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筆電的本職學能和專業能力對asus筆電有甚麼好處跟幫助 讓我來分析給你知道

asus在台灣是市佔近半的筆電品牌
可以說在台灣是最多人買也最多人賣的一個品牌
同一台筆電同型號同規格在那邊買有沒有差異呢
除了價格的因素之外還有那些是可以考慮的呢
網購通路目前都可以刷卡分期,甚至還有紅利刷卡金甚麼的可以拿
還有些的退換貨非常的方便容易,甚至分期買下來都還要更便宜
如果在那邊買真的都沒有差的話,是否配合網購的活動檔期購買是最好的呢

其實大部份的筆電產品都是高度成本要求的產品
特別是ASUS的產品是有分很多種系列和等級的公司
平價的機種其實都有相當大的調整優化空間和可能的

筆電的本職學能和專業能力對asus筆電有甚麼好處跟幫助 讓我來分析給你知道
同樣的一個I7-8750H CPU 在不同的功耗和優化電壓的跑分實測圖
基本上ASUS的筆電大多CPU的供電設計都是相當的到位的

筆電的本職學能和專業能力對asus筆電有甚麼好處跟幫助 讓我來分析給你知道
這是FX505GE的圖,基本上就是標準省成本的串燒散熱設計

筆電的本職學能和專業能力對asus筆電有甚麼好處跟幫助 讓我來分析給你知道
原廠的狀況其實就可以讓R15的測試跑的非常的漂亮
跑分高達1162CB,但是真的這一台的效能有那麼好嗎,最高溫度也不到90度C
如果你看到這樣的測試應該會覺得很棒,因為跑分比微星的GE75 8SG還要高
一樣的CPU所以我們可以說這一台FX505GE比較好嗎
很可惜真實的狀況,並不是這樣的,因為玩遊戲的時候CPU的功耗會連45W都頂不住(只有35W左右的能力)
在加上這一台的供電設計是足夠的,可以讓CPU跑到79.44W
但是供電的散熱是完全沒有處理的,所以45W以上的供電撐不了1分鐘
看一下上一張圖就可以看到,電感是沒有任何散熱處理的
也沒有進氣的風道會經過在實測GPU滿載大約就是剩下能讓CPU跑在32-35W那邊了
如果你看到的是這一張測試圖的話,是否可以說這一台可以跑79.44W
然後R15的效能是1162CB的高分,效能表現非常的好

筆電的本職學能和專業能力對asus筆電有甚麼好處跟幫助 讓我來分析給你知道
事實上同一台筆電,經過了散熱加強優化調整處理之後
一樣的R15跑分是可以這樣的,1230CB的分數,比原本的1162CB高了一點
但是沒有很多,所以是否可以說差距不大沒有甚麼必要呢
事實上並不是這樣的喔,最高溫度剩下只有到71度C了
最高功耗也只有來到了52.53W,這些差距又帶表了甚麼呢
1230CB對比1162CB是成長為1.0585倍的效能
52.53W對比79.44W也就是能耗只有0.6613倍
能源利用效能比:1.0585/0.6613所以成效比成長了1.6倍
這是非常大的差距阿

其實差距還遠不只有這樣而已
因為原廠的狀況在雙燒時CPU大約只能跑到32-35W那邊而已
因為這個CPU跑R15要跑到1230CB的話,功耗肯定要超過79.44W
我們也有做過測試CPU燒機45W大約也只能撐1分多鐘就會因為過熱掉電
筆電的本職學能和專業能力對asus筆電有甚麼好處跟幫助 讓我來分析給你知道
就算我們想辦法針對CPU的供電加強散熱,也很難讓供電能長時間拉到80W那邊去的
但是如果是優化調整之後的狀況52.53W的話,在散熱加強處理上面就簡單容易的多了

FX505系列算是ASUS銷售的主力機種之一,且推出到現在已經很長的一段時間了
如果重視本職學能跟專業服務能力的人或是店家,這些他們應該都要知道的才對
同樣的一台筆電如果玩一樣的遊戲,一個溫度最高是92度C然後CPU只能跑32W
一個是最高溫度82度C然後CPU可以跑到45W的功耗,且能效比還比較高
相信大家應該都能知道那個狀況的體驗會比較好吧

