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7/16-更新-土炮平民M2 散熱強化
110/7/15-更新-敗入rog arion與外接測試
110/7/9-更新拆機升級M2.SSD
110/7/8-更新收到泡麵
這算人生活到30幾歲,第一次買ROG,以前都是買商用筆電或低價電,所以剛拿到的時候其實就像電影"一級玩家"拿到體感衣的那種感覺,個人買筆電的歷程等無關G15的事情我就擺到最後打。
打這篇文的目的是,因為買之前有網路搜尋資料,也有看到版友分享的電馭粉跟潮黑的文章,但對於像我這種種科研商務跟輕遊戲的使用者,一些細部資訊仍有不足,希望本篇能對本機有興趣的人可以了解(為了打這篇文註冊mobile01)。
本次購買的是6/25 某EC商中午突然都丟出一台特仕版,記憶體加到32g,SSD多+512G,剛好吃飯時間看到就敗下去,付款完成後後就馬上顯示缺貨中了...

然後要注意的是,潮黑板跟粉紅電馭版在CPU跟虛擬鍵盤是有差異的,因為本人工作常常需要鍵入數字資料,所以就選513QM 潮黑...雖然很想要粉紅的電馭圖樣.....
然後電壓器是給大的(240W)

因為我看很多EC或通路介紹,都是說附100W type-C,這是錯誤資訊....因為100W是無法推動滿血的3060,文案都是用電馭粉配100W type-C或也有直接拿灰色跟黑色的版本配個100W小變壓,但實際上是大的變壓器喔


一、外觀與使用
盒子外觀我就省略了,雖然我第一次碰到敗家之眼(大家都這樣說,從善如流)很興奮,不過網路資訊已很多
1. 雖然是15吋螢幕,但事後後面多了一條,所以實際上應該更接近15.16吋吧,如果要買他牌筆電套或小筆電包,可能要注意,盡量帶實機去比對

2. 送的包包,剛好我的舊包背帶要斷了,就接替使用,包包大小可以放17~18吋沒問題。

3.螢幕外蓋、螢幕邊框跟鍵盤平台分別各具不同觸感,不知道是不是ROG慣例,畢竟我之前用商務電腦,頂多螢幕外蓋跟鍵盤平台材質觸感不同,外蓋的點點,是由很多小小的R.O.G字母組成(好想要電馭的圖樣...),摸起來沒有凹凸感,也代表比較不用擔心它落漆了

電馭粉跟潮流黑的相比,就如"你要美女就內涵少一點,你要內涵豐富的才女就外表給你劣化"的概念...

4.背面大量簍空加速散熱,但是在跑2077等3D大作下,還是會散發不少熱能,之前用商務機所以不太習慣他的熱,所以我還是買了散熱墊,看到2021.06製造真的很爽,之前買筆電都是買二輪機~很少買新機





依稀可以看到SSD紅色散熱片

(補圖)後方依序為 DC電源、網路接阜、HDMI接口(真3060?)、TYPE-C(AMD軟爛內顯?+似乎有100W充電功能?) 、USB 3.2,機器左方也有兩個USB孔,右方是沒孔的,對右撇子來說蠻方便的,然後散熱是從側面左右跟後方左右側排氣(共四個),下面是進氣口,所以在使用的時候不要擋到,建議墊高,因為不墊高電源線有很大機會擋住後方排風口!
5.對於第一次進入ROG的人而言,RGB燈真的超炫炮...除了螢幕背面的敗家之眼亮度固定,鍵盤個底側的RGB燈有三段亮度量度節(包含關閉),開主管會議的時候真的超吸睛~(拍照的時候亮度條最低的)


螢幕是霧面的幾乎沒反光,之前常用的筆電都是鏡面,反光很煩

因為很討厭之後久了會有殘膠,所以把一些規格CPU之類的貼紙都撕掉了~
6.虛擬鍵盤真的太新鮮,一開始我以為他虛擬鍵盤的那個膜要貼著才看的到數字,沒想到它數字是顯示在觸控板下,真的感覺自己很像鄉巴佬....



