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全新的Nitro V 16登場啦!這次外觀真的變得很多,剛拿出的時候我還納悶了一下,奇怪,這是小宅之前看到的宏碁嗎?LOGO變得最多,另外在C面上也用了全新的設計,最讓小宅驚訝的是連D殼都有新的設計?我想說我是不是拿到Predator系列,什麼時候Nitro V有這些花樣設計,以為這樣的驚喜就結束了嗎?錯!最讓我意外的是這次的內部貼心用料真的是相較上一代有很大的不一樣,誠意滿滿真的是該拿出來的都拿出來,說到這裡各位應該心動了吧?畢竟小宅開箱都是很講究筆電的評測媒體呢!能讓小宅說這麼多,這真的是一個驚喜的開始!各位讀者您說是吧?
《聲明與網站》 |
|
《聲明》 | 1. 本人所撰寫之文章可以自由轉貼,僅需告知原作者即可 2. 轉貼之文章禁止惡意修改 3. 文章中之照片若要引用,請隨附連結至本篇 |
《網站》 | Facebook粉絲專頁:小宅開箱,3c玩樂趣!!看開箱選3c LINE@生活圈:小宅開箱,3c玩樂趣!!看開箱選3C Youtube:小宅開箱 Blogger:小宅開箱 小宅開箱 LINE社群(筆電、電腦、手機):趕緊加入 |
《討論區》 | Facebook交流社團:【小宅開箱】筆電技術開箱解惑交流區 |
【筆電規格】
◆品牌:Acer宏碁◆型號:ANV16-41-R8WU
◆作業系統: Windows 11 Home
◆CPU:AMD Ryzen™ 7 8845HS
◆LCD 尺寸:16" 16:10/IPS/霧面/165Hz/LED背光
◆解析度:WUXGA 1920x1200
◆色域: sRGB 100%
◆亮度: 300 nits
◆顯示晶片:"NVIDIA® GeForce RTX™ 4060 MGP 85W(支援MUX Switch獨顯直連)"
◆VRAM:8G-GDDR6
◆散熱設計: 風扇 *2 / 熱導管 * 3
◆記憶體:16GB DDR5
◆支援容量(總插槽數量/總容量):2/32GB
◆儲存空間:512GB PCIe Gen4 SSD
◆支援擴充空間(包含已安裝部分):M.2 SSD *2
◆光碟機:N
◆Audio:
Acer TrueHarmony:Y
DTS® Audio:Y
Acer Purified.Voice:Y
built in speaker:Y
Built-in microphone:Y
◆鍵盤: 電光橘背光
◆Webcam:"HD (1280 x 720)with Temporal Noise Reduction(TNR)"
◆無線網路:"Wi-Fi 6E 802.11 a/b/g/n/ac/ax Band: 2.4 GHz/5 GHz/6 GHz 2x2 MU-MIMO"
◆藍牙: Bluetooth® 5.3
◆區域網路RJ-45:Gigabit Ethernet
◆Kensington lock slot:Y
◆尺寸(mm):361.24 (W) x 278.4 (D) x 24.74/25.46 (H) mm
◆材質:塑膠
◆重量:2.5 kg
◆電源變壓器:135W
◆電池:57Wh Li-ion battery
◆Battery Life:
Up to 4.5 hours (MobileMark2025)
Up to 7 hours (video playback)
Up to 7 hours (web browsing)"
◆Input/Output
Card Reader:N
USB Type-C:1(USB4® 40Gbps)(DisplayPort)(DC-in 20 V; 65 W)
Type-C 支援影像傳輸:Y
USB Type-A:2(USB 3.2 Gen 2)
HDMI: Y(HDMI 2.1)
External display (VGA) port:N
DisPlay Port:N
可外接螢幕數量:2
◆耳機/喇叭輸出:Y(與耳機/喇叭輸出共用jack)
◆麥克風輸入:Y(與耳機/喇叭輸出共用jack)
◆指紋辨識:Y
◆TPM:N
◆保固:台灣2年
◆附贈配件: 滑鼠/包
◆NCC:CCAH21Y10160T2
【筆電開箱】
- 正面
- 裡面
這次走的是橘色風格,最大的特色是你會看到A面的LOGO沒有之前Nitro的字樣了,取而代之的是新型的"N"LOGO。採用電鍍塗料,因此在不同角度下看會有不同的顏色出來。內部的左右兩邊都是窄邊框設計,上方邊框略細於下方邊框,視覺上會有點長是因為這次採用16:10的面板。橘色的鍵盤背光非常吸睛,搭配桌布的話相當好看,有種延伸出來的感覺。在C面放手的兩側額外多了線條設計,為筆電本身添加一點花樣。
- 外箱
- 內箱
- 型號
- 包裝盒
宏碁的保護力應該不用我多說,目前還是只有宏碁讓我有看過三層箱子在保護一台筆電的。差不多打開內箱就可以看到你購買的型號,務必在拆開之前再確認一下規格是否有錯誤喔!

