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ROG Strix G15 G513QM 開箱 潮流黑 特仕版 使用 分享 輕測試+ 一些心得

110/7/16-更新-信仰在強化,Rog pugio ii wireless購入
110/7/16-更新-土炮平民M2 散熱強化
110/7/15-更新-敗入rog arion與外接測試
110/7/9-更新拆機升級M2.SSD
110/7/8-更新收到泡麵

這算人生活到30幾歲,第一次買ROG,以前都是買商用筆電或低價電,所以剛拿到的時候其實就像電影"一級玩家"拿到體感衣的那種感覺,個人買筆電的歷程等無關G15的事情我就擺到最後打。

打這篇文的目的是,因為買之前有網路搜尋資料,也有看到版友分享的電馭粉跟潮黑的文章,但對於像我這種種科研商務跟輕遊戲的使用者,一些細部資訊仍有不足,希望本篇能對本機有興趣的人可以了解(為了打這篇文註冊mobile01)。

本次購買的是6/25 某EC商中午突然都丟出一台特仕版,記憶體加到32g,SSD多+512G,剛好吃飯時間看到就敗下去,付款完成後後就馬上顯示缺貨中了...
ROG Strix G15 G513QM 開箱 潮流黑 特仕版 使用 分享 輕測試+ 一些心得
然後要注意的是,潮黑板跟粉紅電馭版在CPU跟虛擬鍵盤是有差異的,因為本人工作常常需要鍵入數字資料,所以就選513QM 潮黑...雖然很想要粉紅的電馭圖樣.....

然後電壓器是給大的(240W)
ROG Strix G15 G513QM 開箱 潮流黑 特仕版 使用 分享 輕測試+ 一些心得

因為我看很多EC或通路介紹,都是說附100W type-C,這是錯誤資訊....因為100W是無法推動滿血的3060,文案都是用電馭粉配100W type-C或也有直接拿灰色跟黑色的版本配個100W小變壓,但實際上是大的變壓器喔
ROG Strix G15 G513QM 開箱 潮流黑 特仕版 使用 分享 輕測試+ 一些心得
ROG Strix G15 G513QM 開箱 潮流黑 特仕版 使用 分享 輕測試+ 一些心得


一、外觀與使用

盒子外觀我就省略了,雖然我第一次碰到敗家之眼(大家都這樣說,從善如流)很興奮,不過網路資訊已很多

1. 雖然是15吋螢幕,但事後後面多了一條,所以實際上應該更接近15.16吋吧,如果要買他牌筆電套或小筆電包,可能要注意,盡量帶實機去比對
ROG Strix G15 G513QM 開箱 潮流黑 特仕版 使用 分享 輕測試+ 一些心得

2. 送的包包,剛好我的舊包背帶要斷了,就接替使用,包包大小可以放17~18吋沒問題。
ROG Strix G15 G513QM 開箱 潮流黑 特仕版 使用 分享 輕測試+ 一些心得

3.螢幕外蓋、螢幕邊框跟鍵盤平台分別各具不同觸感,不知道是不是ROG慣例,畢竟我之前用商務電腦,頂多螢幕外蓋跟鍵盤平台材質觸感不同,外蓋的點點,是由很多小小的R.O.G字母組成(好想要電馭的圖樣...),摸起來沒有凹凸感,也代表比較不用擔心它落漆了
ROG Strix G15 G513QM 開箱 潮流黑 特仕版 使用 分享 輕測試+ 一些心得
電馭粉跟潮流黑的相比,就如"你要美女就內涵少一點,你要內涵豐富的才女就外表給你劣化"的概念...

