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還記得當時atom平台問世時
intel還有嗆明說atom+945晶片組+小於十吋的LCD就是小筆電的規格與限制
不過這個限制不知道在什麼時候被偷偷解禁了...於是華碩推出了12吋的小筆電S121
US15W晶片組+Z系列CPU,雖然貴得要死 (以小筆電基本不超過20K的價格來看)
不過它還是算是Intel解禁後的小筆電
接下來就是ULV平台的現身了
其實ULV平台實在不是什麼很斯貝秀的新技術
簡單說只是以前ULV的CPU太貴了
現在Intel突然大發慈悲的開發了便宜版的ULV平台
我們目前常見而隸屬於ULV平台的CPU有賽揚723 (1.2G單核心) 、SU3500 (1.4G單核心)、SU9400 (1.4G雙核心)
至於ULV平台電池都這麼有檔頭,隨便每間公司都是來個六小時八小時十二小時的
效能比起小筆電來說又究竟如何呢?
賽揚723 (1.2G單核心)大約就是常見的N270、N280多個20%~30%
SU3500 (1.4G單核心)大約就是常見的N270、N280多個50%~70%
不過再加上atom平台搭配的GMA950顯示晶片與現在常用的GMA4500MHD來比
那可就有差到快一倍的架式了、因為GMA950在GMA4500MHD面前幾乎是無招架之力
根本就是被壓著打的,效能落差約100%
所以CULV也被通稱為所謂的"中筆電"
因為它不大不小不輕不重
而希望有小筆電的大小再加上好一點的效能呢??
這時候宏碁便推出了一款遊走於小筆電與中筆電之間的產品了
也就是在市面看到的上1410-722G25

這台筆電其實出的很弔詭
它是ULV平台沒錯、也是有著一般宏碁的258保固
不過它卻不像宏碁其他的ULV平台被賦於"TimeLine"之名
而且配件也只有一般小筆電的配件而已
所以其實蠻有華碩s121之風的

亮面漆的設計
原則上1410也會有白、藍、紅三種顏色

從背面看起來
少了Timeline的商務金屬風
卻多了點年輕化的配色

從側面看LCD就發現它跟Timeline大不相同了吧
至少Timeline系列可都沒有這麼粗壯的螢幕

謎題揭曉....其實它是ao751的秘密大哥(小弟?)
從這邊來看相似度有八成以上吧

沒裝上電池就是像這樣中間缺了一大塊

好打的11吋鍵盤
其實我覺得它的鍵盤好打度不輸13吋的3410/3810
主要只是間距變小而已
鍵帽大小處倒是沒有差很多

左下角的指示燈號
從左到右分別是開機+電池+藍芽+無線網路

左上角的指示燈號
分別是硬碟讀取燈+number lock+大小寫切換

右上就只有一顆晶瑩剔透的開機鍵
在螢幕邊框上有註明它的型號1410喔

右下有機器的一些細部規格
巷子內的朋友單看這個規格就知道它與小筆電大有不同了吧

前側設計很簡潔
只看的到觸控版的小銀邊而已

左側面分別是
1個VGA+AC電源接孔+散熱出風口+HDMI影音孔+1USB

右側面的話則是
讀卡機+麥克風與耳機(喇叭)孔+2個USB+電腦鎖孔+ADSL孔(RJ-45)

後側面就只是插上電池而已
簡單明瞭

藍芽與無線網路的切換隱藏在左側方下面
再來就來些3810與1410的疊疊樂吧
讓版友們感覺一下哪個大小較適合自己呢

體積上還是有一些差距的

不知道有沒有人想法跟我一樣
感覺1410的前薄後厚的現象好像比較明顯

屁股對屁股...用近視700度的眼睛目測...
嗯...1410好像厚了一點

頭對頭...好像就差不多了
以1410的規格現身
有點是想要用中筆電的規格打小筆電的感覺
雖然1410搭配的是VISTA的,不過經過個人不負責任試用之下
感覺上好像還比小筆電搭配XP來的快些
以目前20K上下的價格
想找輕巧好攜效能又不要太差的消費者們
或許1410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喔
至於另外傳說中會在台灣出現的1810
這又只是另外一個傳說了....
[此文同步發表於痞客邦部落格"森林裡的大象"]