配件跟大多數的筆電一樣,有含一個電腦後背包。
- 變壓器
- 規格
- 長
- 寬
- 高
變壓器為群光型號為A18-135P1A,INPUT(輸入): 100-240V 50/60HZ、OUTPUT(輸出): 19V 6.92A 135W,接頭孔徑 5.5 x 1.7mm,長為13公分、寬6.8公分、高2.3公分,如果嫌很大的也可以買PD充電器啦,但是瓦數應該會不夠,建議還是用原廠的充電器喔!
- A面
- LOGO
- 前側
- 邊框
- 鏡頭
- 面板
A面霧面設計,稍微有點會沾指紋,LOGO電鍍設計,前側凹型設計,在下面也有一個收音麥克風,方便使用者打開筆電,邊框窄邊框設計,邊框四周還有做保護螢幕的腳墊,上方視訊鏡頭與麥克風設計,搭配Acer PurifiedVoice™ 2.0 之AI降噪技術有效過濾環境噪音,收音清楚跟隊友溝通也無噪音。面板採用霧面設計,基本上不太會反光,16:10面板加上165Hz刷新率,最重要的還有100% sRGB面板,這樣的面板就是一個字“爽”。
- 鍵盤面
- 鍵盤特寫
- Turbo鍵
- 方向鍵
- 線條1
- 線條2
- 背光特寫
- 背光鍵盤
鍵盤採用全尺寸鍵盤,除了部分鍵帽是走比較特別的尺寸,其餘比較常見的如方向鍵或者字母都是正常大小的,背光採用4段開關,亮度算是相當均勻也很漂亮。比較特別的是,除了常見的「W」、「A」、「S」和「D」有做特殊鍵帽之外,連方向鍵還有「NitroSense」按鍵都是做透明的邊框設計。比較有特色的是在於C面兩邊都有做線條設計,一樣由字母「N」所發想的設計,右下角黏貼著這台筆電的特色貼紙,另外一邊則為AMD與NVIDIA的貼紙。
- 後側
- 後側特寫
- 左側
- 左側特寫
- 右側
- 右側特寫
這次的接孔分別在左右還有後側三邊的設計,分別為:
後側I/O,由左而右依序為:電源孔、HDMI 2.1、Type-C(USB4® 40Gbps)(DisplayPort)(DC-in 20 V; 65 W)。
左側I/O,由左而右依序為:電腦鎖、RJ-45、USB 3.2 Gen 2、二合一耳麥孔。
右側I/O,由左而右依序為:指示燈、USB 3.2 Gen 2。
接孔的數量沒有到很多,但是基本該有的接孔都有,並且很意外的還有支援PD 65W充電,對於大部分家裡常見的PD充電器65W可能是相對友善一點的,畢竟不是人人家裡都有100W的PD充電器,相較其他間的筆電廠,宏碁在接孔的設計上相對親民一些。
- 觸控面版長
- 觸控面寬
- 筆電重量
- 筆電+變壓器重量
觸控面版中規中矩,長12公分寬8公分長,筆電重量經由實測為2.5KG,搭配變壓器加線材大約3KG,由此可以知道變壓器加線材重量大約500g,其實也不會算太重,攜帶上可能就還是要帶一個微型磚頭出門的概念,畢竟不用高瓦數筆電的性能是沒有辦法發揮的。
- 背面
- 背蓋
- 拆機畫面
- 硬碟
- 風扇
- 風扇設計
- 散熱模組
- 導熱貼