4.背面大量簍空加速散熱,但是在跑2077等3D大作下,還是會散發不少熱能,之前用商務機所以不太習慣他的熱,所以我還是買了散熱墊,看到2021.06製造真的很爽,之前買筆電都是買二輪機~很少買新機
ROG Strix G15 G513QM 開箱 潮流黑 特仕版 使用 分享 輕測試+ 一些心得
ROG Strix G15 G513QM 開箱 潮流黑 特仕版 使用 分享 輕測試+ 一些心得
然後一直以來其實有個疑問,為什麼很多筆調電腦開了散熱孔的模,卻不全部開孔,害我以前買了筆電還要向改裝四驅車一樣,把他們沒有開的孔一個一個鑽開...,看到這台下面一堆沒開的孔,真的很想把他們一個個打開......
ROG Strix G15 G513QM 開箱 潮流黑 特仕版 使用 分享 輕測試+ 一些心得
依稀可以看到SSD紅色散熱片
ROG Strix G15 G513QM 開箱 潮流黑 特仕版 使用 分享 輕測試+ 一些心得
(補圖)後方依序為 DC電源、網路接阜、HDMI接口(真3060?)、TYPE-C(AMD軟爛內顯?+似乎有100W充電功能?) 、USB 3.2,機器左方也有兩個USB孔,右方是沒孔的,對右撇子來說蠻方便的,然後散熱是從側面左右跟後方左右側排氣(共四個),下面是進氣口,所以在使用的時候不要擋到,建議墊高,因為不墊高電源線有很大機會擋住後方排風口!



5.對於第一次進入ROG的人而言,RGB燈真的超炫炮...除了螢幕背面的敗家之眼亮度固定,鍵盤個底側的RGB燈有三段亮度量度節(包含關閉),開主管會議的時候真的超吸睛~(拍照的時候亮度條最低的)
ROG Strix G15 G513QM 開箱 潮流黑 特仕版 使用 分享 輕測試+ 一些心得
ROG Strix G15 G513QM 開箱 潮流黑 特仕版 使用 分享 輕測試+ 一些心得
螢幕是霧面的幾乎沒反光,之前常用的筆電都是鏡面,反光很煩
ROG Strix G15 G513QM 開箱 潮流黑 特仕版 使用 分享 輕測試+ 一些心得
因為很討厭之後久了會有殘膠,所以把一些規格CPU之類的貼紙都撕掉了~

6.虛擬鍵盤真的太新鮮,一開始我以為他虛擬鍵盤的那個膜要貼著才看的到數字,沒想到它數字是顯示在觸控板下,真的感覺自己很像鄉巴佬....
ROG Strix G15 G513QM 開箱 潮流黑 特仕版 使用 分享 輕測試+ 一些心得
ROG Strix G15 G513QM 開箱 潮流黑 特仕版 使用 分享 輕測試+ 一些心得
ROG Strix G15 G513QM 開箱 潮流黑 特仕版 使用 分享 輕測試+ 一些心得

7.鍵盤配置跟之前電腦的配置有點差異,然後電源鍵又跟delete對齊,所以好幾次都按到電源鍵,還好預設短按電源鍵是休眠....
ROG Strix G15 G513QM 開箱 潮流黑 特仕版 使用 分享 輕測試+ 一些心得

9.重量比一般商務機還重一些,但是對男生來說沒差異,那一塊ROG紅色銘牌,材質屬於容易髒的那種(以前有手機殼同材質),所以可能要注意一下...

10.螢幕伸展不大,大概約下圖的角度
ROG Strix G15 G513QM 開箱 潮流黑 特仕版 使用 分享 輕測試+ 一些心得
ROG Strix G15 G513QM 開箱 潮流黑 特仕版 使用 分享 輕測試+ 一些心得

11.贈品滑鼠雖然有顏色自動變換的RGB燈效,但就沒有電馭粉贈送的滑鼠那麼驚艷,也沒有多功能按鈕,也沒滑鼠墊~
ROG Strix G15 G513QM 開箱 潮流黑 特仕版 使用 分享 輕測試+ 一些心得
ROG Strix G15 G513QM 開箱 潮流黑 特仕版 使用 分享 輕測試+ 一些心得



二、硬體組件跟測試
1.CPU跟GPU的部分,網路很詳盡,我就直接上圖,分別是AMD CPU、AMD內顯、拉麵獨顯
ROG Strix G15 G513QM 開箱 潮流黑 特仕版 使用 分享 輕測試+ 一些心得
ROG Strix G15 G513QM 開箱 潮流黑 特仕版 使用 分享 輕測試+ 一些心得
ROG Strix G15 G513QM 開箱 潮流黑 特仕版 使用 分享 輕測試+ 一些心得
ROG Strix G15 G513QM 開箱 潮流黑 特仕版 使用 分享 輕測試+ 一些心得
ROG Strix G15 G513QM 開箱 潮流黑 特仕版 使用 分享 輕測試+ 一些心得
還我intel無線網卡~~~~


