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Bloomberg Businessweek駐香港辦事處的亞洲區編輯Bruce Einhorn日前針對最近Acer宏碁執行長閃電辭職而撰寫了一篇批評宏碁與華碩Austek等台灣電腦製造商靠削價競爭取得市占率的文章,筆鋒犀利,批判嚴苛,小惡魔情報員特將文章做重點整理。至於是不是苦口良藥,就由讀者您自己判定吧!
以往,台灣電腦製造公司靠著一個策略,讓自己變成全球第一的電腦產品製造商,這策略很簡單,就是在無計可施之下,執行削價競爭。譬如,在金融危機嚴重之時,宏碁與華碩便靠著低價的小型筆電netbook來削弱規模較大的競爭對手。
因此,到2010年初,以出貨量來計算,華碩成為全球第五大PC製造商。宏碁則打敗Dell戴爾,成為全球第二大的電腦製造商。而且一名在台北總部的宏碁主管便說過,宏碁要打敗Hewlett-Packard惠普成為全球第一的電腦製造商,只是時間遲早的問題而已。
但現在真的可能已經到了無計可施的地步了。宏碁在去年十月與今年三月各調降銷售預測,執行長Gianfranco Lanci蘭奇並在三月底閃電辭職下台,宏碁則表示蘭奇辭職是因為他與董事會對宏碁的策略看法分歧。
宏碁的狀況為甚麼有這麼大的轉變呢?應是蘋果公司在2010年四月開賣的iPad所致。現在台灣平價電腦的吸引力已經不敵在售價上也旗鼓相當的蘋果平板電腦。iPad出現前,全球筆電的銷售量呈兩位數的成長,但iPad出現後,筆電的銷售量便劇烈下滑。像2011年第一季,筆電的銷售量只成長1%。所以,蘋果iPad的推出揭開了後PC時代的序幕,而台灣電腦製造商突然發現自己被拋在後頭。
台灣的製造商現在才要推出他們自己的平板電腦。宏基說不久後將會推出數款平板電腦,華碩也開始接受Eee Pad Transformer的訂單。這兩家公司落後蘋果的時間達一年多。一名IDC分析師表示,重點不是企業有沒有推出產品,因為這產業的所有其他公司都有推出自己的產品,而是該企業的產品有沒有吸引人的特殊之處(cool factor)。
在PC時代,台灣的電腦公司可以憑著與Microsoft微軟與Intel英特爾合作的方式,比其它廠商更早取得晶片設計變更與作業系統更新的資訊,取得先機。但在平板電腦時代,情況變得比較複雜。微軟與其他公司都在替平板電腦開發作業系統,但Google谷歌在這方面則是遙遙領先。宏碁與華碩都想在自己即將推出的平板電腦上搭載Android (就是谷歌替行動裝置設計的作業系統)。但根據市調公司Gartner的一名分析師,平板電腦版的Android Honeycomb開發的時間比平常還要長,這是因為谷歌正專心開發手機版的作業系統,因為現在獲利最高的市場就是手機市場。另一方面,Motorola摩托羅拉則比台灣的製造商還早先一步取得Honeycomb。所以現在製造商都在等,等待正確作業系統的釋出。
根據Gartner的預測,今年傳統電腦的銷售量應會反彈而有10.5%的成長,但這僅是短期一時苟安的現象而已。相對而言,平板電腦的成長更為快速,像研究調查公司eMarketer便預測,到2011年平板電腦的銷售量會爬升至178%;而且即使競爭越來越激烈,在比其他公司更早進入平板電腦市場的蘋果公司將有74%的市占率。
為了迎頭趕上,彌補較晚進入平板電腦市場而錯失的時間,宏碁與華碩可能會再使用以前個人電腦時代非常管用的低價競爭策略。但蘋果也不是省油的燈,iPad極具競爭力的售價已將它變成平價電腦的一種選擇。Barclays Capital巴克萊資本投資機構的一名分析師便表示,蘋果想要儘快取得最多的市占率,讓後來進入這市場的對手無利可圖,而這種做法會讓所有其他競爭者無法在這市場生存。台灣公司正逐漸了解,在iPad時代,舊有的削價競爭策略已經不管用,得要加以更新才行。
來源:Bloomberg Businessweek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