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箱跟內箱有 ROG 大小眼, 外箱裡面還有一個電競背包.

從內箱取出主角 ROG STRIX G512LV, 上蓋個ROG 之眼現在不發光, 但保有雙方向線條拉絲所呈現出來低調的奢華感.

極限細緻的邊框搭配15” IPS 144Hz面板, 沒有視訊鏡頭及支援G-YNC技術, 但多數車坊工作室都還會外掛一個羅技小鏡頭來掃零件條碼或是配對用, 因為外接移動較方便.

鍵盤全區 RGB 背光, 連同筆電底部也支援燈光同步功能, 最右邊有一排編輯鍵, 但沒有設立實體的數字鍵.

雖然沒有設計數字實體鍵, 在觸控板上常壓 NumLK, 數字鍵區即浮現出來, 另外設有音量/麥克風/效能以及 ROG Armoury Crate 快捷鍵, 還有FPS遊戲用的WASD的全透按鍵, 方便光線不足的地方迅速定位.


ROG STRIX G512系列都是採用 Core i7-10750H, 顯示晶片從 GTX1660Ti / RTX2060 / RTX 2070, 若要再高可能要往西風之神系列尋找了, 全系列也都支援 WiFi-6 高速無線網路.


若當桌機使用….常駐的I/O都整理於後方(電源/網路/HDMI/Type-C), 從正面看起來也會十分整潔, 在左右兩側則是有噴射造型的出風口, 可從出風口看到散熱模組是全銅設計.

而在鍵盤兩側的部分, 左側有提供3個USB及1個TRRS 3.5mm耳麥孔, 右側多開了1個通風孔來強化散熱.


因為車籍維修資料真的很多, 光靠自身的512GB是不太能容納的, 索性拆起來研究一番, 原本應該是 2.5” 擴充槽改成可支援擴充2條 M.2 SSD, 若再加上原本的共有3個M.2槽可運用.


有擴充的2個M.2插槽, 但是要特別留意的是“SSD1” 只能安裝PCI-E的款式, 若是走SATA通道的只能安裝在”SSD3” (下圖為安裝在SSD3的美光MX500)


有玩車的朋友都可以理解平價的汽車電腦診斷儀或是檢測儀大多是 Made in China, 安裝完在軟體上大多都會看到亂碼, 主要是編碼不同所造成.

碰到這種的也不用太擔心, 只要進去”日期、時間及地區格式設定 → 其他日期、時間與地區設定 → 變更日期、時間或數字格式 → 系統管理 → 變更系統地區設定”,選擇”中文(簡體,中國)” 重開機後就可以辨識出來了.


比較頭痛的就是驅動程式, PL2303 雖然可以在 Windows 10 x64下執行, 但版本眾多, 花了一些時間終於搞定啦, 反而 AMD 陣營的筆電平台會出現黃色問號, 我想這也是仍有一群人在 AMD 大軍強勢壓境時, 堅信選擇 INTEL 的主因.

使用 G12 OBDII 套件安裝在 ROG STRIX G512LV上順利讀取出汽車ECU資訊.





下一步除了擴充 M.2 SSD 來存放車籍系統資料外, 還打算自己貼類碳纖維的貼紙來做整機包膜, 不希望因為在車坊內動手而弄髒 ROG STRIX G512LV, 帶回家還是可以拿來打打電動

看過很多保養廠大部分的診斷電腦都是以 Thinkpad或是Dell為主, 但以喜歡玩車又愛玩電腦的朋友這些機種是無法滿足的, 光是縮小診斷電腦的軟體視窗要上網查個資料就會感受到頓挫感, 這次拿G512LV來進行實驗並與一些周邊接口與軟體的相容性測試都 PASS, 同時又可以在閒暇之餘開個遊戲消磨消磨時間, 大概是這次意外驚喜, 若你也喜歡玩車又愛玩電腦的, 或許也可以拿 ROG STRIX G512LV來玩玩看喔X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