3.遊戲效能測試,跑大家都在用的軟體測試,內容有點看不懂,不過整體分數還算不錯就是了,實際上玩2077也非常順...
ROG Strix G15 G513QM 開箱 潮流黑 特仕版 使用 分享 輕測試+ 一些心得
ROG Strix G15 G513QM 開箱 潮流黑 特仕版 使用 分享 輕測試+ 一些心得
ROG Strix G15 G513QM 開箱 潮流黑 特仕版 使用 分享 輕測試+ 一些心得
ROG Strix G15 G513QM 開箱 潮流黑 特仕版 使用 分享 輕測試+ 一些心得

用HDMI(圖看起來像DP?)外接螢幕就變成真3060(待確認),用type-c就用軟爛AMD內顯(待確認),然後用筆電的時候是3060>AMD內顯>螢幕,所以外接HDMI螢幕應該可以徹底解放3060的畫面呈現效果(待確認,也有人說要TYPEC轉DP 好亂啊~~)。
ROG Strix G15 G513QM 開箱 潮流黑 特仕版 使用 分享 輕測試+ 一些心得


3.相信大家很好奇,升等的記憶體是甚麼廠牌,很可惜,我用軟體跟dos指令都查不到,之後更換SSD的時候本文會再補...
ROG Strix G15 G513QM 開箱 潮流黑 特仕版 使用 分享 輕測試+ 一些心得
ROG Strix G15 G513QM 開箱 潮流黑 特仕版 使用 分享 輕測試+ 一些心得
ROG Strix G15 G513QM 開箱 潮流黑 特仕版 使用 分享 輕測試+ 一些心得

3.SSD真相破...這應該是我覺得這次最雷的,想說ROG特仕版,給我升級的512G應該至少是美光或WD之類的吧,不可能給其他阿煞不辱的....結果

我錯了!!!!!!!!!!! 以下真相小心服用

C槽是三星,OK...速度中庸,系統槽麻~沒差
ROG Strix G15 G513QM 開箱 潮流黑 特仕版 使用 分享 輕測試+ 一些心得
ROG Strix G15 G513QM 開箱 潮流黑 特仕版 使用 分享 輕測試+ 一些心得

D槽跑出一個沒看過的HS牌,跑分竟然比三爽的還高,讓我當下以為是甚麼先進的牌子
ROG Strix G15 G513QM 開箱 潮流黑 特仕版 使用 分享 輕測試+ 一些心得
ROG Strix G15 G513QM 開箱 潮流黑 特仕版 使用 分享 輕測試+ 一些心得

結果上網查了一下"海康HIKVISION E2000".....靠邀,是來自帝國的善液阿..........過去發生換顆粒偷料的事情...但是如果沒有查,其實不會那麼不舒服,因為遊戲玩起來讀取真的很快,主要是空間不夠用,所以打算買個三星970 evo plus 1t來換,很想換Gen4的,但是不確定本機是否支援,還是保守買Gen3的SSD,等換SSD時在順便看一下幫我升級的16G+16G到底哪來了....這次經驗,我以後應該不會買所謂EC通路特仕版....自己換比較實在...

ROG Strix G15 G513QM 開箱 潮流黑 特仕版 使用 分享 輕測試+ 一些心得
512g裝幾個大作就要爆啦

ROG Strix G15 G513QM 開箱 潮流黑 特仕版 使用 分享 輕測試+ 一些心得
ROG Strix G15 G513QM 開箱 潮流黑 特仕版 使用 分享 輕測試+ 一些心得
從沒想過可以在筆電玩到莎木3跟3A強作啊! 科技真得嚇死人,也沒想到竟然有買筆電還比組桌電來的方便且更有CP的一天...(顯卡難潮)。

三、使用實際現況或突發事件(隨時補)

-附1:在使用上,還是有DPI顯示的問題,應該是window10的老毛病,就是有些程式字會糊糊,本文有些圖片糊糊的就是因為這樣,所以部分程式要一個一個設定相容性DPI設定...或是用windows DPI fix修復....。

-附2:大部分程式都預設AMD內顯運作,可以到拉麵軟體一個個設定拉麵運作,不過有時候ASUS軟體會跳出訊息"部分程式GPU運作中,若要節省電力#$%^&*"的訊息。

