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Google爬了一些文章,最終鎖定了SCAR 3跟HERO 3這兩台雙生兄弟機,不同的是SCAR 3的規格更高(20系列的顯),相較之下HERO 3的價格比較容易入手,哪天玩不了想賣也不會虧太多(大概吧…),網路上點一點就送來了。
借小孩玩具桌拍一下。

一邊拍小孩一邊在旁邊瞪我。

HERO EDITION,大概是怕弄錯。

筆電用一個很硬的盒子裝起來。

跟GX531、GX701不同,這個系列很低調。

ROG HERO 3從後面看。

有一整片散熱開孔的設計,延伸到兩側。

HDMI、網路、Type-C傳輸、電源孔都在後面。

USB孔全部都集中在左側,外加一個耳麥孔。

前面看起來很俐落,沒有什麼多餘設計。

從上往下可以看到指示燈,有四個燈號。

打開螢幕就可以感受到上蓋的立體金屬設計。

遠遠拍一招,細節不清楚就不好意思了。

原本以為15吋都會有數字鍵盤,電競筆電就完全沒用,讓右手跟鍵盤可以靠近一點。HERO 3又另外把數字鍵盤跟觸控板整合起來,按熱鍵就可以把觸控板當數字鍵盤用。

常用的Home、PgUp那些按鍵都設計在最右側,看文件蠻方便(買這台誰要看文件…=_=...)。

螢幕是144Hz的IPS面板,SCAR 3則是240Hz的,眼殘所以省起來。

第一次開機先拿變壓器出來充著用,上面也有ROG的圖案。

ROG STRIX的字樣印在螢幕下方。

剛剛提到可以當數字鍵盤用的觸控板,貼紙有點捨不得拆。

鍵盤可以自訂,但我還沒摸出來怎麼弄,WASD方向鍵有特別做出來。

窄邊框真的很有感覺,視野只有一個「大」字。

然後桌子就變成這樣了…附贈的滑鼠也接一下。

配件也給了蠻多,除了可以自己改SATA大容量SSD/HDD的線材之外,還有Keystone的配件。

不太會弄gif動畫,就這樣吧。Keystone簡單說就是個人化的一個小配件,可以跟內部軟體整合一起用,自訂蠻多特效或是功能等等。

然後還有送一個ROG背包,剛買不用擔心沒背包保護。

一開始本來選的是SCAR 3,仔細比較規格之後決定改選HERO 3,主要是我不需要太高級的顯卡,有一定效能即可,但外型部份兩者非常接近,所以入手HERO 3對我自己來說,負擔不會太大,也可以取代家裡老桌機、省一點空間出來做別的愛好。實際用兩個禮拜大概的感覺是:
- USB都設計在左邊乍看之下不太好用,但右手用滑鼠的確不會卡,不用刻意保持距離,應該是有一些玩家反饋的結果。
- 網路、HDMI、電源設計在後面真的很棒,雖然機器長了一點,但是一定比接在左右兩邊都好。
- 燈光效果我覺得背光鍵盤對我蠻有用,不過環繞燈光就還好,可能就個人喜好問題。喜歡潮的話可以放音樂「東資東資」看看,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 Intel+1660Ti+夠大的m.2 SSD,對一些剪輯、遊戲而言都夠了。娛樂沒問題,要拼生死還是去組桌機咖實在。
- 重量個人覺得帶上變壓器有點重,可能以後辦公室放一個家裡放一個吧,雖然開車只要背一小段,但我不想帶變壓器…
多拍兩張新機沙龍照…請大家笑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