筆電的本職學能和專業能力對asus筆電有甚麼好處跟幫助 讓我來分析給你知道
這是FX505GE經過處理之後的實測圖,有這一台筆電的可以跑一樣的測試比較看看

在標準電壓處理器的筆電從上面可以看的出來
FX505GE原廠的狀況CPU效能輸出在遊戲或是雙重載應用的瓶頸是比較大的
如果本職學能足夠且具備XTU調整能力是可以調降電壓優化使用效能
如果具備拆機和散熱加強的能力,就可以想辦法處理讓散熱變好
對使用者來說就可以有更好的遊戲效能體驗和更低的運作溫度不但體驗會比較好
機器的壽命理論上也是會加強的
本職學能足夠經過測試就可以了解長時間CPU的效能除了CPU本身的散熱之外
CPU的供電也是關鍵,想辦法處理之後這一台筆電其實可以讓CPU長時間工作在60W以上
當然這時候GPU要低負債才有辦法做到,其實很多的專業工作使用都是這樣的
長時間45W和60W的效能差距是明顯的,如果是用的到的專業工作者,工作效率的提升將很有幫助

筆電的本職學能和專業能力對asus筆電有甚麼好處跟幫助 讓我來分析給你知道
在來看看U版處理器的X560UD這一台 I5-8250U+GTX1050的筆電
散熱設計很特別,風扇沒有直接連在散熱片上面
是用機構做成風道的方式處理,會犧牲一些散熱的效率
但是可以降低灰塵的累積量,還有風道的氣流對供電元件的散熱會有幫助

筆電的本職學能和專業能力對asus筆電有甚麼好處跟幫助 讓我來分析給你知道
這一台的問題在那邊呢,R15的跑分698CB,一樣非常的漂亮
看過上面的說明應該也可以知道這一台更是串燒的設計
單單I5-8265U的R15測試,功耗就快40W了,最高溫度87度C

筆電的本職學能和專業能力對asus筆電有甚麼好處跟幫助 讓我來分析給你知道
在更換散熱膏和優化調整電壓降90mV之後用AIDA64選相對負載輕的STRESS CPU+GPU燒機
可以看到CPU功耗要壓到25W才能壓的住,因為這一台不是高階電競筆電
所以應該比較少會遇到燒FPU那樣的重度負載狀況,如果遇到就算優化後也大約只有15-17W左右

筆電的本職學能和專業能力對asus筆電有甚麼好處跟幫助 讓我來分析給你知道
原廠的運作功耗策略,可以看到都是44W,這樣在很多的使用上面都是會讓CPU撞溫度牆的
撞溫度牆就會耗用IO資源影響使用體驗或是遊戲體驗

經過了以上的測試之後我們就可以了解這一台筆電的散熱能力
和優化調整之後的可能成長,本職學能跟專業服務能力足夠的話
就可以針對不同的使用方式做不同的優化設定讓使用者更好用
這一台筆電就算經過了散熱加強之後,其實還是壓不了44W的CPU功耗長時間運作
但是短時間睿頻功耗PL2是可以壓的住44W的
所以我們可以把PL1長時間功耗下修到35W,這樣在GPU低負載下的使用就很OK了
透過電壓的優化調整之後,其實效能會比原本的要高上不少
適合拿來影片轉檔編修或是需求CPU高負載效能的人
如果是玩遊戲的話,我們剛才的測試已經知道長時間功耗不能高過25W了
且很多遊戲的負載狀況還會在高一點的所以如果是經常玩遊戲的使用者
PL2=28,PL2=20W,電壓調降90mV會是我的建議值
全原廠的狀況下吃重效能的遊戲經常會因為溫度太高撞溫度牆最後CPU被壓回15W運作
這樣大家應該知道撞溫度強的時候體驗差,被壓回15W效低低了一樣不會太好

筆電的本職學能和專業能力是可以幫助使用者有更好的使用體驗的
也是筆電銷售產業未來跟大型電商做出差異的關鍵
讓客戶使用體驗更好,就會有相對的優勢和價值
如果是這個業內的人,反正每天都要接觸筆電
為什麼不想辦法增加筆電的本職學能和專業能力呢
可以幫助客戶的地方是非常的多的,同時也讓自己成長
2019-06-21 18:02 發佈
答達大師 wrote:
在更換散熱膏和優化調整電壓降90mV之後用AIDA64選相對負載輕的STRESS CPU+GPU燒機




如果想要重塗散熱膏,
可以選擇坊間一支 30 元的產品嗎?
我個人不建議使用一隻 30 元那種比較低劣的導熱膏.

