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初工作筆電的電池故障後就一直在物色新的替代品,雖然說換個電池也是可以繼續戰,但 CPU 還在用 Intel 8 代,新的框架越來越肥的情況下,編譯起來就顯得相當吃力,之前看到 TUF 會出 14 吋版本的消息就還蠻期待的,最近終於到手可以來開個箱。

上蓋部分還蠻低調的,灰底配上小小的 TUF logo 跟文字,沒特別注意還以為是一般文書機。


散熱開孔跟西風一樣都是做在後側,天氣已經很熱了,不用再暖手。
指示燈藏在中間的夾縫,開機的時候會輪流閃還蠻有趣的。


除了那個新的方形電源插槽,插槽部分還蠻豐富的,兩個 USB3.2 Gen2 Type-A 跟兩個 Type-C,還有一個 microSD 讀卡機,耳機跟麥克風共用同一個 3.5mm,然後有一個標準的 HDMI,偶爾要投影也是沒問題。
雖然說兩個 Type-C 都支援 DP 輸出但只有左邊那個是 USB4 可以拿來 PD 充電。


螢幕掀開來看也是維持了原本的低調風格,第一眼就被那個螢幕佔比驚豔到,現在筆電的邊框真的都很窄。

螢幕是 14 吋的霧面 IPS 面板,2.5K (2560×1600) 的解析度很夠用之外,重點是可以打平!!!

1080p 的 IR 視訊鏡頭,支援 Windows Hello,沒有內建蓋子小小遺憾。

鍵盤部分長這樣,電源鍵獨立之外,也有另外的按鈕可以控制音量、麥克風開關跟開啟 Armoury Crate 工具。

新的 Copilot 按鍵,雖然平常還是用 ChatGPT 比較多,方向鍵大小統一先給個讚。

右邊的選單被刪掉了沒關係,左邊可以用 Fn 組合鍵按出來,另外還有視窗鍵鎖定這種真的比較像遊戲筆電的功能。

總之還是先開機更新然後把軟體設定好。

把那些貼紙撕掉你說他是商務機我覺得也蠻像的,深藏不露啊。

鍵盤有內建白色的背光,亮度三段可調。

不把蓋子合起來真的看不太到指示燈,默默地忘了它的存在。

筆電底下有滿滿的散熱開孔,四周跟後面的橡膠止滑墊很穩。

同場加映新歡舊愛廝殺,請出即將退役的 X1C 來比一下大小,A14 稍微高了那麼一點點,但 X1C 胖了一些些,311 x 227 mm 對上 323 x 217 mm,長寬互有輸贏。

厚度的話就還是 X1C 略勝一籌 (19.9 vs 15.95 mm)。

介面單純看數量其實也是五五波 (2C2A + HDMI),A14 贏在他年紀輕,規格新一點然後多了個讀卡機。


跑分一跑下去就蠻殘酷的,直接一個爆打,畢竟也差了 6 年以上的東西,雖然沒有攻頂上 HX370 的版本,但 8845HS 的效能差距就已經不只是翻倍了。

內建的 SSD 是 WD SN740,Gen4 規格。

CrystalDiskMark 跑起來的數字也是蠻接近的,讀寫分別破 5000 跟 4000 MB/s


以上簡單分享到這裡,入手到現在大概接近一周左右吧,截至目前都蠻滿意的,挑 A14 的理由其實也蠻單純的,USB4 向下相容 TBT,原本買給 X1C 用的設備可以沿用,1.46 公斤跟原本差 400 克不到,但多了獨顯跟第二個 M.2 插槽怎樣看都是划算的交易?
缺點就電腦跑得動之後開始亂裝東西跟模型,現在容量明顯不太夠,在物色第二支 SSD 要買什麼,之後有擴充再更新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