這台的散熱模組算是最讓我驚豔的,打破以往小宅對於Nitro的定義,首先背蓋的部分做了很多花樣的特殊設計,這已經算是電競界的常態,基本上都還好,拆開筆電才不得了,裡面用料真的用好用滿,在比較貼心的部分,現在SSD都是跑GEN4.0速度快之外,溫度也高很多,又如何在筆電這種小體積中去壓SSD的主控溫度呢?沒有錯,靠的就是銅片還有導熱墊,沒有想到在背蓋的部分還有隱藏的SSD散熱片,並且還有提供導熱貼給使用者使用,這不是讓我意外的地方,是連第二個硬碟位置都有幫你準備好,算是小宅已知當中第二家會主動提供的廠商。
記憶體現在也是使用DDR5高頻記憶體,發熱一樣會有的,跟SSD一樣貼心,連第二個導熱墊都有幫使用者準備,通常這設計在比較高階的筆電上才會看到,沒想要在Nitro系列就可以看到對於散熱如此注重,不得不給ACER一個讚啊!
散熱設計採用串燒設計,三銅管設計,雙風扇四個出風孔設計,畢竟POWER僅提供135W,某方面來說是可以滿足RTX4060單烤的需求,在葉片的設計上也有做一些小心思,這裡就看的出來與高階的predator系列有所差異,predator採用是金屬葉片,Nitro則是使用塑膠葉片,不過葉片的末端還是有加大葉片體積,可以提升出風量來幫助這台Nitro散熱。
【軟體開箱】
- CPU
- NB
- RAM
- GPU1
- GPU2
CPU採用AMD Ryzen™ 7 PRO 8845HS 8C16T最大超頻時脈可達 5.1GHz,基本時脈為3.8GHz,L3 快取為16MB,預設熱設計功耗/TDP45W。
主機板版本為V1.05,目前官網有比較新的版本可以更新。
記憶體為SK 海力士 DDR5-5600 16G記憶體,實際跑也是5600!印象中像是入門款電競筆電的話都會降頻率到4800,沒想到直接拉到5600,這次ACER真的超有心。
內顯型號為AMD Radeon™ 780M,顯示卡核心數12,顯示卡頻率2700 MHz。
獨立顯示卡為NVIDIA GeForce RTX 4060 ,AD107核心,CUDA數共計3072個,基礎頻率1645MHz ,可Boost到1990MHz,TGP 90W,記憶體海力士,容量8G,顯示卡驅動546.32。
- 電池
- 無線網卡
- 螢幕
電池容量為58Whr充電式鋰電池,後續會做續航測試。
無線網卡為AMD RZ616 Wi-Fi 6E,支援Wi-Fi 6E 2×2,支援 2.4Gbps ,包括支援160MHz 通道頻寬的 6GHz 頻率。
螢幕型號為B160UAN05.K 16:10的面板,解析度為WUXGA 1920x1200,更新率為165HZ,100% sRGB。
設計系請看這邊
AdobeRGB>NTSC>sRGB色彩空間,色彩空間就是色域範圍,這個色域範圍通常是用一個三角形表示出來。色域範圍越廣,顯示的色彩飽和度就越高。sRGB是色彩範圍最窄的一種色域。通常75%的NTSC就能覆蓋100%的sRGB。而能夠達到75%NTSC色域的顯示器,市面上大部分顯示器都能達到。而一般來說,顯示器能達到72%NTSC就算合格,如果低於這個值,那就只能說這個顯示器太爛,就會出現偏色。