事實上來說 : 導熱膏針對其材質特性不同, 影響的差距其實不小.

一般在市面上可以買的到的 CoolMaster 所出的 MasterGal PRO 就已經算是等級很好的產品.

理論上來說 : 更換散熱膏配合 Intel XTU 就可以讓系統擁有不錯的表現, 對於需要極限效能的重度使用者來說更有這方面的需求.

但就事實來說 : 雖然對於極致玩家而言是無可厚非的, 但是它違反品牌電腦對商品的保固政策.

雖然這樣說有一點對不起大師, 但這是不可改變的事實.

筆記型電腦如果自行更換導熱膏, 可能需要承受因為散熱設計改變所導致的保固條件改變.

所以, 商品如果過保固 : 愛怎麼玩就怎麼玩, 沒有任何人會去阻擋你追求極致效能的慾望.

但如果商品是在保固內 : 如果不是對極致效能有著狂熱的渴望, 我建議大家在保固內還是找原廠做處理.

畢竟你買一台筆記型電腦, 有問題就是希望原廠能在所有硬體問題時能協助你處理到好.

當然 : 如果你是極致效能的狂熱者, 你願意承受商品過保固的風險, 你也可以有更好的選擇.

就像桌上型電腦, 甚至使用液態氮來做為冷卻系統的處理, 這也都是另類的選擇.

提供大家參考看看.

本名 : 許德龍, 擅長於電腦系統規劃及疑難排解. 康允企業有限公司及DELL客製化原廠業務合作夥伴
Delengkimo wrote:
我個人不建議使用一...(恕刪)


D大你做那麼久了
你確定ASUS的筆電更換散熱膏會影響保固嗎
怎麼很多人都沒有影響呢
過去也有看過你說用X1的散熱膏幫人處理阿
現在知道X1的沒有比較好用了吧
能學習成長是非常的好的

另外我並沒有特別鼓勵追求極限喔
反而是ASUS的筆電機種出機狀況跑的可能就比大部份我做的還要高了


這是ASUS的G531GU的TURBO模式
R20的跑分2827CB,真的跑的很極限了阿
最高溫度跑到了96度C,最高功耗跑到了89.807W的高功耗
我這邊出機大部份都不會弄到那麼極限的喔


真的就是原廠的設定喔
這就是原廠的G531GU的真實表現喔
看起來ASUS原廠的設定是跟我們的方向挺接近的阿


不過我這邊如果要上高效能不論是CPU和CPU的供電我們都會更用心在溫度的表現
對了這一張是捷元的15H我這邊的實測,有上液金
且我們確定回送只要不是液金的問題造成損壞不影響保固


G531GU這一台就算是更換了散熱膏也加強了也做了電壓優化散熱跑R20
跑到了3018CB溫度最高95度剛好摸到溫度牆

其實這2張G531GU的R20實測圖內還有很重要的資訊
就看D大願不願意幫忙我解說給大家知道了解囉
答達大師 wrote:
你確定ASUS的筆電更換散熱膏會影響保固嗎


不只是華碩, 只要你在市面上看的到的品牌都會影響保固.

答達大師 wrote:
怎麼很多人都沒有影響呢


沒有遇到並不代表沒有影響喔.

畢竟這要剛好是因為散熱機制出狀況時才會看到.

而且, 它的影響範圍其實就受限於主機板和 CPU 這兩個部份.

遇到機率很低, 但不代表沒有影響.

答達大師 wrote:
對了這一張是捷元的15H我這邊的實測,有上液金
且我們確定回送只要不是液金的問題造成損壞不影響保固


對捷元原廠來說, 其實那個行為算是影響保固的.
只是你用店家的能力去蓋括承受.

也不只捷元, 你所銷售的所有品牌只要有施作的, 都是如此.

老實說, 我真的蠻佩服你可以把 DIY PC 應該要有的觀念拉到筆記型電腦上.

並且你也確實弄到了某一個水準.

這是一個事實, 也值得另人稱讚.

但是這不代表某些事實應該要被隱暪.

答達大師 wrote:
G531GU這一台就算是更換了散熱膏也加強了也做了電壓優化散熱跑R20
跑到了3018CB溫度最高95度剛好摸到溫度牆


你不覺得這個就是極限玩家所追求極限效能的終極奧義嗎 ?