7.鍵盤配置跟之前電腦的配置有點差異,然後電源鍵又跟delete對齊,所以好幾次都按到電源鍵,還好預設短按電源鍵是休眠....

9.重量比一般商務機還重一些,但是對男生來說沒差異,那一塊ROG紅色銘牌,材質屬於容易髒的那種(以前有手機殼同材質),所以可能要注意一下...
10.螢幕伸展不大,大概約下圖的角度


11.贈品滑鼠雖然有顏色自動變換的RGB燈效,但就沒有電馭粉贈送的滑鼠那麼驚艷,也沒有多功能按鈕,也沒滑鼠墊~


二、硬體組件跟測試
1.CPU跟GPU的部分,網路很詳盡,我就直接上圖,分別是AMD CPU、AMD內顯、拉麵獨顯





還我intel無線網卡~~~~

3.遊戲效能測試,跑大家都在用的軟體測試,內容有點看不懂,不過整體分數還算不錯就是了,實際上玩2077也非常順...




用HDMI(圖看起來像DP?)外接螢幕就變成真3060(待確認),用type-c就用軟爛AMD內顯(待確認),然後用筆電的時候是3060>AMD內顯>螢幕,所以外接HDMI螢幕應該可以徹底解放3060的畫面呈現效果(待確認,也有人說要TYPEC轉DP 好亂啊~~)。

3.相信大家很好奇,升等的記憶體是甚麼廠牌,很可惜,我用軟體跟dos指令都查不到,之後更換SSD的時候本文會再補...



3.SSD真相破...這應該是我覺得這次最雷的,想說ROG特仕版,給我升級的512G應該至少是美光或WD之類的吧,不可能給其他阿煞不辱的....結果
我錯了!!!!!!!!!!! 以下真相小心服用
C槽是三星,OK...速度中庸,系統槽麻~沒差


D槽跑出一個沒看過的HS牌,跑分竟然比三爽的還高,讓我當下以為是甚麼先進的牌子


結果上網查了一下"海康HIKVISION E2000".....靠邀,是來自帝國的善液阿..........過去發生換顆粒偷料的事情...但是如果沒有查,其實不會那麼不舒服,因為遊戲玩起來讀取真的很快,主要是空間不夠用,所以打算買個三星970 evo plus 1t來換,很想換Gen4的,但是不確定本機是否支援,還是保守買Gen3的SSD,等換SSD時在順便看一下幫我升級的16G+16G到底哪來了....這次經驗,我以後應該不會買所謂EC通路特仕版....自己換比較實在...

512g裝幾個大作就要爆啦


從沒想過可以在筆電玩到莎木3跟3A強作啊! 科技真得嚇死人,也沒想到竟然有買筆電還比組桌電來的方便且更有CP的一天...(顯卡難潮)。
三、使用實際現況或突發事件(隨時補)
-

-

-

-

-

-



-

首先把它翻肚,解開所有螺絲,要注意的是它有三種不同規格螺絲,等等鎖回去不要鎖錯而滑牙~

螺絲鬆開後,用這個不知道叫甚麼的工具(買手機電池送的),慢慢把它的接合縫隙劃開,以前沒這工具的時候,都是用一字螺絲起子做類似的事情,結果到處都是刮傷....

撬開後會看到上半部的主要元件部分跟下半部的電池部分,要注意這台沒有2.5吋磁碟接口喔! 然後我沒把蓋子拿起來拍完整照片是因為它有兩條RGB的電源線連著,然後我又不知道怎麼拆,所以之後都是蓋子連著的狀況下作業。左下方紅色那個就是今天的汰換目標~

電池很大,應該是沒2.5吋空間的原因



善液貼了一個很大的沒有散熱功能的紅色貼紙? 螺絲鬆開,輕輕把它提起~~掰掰


然後掀開箱新主角,正面保固貼


單面有顆粒而已,背後是個薄型散熱片

然後為了加速它散熱效果,去蝦皮用30幾塊買了一組薄型鰭片+導熱矽膠+橡皮筋,然後跟SSD的顆粒那面合體~


然後就......靠邀....悲劇了,高度太高,被蓋闔不上,在此也提供買這台是沒辦法幫SSD上散熱鰭片的紀錄,也許可以買那種散熱貼吧...

