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偏好方便攜帶的13寸、主要用在出差時偶爾剪片與編輯文件。如果能自己更換SSD就更完美了,先前買的 MacBook Pro與Acer Spin 3除了重量偏重,都能很好的滿足這些需求。
不過時間一久,難免還是想要一台更輕量、用一般LCD(避免OLED烙印問題)的筆電,在搜尋的路上就入手了這台Acer SFL14-54M-760F的銀色版本,在摸到、看到展示機時鋁合金的質感加上不到一公斤的重量讓我覺得這台就是我要的,店員還有拿粉紅色的給我看,雖然高調得很漂亮,但最後我還是選了低調簡約感的銀色。
也順便拆機看看散熱、用料、擴充性與測試效能,帶大家看看這台輕薄商務筆電除了滿足我的需求之外,是否也能成為一款符合大家預算的實用選擇。

印著Acer的環保紙盒外包裝,在我以前入手Spin 3的時候就是這樣的優良傳統。

包裝內有裝著筆電的箱子、贈送的筆電包與有線滑鼠。

箱內有筆電本體、說明書與變壓器。

變壓器為群光A20-065N3A,以USB-C介面提供65W電力輸出。

SFL14-54M-760F筆電上蓋與機身為鋁合金材質,重量一公斤以內(999g),上蓋有拉絲處理。除了銀色以外另外還有一個高調好看的幻境粉配色,是推測為陽極氧化處理、金屬質感較高的粉紅色,也是值得去看看的。



SFL14-54M-760F連鍵盤的鍵帽也是銀的(有背光+字符透光),整機實際上手非常輕盈,重量重心分配合理。

可以開關的視訊鏡頭蓋,避免隱私問題,不需要再土炮貼便條紙了。
這個也凸顯出筆電本身就是商務導向的款式。

左側與右側I/O。
左側有2個USB-C、HDMI 1.4、USB3.2,其中一個USB-C旁有充電指示燈。

右側則有防盜鎖孔與3.5mm耳機接孔。
看完大致外觀就是開機使用與更新了,還是可以用OOBE\BYPASSNRO大法不登入Microsoft帳號繼續使用本機帳號。

螢幕轉軸可以180度躺平,這在某些比較緊湊或克難的電腦使用環境(像是會場或是交通工具上)是有奇效的。

螢幕邊框以搭載LCD的機種來說較薄,這次特別選擇LCD而非OLED的原因後面會稍微聊聊。


鍵盤背光是冷光白,配合銀色的鋁合金機身體面雅觀。
按鍵為剪刀腳結構,鍵程中等,不會偏長或偏短,敲打聲音較小。鍵帽表層漆面手感較為光滑,在有細微手汗時會有更多一些的止滑力。
效能測試數據也為大家奉上:
項目 | 分數 |
CPU-Z多核 | 4226.7 |
CPU-Z單核 | 736.3 |
CINEBENCH R24多核 | 381 |
CINEBENCH R24單核 | 97 |
儲存空間(內建可更換的UDSS UD2CTAHT300 M.2 SSD)測試:
AS SSD項目 | 讀取 | 寫入 |
循序 | 3739.05 MB/s | 3914.03 MB/s |
4K | 41.41 MB/s | 134.64 MB/s |
4K-64Thrd | 815.87 MB/s | 1463.83 MB/s |
存取時間 | 0.377 ms | 0.080 ms |
分數 | 1231 | 1990 |
總分 | 3866 |
CrystalDiskMark8 1G測試 | 讀取 (MB/s) | 寫入 (MB/s) |
SEQ1M Q8T1 | 4806.71 | 4383.36 |
SEQ1M Q1T1 | 2807.64 | 3774.64 |
RND4K Q32T1 | 720.86 | 519.68 |
RND4K Q1T1 | 50.40 | 152.48 |
遊戲部分個人玩得較少,不過確認能流暢遊玩Valorant,較為激烈的對槍與跑圖過程沒有任何肉眼明顯可見的卡頓。

與舊愛MacBook Pro 2019對比。用過MacBook系列的用戶中,滿多人難以忘懷的良好使用體驗之一就是觸控板了,而雖然SFL14-54M-760F觸控板較小,但這台觸控板在觸感、精準度、手掌偵測與手勢操作的使用體驗,已經有達到可以讓我不用攜帶滑鼠也覺得它好用的等級。

兩台的轉軸都能做到單手開蓋,也比對一下側面,雖然Acer厚一些,但也有更充足的接口和更輕的機身。

與更早之前買的Acer Spin 5對比。
看規格還有額外的SSD插槽可以擴充容量,開始拆機與記錄過程。
首先將筆電翻到背面,露出鋁合金材質的底部。

再來解開一共9顆螺絲。

螺絲均有上耐落避免長時間使用的滑落鬆動,需要注意的是一共有2種不同長度規格的螺絲,其中兩顆較長螺絲在螢幕轉軸左右兩側的孔位。
除了螺絲以外還有卡扣固定,建議如果想要無傷拆解的話,可以配合拆機棒+吸盤來小心解開底蓋卡扣與機殼之間的固定。

拆下卡扣後露出的內部。

卸下的底蓋,可透過此張圖觀察到卡扣的位置。

散熱模組與一旁的帶線CMOS電池,在CMOS電池下方可以看到空置的M.2 SSD槽位,方便資料的分槽需要或是往後擴充需求。

另外一側的M.2槽位已裝上UDSS UD2CTAHT300 M.2 SSD。

50Wh電池。觀察整體機構不難看出其實還是可以放入較大的電池,但應該是為了輕量化而有折衷,不過以現行處理器的功耗與辦公居多的情境來說已經是夠用。

RAM使用美光顆粒。

網卡為Intel AX201D2W,提供Wi-Fi 6 (802.11ax)連線能力。

3.5mm耳機接孔由單獨的小板連接。
目前還在物色新的SSD,所以就組回繼續使用了。

從MacBook Pro 2019換到SFL14-54M-760F之後最有感的就是不到一公斤的重量,在出差放進隨身背包或是通勤時,筆電的存在感輕微很多,肩膀的負擔感覺也減輕了,長時間明顯比先前更加輕鬆一些。
另外最有感的是視訊鏡頭的實體開關,終於不用貼便條紙,另外霧面的LCD螢幕抗反光處理得也很到位,以下面這環境來說,當天算是難得的秋冬大晴天,計程車的隔熱紙也並沒有貼得很黑,但我在車內還是可以清晰看到螢幕,而不被已經算是很小的反光影響:

在考慮時也有看到滿多的OLED螢幕筆電,雖然有比較艷麗的顯示效果、更純淨的黑色與對比,但在容易顯示單一畫面的商務環境來說,新歡用的一般LCD在長時間同一畫面時不會烙印這點就耐用不少,畢竟開會討論、簡報、書信或修圖,甚至是在電腦前不小心忙到睡著,都有可能讓畫面長時間顯示固定內容。

希望這台電腦能再陪我戰個五、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