這個行為和超頻玩家在達成超越 5Ghz 時的狀態有什麼不一樣呢 ?

我換一個角度來說好了.

相信大家都知道 Intel 有一個技術叫 SpeedStep (AMD 叫 PowerNow)

它的作用就是主動偵測處理器的溫度及狀態, 依照當下處理器的溫度和狀態去決定系統的工作時脈與效能.

工作溫度越高, 電腦的時脈就會降低; 反之, 工作溫度低, 系統效能就會升高.

自古以來, 許許多多的極限玩家為了達到最高效能, 用盡各種不同的手段去避免處理器去撞到 Intel 所設定的溫度牆及達成最高效能的目的.

你的做法其實和他們是一樣, 並沒有什麼不同.

唯一不同點 : 你用的方法是利用液態金屬做為傳導媒介去降低工作溫度.

相較於液態氮,水冷及其它方法 : 液態金屬無疑是最適合用在筆記型電腦上, 並且消耗成本最低的方法.

所以, 對於能夠達到這個成就及能力, 我很敬佩你.

答達大師 wrote:
ASUS 原廠的設定是跟我們的方向挺接近的阿


是的, 沒有錯. 你們的方向是很接近的.

因為品牌筆電現在也都以極限效能的方式去開發新的筆記型電腦.

所以, 以效能及方向的角度來說 : 你們確實是一樣的.

但是, 你們之間就是有一個地方不同 : 角色.

你是電腦的經銷商, 而 ASUS / MSI / Gigabyte 及捷元是品牌的系統商.

系統商可以用自己的品牌及資源去涵蓋所有因為方向所造成的 Bug 去做進一部的解決.

所以, 無論是在那個地方買到 ASUS 的商品, ASUS 會去部涵蓋解決.

但是, 你並不是一個品牌系統商, 而是一個經銷商.

所以, 你的服務, 僅限於跟你購買電腦的人來做服務.

其它人如果按照你所施作的方法, 但因為技術或其它問題導致於失敗時 : 他們必需要自行吸收所有的成本.

以同樣施作液態金屬為例 : 系統商可以出一台內含液態金屬施作的筆記型電腦, ASUS 就必需為這台電腦提供完整的保固期限內的條件.

但是其它人自行施作液態金屬失敗, 系統商會為其它人自行施作的失敗去提供完整的保固嗎 ? 不會

這個就是最大的差異點 !!

其實這個部份, 我從以前到現在都有和你說過 : 只是你都沒有接受過.

所以, 我甚至曾經和你建議你可以考慮找一個 OEM 廠去談, 把你設定為品牌系統商.

背負別人的品牌, 去做一個原廠不認可的事情.

雖然表現成績很亮眼, 但是不代表原廠的服務中心能夠認可你的這個行為.

這是一個建議, 希望你可以考慮看看喔.

本名 : 許德龍, 擅長於電腦系統規劃及疑難排解. 康允企業有限公司及DELL客製化原廠業務合作夥伴

Delengkimo wrote:
不只是華碩, 只要...(恕刪)


基本上為了反對而反對好或不好讓大家自己看吧
我們做的一直都是把該有的效能找回來
你應該知道筆電除了K版是沒有辦法超頻的
降電壓優化調整不只是效能的提升
更是節能環保的使用方式
且在一般的使用下除了更省電之外溫度也更低

優化調整並不是超頻請你要了解清楚
為什麼原廠會有一樣的方向
因為這些效能本來就是目前的CPU可以發揮出來的
其實ASUS的供電設計本來就是足夠的
最大的問題是在散熱的能力部份
過去做的更不足現在做的比較好一些了
當然就可以把該有的效能放出來了
所以現在ASUS的很多ROG以上的筆電都能跑到2700CB以上的跑分
那麼大的優勢你居然都沒有發現

還有就是那2張實測圖內是有非常重要的資訊的
D大你是疏忽了還是真的沒有能力解讀出來呢
另外我們的思想是人本價值跟你的物本價值是不一樣的
人本價值的價值在人,而不是在產品的本身
所以我們是加強本職學能和專業實作的能力
我們的價值幫能幫大部份的筆電加值
讓大部份的筆電可以有更好用更好的使用體驗
不只是你看到的效能部份,節能,低溫,更順暢
產品更耐用壽命更長,更好的使用體驗