-附3:開機時有被ROG"金屬刀鋒聲"嚇到...可以從ASUS的軟體關掉...如果小孩子在睡了,開箱新機要注意。

-附4:之前有看到網友再說這台螢幕色域的問題,個人因為是從商務電腦跨來使用,所以整體上是加分的,之後有用HDMI接過2.3次dell的高色域螢幕,就有差別了,所以玩大作或是想享受高清影像,外接螢幕可能是最佳解方,工作上畫面呈現還是優於商用筆電。

-附5:外接HDD硬碟會自動休眠,已經從系統設定(裝置管理員)USB設備硬碟不休眠了,但是還是給你休眠,原本用商務機跟桌機外接HDD都不會自動休,HDD品牌為seagate的 10T*1與14T*1,WD的10T,外接盒seagate4T狼+WD紫標2+3TB 都有一樣情形....一直給你外接硬碟休眠睡覺= =,只有外接SATA intel 535固態硬碟才沒休眠.....求神人救命...(7/15: 還是沒辦法解決,只好用KeepaliveHD軟體,設定每27秒寫一下小檔,避免外接硬碟休眠.....)

-附6:7/8更新,買泡麵送筆電~阿不是,買筆電送泡麵~~~~收到ROG筆電註冊禮"聯名特仕版花雕雞麵",送碗裝的看起來就爽~~~~
ROG Strix G15 G513QM 開箱 潮流黑 特仕版 使用 分享 輕測試+ 一些心得
ROG Strix G15 G513QM 開箱 潮流黑 特仕版 使用 分享 輕測試+ 一些心得

-附7:7/9更新,因為買太多大作,那個來自紅軍的善意512gb SSD不夠用,所以買了三爽的970 evo plus 1tb來換,順便看一下特仕版記憶體是哪個廠牌,也讓像我一樣想要自己升級筆電及勇者參考....以下每張圖上方文字輔助說明

首先把它翻肚,解開所有螺絲,要注意的是它有三種不同規格螺絲,等等鎖回去不要鎖錯而滑牙~
ROG Strix G15 G513QM 開箱 潮流黑 特仕版 使用 分享 輕測試+ 一些心得

螺絲鬆開後,用這個不知道叫甚麼的工具(買手機電池送的),慢慢把它的接合縫隙劃開,以前沒這工具的時候,都是用一字螺絲起子做類似的事情,結果到處都是刮傷....
ROG Strix G15 G513QM 開箱 潮流黑 特仕版 使用 分享 輕測試+ 一些心得

撬開後會看到上半部的主要元件部分跟下半部的電池部分,要注意這台沒有2.5吋磁碟接口喔! 然後我沒把蓋子拿起來拍完整照片是因為它有兩條RGB的電源線連著,然後我又不知道怎麼拆,所以之後都是蓋子連著的狀況下作業。左下方紅色那個就是今天的汰換目標~
ROG Strix G15 G513QM 開箱 潮流黑 特仕版 使用 分享 輕測試+ 一些心得
電池很大,應該是沒2.5吋空間的原因
ROG Strix G15 G513QM 開箱 潮流黑 特仕版 使用 分享 輕測試+ 一些心得

然後先驗名特仕版記憶體正身一下,是科賦 KLEVV NB DDR4-3200 16G,另外一個記憶體被大面積的鋁片黏著拆不了,不過有很大機率是不同牌..沒道理同牌一個有散熱片另一個沒有吧~估狗了一下它是用海力士的顆粒,好吧....以後我還是自己升級好了~
ROG Strix G15 G513QM 開箱 潮流黑 特仕版 使用 分享 輕測試+ 一些心得


善液貼了一個很大的沒有散熱功能的紅色貼紙? 螺絲鬆開,輕輕把它提起~~掰掰
ROG Strix G15 G513QM 開箱 潮流黑 特仕版 使用 分享 輕測試+ 一些心得
ROG Strix G15 G513QM 開箱 潮流黑 特仕版 使用 分享 輕測試+ 一些心得


然後掀開箱新主角,正面保固貼
ROG Strix G15 G513QM 開箱 潮流黑 特仕版 使用 分享 輕測試+ 一些心得
ROG Strix G15 G513QM 開箱 潮流黑 特仕版 使用 分享 輕測試+ 一些心得