因為剛剛的事件,所以裸身入洞~

基本上大致完成了,接下來把剛剛D盤約300G的資料移到新的1TB裡,當作壓力測試,看看溫度變化...
因為我把google快取設在D槽,所以一般看網路影片,溫度大約45~50度飄移(照片候補上)

一開始連續寫入29GB,來到59度

連續寫入80GB,還是59度

連續寫入234GB,到達60度,硬碟軟體也跳出警告音,三爽的魔術師管理軟體也跳警告


連續寫入277GB,到達最高溫61度,之後就沒再升高了~


最後順利移轉完成~
速度就跟這顆訴求差不多,然後剛剛copy檔案的時候也發現,它都按照一開始的預估時間完成轉移,代表連續寫入300多G都還不會寫到它的真實顆粒(因為若寫到真實顆粒速度會驟降,時間會變長),會不會是它的快取優化的很好,這個倒出乎我預期...

-









金屬質感非常的好,剛好拿來放那顆來自對岸的512G善液
跑type-c

跑USB 3.2

現在拿來放一些不用讀地圖的遊戲大作~用type-c讀取感受不到差異
-

前情提要,主要是三爽的970 evo plus溫度都在45~55度間飄移,雖然不會真正影響功能跟壽命,但每次開他的魔術師軟體,都被提醒溫度稍高,有點不舒服,然後網路的散熱鰭片又放部下,身為處女座的我,就進行下計劃,先圖後說明

身在偏鄉工作,沒甚麼地方買銅片之類的零組件,於是我把腦筋動到HTC常常過熱的報廢機,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終於打開(真的非常難開,以前組裝品質真的很好)...然後把零件挖一挖,果然有一大片散熱銅片,把散熱銅片挖出~

然後拿出三爽SSD本體,小心翼翼把標籤撕起來,一撕破五年保固就沒了,再把導熱矽膠剪成控制晶片一樣大小貼上,下面的顆粒我順便貼一個,好強化稍待我要貼上的銅片結構穩定性



上銅片,然後則一些立體形狀增加它散熱結構增加它散熱,放回去原位,旁邊C槽的三星SSD也進行類似工作,不過黑色那一片東西還是蓋上銅片(不敢它撕下來),題外話,C槽那個原廠的三爽512GB整片SSD只有一個顆粒....

撕下來的標籤我斜貼在電池後方,主要是因為比較好保管+電池後面有泡棉貼條,下次要把它撕起來會很好撕又不會破




-

買G513QM送的滑鼠雖然是電競滑鼠,但是用起來手感太扁平,側邊又太銳利,因為之前是用G牌的G400S用了應該五年了,手感比較圓潤厚實,一直很不習慣贈品的電競滑鼠,所以先做了功課鎖定這款,剛好在共碩官網抽到100元折價,就買了這個三模的滑鼠,這樣有線無線都可以自在使用,先圖後說明




然後那個封口貼紙沒貼好,搞得好像被人開封過一樣,讓人有點不快

外觀有半透明感覺,剛好很喜歡這種感覺

接收器藏裡面,裡面結構非常好看


附贈額外一組那個可更換的喀哩咖哩跟側邊按鈕更換器,左右都有側按鈕,左撇子的福音,不過像我只會用一顆側按鈕,所以就把其他更換成平面的鈕扣(磁吸很好換),然後附上敗家之眼的又厚貼紙又硬的貼紙,以及多付一片燈光模,可以裁切讓滑鼠原本亮敗家之眼的地方變成自己的圖案


上機,完成,手感厚重非常喜歡,這也是我目前這輩子買過最貴的滑鼠,希望他可以跟G牌的G400S一樣,陪我再戰5年


買513QM的好處是可以亂改,萬一壞掉不會那麼心痛,733QR以上就不敢亂玩啦
之後上UV噴印再開另一篇文啦~不然這篇會變又臭又長XD
以上分享希望能讓這種非重度遊戲的商務人士得到相關資訊
---------------------------------------------------
四、後記將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