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頭照慣例先來句 AMD YES !
從 AMD 推出 Zen 架構的全新 Ryzen 處理器,引爆 I A 兩家核戰後,應該有不少使用者希望在筆電上也看到 AMD 的出現,畢竟在此之前,無論是性能、功耗或是發熱量等等,都很難讓大廠有意願使用 A 家的 CPU 甚至是顯示卡,不過這都已經是過去了,先前華碩也有發布採用 Ryzen 5 的 FX505DY。
原本只是在等新的 16 跟 20 系列顯卡 TUF GAMING 筆電改款,逛 PCHome 的時候倒是意外發現了採用二代 Ryzen 7 3750H 的 FX505DU。

外箱有著斗大的 TUF GAMING 字樣以及 LOGO。

內附一個黑色筆電後背包。

配件包含變壓器、電源線說明書以及一隻電競滑鼠。


電競滑鼠型號為 M5,跟筆電一樣同屬 TUF GAMING 系列,採用對稱設計,提供兩顆側鍵,內建 RGB 燈光,可跟其他支援 AURA SYNC 的周邊進行連動,最高靈敏度支援至 6200 DPI。

筆電正面一覽,採用類似裝甲板的放射線條紋路,中間只有簡單的 ASUS 字樣,如果換成 TUF GAMING 的 LOGO 應該會更煞氣一點。

下緣轉軸部分跟 ASUS 的 ROG 系列同樣都做了開孔,露出內側的狀態指示燈,方便使用者在闔上螢幕的時候也能知道目前筆電狀態。

主要的出風口位於後側,可以隱約看到內側的紅色散熱片。

主要的介面都位於左側,除了充電孔之外,提供 2 組 USB 3.1 Gen1、1 組 USB 2.0,保留了傳統的 RJ-45 網路插槽,畢竟平常用習慣有線網路,要轉接也是很麻煩。視訊輸出則給了一組 HDMI 2.0,所以基本的 4K60 輸出也是沒問題。耳機與麥克風整合至同一個 3.5mm 插槽。

右側就只有散熱開孔跟一個 Kensington Lock 防盜鎖孔。

筆電底部一覽,防滑橡膠墊位於上下左右四個角落以及中央,並在周圍加上塑膠橫條,分散支撐壓力。

喇叭則位於底部前方左右兩側,跟散熱片一樣都是採用紅色的塗裝,增加視覺效果。


螢幕採用窄邊框設計的 15.6″ IPS 防眩霧面面板,原生解析度 1920 x 1080,具備 120 Hz 更新率,上方配有一組視訊鏡頭。

鍵盤部分提供獨立的數字鍵盤與電源鍵,觸控板則保持一般無數字鍵盤的設計,稍微靠向左側對齊輸入區中間,底板與上蓋同樣用了不少線條設計,並加上兩個方向的髮絲紋設計,增加立體感。

左方採用略為放大的 Ctrl 按鍵,並將 Fn 鍵配置於內側,WASD 按鍵採用全新的設計,相較於其他按鍵雷雕出文字與側面透光部分,WASD 則是相反過來,除了增加識別度之外,在 ABS 鍵帽塗層開始被擊穿之後也能有比較好的視覺外觀,算是蠻聰明的做法。

雖然左側已有 Fn 鍵,鍵盤右側依舊將視窗鍵 (Windows) 取代為 Fn,保留選單鍵,一方面也方便使用者單手操作靠右的組合鍵。方向鍵採用部份融入數字鍵盤的設計,並將背光亮度調整配置在上下鍵。

開機來感覺一下。

新的 WASD 按鍵背光實際亮起來的感覺,還不錯吧。
RGB 鍵盤整體的燈光效果可以參考上方影片。

硬體方面採用整合 Radeon RX Vega 10 內顯的 Ryzen 7 3750H 四核心處理器,搭配 Nvidia 新的 GTX 1660 Ti 獨立顯示卡,系統碟選用 WD 的 SN520 NVMe SSD 256G,另外配上 Seagate 1T 做為資料碟,後面執行一些測試軟體給大家參考一下效能。

CPU-Z 測試對照同為 4c8t 的 i7-7700k,單核與多核性能差不多有 7700k 的 8、9 成表現。

Cinebench R15,CPU 分數 778 cb,OpenGL 85.44 fps。

新版 Cinebench R20,CPU 分數 1730 cb。

SN520 應該是 WD Blue SN500 的 OEM 版本,用 CrystalDiskMark 測試效能,循序讀寫分別可以有 1722.7 MB/s 跟 1301.2 MB/s,跟零售版本的帳面數據差不多。

3DMark Time Spy,總分 5021,其中 CPU 拿到 3315 分,顯卡則拿到 5523 分。

PCMark 10,總分 4051,Essentials 6715,Productivity 5539,Digital Content Creation 4854。

Unigine Superposition 1080p high,分數 7816。

跑 Battlefield 5 稍微勉強一點,中等特效最高 77 張,最低 20 張,平均 68 張。

全境封鎖 2,高、中、低設定的平均張數分別是 53、61 跟 70 張。
這幾天玩的時候隨手錄的一小段影片。

這算是我第二次用 AMD 處理器的筆電吧,上一次已經是小筆電的時期了,這幾天使用起來感覺還算不錯,IPS 的霧面螢幕比起我的舊筆電少了反光問題又有 120Hz 的高更新率,加上窄邊框設計看起來也比較順眼,鍵盤跟觸控板的按壓手感也調整的蠻好的。比較不習慣的地方是之前用的是純 SSD 的商務筆電,不關機拿著走動習慣了,現在多了一顆傳統硬碟在裡面,有時候拿到一半才想起來,不知道會不會有影響。預設搭配的 8G 記憶體對於遊戲用途來說稍微少了一些,可能趁現在記憶體跟 SSD 便宜再補一隻 8G 上去,順便把資料碟也改成 SSD,看遊戲表現會不會更好一點,之後升級再來分享一下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