單面有顆粒而已,背後是個薄型散熱片
ROG Strix G15 G513QM 開箱 潮流黑 特仕版 使用 分享 輕測試+ 一些心得

然後為了加速它散熱效果,去蝦皮用30幾塊買了一組薄型鰭片+導熱矽膠+橡皮筋,然後跟SSD的顆粒那面合體~
ROG Strix G15 G513QM 開箱 潮流黑 特仕版 使用 分享 輕測試+ 一些心得
ROG Strix G15 G513QM 開箱 潮流黑 特仕版 使用 分享 輕測試+ 一些心得

然後就......靠邀....悲劇了,高度太高,被蓋闔不上,在此也提供買這台是沒辦法幫SSD上散熱鰭片的紀錄,也許可以買那種散熱貼吧...
ROG Strix G15 G513QM 開箱 潮流黑 特仕版 使用 分享 輕測試+ 一些心得

因為剛剛的事件,所以裸身入洞~
ROG Strix G15 G513QM 開箱 潮流黑 特仕版 使用 分享 輕測試+ 一些心得

基本上大致完成了,接下來把剛剛D盤約300G的資料移到新的1TB裡,當作壓力測試,看看溫度變化...
因為我把google快取設在D槽,所以一般看網路影片,溫度大約45~50度飄移(照片候補上)
ROG Strix G15 G513QM 開箱 潮流黑 特仕版 使用 分享 輕測試+ 一些心得

一開始連續寫入29GB,來到59度
ROG Strix G15 G513QM 開箱 潮流黑 特仕版 使用 分享 輕測試+ 一些心得

連續寫入80GB,還是59度
ROG Strix G15 G513QM 開箱 潮流黑 特仕版 使用 分享 輕測試+ 一些心得

連續寫入234GB,到達60度,硬碟軟體也跳出警告音,三爽的魔術師管理軟體也跳警告
ROG Strix G15 G513QM 開箱 潮流黑 特仕版 使用 分享 輕測試+ 一些心得
ROG Strix G15 G513QM 開箱 潮流黑 特仕版 使用 分享 輕測試+ 一些心得

連續寫入277GB,到達最高溫61度,之後就沒再升高了~
ROG Strix G15 G513QM 開箱 潮流黑 特仕版 使用 分享 輕測試+ 一些心得
ROG Strix G15 G513QM 開箱 潮流黑 特仕版 使用 分享 輕測試+ 一些心得
最後順利移轉完成~

速度就跟這顆訴求差不多,然後剛剛copy檔案的時候也發現,它都按照一開始的預估時間完成轉移,代表連續寫入300多G都還不會寫到它的真實顆粒(因為若寫到真實顆粒速度會驟降,時間會變長),會不會是它的快取優化的很好,這個倒出乎我預期...
ROG Strix G15 G513QM 開箱 潮流黑 特仕版 使用 分享 輕測試+ 一些心得

-附8:7/15更新,敗入rog arion,簡直著了ROG的魔....就直接上圖了....
ROG Strix G15 G513QM 開箱 潮流黑 特仕版 使用 分享 輕測試+ 一些心得
ROG Strix G15 G513QM 開箱 潮流黑 特仕版 使用 分享 輕測試+ 一些心得
ROG Strix G15 G513QM 開箱 潮流黑 特仕版 使用 分享 輕測試+ 一些心得
ROG Strix G15 G513QM 開箱 潮流黑 特仕版 使用 分享 輕測試+ 一些心得
ROG Strix G15 G513QM 開箱 潮流黑 特仕版 使用 分享 輕測試+ 一些心得
ROG Strix G15 G513QM 開箱 潮流黑 特仕版 使用 分享 輕測試+ 一些心得
ROG Strix G15 G513QM 開箱 潮流黑 特仕版 使用 分享 輕測試+ 一些心得
ROG Strix G15 G513QM 開箱 潮流黑 特仕版 使用 分享 輕測試+ 一些心得
金屬質感非常的好,剛好拿來放那顆來自對岸的512G善液

跑type-c
ROG Strix G15 G513QM 開箱 潮流黑 特仕版 使用 分享 輕測試+ 一些心得

跑USB 3.2
ROG Strix G15 G513QM 開箱 潮流黑 特仕版 使用 分享 輕測試+ 一些心得
現在拿來放一些不用讀地圖的遊戲大作~用type-c讀取感受不到差異