過去你對液態金屬的講法到現在也已經修正了很多了
沒有錯華碩也導入了液態金屬,基本上證明我們過去講的很多都是對的
但是液態金屬真正更有用的方向是那些高效能的薄機
且我們也已經處理了超過1年半了,超過2千台的施作
上液金是一個技術門檻,目前我這邊是世界第一
你講的保固問題,如果是液金造成的就是短路燒毀
ASUS的做法是防護保護,因為他們還不夠了解液金,施作技法也還不到位
我這邊是利用各材料的物理特性,做到的是絕對的安全
我們自己也做過超音波清洗機的測試了
也有客戶高速摔車機器幾乎快要全毀液金施作安然無事
如果你做的到我們一定會給你很大的掌聲的


這是桌機的9900K,相信要找到其他開蓋之後的照片並不難
液金的施作是我們的強項,清除處理更是
因為我們就是最了解液金的電腦方面的專家
桌機的仟焊工藝我們都能夠處理了,筆電的液金當然沒有問題
就跟你沒有使用過液金是一樣的
當然如果液金漏出造成短路的燒毀是絕對有辦法判定的
可是我們的施作就是安全的,所以我們才敢無任何防護施做
這樣專業度的差距你應該有一點了解了吧

另外跟你說明一下,你下面這句話是錯的

"你的做法其實和他們是一樣, 並沒有什麼不同.
唯一不同點 : 你用的方法是利用液態金屬做為傳導媒介去降低工作溫度.
相較於液態氮,水冷及其它方法 : 液態金屬無疑是最適合用在筆記型電腦上, 並且消耗成本最低的方法."

液態金屬解決熱傳頻頸的關鍵並不是做為傳導媒介去降低工作溫度那麼單純
asus原廠用的暴力雄液態金屬的熱傳系數比我家老大自己調的高了1倍以上
更高的是酷冷博的產品,但是為什麼我的效果能比他們的更好
為什麼酷冷博的產品是效果最差的,你應該是沒有辦法去了解的
這中間因為就有要提到我們不能公開的部份所以沒有辦法對你明說了

問你一個簡單的問題吧
散熱膏為什麼乾了效果會差那麼多
其實散熱膏內大多是用矽油,它揮發了為什麼熱傳效果會差那麼多
其實散熱膏內真正導熱系數比較高的原料全部都還在喔
你做電腦那麼多年了,是否知道了解呢
這是第2個問題了

答達大師 wrote:
asus在台灣是市...(恕刪)



看大師那張8750H在不同供電瓦數跟不同優化電壓下的R20表現,真的是受益良多。
真的就像大師之前說的,如果供電不夠、散熱不夠,效能根本就...

不過說真的,一堆的開箱跟測試都沒有這些實際run時的功耗跟溫度
這樣根本就看不到實際時的表現啊,雖然有表可以參考,但是很難在買之前真的知道.....




Delengkimo wrote:
不只是華碩, 只要...(恕刪)


D大也是華碩的資深專家了,雖然看你都跟大師在爭論,
不過對於像XTU/液態金屬/清潔這些東西你也漸漸有一些說法與想法在改變,
到很希望你可以正面的回覆大師的問題
這樣對我們這些想要真正了解的人,也不至於在那些不良的店家騙了
看大師們在爭辯也是有助於學習對於不了解的部分,多謝二位~
我想, 你要表達的, 應該是在高時脈運作下, 當下的工作溫度依然很低的這件事情唄 ?

除此之下, 還有就是 PL1 電壓的的調整唄.

至於你說的傳導率不代表散熱功率, 我想是因為液態金屬本身的材質問題.

不同的金屬材料除了差異在熱傳導係數外, 耐用率是也液態金屬的一個門檻

事實上來說, 其實不同材質除了對傳導係數有差別, 結晶處理也成為液態金屬的麻煩.

所以, 如何延長液態金屬的使用壽命, 就成了第一道關卡.

另外, 液態金屬其實還有另一個相對風險, 就是對鋁的腐蝕性.

我相信胖哥這裡應該早已突破了這二道最難的關卡, 所以才能稱為世界第一.

這是可以值得稱讚的.


本名 : 許德龍, 擅長於電腦系統規劃及疑難排解. 康允企業有限公司及DELL客製化原廠業務合作夥伴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