硬碟採用金士頓 OM8PGP4512Q-AA 使用M.2插槽,支援PCIe 4.0 x4通道並符合NVMe 1.4標準,性能的部分將在下段進行測試。
- R15
- R20
- R23
- 曲線圖
- PCMARK
Cinebench為測試CPU性能的公認標準:早期版本R15可用於評估短時間內連續使用CPU的性能表現;而最新版本R23可用於評估長時間內連續使用CPU的性能表現。
在Cinebench R15 中得到的分數為275/2556(單核/多核);Cinebench R20 中得到的分數為688/6367(單核/多核);Cinebench R23 中得到的分數為1744/16138(單核/多核)。
從連續30次的R15圖,最大值:2511.46;最小值:2416.33;差值:95.13,誤差算是很小,功耗穩定代表散熱也是正常,調校得很好。
3DMark CPU Profile 是針對處理器所設計的測試,主要測試 CPU 的物理運算與自訂模擬兩種工作,並分別測試處理器的 1、2、4、8、16 與最大執行緒下的效能,除效能外也會記錄 CPU 時脈與溫度表現。
- SW
- PR
- SB
- TSE
- TS
- FSU
- FSE
- FS
- WLE
- WL
- NR
3DMark Fire Strike被公認為測試GPU性能的標準;Port Royal是設計用於測試NVIDIA DXR即時光線追蹤的情境,通過大量的反射展示光線追蹤的效果;Fire Strike系列則用於測試DX11 API下的性能跑分,顯示執行DX11的遊戲性能;Night Raid是一款新的DirectX 12基準測試,針對搭載了集成顯卡的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和其他行動計算裝置。3DMark Wild Life和Wild Life Extreme都是跨平台測試,適用於Windows、Android和Apple iOS,用於檢驗和比較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和智慧型手機的顯示卡效能。至於3DMark Speed Way,則是DirectX 12 Ultimate基準測試,適用於執行Windows 10和11的遊戲電腦。Speed Way的引擎組合展現了DirectX 12 Ultimate為光線追蹤遊戲帶來的全新性能最佳化。Solar Bay是針對Windows、Linux以及Android平台設計的繪圖效能測試,透過即時渲染複雜的光線追蹤場景來衡量與遊戲應用的效能表現。
在Speed Way中得到的圖形分數為2494、在Port Royal中得到的圖形分數為5726、在Solar Bay中得到的圖形分數為43262、Fire Strike ULTRA中得到的圖形分數為6120、Fire Strike Extreme中得到的圖形分數為12045、Fire Strike 中得到的圖形分數為23911、Time Spy中得到的圖形分數為10035、Time Spy Extreme中得到的圖形分數為4836、在Wild Life Extreme中得到的圖形分數為18846、在Wild Life 中得到的圖形分數為54267、在Night Raid 中得到的圖形分數為57259。