-附9:7/16更新,用報廢手機的散熱銅片改善M2 SSD散熱
前情提要,主要是三爽的970 evo plus溫度都在45~55度間飄移,雖然不會真正影響功能跟壽命,但每次開他的魔術師軟體,都被提醒溫度稍高,有點不舒服,然後網路的散熱鰭片又放部下,身為處女座的我,就進行下計劃,先圖後說明
ROG Strix G15 G513QM 開箱 潮流黑 特仕版 使用 分享 輕測試+ 一些心得
身在偏鄉工作,沒甚麼地方買銅片之類的零組件,於是我把腦筋動到HTC常常過熱的報廢機,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終於打開(真的非常難開,以前組裝品質真的很好)...然後把零件挖一挖,果然有一大片散熱銅片,把散熱銅片挖出~

ROG Strix G15 G513QM 開箱 潮流黑 特仕版 使用 分享 輕測試+ 一些心得
然後拿出三爽SSD本體,小心翼翼把標籤撕起來,一撕破五年保固就沒了,再把導熱矽膠剪成控制晶片一樣大小貼上,下面的顆粒我順便貼一個,好強化稍待我要貼上的銅片結構穩定性

ROG Strix G15 G513QM 開箱 潮流黑 特仕版 使用 分享 輕測試+ 一些心得
ROG Strix G15 G513QM 開箱 潮流黑 特仕版 使用 分享 輕測試+ 一些心得
ROG Strix G15 G513QM 開箱 潮流黑 特仕版 使用 分享 輕測試+ 一些心得
上銅片,然後則一些立體形狀增加它散熱結構增加它散熱,放回去原位,旁邊C槽的三星SSD也進行類似工作,不過黑色那一片東西還是蓋上銅片(不敢它撕下來),題外話,C槽那個原廠的三爽512GB整片SSD只有一個顆粒....

ROG Strix G15 G513QM 開箱 潮流黑 特仕版 使用 分享 輕測試+ 一些心得
撕下來的標籤我斜貼在電池後方,主要是因為比較好保管+電池後面有泡棉貼條,下次要把它撕起來會很好撕又不會破

ROG Strix G15 G513QM 開箱 潮流黑 特仕版 使用 分享 輕測試+ 一些心得

最後驗收,效果卓著!!!!原本待機970 evo plus在45~55度間飄移,現在直接降到3X度(一樣有散熱底座),還比C槽的的溫度低很多....任務大成功....好想把背後的散熱孔鑽一鑽阿....!!!!


-附10:7/17更新,ROG正式入教,開箱rog pugio ii wireless
買G513QM送的滑鼠雖然是電競滑鼠,但是用起來手感太扁平,側邊又太銳利,因為之前是用G牌的G400S用了應該五年了,手感比較圓潤厚實,一直很不習慣贈品的電競滑鼠,所以先做了功課鎖定這款,剛好在共碩官網抽到100元折價,就買了這個三模的滑鼠,這樣有線無線都可以自在使用,先圖後說明
ROG Strix G15 G513QM 開箱 潮流黑 特仕版 使用 分享 輕測試+ 一些心得
ROG Strix G15 G513QM 開箱 潮流黑 特仕版 使用 分享 輕測試+ 一些心得
ROG Strix G15 G513QM 開箱 潮流黑 特仕版 使用 分享 輕測試+ 一些心得
ROG Strix G15 G513QM 開箱 潮流黑 特仕版 使用 分享 輕測試+ 一些心得
然後那個封口貼紙沒貼好,搞得好像被人開封過一樣,讓人有點不快

ROG Strix G15 G513QM 開箱 潮流黑 特仕版 使用 分享 輕測試+ 一些心得
外觀有半透明感覺,剛好很喜歡這種感覺

ROG Strix G15 G513QM 開箱 潮流黑 特仕版 使用 分享 輕測試+ 一些心得
接收器藏裡面,裡面結構非常好看

ROG Strix G15 G513QM 開箱 潮流黑 特仕版 使用 分享 輕測試+ 一些心得
ROG Strix G15 G513QM 開箱 潮流黑 特仕版 使用 分享 輕測試+ 一些心得
附贈額外一組那個可更換的喀哩咖哩跟側邊按鈕更換器,左右都有側按鈕,左撇子的福音,不過像我只會用一顆側按鈕,所以就把其他更換成平面的鈕扣(磁吸很好換),然後附上敗家之眼的又厚貼紙又硬的貼紙,以及多付一片燈光模,可以裁切讓滑鼠原本亮敗家之眼的地方變成自己的圖案

