是落在 1.5 公分左右 (1.39-1.59),大概只有我原本 STRIX G 的一半,重量部分差不多也是 (1.3 vs 2.4 kg)。

筆電右側有電源指示燈跟兩個 USB 插槽 (USB 3.2 Gen1)。

左側有一個 HDMI 2.1 TMDS、兩個 Type-C (Thunderbolt 4)、一個 microSD 讀卡機跟一個 3.5mm 耳機麥克風插槽,Thunderbolt 幾乎變成標配大概是以前沒想過的,除了充電之外也支援外接螢幕跟顯卡塢,哪天吃飽撐著再買個來玩看看吧。

不知道是後來新的文書機都這樣設計還是只有這系列,S5406SA 的後側可以看到整排開孔,散熱表現應該不差。

螢幕轉軸現在可以直接 180 度打平也是一個加分項,我可以直接插在以前 mac 用的垂直架上,超省桌面空間。


視訊鏡頭跟麥克風在螢幕正上方,支援 Windows Hello 快速登入,而且有實體開關可以切換,雖然說那個橘色的關閉指示我覺得可以弄得更明顯一點。

螢幕用了一塊 14 吋 16:10 的 3K OLED 面板,支援 120Hz 更新率與 HDR,雖然是 14 吋不過搭配窄框設計看起來螢幕相當大。

鍵盤按鍵為了配色也改成藍色的,可惜有注音跟其他印刷不然我覺得這個加大的英數符號看起來是蠻好看的,觸控板也是很大一片。

現在不叫 i7 而是 Core Ultra 7,原本好好的不知道為啥要改名字,內顯則是從 Iris Xe 變成 Intel Arc,不過新的貼紙是蠻好看的。

手腕區的貼紙肯定要吹噓一下特色,除了前面提過的厚度跟重量 (13.9mm / 1.3kg),大概就支援最新的 Wi-Fi 7 跟各家一定要喊的 AI。

鍵盤預設的藍色背光搭的蠻好的。

麥克風切換靜音後上面會亮橘色指示燈。


雖然沒有鍵盤熱鍵但 S5406SA 的鍵盤背光是可以自定義的,去設定裡面可以改成自己想要的效果或顏色。

不想要看起來那麼炫泡也可以改成一般的白光。

這應該是我第一次用 OLED 螢幕的筆電,跟一般 IPS 比起來明顯鮮豔很多。

黑的部分也可以非常黑,但這時候鏡面的缺點就會浮出來了,有一好沒兩好。

至於硬體規格部分,畢竟久久換一次,考慮一下還是直接上頂規的 258V + 32G 記憶體。
無線網路也是用上最新的 Wi-Fi 7。

原廠配了一隻 Gen4 1T SSD,更新都跑完之後實際可以用的空間大概 876 GB。

簡單跑個 CPU-Z 測試,單多核分別來到 747.3、4718.1,雖然功耗頻率跟核心規模有差,不過單核也是有個桌上型的八成左右,橫豎都是爆打我的 9750H。

(Windows 掌機關望好一陣子,不知道 Ally 改款什麼時候出…)
帶 S5406SA 出門有種重拾水果的感覺,不插電然後撐著用整天,之前能撐一個上午就要偷笑了。


入手到現在用了差不多兩個禮拜,簡單分享一下感想:
1. 不愧是差了七代的產品,一樣的影片專案,開起來速度差超多
2. Core Ultra 200V 續航力不錯
3. OLED 顏色漂亮又有 120Hz,但缺點鏡面稍微反光
4. 支援 USB PD 很方便,可以共用充電器
5. Arc 內顯偶爾打打小遊戲還行,完全沒需求可以考慮 228V 版本省點錢
之後可能來物色 Thunderbolt 或 USB4 的周邊吧,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推薦一些值得入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