AIDA64 GPGPU為科學運算的指標:測試在各種精度或整數運算下的浮點運算性能與I/O操作性能。

▲ AIDA64 Cache & Memory測試
記憶體使用雙通道DDR5-5600 Read/Write/Copy速度為31440/42527/35118(MB/s)延遲 93.6 ns。
- AS SSD 測速
- 複製效能
- 壓縮效能
- CrystalDiskMark
- 3DMARK
在AS SSD測試中循序讀寫速度為 4053.84/3150.67 (MB/s),隨機(4K)讀寫速度為 78.23/203.05 (MB/s);而在CrystalDiskMark測試中循序讀寫速度為4770.36/3494.44 (MB/s),隨機(4K)讀寫速度為218.61/404.10(MB/s)。
- PCMark 8
- PCMark 10
- PASSMARK
PCMark系列為測試電腦綜合性能的評比,內容包含上網、視訊、文書處理、影片渲染以及遊戲等應用。
在PCMark 8中得到的分數為5125;在PCMark 10中得到的分數為7899;PassMark的得分為3636.9。

SPECviewperf 13 是基於專業應用上衡量圖形性能被廣泛應用的測試軟體。該軟體對基於OpenGL和DirectX的專業繪圖軟體進行基準評測,SPECviewperf 13帶來了全新的9個專業圖形測試場景, SPECviewperf 13測試更加貼近真實的工作應用, 其中一些測試場景甚至包含有超過6,000萬個定點資料,能夠充分反映出繪圖卡的專業圖形性能。(分數越高越好)

太空戰士14,輕鬆順玩

太空戰士15,輕鬆順玩

FINAL FANTASY XIV: Dawntrail 一樣輕鬆順玩

在SUPERPOSITION 1080P Extreme的測試中得到的分數為6024

Heaven Benchmark是基於Unigine引擎的基準測試軟件,FHD特效全開100FPS以上

Valley 是在一個高達 640,000,000m2無縫地形的森林山谷中,周圍的茫茫樹海中的每片葉子和花瓣均表現得十分細緻,充份利用了 Unigine 引擎對大型互動場境的應用,測試採用鳥瞰方式穿越這個天堂般的山谷,同時亦考驗著 3D 繪圖卡的性能。

極限競速:地平線 5_Forza Horizon 5 特效全開,FHD 60FPS以上。
- AIDA64 單烤
- Prime95 單烤
- AIDA64 雙烤
- Prime95 雙烤
CPU的散熱性能採用AIDA64系統穩定性測試:設定勾選FPU一項,此選項會令CPU調用AVX2指令集進行運算,模擬在影片轉檔、遊戲以及使用一些繪圖與工程等專業軟體時的CPU狀態。
GPU的散熱性能採用FurMark燒機測試:設定1920*1200,0X MSAA,此選項會令GPU模擬圖形硬體加速、遊戲以及使用一些繪圖與工程等專業軟體時的狀態。
透過單獨使用AIDA64系統穩定性測試(也就是俗稱的CPU單烤),我們模擬出使用者在進行影片轉檔以及使用一些繪圖與工程等專業軟體時所可能遇到的使用情況:效能模式此時CPU頻率為4.1GHz、溫度維持在71度左右以及功耗為54W上下跳動,CPU的性能表現普通,下面會用更嚴苛的測試。
而結合AIDA64系統穩定性測試以及FurMark燒機測試(也就是俗稱的雙烤),我們模擬出使用者在進行遊戲以及使用一些繪圖與工程等專業軟體時所可能遇到的使用情況,特別是3A級遊戲最適合用此測試組合來評估遊戲體驗:性能模式此時CPU頻率為4.0GHz、溫度維持在75度左右以及功耗為46W上下,溫度不變,功耗降低;GPU頻率為1590MHz、功耗維持在60W、溫度維持在64.2度。
Prime95 是一套很資深的數學計算(CPU測試)軟體,它是一套比AIDA64更為「嚴苛」的CPU測試軟體,在所有的拷機軟體中是公認的最殘酷的一款。它把負荷高得有點離譜的工作量載入在CPU身上,以此來考驗CPU的承受能力。
GPU的散熱性能採用FurMark燒機測試:設定1920*1200,0X MSAA,此選項會令GPU模擬圖形硬體加速、遊戲以及使用一些繪圖與工程等專業軟體時的狀態。
透過單獨使用Prime95系統穩定性測試(也就是俗稱的CPU單烤),我們模擬出使用者在進行影片轉檔以及使用一些繪圖與工程等專業軟體時所可能遇到的使用情況:性能此時CPU頻率為4.4GHz、溫度維持在76.8度左右以及功耗為54W上下跳動,CPU的性能表現與AID64稍微有提升。
而結合Prime95系統穩定性測試以及FurMark燒機測試(也就是俗稱的雙烤),我們模擬出使用者在進行遊戲以及使用一些繪圖與工程等專業軟體時所可能遇到的使用情況,特別是3A級遊戲最適合用此測試組合來評估遊戲體驗:性能模式此時CPU頻率為4.1GHz、溫度維持在81度左右以及功耗為40W,瓦數降低,溫度也稍微高一點;GPU頻率為1680、功耗為57.4W、溫度維持在67度,雙烤的表現如AID64差不多。
結論以上兩著軟體的燒烤表現,性能模式的表現可以達到45W+60W的表現,論單烤的話,基本是還是可以單方面把某一顆CPU的性能算是完整發揮出來,但是若有需要用到兩顆CPU同時運作的話,小宅會更推薦Predator的系列, 透過上面兩款測試軟體兩種測試方式,筆電的溫度都有不錯的表現,當然也是歸功於功耗沒有給的很多。