ROG Strix G15 G513QM 開箱 潮流黑 特仕版 使用 分享 輕測試+ 一些心得
ROG Strix G15 G513QM 開箱 潮流黑 特仕版 使用 分享 輕測試+ 一些心得
上機,完成,手感厚重非常喜歡,這也是我目前這輩子買過最貴的滑鼠,希望他可以跟G牌的G400S一樣,陪我再戰5年


下一步應該會設計一些類似電馭粉風格的圖案,利用UV噴印噴在A面!!!
一起來把筆電當作四驅車改裝吧!!!
買513QM的好處是可以亂改,萬一壞掉不會那麼心痛,733QR以上就不敢亂玩啦
之後上UV噴印再開另一篇文啦~不然這篇會變又臭又長XD

以上分享希望能讓這種非重度遊戲的商務人士得到相關資訊
---------------------------------------------------
四、後記將更新....
2021-07-04 22:04 發佈
tomcutetomcute wrote:
這算人生活到30幾歲(恕刪)


特仕版基本上就是一些店家拆過
加上一些其他非原廠料件的機種
其實真的也沒有甚麼
但是只有一台的話
會不會是其他客戶買的退掉的機器呢
請問這是電腦家的特仕版嗎?
恭喜,看得很過癮
我買蝦皮華碩官方的升級ssd也是同一張。另外想問您外接螢幕是dp還是HDMI,看畫面似乎dp才有獨顯直連,想確認一下
l27721197

獨顯直連建議type-C to C 比較沒問題!

2021-07-05 20:49
tomcutetomcute

嗚嗚 已經買了typeC to DP接頭測試了

2021-07-05 22:08
感謝樓主分享嘍,g513能跑一些大作不意外,體驗感覺也不錯👍
tomcutetomcute

算第一次買電競系列,所以我蠻驚訝的 哈

2021-07-05 12:37
jycn wrote:
我買蝦皮華碩官方的升(恕刪)



樓主截的NVIDIA螢幕連結圖是筆電本身的螢幕是跟AMD內顯連接的並不是外接螢幕!
獨顯直連應該是要接Type C USB 3.2 Gen 2的孔位
至於為啥樓主截的圖左邊是Display Port,請看下圖:





所以筆電的1x Type C USB 3.2 Gen 2是整合了Power Delivery充電跟 Display Port 1.4影像輸出的,建議不要轉接而是type-C to C 比較沒問題!
tomcutetomcute

你的說法簡潔明瞭我馬上懂...官方說一堆名詞我反而不懂,感謝

2021-07-05 22:13
tomcutetomcute

7/15已測試 type-c 轉DP一樣可以獨立輸出~感謝您的資訊~

2021-07-16 21:20
我原以為只有賣車的才有什麼特仕版, 没想到筆電也有
查了一下這台G513好像還是原價送16G RAM+512SSD? 也是因為這樣的優惠到樓主才會直接出手吧
chih125

好像也沒便宜到多少?我5月中買,另外加16G和1TB SSD是47000元。

2021-07-05 22:55
tomcutetomcute

對喔....沒特別優惠,就當作給工程師幫我測試記憶體相容性的費用....XD,原本還想賭看看幫我升級的512GB是不是大牌,這樣我升級1TB還可以拆賣....

2021-07-06 8:37
特仕的尿性如此,不意外。
現在筆電各種缺,至少你有買到。
SSD不合意的拍掉,換喜歡的就好。
datsuro

RX6800M 12G VRAM跟均溫板真的滿誘人,既買之則安之,你手上有台G513QM不知道羨慕死多少人。

2021-07-17 17:27
tomcutetomcute

哈哈 老天保佑,話說,我也想搞一個土炮均溫板來試試...

2021-07-17 18:54
恭喜大大入手新機😆
tomcutetomcute

初入ROG,如姥姥入大觀園

2021-07-06 20:25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