續行表現出乎意料,沒想到58Whr電池還可以跑到5小時半的成績,單燃測試時有開省電模式下去,以一台入門款的電競筆電有這樣的續行也算是出乎意料了。
- 安靜
- 平衡
- 效能
- 渦輪加速
模式可以透過NitroSense來變換,還有帥氣的機器人可以透過動作來告知你現在的模式為何~在這裡你也可以看到CPU與GPU的使用量,包括各自晶片的溫度,系統目前的狀態,簡單說這裡是這台筆電的控制台。
- 模式
- 風扇控制
- 進階設定
在情境下,模式的設定就如同前面說的,這邊最主要是可以更換模式切換行為,風扇也可以設定成自動,甚至還有自訂化的設計,最後進階設定就是音效的設定了。
- 個人化
- 檢查
- 監控
- 應用程式中心
在個人的化設定的地方,可以設定GPU是否要獨顯直連還是自動,如果有長時間不使用電池的話也可以在這邊設定不要讓電池充飽,好延長電池的壽命,螢幕藍光,還有鍵盤的一些設定。另外內鍵還有自我檢查的功能,若電腦有怪怪的問題,可以先透過內建的檢查程式確保看看是不是硬體問題,還有一些主畫面本來就會顯示的資訊就不贅述,但是最好玩的一定是下面這個。
- 更改開機化
- 成果
還記的當年要更換WINDOWS開機畫面需要花費多少時間~現在透過Acer內建的程式,直接一鍵更換你喜歡的樣子,完全不用動腦,輕鬆變更看膩的開機動畫。
【總結】
這台來自acer Nitro V ANV16全新的設計,整體來說還是鎖定在一些預算可能比較不高,平常頂多用筆電打打遊戲的學生,拿來當作大學生的筆電也是不錯的選擇,這台看價格的話還算是可以購買的,在用料上的確也看到acer滿滿的誠意,不管是SSD上的散熱墊甚至還有銅片散熱,加上記憶體上都已經有預先放好的散熱墊提供之後加裝記憶體使用。面板的部分也給得很有誠意,在現代很多同行互相競爭,之前的入門款筆電都僅有提供NTSC 45%,acer Nitro V ANV16延續之前的傳統都還是有提供NTSC 72% 俗稱 100% sRGB的面板,搭配16吋 16:10的面板,不管是在看影片或者打電動都會有一個全新的視野體驗,165hz高刷面板也提供一些FPS玩家更靈敏的反應。
唯一美中的不足的是CPU相對保守一些,這台筆電的散熱本身其實不差,是有機會再把功耗拉上去的,溫度也不會破90度,經由上面的測試可以發現,這台筆電是還有淺力的,不知道是不是為了與更高級的系列做一出一個差別,因此刻意這樣設計,讓小宅覺得稍微有點可惜,但是不不是說現在這樣的性能是不夠喔!
本次評測到此,有誤之處還請多多指正,有任何問題都可以留言詢問,謝謝!
喜歡本篇文章的話還請到我們的FB粉絲專頁按讚喔~每個讚都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與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